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光德有个“爱琢磨”——记光德精密机械技术部部长李强

光德有个“爱琢磨”——记光德精密机械技术部部长李强

李强今年39岁,现任河北光德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从事精密铸造行业13年的他,精通硅溶胶工艺精密铸造制造过程工艺设计及质量控制。工作中,他锐意进取、改革争先,带领技术研发团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俗的业绩,获得了“黄骅工匠”的荣誉称号。

试错中摸索经验,能吃苦、会钻研就是成功“秘方”

李强毕业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专业,2002年入职光德,从事机械加工。

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李强自己尝试编程序,改变刀具路径和位置,经过改造,别人一天出600个件,他能出800到900个件,效率大幅提高。使用的工具不顺手他也自己改造,同事有问题都找他解决。“有问题找李强准没错,不懂的他也能给你琢磨透。”李强的聪明被同事及领导看在眼里。

2004年之前,光德主要经营机械加工组装成品阀门,所需毛坯在采购过程中存在无法保证交货期和质量的问题。因发展需要,公司决定自己生产毛坯。经过一年的筹备,2005年光德精密铸造成立。一开始,公司聘请了技术人员,但生产出的产品不尽如人意。于是,公司决定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提高产品质量。这一次李强被选中,由机械加工转调到了铸造行业,并被公司派到清华学习8个月。

在机械加工方面李强是科班出身,有经验,工作游刃有余,对于铸造则是一窍不通,也没经验可循。8个月只能学到铸造基础理论知识,回到车间,李强在不断试错中摸索经验,做坏了找问题,总结研究接着干,翻来覆去10多天时间,第一个工艺提高的铸件做成。生产过程中,他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翻阅了很多铸造方面的书籍,将所学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初到铸造,心里压力很大。要干不好怎么办?怕出废品闹笑话。”李强坦言刚来铸造时的心情,笑称那时就连做梦都梦到出废品。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既然选择了铸造,那我的任务就是将铸造的工艺研究深入。在这条路上,能吃苦、会钻研就是‘秘方’。”李强说。

光德有个“爱琢磨”——记光德精密机械技术部部长李强

产品合格率从10%到96%,靠的是内功修炼

2005年,当时的技术部只有李强和另外一个“门外汉”,公司产品管理一片混乱。接单后货物没有跟踪、没有管理、没有数据、没有统计。“在当时的状况下,做十个件最后只有一个合格品是很正常的,有时十个都是废品,客户抱怨很大,交期、质量无法满足,导致许多客户流失。”李强说。

“我要保证做一个件成一个,接一个订单就要高质量的完成。”李强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把生产数据、经验形成文件,产品质量就能稳定了。”一次在车间检查时,李强来了灵感。

想法有了,就要付诸行动。李强和他的团队开始对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他们积极识别、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参数,组织编制过程管理文件和产品工艺卡等。李强对每个环节、每个数据的设定要求都非常严格,必须要经过五六次测算,十余次实验。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工艺流程,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使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6%以上。

“这个文件对所有生产过程中的接单、排产,做什么产品、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细致的要求。只要有这个文件在,就是没干过的人也能顺利生产出产品。” 李强说。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他还制定了一个内控标准,在精密铸造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在将内部标准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产品只达到行业标准达不到内控标准虽然合格也会被列为次品。

光德有个“爱琢磨”——记光德精密机械技术部部长李强

光德有个“爱琢磨”——记光德精密机械技术部部长李强

光德有个“爱琢磨”——记光德精密机械技术部部长李强

“面对新挑战,让我动力十足”

2014年,公司需要突破发展瓶颈,制作出大型铸件。作为技术研发部主任李强接受了一项新的挑战——铸造100公斤大型铸件。

铸造这个“庞然大物”,对于李强来说确实非常困难,之前公司生产的产品最重的只有30公斤,对于李强来说这个挑战让他十分兴奋。

带着一份责任,李强开始研究铸造技术。他上班时琢磨,下班后自己在车间研究,还到其他公司学习,翻阅了大量相关知识,最终决定利用砂铸的技术。理论技术过关了,在操作中又遇到了问题,铸造这个产品需用大量钢水,单靠人工运输不能实现,一旦发生泄露有很大危险。李强又开始辅具工具的设计,做了改,改了做,一次一次推翻自己,最终节能省力的引流装置设计成功。这个工具不仅能将钢水成功导入还提高了钢水质量。近半年时间,经过不断地改进,厚度、尺寸、精度、材料等细节,大型铸件成功生产并获得客户的好评。

“这个客户是世界五百强的上市公司,之前与这家公司的业务量并不大,大型铸件产品的成功生产,使我们成为了他们的第一大供应商。现在,公司已经将这一大型铸件产品批量生产。2018年计划做到480台,产值可达1000多万。”李强说,不仅如此,他们产品的种类也从2008年的100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3600多个。

受精密铸造协会委托,李强将这个工艺整理成文字发表了《大型精密铸件的熔模铸造工艺研制》等论文。至今,李强带领团队取得7项专利。

记者:李秀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