03.03 如何评价《延禧攻略》?

会灬娱乐


要说今年暑假的热剧,《延禧攻略》绝对排在前列。为啥?够爽!



该剧一反宫斗剧常态,不再是一帮后宫女人为了争宠打地你死我活,而是一个为了给姐姐报仇而进宫的心机girl,一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从一个绣房宫女荣升宠妃的故事。


这个心机girl,就是本剧的大女主魏璎珞。她和常见的柔弱善良的白莲花女主角完全不同,不仅“脾气暴、不好惹”,而且精于谋略、战斗力在线,从来睚眦必报、绝不忍气吞声。但她又足够善良,为了给姐姐报仇而进宫,不顾危险弄清真相,除掉真凶;处处维护真心待她的富察皇后,即便皇后死后都不忘为她报仇……



每次看她抖机灵,都觉得这姑娘格外讨喜;每次看她手撕坏人,就觉得格外痛快!


带刺的善良,有底线的反击


魏璎珞从进宫的第一刻就竖起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大旗——善良,但有刺;睚眦必报,但绝不主动害人。


比如绣女们初次进宫,吉祥失手弄湿了乌雅小主的衣服。乌雅恃强凌弱,要踩断吉祥的手。众人漠然围观,只有璎珞挺身而出,以一招“步步生莲”,哄的乌雅得意忘形,从而成功为吉祥解围。



这看上去就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大好人,但接下来的剧情却完全颠覆了很多人对璎珞的第一印象。


当乌雅 “步步生莲”地走到皇帝面前,满怀信心地等着中选时,皇帝却忽然翻脸,不仅将她赶出皇宫,而且还将其父亲按例治罪。这是璎珞第一次出手,虽从未承认是故意为之,但从她跟吉祥之前的对话中,隐约可见这女子身上透着一股凌厉的狠劲儿。她说:宫里的事,福祸相依,现在是好事还是坏事,还不一定呢。


虽然这个聪明的刺头从不主动惹事儿,但她也从不怕事儿。她有一句非常霸气的回应,让大家直呼过瘾。


那是锦绣因为嫉妒璎珞帮吉祥完成考核绣作,用水壶中的水淋湿了她的被褥。璎珞毫不示弱,直接用水桶将水泼到了锦绣的衣服和被褥上。并当着所有绣房宫女的面表态:我进宫并不是为了交朋友。我,魏璎珞,天生脾气暴,不好惹,谁要是再唧唧歪歪,我有的是法子对付她。



听上去,魏璎珞应该是个报复心极强的人。然而,当她们的动静吵醒了管事的方姑姑,被姑姑隔着门训斥时,璎珞却揽下所有责任,表示是自己失手打饭茶壶,弄湿了大家的被褥。不仅让之前叫嚣着要去姑姑那里告状的锦绣明白了她们在宫中的地位,而且让大家看清楚了一点:虽然她不好惹,但绝不会主动害人。



这也是《延禧攻略》让人大呼过瘾的原因之一。


在原来的宫斗剧中,女主角在进宫初期都是一副连蚂蚁都怕踩死的白莲花模样,后来历经后宫搏杀成功黑化,紧接着就开始了无底线的绝地反击。而相比之下,魏璎珞这个大女主更真实、更接地气。


她从进宫之初就清楚地知道宫中的黑暗与冷漠,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次地化解那些“找上门来”的麻烦。然而,即便她“有的是法子”对付坏人,但却自始至终谨守底线,绝不害人。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想成为的那种人么?


认真报答,拼命守护


虽然璎珞一直以“睚眦必报”的形象示人,但剧情中的很多细节都让人不难发现,她其实是一个非常善良且忠诚的人。她会用心记住对她好的人,然后拼尽全力去回报和保护他们。



比如小时候,璎珞是在姐姐的精心照料下长大的。而她进宫,正是为了查明姐姐阿满的真正死因,为姐姐报仇。为此,她不顾危险,进入长春宫侍奉皇后,因为可以离“疑犯”富察傅恒更近一些;她不顾生命安危为皇帝侍疾,只为进一步打探事情的真相……



这种不顾一切的报仇举动背后,是对已故姐姐满满的爱。这种一根筋拼的报答和拼了命的守护,让很多人感动。


但璎珞的这种善良和忠诚,不仅仅体现在进宫报仇这件事情上。在长春宫服侍皇后期间,皇后真心待她,不仅处处护着她,而且教她读书、写字。她也用同样的忠诚守护着皇后。


比如,皇后因体寒入骨,私下邀请纯妃帮忙灸治,却被宫中议论纷纷。一日,纯妃正与皇后闭门治疗,璎珞偶然得知皇帝要前往长春宫,赶忙回去示警,帮助皇后躲过一劫。当皇后问她,为什么明明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却还如此帮忙掩护时。魏璎珞的回答,让很多人震惊、脸红,继而大呼过瘾。她说:虽然确实不知道寝宫中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娘娘既然关门闭户,低调行事,就是不愿意别人知道。所以奴才,就拼命赶回来提醒主子。



当皇后问起,为什么她明明什么都不知道,却一力护着自己时,璎珞的回答更是让人心头一暖:皇后娘娘教璎珞读书写字、为人处事,是天下间难得的好人。既然娘娘不愿意说,就一定有娘娘的苦衷。璎珞要做的,是守好秘密,而不是窥探。

宫斗剧中,后宫里的温情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多是因为少不更事、吃亏太少。而璎珞的温情之所以让人动容,正是因为她比谁都明白宫中的黑暗,却依然愿意全心全意地去对一个人好。


于正的“爽”,始料未及


《延禧攻略》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了7.1分,评价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爽”。


的确,这部剧的“爽”,在于大女主终于不再以博得了男主的多少宠爱来定义自己的成功与否,而是以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为最高标准。在前进的路上,男主都是陪衬,不分皇帝还是傅恒。



而对照现代女性,她们所处世界的复杂性一点不输后宫。她们要直面职场和社会的压力,还要把握好照顾好家庭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平衡。她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璎珞般的聪明才智,还有她身上那种明知世界并不美好,却在依然心存善良的坚持与勇敢。


王小照


近期走红的《延禧攻略》让小伙伴们看得新鲜又解气,下套挖坑搞事情,逆风翻盘反套路,随着剧情节奏飞起的,还有极易被忽视的小细节,一个一个都不简单。

接下来,我们就盘点一下剧中值得回味的细节吧!

【传承非遗】

看电视剧的过程中还能了解非遗,这是个意外收获,也是《延禧攻略》被称作是良心剧的原因。剧中所呈现的质感高级的服装,以及绒花、点翠、手推绣、珠绣、缂丝等多种精美细巧的饰品,都是邀请了传统匠人手工制作而成的。

嫔妃们手里拿着的摇扇,写字的宣纸,高贵妃所唱的昆曲,打树花等等数十项也都是原汁原味的非遗项目,有的非遗项目即便只出现几秒,但剧中也为它们的出彩下了真功夫。都说要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这应该是最佳的体现方式了。

【一耳三钳】

区分清宫的普通宫女和嫔妃,除了看衣服还可以看耳朵。与汉族女子一边一个耳坠不同,满洲有地位的妇女均是一耳三钳。清宫妃子一耳戴三钳,也就是说一耳佩戴三个耳坠。身份低的宫女只能佩戴一耳一坠,另外两个耳洞则用简单的耳圈代替。这是乾隆时期必须遵守的礼仪之一,《延禧攻略》在剧中严格遵循了这一原则。

【嫔妃梳化】

剧中出现的常见编发盘头属于还原历史,是乾隆时期流行的发型“两把头”。旗头,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大拉翅”,就是在“两把头”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大拉翅”是在真发梳成的两把头上面,再加戴出扇面状的大二把头,使用的时候用扁簪固定在头上,不用时可取下。

在这里强调一下,“大拉翅”是慈禧解决掉发问题发明出来的,出现的时间应该是清朝晚期,所以《还珠格格》里面从太后到宫女一水的旗头,实在是太穿越了,不靠谱。

在清宫画像中看到女子一般都是峨眉淡扫,还有现代流行的“咬唇妆”,其实这款“咬唇妆”与现代流行的咬唇妆是不同的,她们流行的唇妆是上嘴唇不涂,只涂下嘴唇。

到了道光年间又有了变化,下嘴唇也不涂满,只涂中间的一点点。

【历史常识】

《延禧攻略》的台词很考究,能让小伙伴们一边看剧一边长知识。比如说,满清贵族平日喜欢骑马射箭摔摔跤,对于表现出色的英雄少年,都会称呼为“巴图鲁”,用汉语说就是“好汉"的意思。

在古代的夜间,有一种夜间报时的工作,就是巡夜的更夫。他们的工作状态只有一句口令著名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然而在清宫里不能这么喊,天黑宫门上锁,但是皇帝认为”锁“不吉利,飞龙怎么能被锁住呢,所以就引用为”千两“,后来演变成了“下钱粮”。

我们都知道“皇阿玛”是老爸的意思,那么爷爷呢?对于这个称呼有太多的电视剧给出错误的信息,称爷爷是“皇爷爷”,这是不正确的。爷爷是汉族的叫法,满族人再汉化,也不会汉化到把称谓也改了。事实上,“皇爷爷”的真正叫法是“皇玛法”。

虽然大家对这部剧有褒有贬,但不得不说,在后宫粉黛的斗智斗勇中,能够体现出原汁原味的清宫文化,同时用一帧帧镜头特写传统技艺的匠心之作,才是清宫剧该有的样子。

地图帝


港真,这部片子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别说合理不合理,我爱的就是这种没有白莲花,主角不卖可怜,剧情推进极快,一集可以看别人几集的电视剧,看多了《延禧攻略》节奏,同档期其他剧根本没法看。

很多人说这女主魏璎珞也太开挂了,怼天怼地怼空气,谁都不服,谁都不怕,皇帝老儿在面前,她也敢大放厥词侃侃而谈,全然不顾上下尊卑,换了在《甄嬛传》,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然而我却看得很过瘾,我也知道这不合理,我也知道表演太用力,剧情太夸张,不合情理和逻辑,大概就是起点爽文的主角,搬到了电视机上。

其实这没什么不好,如果中国社会的女性,中国职场的年轻人,都像魏璎珞这样,有胆有识,不畏强权,心存公平正义,不媚上,不欺下,还有手腕,会独立思考,为自己争取利益,不吃眼前亏,也睚眦必报,不白莲花,逮住坏人就往死里干,懂得每个人都有他的尊严,充满阳光和朝气。那么中国的年轻人和女性就有希望了。

剧中的富察皇后很喜欢魏璎珞,有一次,她在乾隆面前给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宫女求情的时候是这么说的:“皇上,我为什么要保护璎珞,是因为她身上有这宫里所有人都没有的东西,她是属于她自己的,她是自由的,我曾经也希望自己是这样的,可是我改变了自己,所以我保护她,就是保护曾经的自己。”

这位白月光一样的皇后,在历史上是乾隆真正的爱人和知己,剧中的这段话,不知道有没有打动大家,反正很打动我,人之初,都是快乐、自由、活泼的,我们都属于自己。

然而时间长了,社会却告诉我们,人要守规矩,要懂得上下尊卑,我们内心深处,有几人还能想起童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的“孙猴子”和“小哪吒”?

当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单位唯唯诺诺,被像仆人一样呼来喝去,对客户强颜欢笑,强行说着言不由衷的客套话,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你还是当初的那个你吗?

中国的封建时代太久太久了,以至于许多人都在这等级森严、唯上唯尊唯强权的酱缸文化中浸淫透彻,渐渐地把这一切当作了习惯,以至于把谄媚当机灵,把顺从当忠诚,把恶俗当有趣,把奴颜婢膝当作了生活中的美德。甚至有许多家长在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教育他们——“对领导要尊重,万事都要听领导吩咐,要主动帮领导做事,必要时,帮领导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也是应该的。”

甚至在很多传统家庭,长辈说什么都是对的,不许反抗,不许质疑,我们不是在培养下一代,我们是在养狗。

但凡这么教育的,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我们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都该是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的,我们不是清宫里的小太监小宫女,这世上早就没有皇帝了,为何又生出了这么多的奴才相?

电视剧对乾隆的刻画,还是很成功的,这是个聪明、刻薄、自负的封建帝王,在他眼里,除了他的皇后,他是瞧不起任何人的。他是雍正的儿子,自幼聪明英武,生在帝王之家,饱受宠爱。自己又是权倾四海、富有天下的皇帝,本来就自负到了极点,尾巴翘到天上,瞧不起任何人,更别说后宫的宫女和太监了,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对于身边的人各种讥讽、辱骂、甚至提脚就踹,伸手就打。

而普通的妃嫔、宫女、太监,见了这位自以为英明神武的“十全老人”,自然是奴颜婢膝、阿谀奉承、根本不顾脸面为何物。他们也觉得理所当然,因为那是封建皇权社会啊,皇帝就是老子,就是皇帝老子,做条听话的狗,就是无上光荣的。以至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唯上唯尊,把上级都当作老子,把下级都当作狗,自己不要人权,也不能让他人有人权。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态,就是这么一步一步恶化下去的,人人把自己当作上位者的奴才,而又把下层人当作奴才的奴才。整个社会都会变得唯利是图,唯成功者论,歧视弱者,最捧强者,就像《延禧攻略》剧中那个趋炎附势、给高贵妃做狗的嘉嫔说的:“弱就是原罪!”

在当今文明昌盛的中国社会,这句话依然没变,媒体舆论谈论的都是成功者、富人、企业家的故事,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底层挣扎的穷人,因为在街头坊间,大家都在追捧强者,都在鄙视穷人,潜意识里都认为——“弱,就是原罪”。他们都忘了,其实自己也是个弱鸡、菜鸡。

他们唯权力、唯地位是从,对上位者推崇备至,在他们眼里——成功者、领导、上级放屁都是香的,却不把同阶级的人们放在心上。

《建党伟业》中辜鸿铭说过:“我这辫子留在脑后,诸位的辫子却长在心里”。

我们当今的许多人,和清宫的奴才太监宫女并没有区别,只是少了根辫子而已,有时候,真不要怪资本家压迫,领导跋扈混账,我们劳动者中间,有很多人,无师自通,把宫斗戏的把戏学得炉火纯青,对领导的臭脾气战战兢兢,对同事的本事和待遇却嫉妒愤恨。

《延禧攻略》一开场的时候,众位宫女在绣房刺绣,然而大部人都妒贤嫉能,面对压迫,自己没本事,不敢反抗上级,却想着法子给自己的同事魏璎珞下绊子,恨不得同事马上去死,魏璎珞受嘉奖了,一个个愤愤不平,魏璎珞闯祸了,一个个幸灾乐祸心花怒放笑逐颜开。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要把自己代入错误的角色中呢?这个世上,到处都是精神资本家,精神富人,精神外国人,就是少有人能够对同类将心比心。

许多人可能不理解,如果真的存在魏璎珞这样的人,其实在领导和上级眼中,魏璎珞这样的人更得宠,更受欢迎,因为她们真有才干,真有本事,真有胆略,什么都敢干,也都敢负责人,她们不把心思花在狗屁人情事务上,不把心思花在讨好主子拍马屁上,而是一门心思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很多时候,有用,比听话更重要。

魏璎珞讨喜吗?不讨喜,她嘴巴刁毒,没大没小,一肚子坏水,说句话能把领导噎死。但她有用,能在皇后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有勇有谋,机变百出,敢惹事,也敢解决问题,这就是领导需要她的地方。就算她刚而犯上,目无尊长,也有人会喜欢她。最重要的,她为自己牟利,为自己抗争,却从不害无辜的人。

领导不是天生的畜生,领导的恶劣,其实是跪舔狗们培养出来的,大家都是人,你以为你家领导不需要找一个可以坦诚相对、平等相对的知己吗?

别把资本家和领导当傻子,资本家和领导并不都需要狗,更需要有才能的人,不要怪有的同事待遇高,一家单位,同样都是总监高管,有年薪百万的,有月薪五万六的,也有月薪两万多的,同样都是基层员工,有年薪三十万的,也有月薪小几千的。公司几万人,天天有人没事私下吐槽资本家不公公司操蛋,说别人拿高薪的尸位素餐上班划水摸鱼,而我却要996加班爆肝熬夜拼命。

然而呢,真正拿高薪的都是行业大牛,工资低的都是可替代性极强的员工,高薪大牛们有本事有手段有技术有真功夫,人家做出的业绩你做不出,人家攻克的难关你想都没想过,人家的创造力你们几个人加起来也比不过,人家是划水摸鱼,但人家偶尔认真一下午,做出来的事情,抵得上你们996折腾一年。你说这待遇能没有差别吗?这些大牛也更敢于反抗,敢于说实话,更敢于提条件,甚至能够改变领导的想法。

比如说造船这档子事,全电推进、电磁狂魔马先生的待遇能和你个只会照抄图纸抄代码的一样吗?社会的进步,不是靠一条条俯首帖耳、能力低下,只会撕咬同类的狗推动的!而是靠那一个个智慧、多才、独立、自由、骄傲、敢于反抗、敢于议价的人推动的。

那些只会玩宫斗,给同事下绊子的这帮子人,根本算不上革命意志坚定的无产阶级,平时就是这群人把办公室交往当做宫心计去演,在领导面前不敢说真话说硬话,责任不敢担,抱团取暖挖坑陷害平级的同事倒是有一套,欺下媚上兴风作浪倒是一把好手。

这些人天天不说人话,满肚子怨气负能量,满嘴药丸药丸,却没有一个勇士敢跑到街头去喊一声“老子不干了!”——有火冲领导和老板发去,不要冲着同事来,同事不欠你工资待遇,没挡着你飞黄腾达。什么玩意儿!满堂奴才宫女,怨气冲天,逼逼叨叨,能哭死吃人的封建制度吗?满堂小布尔乔亚,悲悲戚戚,从早哭到晚,能哭死万恶的资本主义吗?

中国的劳动者,如果没有先锋队领导,没有信仰和组织,确实就是这个样子,对于同阶级的人,没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一个个总想钻尖了脑袋往上挤,眼里只有上面的领导,没有身边的同事。如果有需要,他们会捕风捉影汇报同事的“恶行”和“劣迹”,甚至不惜栽赃陷害,他们会踩着自己平日的“兄弟姐妹”往上爬,甚至把这个当作真正的本事和情商,得逞之后还会炫耀,甚至以此教育自己的下一代,这将是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这世上一切的利益,都不是靠妥协和顺从得来的,而是靠抗争和谈判得来的。

你知道8小时工作制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五一劳动节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五险一金和你所有的福利是怎么来的吗?不是靠挤兑同阶层的人们得来,而是靠前辈们的不断的反抗得来。

其实你所有的利益,你所有的待遇,都需要你自己去争取,靠什么去争取?靠你的本事,你的才能,你的坦诚,你的胆略,你的自尊和人格,你和你同事之间的团结和信任。你想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就该有出色的才能,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和敢于反抗的精神,而不是靠媚上欺下,踩着弱者往上爬。

解放了快70年了,这是一个自由、民主、科学、理性的国家,我们需要更多的魏璎珞,不需要那么多的太监和宫女。我们需要更多追求公正、自由、平等,有才能的年轻人,不需要那么多唯利是图、媚上欺下、把恶俗当有趣,把市侩当美德的奴才。

你是愿意当一辈子奴才,还是一个人?哪怕只有几分钟。


平原公子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说真的,追剧当天就很想写点什么,比如,我认为今年这部剧会爆。但笑跟别人讲,如果我写剧评,必定像收了钱的软文,还是免了。

今天趁着夜半无人,挑个我认为它最重要、最成功的点来说下吧。

我最看好它的,是因为一个字——爽。

作为一部剧,它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且都是因为这个字造成的。

诟病最多的逻辑问题,正是因为——它在“爽”的路上一路狂飙。

而逻辑有问题压根不是它在意的事——它最核心的受众早就因为这一点高潮迭起了。

逻辑重要吗?重要。

但如果目标受众有比这更迫切的需求,那么逻辑可以退居次要地位甚至边缘地位。

而至于历史,说真的,懂历史且是清宫历史的人在人群里占比不到1%甚至更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走出门去算算一整天接触到的所有人,看看他们都是什么身份,什么学历,懂清宫历史的能有几个,如无青史留名的打算,真没必要考虑这批极小众群体……

反正于正一开始就没有瞄准历史控、逻辑控,他对准的就是娱乐向受众:可以以娱乐心态娱乐一切,剧的剧情是什么不重要,能满足我的情感需要就好。

现在的年轻人,最大的情感需要是什么呢?

是——发泄。

是在各种媒体、公众号、网络、现实里被各种观点各种文章各种压力制造出来的巨大焦虑感之下的,强烈的想要发泄怨气的需要。

目前,网络上的舆论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激化男女矛盾、亲子矛盾、上司下属矛盾、甲方乙方矛盾……等等各种层面的冲突和矛盾问题,碍于现实不敢抒发的,急需一个渠道纾解、宣泄。

这时,延禧攻略横空出世。

所谓宫斗是刚需,这刚需是满足了什么需要,就无需赘言了。

然而延禧攻略比我想象中做得还要好。

会热爱宫斗剧情的人,没有几个会把是否完全与历史相符、是否符合时代背景、矛盾冲突和解决办法是否符合逻辑,放在第一位考虑。

而他们所注重的,是:情节密集度、冲突激烈度、对手数量和质量、解决危机速度。

换言之,只要你能给他们看到一部:

情节进展飞快

冲突密集

冲突激烈

对手多且强大

主角个性超强,战力超猛,解决危机能力爆表

……

的剧,他们就会很满意了。

不管剧情是不是符合历史,符合逻辑。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第一部宫斗鼻祖是在TVB诞生的——2004,《金枝欲孽》。

香港制剧,以历史为背景的,基本上都是重视剧情多过历史,逻辑也只需要在情绪上立得住,而有多符合实际情况,是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的。

于正简直是TVB的关门弟子(……),在情节密集度、冲突激烈度、对手数量、解决危机能力这四个点上做到了一点不漏,一点不差,甚至做得比观众想象中还要好。

情节密度上,基本上两集一个大龙凤,高潮迭起,

激烈程度上,短短三十集,魏璎珞动过几次手了?今天打尔晴又上了热搜。

对手除了后妃,居然还有太妃、亲王、甚至皇帝,

而魏璎珞的应对策略撇开逻辑不谈,应变速度够快,火气超猛,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招数解决掉危机

……

不管是从悬念还是从冲突上,这部剧从来没令他的目标受众失望过。

且有惊喜。

惊喜不但在于节奏超乎想象的快,更在于其在满足了观众基本需求之余,还兼顾了画面美感,相当一部分物品、人设是符合历史的,演员演技在线,人设新颖等等更多细节。

如果主要需求被满足,还能兼顾次要需求,那么自然更加提升了观剧愉悦程度。

(这一点,和大部分诟病者所言:就算细节/画面如何如何,但是情节怎样怎样荒谬,是完全倒过来的逻辑,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你们不是他的受众,你们应该去看历史正剧)

而更值得一提的,就是,这种快速打怪升级模式,和以往宫斗憋1/3,韬光养晦1/3,最后1/3才出来放大招的模式完全不同,非常利索直给——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逻辑再不合理我也给你,决不憋着。

怒骂皇帝,合理吗?不合理。爽吗?爽。

雷劈太妃,合理吗?不合理。爽吗?爽。

掌掴尔晴,合理吗?不合理。爽吗?爽。

……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能今天晚上解决的决不拖到十年后,要的就是这种利索,这种痛快。

因为这种模式,我可以说,它是超越以往一切宫斗剧的,且今年将播的《如懿传》,这点上也不会比它做得更好。

(流潋紫系列,没有最憋屈,只有更憋屈)

说白了,这剧走的就是一条合情而不合理的路。

它并没有要忠实反映某朝某代真实的后宫斗争(也没有哪一部宫斗剧能够做到

它也并没有要科普清朝服饰发饰人物真实的言谈举止(能做到一部分都算加分

它就是一部以让观众纾解焦虑情绪、得到发泄快感为目的的剧。

在这点上,它做得非常好,非常完美,

且其反套路情节和人设、戏剧冲突配置等方面甚至可说是具有开拓性的,从业者可学习借鉴之处甚多。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大亨影视弟



对于《延禧攻略》这部剧,女主终于摆脱了“傻白甜”的形象,这点与以往的很多宫廷剧有很大的不同。这个应该就是本剧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亮点所在。


一部好的电视剧,除了剧情,就是演员,场景,包括服装,道具,制作等等结合起来,才算是一部优秀的剧作。演员都非常切合角色,演戏也走心。而且《延禧攻略》告诉我们,一部剧的成功,一定找到跟剧本相符的演员,不是说演员名气越大越好。当然,演员名气大,对于影视剧的宣传,有很大优势。但是,如果演员的角色,体现不出剧本所需要的角色的时候,观众也不会买账,影视剧的收视率也不会太好。所以,找到适合角色的演员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是新人,只要能把角色演活,演到位,那就是好选,好演员。


再者就是延禧攻略的剧情:剧情新颖,不老套,有亮点,有创新,有深度。完全是把宫廷里面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这种关系,真的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剧情节奏飞起,反套路深得我心!而且它并不是跟以前的宫廷剧,女主非得跟最爱的人在一起,换了个皇上也可以非常的融洽。

所以,《延禧攻略》上映以后大火,微博,头条都是关于它的信息。我们先不谈历史,也不谈女主光环。我觉得,它跟近些年的宫斗剧很不一样,很有新意。摆脱了宫廷剧以往一贯的风格,这个值得表扬。影视剧也应该适当的创新,满足市场跟当下观众的口味。还有就整个具体偏冷淡风格,都感觉非常的独特, 也不显得别扭。


这部剧的配色,道具很棒,配色统一协调,道具看着就很有质感,服装也不错,看起来就很高贵的样子,显然剧组是在这方面下了功夫的。延禧攻略制作精美,认真。而且它服装,头饰等细节,真的是非常认真的在去制作。包括皇上的龙袍,头饰绒花,缂丝扇子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这个也是弘扬传统文化,也是值得表扬。


所以说,《延禧攻略》看了以后,让人还想再看一次,这个就是好剧,经典剧所带给观众的观感。这部剧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大杨聊影视


《延禧攻略》我非常喜欢看,可以算是近几年为数不多的能耐下性子看完的电视剧了。仔细想想,《延禧攻略》之所以能吸引人是因为它从多个方面一层层让观众从能看、想看、参与话题到产生共鸣和情感,这样一来收视率、热度和口碑就一起爆发了!

1.剧情。《延禧攻略》的主题算是很俗套了,清宫宫斗戏。据统计,中国电视剧25年间有70部宫斗剧,这还只是统计的已经上映和有一些知名度的。可是延禧还是从这波俗套中脱颖而出了,这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剧情的创新,一部带有偶像剧和职场励志剧色彩的清宫戏,不得不说于正抓观众的胃口抓得极其精准。

2.演员。延禧中的演员选的也是很成功,聂远、秦岚、佘诗曼,带一波80后之前观众的情节。吴谨言、于凯等小鲜肉带一波年轻人的口味,这样就避免了翻开电视剧看到演员直接见光死的尴尬。说实话,整部剧基本上是靠聂远和佘诗曼撑起了演技的大半壁江山,然后聂远和秦岚的帝后cp让你能坚持把前面40集看完~至于后面嘛~有尔晴、贤妃、纯妃、袁春望等一系列坏人在等着领盒饭,还愁你不继续看吗?

3.话题引导。富察皇后,傅颖cp,尔晴我劝你善良,乾隆大猪蹄子,领盒饭……这一波热点下来,让你的世界里充满延禧攻略,有一种你不追剧就和小伙伴没有话题可聊的感觉,也扩大了知情范围,设法告诉全世界这里有波很牛的剧在播,可以考虑追一下了!

4.营造清爽感。演员片酬低,服饰道具精致美丽但不复杂,镜头构图简洁对称,调色滤镜柔和舒服有种开了护眼模式的感觉~这一波操作下来就添加了你看剧时候的舒适感,就像这两年流行的无印良品棉麻风一样,没负担!

不管是巧合还是精心策划,于妈的这波组合拳操作真的是立竿见影!不过好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延禧攻略的剧本、制作和演技真的是很棒,也不枉于正的这番劳心劳力了!

这一波分析下来我又想去三刷了,需要个小哥哥拯救一下我对乾隆大猪蹄子的痴迷(´;︵;`)











娱乐小鹿谈


《延禧攻略》:做人当学魏璎珞



一入“延禧”深似海,从此早睡是路人。

这就是我最近追剧的状态。

最近,《延禧攻略》在热播中,剧情秒杀近几年的宫廷剧,是最让人大快人心的一部。

魏璎珞的女主人设不再是白莲花,而是一个有仇必报的女人,平均2集ko一个对手,真是让人爽快至极。

看多了白莲花人设,真心觉得做人当学魏璎珞,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不容忍。

魏璎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该有的模样。


1、

魏璎珞进宫的目的,是为了姐姐而来。姐姐被人玷污了清白,还被杀人灭口,为了姐姐,魏璎珞不惜一切进入宫中,为姐姐复仇。

宫中素来是一个是非之地,从朝廷官员到六宫女子,及宫中上上下下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尔虞我诈的江湖。

魏璎珞从来不屑富贵,从小和姐姐相依为命的她独立坚韧,因此性格刚强刚烈,但却又和姐姐一样,内心比谁都善良。

她是敢爱敢恨的一个女子,懂得分辨是非黑白,这样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不随波逐流讨好任何一个人”。

这一点,在魏璎珞刚刚入宫时,在绣坊时就可以看出来。因为自己的刺绣优秀,魏璎珞被张嬷嬷看中,又因为自己好几次救了吉祥,因而被整个绣坊的人排斥,尤其是玲珑。

然而魏璎珞从不怕被孤立,宁愿一个人孤独,也不强求去讨好身边的人,因为被嫉妒,玲珑好几次陷害她,都被她毫不客气的反击了回去,最终,玲珑被逐出了宫。

而魏璎珞依然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时刻谨记着自己的目标,最终,被皇后看中,成功升职,进了长春宫,成为了皇后娘娘身边的亲信。

魏璎珞的目标感很强,她不屑于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她谁都不相信,她相信的是她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上大学,如何和舍友们处理好关系?

提出问题的这个网友说自己很苦恼,因为自己和舍友们的爱好不相同,一直融入不了舍友们的关系,后来总是被孤立。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说: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当年的宿舍真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搞好宿舍关系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埋头学习自己的知识,比强求重要。

好好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时间放在盯紧自己的目标上,世界上有很多的关系,并不值得你去讨好和花费时间。


2、

进入长春宫之后,魏璎珞受的白眼只增不减。明玉嫉妒她,找到机会就想打她,魏璎珞拦下她想打落的双手,说,无缘无故,恕我不能受教。

就像她曾经因为被玲珑往自己的被褥里泼水,她提了一桶水,照样给泼了回去后,说的那句话一样:我,魏璎珞,天生脾气暴,不好惹,谁要是再叽叽歪歪,我有的是法子对付她。

想让魏璎珞忍气吞声,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这是魏璎珞的处世方式,这个世界上,她明白自己首先要爱的那个人,是自己,其次才有力气去爱别人。

皇后说她性格太刚强,容易吃亏。让魏璎珞手抄写“宽容”二字一百遍,魏璎珞回去,抄写了100遍“忍”。

你从未经历过我的苦,又怎能劝我什么事都要宽容。

后来,魏璎珞终于找出了玷污了自己姐姐清白的真凶,皇上最疼爱的兄弟,和亲王。

傅恒让她和解,和亲王以威逼利诱的方式,企图让魏璎珞不再计较这件事。魏璎珞跪在皇后面前说:皇后曾教奴才凡事要宽容,敢问今天这件事,是否能“宽容”?

后来魏璎珞表面答应了“宽容”和亲王,却用自己的方式成功报复了和亲王。

对于魏璎珞而言,如果不严惩和亲王,她会一辈子活得憋屈,也深感对不起逝去的姐姐在天之灵。

很多人宁愿被道德绑架,宁愿委屈自己去原谅一些我们根本不能原谅的人,最后,原谅不了的,往往是自己的懦弱。

有的时候,“宽容”并不代表我们要原谅。

郭德纲有一次做采访,谈到了背叛他的人,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其实我挺厌恶那种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这个东西是跟人一辈子的,如果连这个东西都不能记住的话,那这一辈子活得太冤了。我可以不恨你,但绝对不能原谅你。”

与其相反的是,周立波曾经在某节目上,训斥一个不认其亲生父母的女孩,女孩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由养父母领养长大,20多年来,亲生父母从来没有来看过她一眼,对于她而言,养育之恩重过生育之恩,她不肯与亲生父母相认。

周立波在节目上大骂这个女孩,说她应该换位思考,想想父母当年的难处,应该学会原谅,否则她一辈子都不可能幸福。

如果女孩原谅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自己就真的一定会幸福吗?

不是的,有些伤害已经造成,即便我们再熟视无睹,都不可能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我可以不恨你了,但是让我原谅你,我做不到如此圣母之心。

这种情况下,各自安好,互不打扰,是能给彼此最好的结局。

做人应如魏璎珞,不假装圣母,给自己的人生设置底线,才可以将自己的人生过得对得起自己。

3、

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魏璎珞为什么那么招人喜欢?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魏璎珞这样的人设,也应该是能得到一大票人支持的女人,在事业上也会一路高挂。

人人都说魏璎珞是一朵黑莲花,但是这样的女子其实还是一个真性情女子,她内心柔软,善良,她会三番五次的舍命去救身怀龙裔的愉贵人,并且不畏权威救下了出生后被误认为是“金瞳”的五阿哥。

她不舍得雪球这条狗被赐死,给它搭建了窝,并且让傅恒送出了宫,你看,这个有仇必报的女子,其实是一个连一条狗都不舍得伤害的人。

为了所爱之人,在宫廷之下,她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才能让自己活下来,与其说她是一朵黑莲花,不如说她是一个极其具有情商的女人。

如皇后所言,魏璎珞是一个自己对自己都毫不手软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她的坚韧和刚强,才会让她一步一步逆袭成为了宠妃。

而在我看来,魏璎珞是一个活得内心坦荡的女人,对他人,对自己。在这一点上,她比皇后活得轻松,她的人生没有过多的包袱,仅仅只是为自己而活着。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导,为了面子,为了道德,为了众多礼仪,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宁愿委屈自己,也不要为了争取自己该有的利益而去据理力争。

殊不知,很多人在“忍”这个字下,委屈了自己一辈子。

所以,与其憋屈自己,不如学习魏璎珞,不勉强不讨好,不依附,不委屈自己,专注目标,敢爱敢恨。

你的爱和善良很贵,要像魏璎珞那样,把它们留给值得的人。


骡子看电影


两三天前,《延禧攻略》大结局了。虽然越南版先一步完结,但是丝毫未影响这部网剧的收视情况,133 亿次的播放量领跑全网。

有网友说,虽没追《延禧攻略》,但却在微博热搜上看完了整部的情节。不得不说,这无疑是今年第一部现象级网剧了。

在资本加持之下,当前的网络剧正在逐步摆脱简陋场景、廉价道具、“五毛”特效、段子式台词等原始印象,朝着高质量发展。

2016 年全网共有 349 部网络剧上线,年播放量为 892.5 亿;2017 年全网共有 296 部网络剧上线,年度播放量达 1631.5 亿。

近 3 年来,每年都会有一部播放量上百亿的网剧诞生。

网剧火爆的同时,它们的广告效应也在飞快的增长。

在《延禧攻略》这部剧中,脉动、美柚、雍禾植发、联通、海昌等广告主以不同的形式在剧中穿插。

网剧中植入广告的方式,大致划分可以分为上图中的 7 种。其中,对白植入、道具植入算是属于早期网剧广告植入的主要玩法,但是产品选择的局限大,与剧情不相匹配的产品会显得突兀。

“贴片广告”由电视贴片广告演变而来,具有强指向性、强到达型、强印象型等特性。早期贴片广告会放在片尾,但是极易被观众跳过,转化效果受到质疑。现在在剧中插入贴片广告,加上与剧情结合,因此优点也被放大。

据爆料,《延禧攻略》共计招商 13 个品牌,由于没有前期品牌的剧内合作,植入全部为后期包装制作而成,其中贴片广告备受客户青睐,77% 共计 10 个品牌选择合作创可贴。

而最受市场欢迎的要属“创意中插”即“原创贴”了,可选择的范围广、限制小。很多不适用于年代戏中的广告,它也能起到很好的植入效果。


七麦数据


目前只看了8集。我个人觉得前8集就是女主一路“降妖除魔”,就是皇帝的怒气都能用小聪明逃脱,节奏很快升级打怪兽的前8集主线。

有好有坏,理由如下:

1.女主非比寻常,不按套路出牌。

以往宫斗剧都表现女主从柔弱自保到步步为营,逐渐变强。而这次不同,这次的主角上来就是一个黑莲花,你狠,我比你更狠,你想玩我,小心你的笨拙把自己玩死。

所以观众看着更爽,终于迎来一个不怕事的强大女主,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想坑害我们的人铲除吧!

2.恶人立不住,演的虽狠,剧本却有纰漏。

剧中高贵妃充当了恶人第一号,当然我相信这部古装剧70集,她只是第一个恶人,但剧本并没交待她为何如此嚣张。都8集了,我也没看出来她到底是家世显赫,皇帝不敢惹,还是有皇帝的宠爱导致她一次次逼皇后,把自己活脱脱演成了皇太后的威慑力作用。

不知道说是演的过了,还是说剧本的问题,总之这个细节确实毫无逻辑。

3.故事节奏快,小高潮不断,有游戏五杀的感觉。

打过《王者荣耀》的人都知道,对方一共5人,你一个人短时间内连杀2个已经很酷了,3杀,4杀,到5杀已经是爽到不行,这个时候最想做的就是保存视频,快分享给哥们或女友,看到没,这是老子我。

而这部电视剧里女主凭借自己的机智,自己的巧舌如簧,妙语连珠一次次度过危机。但同样的其实过得关卡让人觉得这就过了?细琢磨下经不起推敲。70集的电视剧,前8集带入感很强,但还有很长的时间,这部剧能拿这种爽一直吸引下去么?

还等再看看,才能揭晓。


宋小君


清宫戏30年:“皇阿玛”是怎么从伟大领导变成大猪蹄子的?

编按:第一批90后是在清宫戏里长大的。从《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还珠格格》到《宫锁心玉》《步步惊心》,以及如今的《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前十余年我们还钦佩着康熙雍正大帝“向天再借五百年”“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雄韬伟略,或是期待着有个和小燕子紫薇一样无所不能的“皇阿玛”;后十余年,却发现只有在无止境的妃嫔宫斗中算尽心机,方能略微“爽”一下我们已经麻木的内心。皇帝的权力中心,从天下回到了后宫,这种男性气质的变迁,背后蕴藏着怎样的社会文化发展脉络?

《延禧攻略》的魏璎珞刚与乾隆爷执手相看天下,《如懿传》中乌拉那拉·青樱又带着离愁别绪跨进朱红宫门,2018年暑期档的荧幕注定要被旗装花盆底的莺莺燕燕们占据,掀起清宫戏在整个中国大众文化中的又一轮热浪。《火烧圆明园》、《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王朝》、《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享国不到三百年的大清王朝为流行文化提供了难以计数的热点话题和现象级文本,更长期占据着普罗大众对王朝历史或光辉灿烂或失意惆怅的想象。以清朝为时代背景的后宫戏近年来在女性向文化产品中一枝独秀,它不仅承载着旷世爱恋的觊觎与失落,更作为当代文化心理或文化欲望的西洋镜,于花团锦簇中照映出此岸的匮乏与彼岸的虚妄。

父亲当家:清宫里的盛世王朝想象

最早闯入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视角的大众文化,就有清宫戏的身影。1983年,率先回内地拍片的香港导演李翰祥与北影厂合作拍摄了《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两部影片,在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翰祥得以在故宫、颐和园、清东陵、承德避暑山庄等地实景拍摄,这种影片生产上的奇迹在今天再也无法复制。清宫戏曾是幸运的,它在人民史观式微、亟待填补王朝余晖想象的时候披彩登场,从此爱也好恨也罢,都无法阻止它的盛行。清朝占据了最后一个传统王朝的位置,注定要承担起建立“五千年文明”的连续国族叙事的使命:在文化层面上,现在不再是一个同“封建王朝”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而是共同享有文化前提。

商业资本驱动下,自八十年代开始,从《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周寰、张建民),大清十二帝竟是人人有份地荧屏露脸。其中,《雍正王朝》(1997)《康熙王朝》(2001)不仅在当时掀起了观剧狂潮,首播于1999年元旦至春节前的《雍正王朝》曾创下16.7%的最高收视率,央视先后两次在黄金时段重播,至今仍被看惯更大成本制作的网友奉为“经典之作”“历史剧的最高水平”。尽管作为现实政治的隐喻,这个雍正可谓在道德和政治层面都十全十美,励精图治朝乾夕惕自不必说,群臣上书要求治年羹尧死罪都顾念旧情不忍为之,掉在桌上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掉,可谓古今完人。

这当然不是史实,但仍不出郭沫若为历史剧提供的“失史求似”原则,导演胡玫渴望“发展历史的精神”,塑造在改革紧要关头能忍辱负重、兴利除弊的英雄形象,她曾在采访中谈及人物意图:“英雄对一个民族的提升太重要了!我觉得近代男人都萎靡了,我渴望英雄。黑泽明电影中的英雄振奋了二战后的日本,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千百个荒淫皇帝中塑造一个好皇帝?”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史观退场之时,填补空白的是以帝王将相为英雄、为伟人的话语,清宫戏大量的仰拍、特写,众星捧月的人物关系,服化道上对封建礼仪形制一丝不苟的遵循,其间是对权力形式的高度认同和崇敬。因此,在宫廷戏中花大量篇幅去塑造当权者如何强国兴业,如何爱抚民生,并不意味着彼时的创作者就一定有更严肃和更专业的职业态度,只是时势始之然,社会心理需要一位挑得起千钧重担的明君,一位令人信赖、威严慈祥的父亲。

《雍正王朝》的前半部分,胤禛从储位斗争中战胜二阿哥、三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强大对手,靠的正是幕僚邬先生制定的“做一个为皇帝分忧的好儿子”行事方针,赈灾也好整治贪腐也罢,均因替父分忧获得意义;后半部分,他又努力做如父长兄,为了给继承人弘历留下安稳政局而挥泪灭亲,在亲人背叛的悲情中含泪逝去。这场对卡里斯马(Charisma)的召唤仪式在文化想象层面相当成功,作为一部通俗电视剧,《雍正王朝》得到了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和民众的高度关注,更带动了《康熙王朝》《李卫当官》等一批康乾盛世想象的剧集,从“得民心者得天下”到“向天再借五百年”,一位理想父亲被高高捧至历史的神龛上。

在改革的年代慷慨悲歌“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雍正王朝》主题曲),的确形成了“分享艰难,共克时艰”的情感效果,然而满清王朝的民族异质性也时刻被人标亮、圈点和指责,围绕清朝及历史演义所时刻发生的,是多方裂解和构建宏大叙事的冲突交锋。1996年,美国日本裔学者罗友枝针对何炳棣三十年前的文章《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突然发难,质疑其“清朝的满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并以汉文化维系了多民族帝国长久统治”的观点,试图强调清朝的满族异质性,由此展开了长达十数年的“新清史”之争。民间也并非全无风波,自新世纪开始抬头的大汉族民族主义正是从反清宫戏开始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形成了网络上的“皇汉”潮流。

尤其是2001年《康熙王朝》和2006年的《施琅大将军》,由于两部戏均赞扬清朝完成大一统,设置了贬斥郑成功政权的剧情,彻底激怒了“皇汉”们,斥为“少数满遗在文化娱乐方面妄图对历史进行反攻倒算,侮辱汉族的同时替满清王朝招魂”(早期汉民族主义者“齐鲁风”在文章中自述)。《施琅大将军》在2004年陈水扁连任、继续推行台独政策的关口被拍摄,原本呼唤统一之意不言而喻,却直接遇上了“何以中国”的关键争端,作为边界明确的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同圆圈式的、辐射式的中华文化之间的摩擦,就这样以通俗文化的方式被大众直接体认。

爱之不存:宫斗中的意识形态表征

或许说到父亲,我们更不能忘记另一部火到发紫的清宫戏《还珠格格》,这部创下至今无人能敌收视率的电视剧也围绕着“父亲”展开:紫薇试图进宫寻父,小燕子最终发现自己认贼作父,陷入痛苦。尽管张铁林扮演的“皇阿玛”不失为一个开明父亲,会带着女儿们爱吃的点心亲赴洛阳劝她们回家,但年轻人们依旧选择了反叛父亲、告别宫墙。在第二部中,他们设计让香妃重获自由,第三部中更是在大理觅得可以纵马人间的世外桃源。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简单童话故事,但依然被观众不知疲倦地沉醉着,2018年寒假湖南卫视第十六次重播了《还珠格格》,足证它的吸引力。《还珠格格》与之后暗黑系的后宫戏不同的也正在此:琼瑶时代爱情还是自由奔放的,宫墙之外仍有自由的空气,尽管现在看来很多台词都显得煽情做作。

在《雍正王朝》《还珠格格》乃至《金枝欲孽》这批老剧后,当年的小观众们耳濡目染,成为今日清宫戏的内容生产者,“父亲当家”变奏为“与(未来的)父亲谈恋爱”。一部分影视剧如《步步惊心》、《甄嬛传》、《如懿传》本是女性向网络小说,在IP浪潮中被商业捕捉变为电视剧,其余原创剧本如《宫》系列(电视剧《宫锁心玉》、《宫锁珠帘》、《宫锁连城》及电影《宫锁沉香》)也在人物和剧情上高度同质性——受众主导的生产模式已不再有形式、题材乃至内容的边界,清宫戏成为直接愉悦观众感官的文化产品。

《甄嬛传》被吸纳进清宫戏或多或少是个意外(原小说的架空朝代背景无法通过广电审核),但收视为王,它以极度的流行规定了这一轮清宫戏的惯例:有个基本不可见的前朝和波诡云谲的后宫,有个只想把情爱作为晋身之阶的女主,有个初心美好但情难由衷的皇帝,有个(或几个)相许白头但悲剧收场的男性情人,有个求而不得终生守护的痴情种子,有个飞扬跋扈却可怜可恨的对手一,有个看似柔弱实则阴险的对手二,有个黑化的闺蜜对手三四五,和无数个或愚蠢或聪明的痴情女性……皇上是老板,恋爱是攻略,情人们注定无法成为万人之上,因此总会被女主狠心放弃。

《步步惊心》:谈论感情的后宫注定是悲剧

爱情,这一自现代开始,就在个人主义中建立人与人连结的奇迹终被放弃,从嬛嬛到钮祜禄·甄嬛再到皇太后的一路走来,不必困惑于自我,不必再追求爱情,不必再质问皇权,只要狠毒坚强地斗赢所有人,就能在结局时分安枕着明黄色的绣枕体味孤寂,划落一两滴清泪。如果说《步步惊心》中,爱情以无法改变冰冷的皇权逻辑而悲剧收场,那么后宫秩序中,不仅爱情是永远得不到的,甚至稍微正常一些的表达爱的方式也不可见,两情相悦、平等尊重的爱已经随着18、19世纪浪漫主义被丢进历史垃圾堆,不是互相试探斗争降服的主奴逻辑,就是痴情女子求而不得的哭泣怨恨,或是聪明如甄嬛般以退为进的“能忍”,或是深沉如娴妃般扭曲心智以恨为爱。

当人际间复杂的沉浮聚散被简化为“发糖”与“发刀”,唯一能让人真实触碰到的恐怕也只是权力下的爱妒交织与相互折磨了。爱情是危险的,击败对手的最佳利器永远是“其实皇上并不爱你”;爱情是暧昧的,故事逻辑上无法解释的“金手指”通通解释为爱情的力量;爱情又是便利的,在人治的社会环境下足以实现野心家最大的欲望,是努力无望后的自救指南。

当熹贵妃终于带着残忍和恨意向雍正揭露太子身世之际,观众在皇帝虚弱狰狞的老态里骤然获得“爽”的最高点:父亲是毫不伟光正的,但这毫不影响我们利用父亲的权力,并彻底骗过他。用戴锦华老师的观点说,人格的肉身之父已经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完成而死去,父权本身在衰落,但父权结构并未因此消亡。

作为当代最常见的文学母题,爱情乃至不可得的爱情都是文化中的普遍现象,这本不足为奇,奇的是观众感知爱情的态度。一方面甄嬛和魏璎珞的成功故事告诫观众“谁先动心谁输了”“切勿真情实感”,嫌弃若曦是“白莲花”,一方面“四爷娶我”又真实成为青年女性自抒欲望时的真实话语,“四四”成为清穿小说最热门的男主;一方面稍有常识的观众都不会相信,以魏璎珞的暴脾气能在宫廷中真实地活过第一集,一方面又真切地为她每一次成功升级鼓掌叫好……观众们开着两倍速看,在弹幕里尽情吐槽剧情的狗血和人物的“金手指”,但仍不妨碍她们真情实感地投入情感和时间,甚至贡献出种种同人再创作。这让人不禁想起齐泽克在《意识形态崇高客体》中对今日意识形态的描述:“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然坦然为之”。人人都知道它是虚假伪善的,但人人都在卖力地维护以获取最后的好处,因此任何批判它的传统方法都陷入困境。清宫戏也是如此,斥责其“腐蚀社会道德”或是奴化爱情观等饱含忧患的论调并没有错,但不能撼动狂热投入的观众分毫,因为他们首先选择不信,随即以同样坚定的信念选择快乐。

《如懿传》女主的悲情却不是观众的“爽”点

清宫想象三十年,无论主角是君王、臣子、后妃还是格格,都如詹明信所说“如何看待古典世界,与其说是个人嗜好,不如说是一整套社会和集体的镜像”(《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其中有民族危难时对封建王朝的沉痛质问,有动荡时期对海晏河清的想象,有大国崛起之初对帝国余晖的反身确认,也有原子化社会对人际关系的重新设想……《如懿传》开播,如懿削发逆旨、不废而废的注定命运让观众提前预知这并不是一部可以爽到的剧集,收视率未播先惨。然而这抹凄悒昏黄的色彩仍应在清宫剧中留下一笔,作为实践“不自由,毋宁死”这种不合时宜的决绝姿态,也在历史感稀薄以至全无的历史剧中给观众最基本的提示:别盯着紫禁城那个普天之下最金贵的鸟笼子看了,权力之下,安得爽点?

美编:黄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