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A股:不破不立,新世界建立在部分大股東爆倉以後

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201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範化解風險列為未來三年的三大任務之首,並明確“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2018年1月,A股反彈見頂,步入急速下跌通道。

中國股市熊市之漫長固然有其道理,但這半年暴跌之猛烈確實有些出人意料,思來想去,最終認為當前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央化解重大風險三年攻堅的政策,講得更直白些,就是存在人為動能在推動出清高槓杆的進程。

為什麼要出清高槓杆,拿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的例子就能說明白,15、16年上市公司,尤其是民企大股東用股份在高泡沫情況下質押獲得了大量資金,他們拿著這些錢四處投資,有的去買了股權私募基金,有的直投了未上市的中小企業,有的去買了地皮蓋了房子,有的乾脆就坐莊炒股票,反正錢來的容易,所以花起來也沒有太多顧慮。

可是這裡面是有問題的,用俗話說就是“短貸長投”,不管是股權投資還是地產投資,錢投進去多久才能出來這誰說不準,但是股權質押是有明確期限的,15年質押了部分股票,16年到期了沒錢還怎麼辦?只能續做對不對?但是15年剛質押時股價高啊,16年已經步入熊市一年了,股價近乎腰斬,券商要求必須補倉,沒辦法,只能按照券商要求乖乖手中剩餘的股票。

股價跌——補充質押——股價繼續跌——繼續補充質押,這麼一來二去,大股東手裡的可流動股票已經不多了,如果股價再跌,那券商可能就要強行平倉以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時候埋伏在股票裡面的基金和私募機構就急了,再不跑恐怕就要踩雷,於是搶先斬倉出局,造成股票進一步暴跌的局面。從此,散戶只要聽到質押一詞必定口歪眼斜,出現大小便不能自理的症狀。

隨著股市預冷,一級市場也逐漸沒有了先前的熱鬧,股權私募、PE等機構投資的項目大多無法實現退出,此時大股東投出去的錢也就幾乎打了水漂,看著自己股票即將被平倉,公司即將易主,自家門口討債的債主絡繹不絕,上市公司老闆跳樓的跳樓,失聯的失聯,好日子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上市公司大股東只是高槓杆的一個典型代表,事實遠遠不止於此,這些高槓杆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懸掛在資本市場頭頂,你不知道他哪一天會落下來,沒發生的恐懼最可怕,所以與其等著它自行落下造成傷害,不如自己先行動手,主動化解這必然會發生但時間未知的危險。

如果這一看法是合理的,那麼股市的好轉將與大股東股權質押危機的化解進度同步,只是現在不知道質押風險究竟以怎樣的方式得到解決,是定向爆破式的硬著陸還是有政府幫扶的軟著陸?從當前深圳政府的態度和表現看,有技術含量的高科技企業應該是可以實現軟著陸的,深圳國資委願意以各種形式去介入新興、高端、有前景的上市公司,但是對於傳統行業夕陽產業,國資的錢也是錢,大股東最好還是自行了斷吧。

什麼是不破不立,現在面臨的就是不破不立的局面,劣質上市公司大股東高質押的舊世界必須被推倒,不然就無法重新建立股權質押爆倉後的新世界。(作者:成長的蝸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