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有人认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经济落后?

星期八那天


东三省经济不能一概而论,其中辽宁经济要远好于吉林和黑龙江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三省在建国之初曾是中国经济最发的的地区。

不过在改革开放后,因为思想和行政体制僵化,东北经济开始落后于其他东部沿海省份。不过,即便如此,目前辽宁的经济还是位居全国前列的,黑龙江和吉林排名稍微靠后一些,但也说不上很落后。

(2017年,辽宁GDP总量排名内地第14名,黑龙江则排在21位,吉林23位)

除了GDP,东三省的人均收入排名顺序则是辽宁、吉林、黑龙江。

2017年,辽宁的居民人均收入是27835元,排名全国第8。吉林市21368元,排名全国第18,黑龙江是21205元,排名全国第19。(内地统计数据)

从人均收入上来看,辽宁省还是全国比较富裕的地区。吉林和黑龙江也位于全国中游水平,绝对算不上穷。

(2017年,中国内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收入榜单)

不过,实事求是的讲,最近十年东北经济增长确实大幅落后于其他东部省份了。僵化的思维和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工业严重制约了东北的经济发展。

2017年辽宁的经济增长率仅为4.2%,吉林5.3%,黑龙江6.4%,排名倒数4、5、6位,增速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大庆油田,东北经济的一个缩影。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这里已经没有了巅峰时期的繁荣,曾经这里子承父业的工作也已经不再受到追捧了)

萎靡的经济也导致东三省人口大量外流,以吉林为例:2016年吉林人口就比2015年少了20万人,而2017年又比2016年又少了15万人。在减少的人口中,大部分是去外省工作和生活的年轻人。

年轻人的流失又进一步降低了当地的经济活力,造成了恶性循环。

目前,东三省正在积极调整经济策略,加速经济转型,鼓励二胎生育。希望在不久之后,东北经济能够凤凰涅槃,重现当年的辉煌。


千佛山车神


东北好着呢,我们这的国企工人,招的都是专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内部都是机械化作业,跟不上技术要求的员工都下岗了,不像你们南方都是小作坊,招的都是农民工。我家小区收废品的就是山东人,我问她南方经济好,你为什么还来东北,她说南方工厂是挺多,能挣五六千但是太累,都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家里亲属过世请假得填表格,等批件,而且出殡那天还得发视频,要不就开除,在东北挣得少点,但是很清闲。我问她南方都是什么工作,那人说是家具厂,皮革厂和服装厂。你们南方都是私营企业,小作坊没有先进的生产设备,都靠人工,而且都招农民工,看似解决了很多就业,短期内经济偏高,实际上都是靠剥削来的,什么时候国家提升品质,产业升级你们那得黄很多小作坊。我们东北种的都是梧桐树,你们南方都是歪脖树,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这能就业的人都很幸福。


gary274776771


应该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东北三省尤其是辽宁省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

这之后,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就持续下缓,排名越来越靠后。在这里,我们通过看下面3张图表就是可以知道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走势情况:

一、请看下面第1张图表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1973年,辽宁省的GDP达到172亿元,仅次于上海市,名列全国第2位;黑龙江省的GDP为123.5亿元,名列全国第6位;吉林省的GDP为63.3亿元,名列全国第17位。这就是说,东北三省当时除了吉林省的经济排名全国的中游水平外,辽宁和黑龙江的经济都排在全国的前列。

二、再来看看第2张图表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到了2000年,辽宁省的GDP达到了4669亿元,名列全国的第7位;黑龙江省的GDP是3253亿元,名列全国的第13位;吉林省的GDP为1821亿元,名列全国的第19位。这就意味着,从1973年到2000年的27年间,辽宁省的经济总量排名倒退了5个位次,黑龙江省的经济总量排名倒退了7个位次,吉林省的经济总量排名倒退了2个位次。这也充分说明,东北三省的经济是一直在走下坡路。

三、再请看看下面第3张图表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到了2017年,辽宁省的GDP为23942亿元,名列全国的第14位;黑龙江省的GDP是16199亿元,名列全国的第22位;吉林省的GDP是15288亿元,名列全国的第23位。这就是说,从2000年到2017年的17年间,辽宁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又倒退了7个位次,黑龙江的经济总量在全国也倒退了9个位次,吉林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则倒退了4个位次。

所以,人们说也好,网友说也好,东北人自己说也罢,东北三省的经济从全国的角度来看,一直在走下坡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润友


我就是东北人,现在生活在浙江。我认为东北最大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体制僵化,营商环境不好,民营企业少,国企又难进,公务员事业单位更难进,就业难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国家对退休职工的基本保障还可以,很多家庭就业不充分,收入不稳定,很多年轻人在啃老。

就业不充分也造成了人口外流,年轻人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找活路,造成经济进一步下滑。我老家的小区,白浪滚滚,基本看不到30岁以下的年轻人,孩子更少,闲人很多,老人很多。

市场化改革如果对于中国经济是一剂良药,那么东北经济的问题就是这剂良药的副作用,就是产业转型,市场经济转型的牺牲品,这是没办法的,有些问题是慢慢显露出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遍地开花,也会有此消彼长的现象和问题,不用抢救,放开人口流动,让国民自己去找生计就行了,回归地广人稀,搞搞绿色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也许是东北的下一个引擎,但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口。打针吃药没用,只能等着浴火重生。

很多东北人不恋家,因为他们的祖辈大多是闯关东过来的,故土情怀没有那么严重,只要敢于走出来,都不会饿死,与其困守愁城,不去出来看看。


N30度


好我觉得,东北的问题,主要还是国家政策的问题。具体说的话,东北其实是国家的原材料基地了,比如粮食、石油、木材等。说老实话,既然是粮食基地,那么为国家维持粮食稳定,那是重中之重了。而原材料这种东西,是不可以价高的,比如粮食(比如东北的大苞米)若是涨价,那会引起一连串恶性反应,各种肉类、奶类无不涨价,那很快就会通货膨胀了。而要想富,那得搞工业呀,农业不会富的,农业是保稳呀。但是呢,要真搞起丨来工业且人们富裕了,谁还会搞农业?因此,东北所承担的任务,就决定了东北不能发展那么快且也不能像广东那样去发展。另外,以前东北工业“厉害”,但那也是国家政策决定的,因为当时与苏联是老铁呀,所以很多大工厂就建在了东北。实际上,就地缘政治讲,发达的工业不适于放在东北,因为与俄罗斯的关系,实际不那么稳定的,两个大国相邻之地区,不太适于发展经济呀。一句话:当年东北很牛,不是东北人有多能干,政策而已;现在广东很牛,也不是广东就一定有那么强的能力,也是政策而已。而政策,则取决于国家的方略了。l


zm139682913


我并不觉得东三省是经济落后,这个落后只能是相对而言,在南方也有很多省市经济水平不高,不能用简单的标准来衡量。黑龙江哈尔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承担了重工业的发展大任,为我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如今,黑龙江作为国家的大粮仓,又为国家提供了粮食,在国家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要靠人,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事情的成功要天时地利人和,首先人们的思想要进步,其次还要有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季节气候的优势等等。东三省辽宁还要好一些,黑龙江和吉林省,在冬天的温度实在太低,粮食作物不能生产,很多房地产开发也无法动工,等等。所以不能说有多落后,但是相对于那些有优势的城市还是有些不足。但是我认为这样的瓶颈也是暂时的,东三省后劲十足,国家也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相信城市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城市竞争力会越来越强。


东北网


我是辽宁人,辽宁最穷的地方就是辽宁朝阳了,十年九旱,外出务工人口流动比较大,就拿朝阳凌源来说,过年是人口最多的时候,过年后就都是老幼妇孺了,年轻的除了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剩下的青壮年都去务工了,坐出租车时司机说挣钱全靠过节这几天。一个地区是否落后与地区人口有很大的关系,人口多的地方一般经济就比较发达,相反人口少的地方经济就落后。

对于说东三省经济落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只能说东北三省经济衰退,新中国成立时东北可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后来国家重心主要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而东北地区大量国企倒闭,企业倒闭就会出现人口流失,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衰退。

其实想一下,东北是多好的底子啊,从人口流入大省,变成人口流出大省,改革开放时国家政策给力点,东北经济也不会衰退的这么厉害。

有多少北京、江浙沿海等地带出来务工的,人口红利啊。


辽西那嘎哒


东北其实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全民受教育程度,还是城市化、城市基础建设,生活水平等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东北人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不计报酬,资源掠夺式开采做出了巨大牺牲。东北三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也是无可厚非的,建国初期在国有经济的推动下东北三省无论工业发展还是人民的精神面貌都是遥遥领先的,特别是吃不上饭的山东人都去东北讨饭吃。但是国企发展至今天却成了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挚肘,不得不让人反思(说到这里不得不让我想起东北人口问题,这也是深受国有企业影响)。综上所述,东北三省经济虽然在全国排名靠后,但也不是很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北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和农垦都到了改革关键期,我想东北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在各个领域再站排头。让我们翘首企盼吧!


添一6


写的比较多,如果你有耐心看完这些在我上学吋,利用寒署假搞的社会调查时所了解的一些情况,以及以后步入社会所了解的,肯定不全面,欢迎你提出自己的看法。

目前东北经济落后,是多种原因的,主要是在客观上。就拿黑龙省来说,1986年左右才算是改革开始。以前黑龙江省所产粮食,木材,矿产,机械设备等等物质均不可自行销售,由国家统一价格调拨全国。

那个时代省内出现两种价格,一种是调拨价,一种是议价也就是市场价,议价远远高于调拨价,省内所产物质基本是调拨价,购买省外物质基本是议价,议价远远高于调拨价的奇异现象。

那个时代全国取消粮票了,开放粮食市场了,唯有黑龙江的粮食市场不放开,还是向国家交公粮。没有粮票,在省内任何地方吃不到饭的。

以上种种情况,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为保证物质供应,对黑龙江省的政策。

黑龙江省为此付出具大牺牲,以彻底倾家荡产的态度支持改革开放,以为待改革开放胜利之时,会受到反哺政策,结局则是悲伤的现在的经济状况。

某地级市,不是省会城市,80年代前位列全国所有城市第17位。具有50年代苏联援助156个大项目中的11个,这些大企业是国家工业体系不可缺少的支柱企业,每家企业都有数万职工。

90年代以前,这些企业为中央直属企业。均按照国家计划按排生产,不得自行更改生产计划,所有产品也是国家定价格,仅有不多利润也被中央全部拿走,因为那是大型央企。

90年中后期以后,由于在南方投资兴建了很多同类大型企业,某市的这些大企业被逐步放给了地方,变成了地方企业。但这时这些企业,突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时无法适应。雪上加霜的是,不仅严重缺乏资金,更为严重的是不是完全市场化,很多计划经济的绳索牢牢套在脖子上。

例如几大军工企业,国家给的生产指标,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设备必须要保证绝对完好,是关乎着国家安全。国家仅提供设备直接维修费用的70%,其余的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企业困境由此可知。

这些军工企业引进的日本摩托和彩电,由于当时怕冲击军工生产和资金问题而不能实施,介绍给由这此大企业援建的三线军工企业的,这才有了中国的雅马哈摩托,长虹彩电。

那几家被誉为国宝,中国的明珠,亚洲最大,中国工业的摇蓝等几家大型企业的处境与几大军工企业类似,由于涉及国家工业发展,至今也是惨谈苟活着。

做为大型工业基础的工业基地的某市百姓,为了改革开放付出太多太多了,但是还是要继续付出,不知何时了。在他们最火热的青春年代,为了大局看着他人摘取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时,自己确为了大局,为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而默默地无私奉献,虽然这不是他们自发的,但是听党的话已根植在他的的骨子里,他们无怨言。但是不理解这些享受到改革开放利益的人们,对他们现状的无情嘲讽。如果在70年代未期与全国一起进行改革,相信他们的发展绝对是一流的,因为技术基础,企业实力在全国说笫二无人敢称笫一的。


冰雪139109689


黑龙江也好,吉林也罢,辽宁也行,就是东北三省,为什么这些年经济发展不好,主要是事在人为。

事实上,从想当年的闯关东就知道了,东北三省并非资源匮乏,而是肥沃的黑土地,拥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

为什么那时候就能够大发展,而现在偏偏就落后了?

毫无疑问,肯定是东北三省在以人为本方面做得不好,导致这些年人口流失非常严重。

事在人为,没有人,事情就没法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