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很多科班毕业的演员演技都不如半路出道的演员?

墨娱


我觉得这话还是不准确,特别是在大陆地区。

半路出道的演员,能够演的好是有一部分,但总量还是少于科班出身。要不然那些非科班的演员,为什么都要跑去进修演技?

其实,科班毕业的人大部分演技都还可以,只是有一部分太早出名,没有历练,但又总是做主角的,因为戏份太多而极大程度放大演技的问题而被人诟病,然后再一比较,可能也就造成,半路出家好像比科班更厉害的误会。

演员这个事情,科班和半路出道的,或者非科班在入学前差距,很大程度在于先天条件。一般能够考上科班的,不是骨相好,外貌佳上镜;就是表演上有灵气,是个苗子,相当于这些人起点很好。

而四年学习,虽然老师最多是教你一些方法,比如科学换气念台词,比如良好的形体,比如怎么体验和创作角色,但是水滴穿石,很多人在经过大学四年的训练,会有一些质的变化,这种专业系统的训练对这个演员一生都是很有用的,而这个是非科班最缺的。

当然,每个人的基础和悟性不一样,出来的成果,质变的性质会有差异。

你看,周冬雨的台词,放大环境看也就马马虎虎的水平。但是和她自身比,经过大学四年台词训练的她,完全是变了一个人。

在内地,非科班演员,知名度和演技成正比的,也就周迅、谭卓之类了吧。她们除了本身天分高外,也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碰到好的导演调教。众所周知,这个行业优秀演员多,而好导演少。所以,最后能出来的,无论科班还是半路出道的都不多,相比半路出道的,科班就更少了。

大部分半路出道的演员,都得靠自己琢磨。到被认可的年龄,基本也都要到35岁以后了,比如秦岚,确实有名气,但是演技被认可,也是37岁的事情了。

再举个例子,同样都是“谋女郎”,科班毕业的,成名不仅早,演技也是大范围被认可,比如章子怡、巩俐。甚至周冬雨,在离开张艺谋后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拿下金马奖;而另外的“谋女郎”获得演技肯定的就少了很多,比如董洁、倪妮。

很多人肯定要把靶子打向著名科班毕业演员——黄晓明、杨幂、唐嫣、关晓彤、郑爽等人身上,但是你发现没有,这些靶子都是长得好,年少出名。而他们之所以在演技上被诟病,很多都是出名太早,又在演戏上各种不上心,然后耗尽了灵气。

做明星和做演员不同,做演员最忌讳没有生活,心沉不下去,而做明星最忌讳长时间没有曝光。很多少年得志的科班演员,有时候在明星和演员的选择上迷失的很厉害。

当然,这是一家之言。


言午许


有句话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科班毕业并不代表演技一定好。而且演技也是需要不断积累的,科班的学习时间只有短短几年,除去理论的部分,实操的时间就更有限了。所以科班毕业不能算是演技的保证。

下面来说说半路出家的演员有哪些长处。首先,很多半路出家的演员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会帮助他们更好的诠释角色。比如黄渤,从高中起就组建乐队,之后当过酒吧驻唱,也做过舞蹈教练。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准确把握很多小人物的心理,演戏才会更细腻。

其次,一些半路出道的演员其实很有演戏的天赋。比如周迅,没有受过演员专业训练,但是她演戏就是很有灵气。周迅的爸爸在电影院工作,所以她从小看了很多的电影,后来进了剧组,在经过导演的点拨,很快就能领悟到角色的精髓,这说明她天生就具备很强的领悟力。

另外,还有一些半路出道的演员,没有过人的天赋和丰富的阅历,他们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钻研。比如闫妮和王宝强。两人在成名前都经历了漫长的跑龙套生涯,在数不清的小角色中慢慢积累出了演技。

所以说,演员的演技不是只靠科班的学习就能得来的,更何况现在很多表演系的学生根本都没有认真的学习。好的演员应该是对表演充满热爱和敬畏的,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


明太娱


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想过,现在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科班毕业的演员演技不如半路出家的演员。

现在大家认为哪些演员是半路出家?我能迅速想到的有:王宝强、周迅、赵丽颖、甚至张馨予、等等。

现在让你想科班出身的演员而演技不怎么好的人有哪些?我能想到的有:黄晓明、等等还有很多我就不得罪很多粉丝了。



这里所说的科班出身基本是说大学是在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出身的,因为他们大学学的就是如何表演。

那为何科班和非科班的有一些差别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演戏靠的是努力和天赋,但是天赋更重要,并不是你努力去学就能get 到那个点的,不是你的记忆力好聪明然后把台词说出来,观众就会认可你的,这需要真感受。

第二:科班出身的现在都是什么人?去读电影学院的都是什么人?现在能去读电影学院想成名的有那个经济能力的学生基本是都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独生子女了,一年几十万的花销,你以为穷苦家庭能够扛得起的?

既然都是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那不可避免的从小基本没怎么吃过苦,都是长在手心里的,而且都是帅气漂亮的,那他们从小对什么是委屈什么叫失去什么叫心痛,什么叫分享,等等可能感受和普通家庭比没有那么强烈,也就是他们演戏的时候很难做到感同身受。

第三:而非科班演员成名的也不是一夜成名,也是跑了很多的龙套,吃了很多的苦,受了太多的冷遇和白眼,更加懂得社会的残酷,他更能体会人情世故,所以演起来才如鱼得水能够感同身受,而科班出身的演员都是基本就是帅气漂亮的脸蛋而且很年轻,那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社会经验,一出校门就被公司包装的高大上,处处被人捧,比如鹿晗,他怎么可能演好戏?他感受不到各个社会的人情世故的。


第四:也不能说科班出身的就一定不如非科班的,有时候也要考运气碰到一个好剧本一个好导演,也许就被导演放好了位置你又觉得他演技好,比如黄晓明,大学学表演年纪轻轻毕业就演了大汉天子红了,然后就被捧,然后就一直被吐槽,可能是事业太顺,又是华谊股东,又是有自己工作室很赚钱,已经不太在乎专研演技了,但是有时候看中国合伙人,他演技又突然在线,可能是合作伙伴的演技激发了他和陈可辛导演执导的好,比如邓超和他一起演,他好意思装逼吗?

好了,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我觉得这些学校毕业的演员都应该去艰苦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才能演好戏,或者一毕业不能演戏先去社会打工三四年再演戏觉得演的好,比如黄渤,人家就是在社会上做各种行业,后来被建议去考电影学院毕业后演技那是相当的牛,你们说呢?


灿火娱乐


非科班出身的演员,表演主要靠的是本色演出。

在《演员的诞生》担任飞行导师时,吴秀波曾重点向观众介绍了科班出身演员和非科班演员出身之间的表演区别。

以演员在影视剧中的表演来说,剧组最看重的是什么?演员的个人吸引力、对剧本的解析能力,还有临场表演所耗费的时间,这些都是一个演员的专业素养。

对科班出身的演员来说,他们的专业度会更受到剧组的欢迎和喜欢。因为在影视剧的拍摄过程中,演员的每一句话、每段表演都会拍好几条,最终获得导演和剧组认可的那些条数才会被剪辑进成片。所以临场表演的速度其实是一个演员的功力。

科班可能很快就能拍出达到剧组要求的条数,剧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满意的效果;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可能拍的条数会更多,需要通过大量的拍摄、长时间的拍摄,他们才能摸索出剧组想要的效果,导演才能剪辑出最想要的那条,所以剧组最爱的绝对是科班演员。

但为什么非科班演员有时候会更容易获得观众的喜爱呢?首先,不少非科班演员之所以能进入剧组,都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流量,而他们的流量哪儿来的,不就是因为观众喜爱?这就说明他们已经剧本了演员所必需具备的个人吸引力。

而且从表演上来说,每一个简单的、没有演过戏的人,像一张白纸一样,他们的身上都有非常可贵和可以被挖掘的特点。对导演来说,其实谁都可以演戏,只要他符合剧本的需求。反过来,对科班演员来说,当他们的表演技巧进击到一定程度,又会反过来追求非科班演员们身上那种单纯真诚的状态,这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所以,刚踏入表演阶段的非科班演员们在影视剧中的本色表演,一开始会很吸引观众,但随着作品的增加,他们也需要表演技巧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达到演技上的提高,否则只会止步不前。


艺能八卦局


很多科班毕业的演员演技都不如半路出道的演员?

这个观点未免太过以偏概全,而我们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

比如那些顽固的皮肤病,往往需要对症下药,而有时候一个专业医生医治不好的,可以让一个无专业执照的土医生用土方子医好了。

有些人就会据此得出结论,说专业医生不如土医生,这当然是个很可笑的结论。

很多科班毕业的演员演技都不如半路出道的演员这个观点也与此类似,是将个别演技差的科班演员的表现当作整个群体的表现,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成就。

讲到这里也许有很多人会提到黄晓明,就好象他除了帅气没有别的优点了。

而其实这也和演员的定位有关,90年代四大天王的黎明、刘德华和郭富城,也常被批没演技啦!

因为电影为他们安排的角色,往往只是为了展现他们的帅气,而没有太多能让他们发挥的空间嘛!

拿王宝强做反例,王宝强就跟帅气扯不上边啦!

当年被李扬发掘出来演《盲井》,就是因为他的乡土气息。

他也算是半路出道演员的代表了,你说他演技好,他是不是什么角色都能演啊?

演员演技的发掘是跟作品本身息息相关的,电影本身剧本好坏,是否有塑造好人物的空间,角色和演员本身是否适合,都跟演员的表现息息相关的。

你叫王宝强去演小正太他也演不来啊!

所以说演员本身的表现的好坏,是以作品本身的好坏为前提的。

以前公认演技差的林志颖,在《天龙八部》中演段誉也有超常发挥,因为角色适合他,电视剧本身质量也好。

再说修为和经验积累的问题,那些刚刚从学院毕业的学生,社会经验和演技积累都有限;

而那些从群演一步步往上爬的非专业演员,都是千里挑一,演技自然更成熟。

拿黄渤来说,在底层摸爬滚打,最后因为《疯狂的石头》成为人们熟悉的演员。

他之前所经历过的事,都成为他的人生经验,自然能够演绎出不同角色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我们认为演技好的那些演员,往往都是长相平平或者比较丑的,而经常忽略了那些帅气美貌的演员的努力。

黄渤、王宝强、饼叔这些都是好演技,而阿汤哥、小李子、刘德华这些明星好象永远都是演技不行,这些其实都是偏见。


壹条电影


个人觉得演员这个行业天分真的很重要,有些人就是注定吃这一碗饭的。

杨幂可以说是标准的科班出身,而且还是学霸,当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就是第一名。童星出道的她怎么想都应该是非常老练的演员了。在她曾经出演李少红版《红楼梦》时,李少红评价杨幂,说杨幂出道非常早,他从小就知道怎么演戏,快乐就是哈哈哈,痛苦就是哇哇哇。然而就是这种程序化的表演束缚住了一个演员的天性,在她内心中已经有一个怎样演的标准,而不是真真切切的去投入感情,这难免会让观众有很大的出入感,觉得演什么都是一个样子。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杨幂的演技遭到大家诟病的原因。

演戏并不仅仅是演出来,而是将你自己变成那个角色。

这一点就要说到非科班出身的赵丽颖了。赵丽颖经常被大家说到出身问题,然而她的表演却很少有人质疑,她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她很懂角色,她会认真的钻进这个角色里面,我们看到的她,无论是《花千骨》中的小骨或妖神,还是《杉杉来了》中的小吃货杉杉,还是《楚乔传》中的女将军楚乔,我们看不到赵丽颖的影子,看到的都是这个角色,也因此这些角色都成了经典。表演中培养最多的就是对于角色的融入度,本身与角色合二为一,这一点很难达到,但赵丽颖便是无师自通,所以说她天生就是演员。

包括周迅,孙俪、蒋欣这都是圈内公认的演技好,但是都非科班出身,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天分,以及对待角色认真钻研的态度。


星光邦


娱乐圈是一个包容万象的舞台,不论你来自哪里,你说的是什么语言,来自社会的哪个阶层,只要你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你便可以在这个圈子里存在下去。我们国家有许多艺术院校,每年为娱乐圈输入了不下万记的人才,可是可以出现在观众眼前的却往往只有那么的几位,其演技还常常受人诟病,特别是近几年,演技尴尬,角色单一等等的问题都在一些较出名的科班演员身上有所体现。反观那些非科班演员所演绎的角色,往往可以给观众们带来一种自然流畅,印象深刻的感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科班与非科班演员在观众的眼中竟有这么大的区别,下面就随小编来探究一番吧!

唐嫣出生于中央戏剧学院,而中戏出身的演员都往往被冠以演技佳的头衔,因此,坊间流传“北影出明星,中戏出演员”的笑言。唐嫣凭借《仙剑奇侠传三》而获得关注,在其中她所饰演的紫萱让观众们感受到了这个女子的深情,都觉得她的演技还是不错的,但可惜的是,之后她所接的几部戏虽然让她的名字被大家所熟知,收获了不少人气,但总给观众一种她所饰演的那些角色普遍都比较单一,台词功底也没有那么好的感觉,因此,有许多观众都笑称紫萱是唐嫣演技的巅峰。

郑爽可谓是现在娱乐圈的当红小花之一了,16岁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9岁便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她也凭借着这一系列的电视剧获得了许多许多的关注,但是虽为科班出生,郑爽的演技却是总被冠以尴尬的形容词,眼神飘忽,撅嘴抿唇吐舌头的表情基本上在每部剧中都可以看见。《微微一笑很倾城》可谓是郑爽近几年的代表作了,虽然这部剧拥有了很高的收视率,但有很多网友都表示,看这出戏,没有演出原剧中贝微微的温婉大气。

看过了科班出生的演员,下面就和小编来瞧一瞧非科班的代表吧!

赵丽颖可谓是现在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了,一部剧只要有他的加入便是有了收视率的保障,从《新还珠格格》到《陆贞传奇》再到《花千骨》赵丽颖的演技可谓是一直在进步的,无论是温婉贤淑还是活泼可爱亦或是冷酷霸气,赵丽颖都可以将其演的活灵活现,可是,她并非出自什么演艺学院,也没有接受过什么专业系统的训练,为什么她会拥有如此精湛的演技呢!在小编看来,这不仅与她所拥有的天赋有关也与她自身的努力有关,要知道,赵丽颖在成名之前曾有十年的龙套生涯,想必,她的这段生活经历也为她的演技的提升打下了一个物质基础。

下面这位我想大家一定不知道她是非科班出生的,那便是周迅了,周迅毕业于浙江艺术学院民族舞专业,凭借《古墓荒斋》出道,出道至今,她参加了不少于60部的影视剧,各种影后都被其揽入怀中括,新浪网曾写道,周迅拥有过人的悟性与敏锐。有“落入凡间的精灵”的美称

演技这个东西,在小编看来,所需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理论,更需要用演员自身的天赋与努力,时间是磨练演技最好的使者,不论现在如何,就让我们在时光里等待吧!,只愿她们可以越来越好。


影视口碑榜


其实这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看现在的很多电影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是科班出身的演员,但是总感觉演技不如半路出家的演员,这是为什么呢?

选剧本、选角色的能力有差异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选剧本、选角色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说白了就是你要知道自己能演什么样的角色,有没有能力去把这个角色驾驭好。

王宝强是娱乐圈中尽人皆知的半路出家的演员,但是王宝强仅仅只是演技好吗?

其实并不然,我们之所以会感觉王宝强的演技很不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选择剧本和角色的能力非常高。

对王宝强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王宝强的处女座电影是《盲井》,他在里面饰演懵懂无知的农村少年元凤鸣,凭借在《盲井》中的表现,王宝强获得了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2004年获得冯小刚青睐,在其执导的电影《天下无贼》中出演朴实的傻根;2006年出演军旅题材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他在里面饰演的许三多一角,也成为他演艺生涯中的一个闪光点。

说了这么多,不知你发现没有:王宝强所饰演的那些深入人心的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憨厚朴实”,这种话憨厚朴实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傻,而是人物的一种性格或者说是气质。而农民出身的王宝强恰恰就具备这些气质,所以在饰演这些角色的时候能够做到生动自然。这足以说明王宝强在选择剧本和角色方面是很有眼光的,也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的。

生活经历不同

一般我们所熟知的半路出家的演员大多经历过生活的磨难,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些生活阅历很好的弥补了科班演技训练缺失带来的不足,成为这些演员塑造角色的利器。


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发哥,发哥的演技是公认的一流,不过发哥却几乎完全没有经历过科班系统的学习,只在TVB艺员训练班学习了一年,期间主演了《网中人》《狂潮》、《上海滩》等20余部剧集。1976年就开始进入影坛,在80年代凭《英雄本色》、《赌神》等电影在香港电影鼎盛时期开启了枪战片、赌片等类型片先河,成为香港“暴力美学”风格电影的代表人物。90年代与成龙、周星驰并称为“双周一成”。

发哥虽然进行系统的科班表演学习,但是他的生活经历为他的表演生涯增色不少。

周润发出生于农村家庭,从小帮母亲打零工贴补家用,生活清苦,却也乐在其中。

1965年,即周润发10岁时,全家搬到九龙,读中学的3年里,周润发每个暑假都去电子厂打工,也因此视力不好。中学毕业后,父亲病重,周润发没有选择升学,开始做临时工赚钱养家。在底层社会的艰难打拼和历练,丰富了周润发的人生经验,也让他日后的表演生涯从中受益。

1973年,18岁的周润发在报纸上看到无线电视演员训练班(TVB)的征人广告,便与朋友一同去应征,但险遭评委放弃,幸得考官之一的钟景辉赏识,以一票“通过”说服了其他人录取了周润发。

丰富的生活经历加上在无线电视演员训练班的实战式学习,周润发的演技也更加的浑然天成,被称为“演技之身”和“一个时代的坐标”。

而现在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之所以演技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没有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剧本和角色的能力,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帮助自己诠释角色,他们所能做的只有按照课堂上所学习的方法论来进行表演,结果自然是差强人意。


赤兔电影


因为演技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一个艺术活儿。

技术可以靠理论提升,艺术只能用心去揣摩。

说一个演员科班毕业,大抵是说这个演员毕业于国内艺术高等院校,比如知名的北影、中戏、上戏等等。不要怀疑这些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在学校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学生们要一边学习表演理论知识,还要排练大量的话剧、小品、舞台剧、即兴表演。可以说,从这些院校毕业的演员,都是身经百战的演员。他们中很多演技超群,比如蒋雯丽、陈道明、倪大红、刘敏涛、章子怡。

所以,从专业院校毕业的演员,技术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艺术”。

演技毫无疑问是需要艺术的。因为演员塑造的是人物,而人千奇百怪,姿态各异,仅仅笑就有假笑、偷笑、媚笑、苦笑、大笑、坏笑、奸笑等等上百种。有些演员靠一个小动作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比如孙俪在《甄嬛传》中滴血认亲的片段。一开始,祺嫔称双生子非皇上血脉,孙俪的手紧紧攥住了桌角,表明了甄嬛内心的慌张。之后,祺嫔又说双生子乃太医温实初的孩子,孙俪的手又放开了,说明甄嬛已经胜算在握。

一攥一放之间,人物内心一目了然,甄嬛这个人物也就“活”了。而有些演员就差了一些,同样的小动作频频出现在扮演的角色中,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比如郑爽的咬唇,baby的瞪眼,唐嫣的面无表情。

所以,一个演员能把一个人物演“活”了,一是她用心揣摩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了,她能够理解这个人物为什么哭、为什么笑、为什么恨、为什么爱。并且她不光理解,她还能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语气、想像力把这个原本只存在于剧本中的人物演出来,这是演员的能耐。

二是她用心观察并体会生活了。任何人物都是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把人物具体化,成为身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把人物演“活”了。

中国有句古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只会教你道理,但是具体怎么演,只有靠演员个人的悟性。有些并没有经过专业院校训练的演员,比如陈伟霆、赵丽颖、周迅、孙俪、颜丙燕,他们靠的正是后天的“用心”。他们大多从小演员做起,用后天的勤奋、努力弥补了技术上的缺失。他们受到的教育或许不是来自于传统院校的教育,但是他们在片场里、在生活中、在一个一个小角色上,学习到的比在院校里学习到的多得多。

最后一句话总结:那些既没有技术、又缺乏艺术的伪“员”们,学会什么叫演技再出来吧!


八卦小锦鲤


演戏这回事不能否认天赋的存在。有些演员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为镜头而生,天生适合干这一行。

科班出身欠缺天赋的,比如黄晓明;非科班出身但天赋出众的,比如周迅。两个人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黄晓明的演技被质疑了多年。他发挥好的时候,《风声》里阴鸷的日本军官,《中国合伙人》里憨厚的成东青,《琅琊榜2》里深沉的大哥,都可圈可点绝不给科班出身丢人。但他的履历里还有不少韦小宝、何以琛、洛熙、左震……这些演得稀烂的角色。演砸的角色里有他走过场的行活,也有正经花了心思想好好演的。

说黄晓明完全不会演戏也不对,但他确实少点天赋和灵气。碰上好导演调教+适合的角色,科班出身的功底可以弥补这种缺失,一旦让他自己来感知理解,失控几乎难以避免。据说当初北影招生的时候本来是不想要他的,但黄晓明的颜值说服了考官,“就算是块木头,也是块漂亮的木头,我们要了”,晓明这才进了北影。

非科班出身的周迅一直被认为演戏有灵气,职业生涯分演得好和演得更好的,几无失手。如果看过周迅的《表演者说》这档节目,不难发现周迅在和科班出身的演员谈演技的时候有很大区别,她讲不出像“信念感”这种术语,也不擅长理性的分析和表述表演技巧方法。但她感性的去理解角色又通常是准确的,表演时候技巧不多做考虑却往往有惊喜。

科班出身千里挑一,有天赋万里挑一,科班出身+有天赋就更是难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