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超越BAT,TMD們學會了挖礦,忘記了填坑

馬克思有句名言: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流著鮮血和骯髒的東西。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也是一路披荊斬棘,戴著鐐銬走出了別樣的舞步。回首往事,可以說現在的每一家巨頭都有鮮血淋淋的過往。

如今,幾乎被BAT瓜分殆盡的互聯網江湖,新秀們也來開始問鼎的重量,幾欲爭奪新的武林霸主,一套降龍十八掌走遍江湖的時代不再,新的俠客們劍走偏鋒,吸星大法、奪門暗器,各出奇招。在互聯網江湖裡,講成功也講善惡,如何成為所有人敬仰的大俠,還有很多內功需要修煉。

超越BAT,TMD们学会了挖矿,忘记了填坑

本文轉自:張賀飛,科技自媒體Alter

超越BAT,TMD们学会了挖矿,忘记了填坑

1

2012年之前,投身互聯網的創業者免不了一頓抱怨。

舉目望去,互聯網上肥沃的土地,早已被百度、阿里、騰訊、網易、新浪等一眾互聯網巨頭圈的乾乾淨淨。

想要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列土封侯,要麼如俞永福一般成為巨頭可能的接班人,要麼像賈躍亭那樣用激進的方式造夢,可惜大多數人沒有如此的好運和勇氣。

覺得生不逢時的不只是創業者,還有逐漸成型的本土資本,阿里讓軟銀賺得盆滿缽滿,騰訊便宜了MIH,遲到的中國投資機構除了眼紅,也在進行一場豪賭,萬一會是下一個BAT呢?即便冒險佔了很大成分。

互聯網是一座金礦,早先的互聯網巨頭多半有著海歸背景,或者擅長向國外偷師,用硅谷學來的淘金術在國內“大發橫財”,並順勢佔據了一座座金山,門戶、博客、遊戲、電商、搜索等無不是如此。

晚來的後生們,想要在這些領域和BAT們一較高下,頭破血流是最常見的歸宿,哪怕是被巨頭們瞧上的鹽鹼地,創業者也很少嚐到甜頭。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可露天煤礦的佔比只有3.3%。後來我們才知道,互聯網這座金礦似乎也是這樣,2012年以後看得見的金礦已經越來越少,可淘金的人卻越來越多,一批不怕吃苦的年輕人開始向地下挖礦。

2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給了年輕人挖礦的工具,畢竟厚重的PC承載的是用戶喜歡看什麼、喜歡買什麼,裝在口袋裡的智能手機,則可以一天24小時陪伴著用戶,衣食住行用都成了值得挖掘的金礦。

歲至中年的互聯網巨頭,在經受移動互聯網的衝擊和洗禮後,忽然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幹嘛要自己去挖礦呢,不僅天天被好事的媒體罵壟斷市場,稍有不慎就可能因為一場失敗而晚節不保。把錢投給有潛力的年輕人,讓他們去挖礦,萬一碰上個不聽話的,也可以憑著資本優勢直接逼宮。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工具的革新,資本的主推,巨頭的默許,挖礦的天時、地利、人和在2012年後逐漸成熟。

三個年輕人成為這場挖礦運動的寵兒,滴滴的程維,美團的王興,以及字節跳動的張一鳴,他們的挖礦經歷也早已成為互聯網世界裡的新童話故事。

滴滴的故事無疑是最為驚險的,80萬元起步的程維,打敗了同樣在北京市場崛起的搖搖招車,跑到上海擠走了本地市場的大黃蜂,在2015年的情人節和快的打車步入婚姻殿堂,然後一鼓作氣逼著優步中國舉起“白旗”…….出租車、快車、專車、順風車、代駕、共享單車,在出行這件事上已經沒人能離開滴滴。

張一鳴寫出了反差最大的故事。2012年上線的今日頭條並沒有什麼起眼的地方,騰訊、網易、搜狐早已推出了手機客戶端,誰會願意下載不怎麼有知名度的今日頭條呢?可到了2015年的時候,今日頭條已經成為百度、騰訊的頭號敵人。“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變得更堅強”,張一鳴用抖音、西瓜視頻等妥妥佔領了短視頻市場後,互聯網歷史上註定少不了這個人的名字。

屢敗屢戰的王興,也成了新童話故事的主角之一。校內網賣給了陳一舟,飯否網和海內網未能掀起太大波瀾,直到美團網在“千團大戰”中活到了最後。王興回國的時間比張朝陽、李彥宏並沒有晚太久,又恰恰錯過了互聯網的黃金時代。這位PC互聯網時代的遺老並不服輸,團購、O2O、外賣、打車,王興想要挖的礦比程維和張一鳴加起來還要多。

2016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三位幸運兒在烏鎮好不風光,有媒體效仿當年的NSS、BAT,用TMD歸類新一代的互聯網嬌子。那時候,滴滴和今日頭條剛剛4歲,美團也不過6歲,這份年少有成足以壓過BAT的風頭。

3

事實證明,媒體的“評功論賞”似乎有些著急,因為童話故事騙得了小孩子,卻忽悠不了心智成熟的大人們。

再精明的煤老闆也害怕瓦斯,隨便一場爆炸和坍塌都可能導致破產,還要搭上幾十條生命。可在挖礦比賽中脫穎而出的TMD,未必知曉互聯網世界裡的“安全須知”。

比如你問TMD挖的到底是什麼礦?早兩年脫口而出的答案是互聯網紅利,現在有了新的答案:TMD挖到了人性。

就好像滴滴的快速擴張和鉅額補貼不無關係,六歲的滴滴融到了200多億美元,大部分資金被用戶薅了羊毛。因為有補貼,站在路口招手出租車的方式被忘記,打開滴滴就能叫到車,不僅有出租車,還有快車、專車、順風車,況且還足夠便宜。

今日頭條也看到了人性的貪婪,你喜歡看什麼,我就給你推薦什麼,這般滿足胃口的內容,自然贏得了大批的忠實粉絲。聰明的張一鳴將這個武器應用到了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懂車帝等產品上,屢試不爽。

美團同樣沒有例外,“千團大戰”大概是移動互聯網第一場大規模的“撒幣遊戲”,其他玩家都想著從商家身上挖到優勢,美團偏偏瞄準了消費者,畢竟擅長做生意的商家很“雞賊”,用戶則是“有奶就是娘”。後來美團做了外賣、進軍打車,還是同樣一套打法。

卡耐基老爺子的《人性的弱點》一直是中國市場的暢銷書,單是一本心靈雞湯就如此讓人心潮澎湃,當各種誘惑降臨的時候,人性惡的一面便有了釋放的機會。虛假的廣告,假冒的商品,令青少年沉迷的遊戲,都曾被指責為互聯網巨頭們的原罪,TMD遇到的麻煩比這要嚴重的多。

外賣平臺被曝出存在很多實用地溝油的黑作坊,算法推薦的內容平臺被揭露存在大量低俗內容,看起來解放了社會運輸資源的順風車,卻出現了多起性侵和姦殺案……原來挖礦也是有代價的,曾經滿心歡喜站在礦坑邊上薅羊毛的普羅大眾,如今開始付出血和淚的代價,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深淵。

4

為了防止汙染擴散,不少礦井的做法是邊採邊填,或者建設礦山公園,最笨的方法也是在礦井外邊砌一道牆,寫上危險兩個字,防止行人、牲畜誤入。

而對於挖礦謀生的TMD們,似乎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資本投了幾百億進去,自然是要求產出的,哪怕是帶血的鈔票。一邊揶揄用戶,一邊獻媚資本,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裡成為挖礦者的常態。

如同沒那麼幸運的滴滴,三個月內爆發的兩起姦殺案,像火星一樣點燃了大眾情緒的火藥桶,一時間憤怒和謾罵接踵而來。誰都知道,如果危險的隱患不消除,沒準下一個倒黴的就是自己。猶記得5月份的那場危機發生後,滴滴“誠懇”地道歉、下架並改進順風車業務,可短短三個月後悲劇就再次上演。

即便如此,滴滴也沒反思該如何填上礦坑。用戶們呢,在叫罵滴滴的同時,又只能打開滴滴來叫車,暗暗提示自己要小心罷了。非要為這種鴕鳥心態找個說辭的話,“人性是個無底洞”應該是最合適的“背鍋俠”。

挖礦成了互聯網創業的必經之路,並孕育出了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礦區,篳路藍縷的創業征程越發少見,三五年成就一大批億萬富翁的神話倒是屢見不鮮。創業者忙著實現人生理想,用戶們樂此不彼地薅著羊毛。

可如果為中國的互聯網世界畫一張地圖,恐怕早已遍佈陷阱,輕者去財消災,重則香消命殞,畢竟挖礦的人已經越來越多,甚至比TMD還要“不擇手段”。

躲得過直播裡的低俗內容,卻可能中了P2P的招;小心翼翼地避開莆田系醫院,轉身發現九塊九包郵的牙膏也是假貨;互聯網招聘時不小心進了傳銷窩,跑到相親網站上約個會無奈被仙人跳……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無論是用戶,還是創業者,早已習慣了“挖礦”的規則:用人性的善惡,換取方便和利益。

至於為何忘記了填坑,答案可能只有一個,只談成功不講善惡的互聯網江湖裡,早已沒有了防微杜漸的意識。如何成為所有人敬仰的大俠,還有很多內功需要修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