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波瀾壯闊的1975

1975年4月23日,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指揮部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

大會結束後的短短104天內,從勝利、長慶、四川等油田參加會戰的職工已有3856人到達工區。會戰人員住進了25000平的蓆棚房和120棟活動板房。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圖為江蘇油田第一口井開鑽典禮大會現場

1975年7月20日,會戰的第一口井——真六井開鑽。四川來的3244鑽井隊,7月26日中午到達永安前線,下午3時就把請戰書送到鑽井處,第二天凌晨4點就起床參加挖泥漿池的“小會戰”……天不亮出工,天擦黑才散。職工不分工種、不分職務、男女老少一起上陣,在兩個月內指揮部就組織了七次會戰。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圖為會戰初期人拉肩扛

隨著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的全面展開,又陸續從新疆、青海、江漢等油田抽調一批職工進入江蘇。到1975年底,一支擁有5050名職工的會戰隊伍,集中兵力在真、永戰場。這一年,真武油田試產原油6176噸。一個充滿生機的水鄉油田的雛形,出現在了江蘇大地。

會戰期間,發生了很多,

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跟隨著這段歷史,

張生壽老先生為我們

帶來了他的會戰往事……

張“老石油”憶往事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講述者:張生壽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1975年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成立了第一支採油隊——

試採一處採油一隊

張生壽是採油一隊的第一任隊長

43年前會戰的記憶之門

在他的回憶中慢慢打開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騎車200公里趕回隊部

1975年11月,剛來江蘇油田會戰半年時間,我就被領導任命為採油一隊隊長。當了隊長的第五天,我就把愛人和四個年幼的孩子“趕”回了丹陽農村老家。在家還沒把老婆孩子安頓好,第二天天矇矇亮,我就騎一輛長征牌自行車,就往真武趕。因為隊上幾口油井正生產著,

真10井的生產出現了微微的波動,哪怕叫我在家多呆一個小時,我心裡還是會放心不下的。

從丹陽農村老家,到真武採油一隊隊部,江南江北之間足足有近200公里路。到渡江擺渡口,已經騎了6個小時,花了5分錢充充飢,又卯足勁兒騎車趕路。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心裡只有油井生產

踏著晨色出發到太陽西下,冒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沿著並不熟悉的公路,馬不停蹄地往真武趕。

初秋的夜色已很深了,傍晚8點,我像個“落湯雞”似地趕到了隊部,一屁股癱坐在地上。

事到如今,我每次回憶起騎車趕回隊上這件事,我還是這句話:作為一個石油漢子,就應該時刻牢記隊伍鐵的紀律,作為隊長,我心裡裝的只有集體,只有油井生產。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做有“溫度”的石油漢子

1975年會戰的冬天,天氣異常地寒冷。一個深夜,外面西北風呼呼地颳著,我在隊上值班,夜查時,我步行一口井一口井地挨著檢查生產情況。當我檢查到真6井時,發現這個井盤根有點漏油。

其實,按當時盤根的滴漏量,根本用不著連夜解決,第二天再更換盤根完全可以。看著井口的原油一滴一滴漏掉,十分心疼,立即回隊部取了更換盤根的工用具,又步行返回井口,把手電筒吊在光桿上,趁著手電光,一個人在井口換盤根。直到凌晨兩點,井口盤根滴油不漏,我才離開井口,返回隊部休息

這種事情本來可以通知值班的工人解決,可工人們白天干活都已經很累了,半夜三更天氣這麼冷,我不忍心喊他們起來上井,我一個人乾乾也就處理好了。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第一份油井“交接書”在千噸井啟用

1979年8月,我被調到廠調度室任生產協調員,負責全廠的生產用家當——44條水泥船和40臺手扶拖拉機的調配。雖然已不直接跟“油井兵”打交道了,但我心裡仍想這琢磨著為油井做點事。我一邊琢磨,一邊跟廠調度室領導商討,制定出爐了我手寫的“江蘇油田第一份油井交接書”。很快,

“交接書”在當時的千噸井——真20井啟用。作業後的真20井,成了全廠參觀學習的樣板井。如今,在採油一廠使用的油井交接協議書,就來自於1979年由我制定的“交接書”。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1975年,5050名石油兒女打響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

工作一定要衝在前

“當隊長就是要比職工多吃苦,幹工作一定要衝在前,遇到困難要衝在前,遇到危險也要衝在前,不能有絲毫的私心雜念!當調度員,也要時刻想到全廠生產角角落落的一些小事。”這是張生壽老人家一直堅持的工作作風。

張“老石油”的一席話,如石油人前進路上的聲聲擂鼓,也如長者對晚輩的聲聲教誨,無論是今天,還是明天,值得永遠銘記在心。

小 萱 說

為了安心工作,他將家人送走;放心不下產量,200公里的路他騎車趕回。張老的故事,記錄的不僅是路程,還有著他對石油的牽掛。

滾滾石油,豪情奔放。老一輩石油人的精神令人動容,他們的故事更應讓大家銘記於心。

新時代新徵程,我們傳承精神、砥礪前行。

策劃:小萱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