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注意力的隱形殺手——情緒困擾|注意力篇(二)

問題描述

小鵬是一個很聽話的男孩,上二年級了。媽媽非常困擾的事情是小鵬上課總是走神,除了他非常感興趣的語文課可以專注地聽講,其他的課,小鵬很容易就不知道神遊去哪兒了。

此外,小鵬還有一個讓媽媽很頭疼的問題,就是他總是咬指甲、摳鼻子,這些小動作也間接影響了他的學習。

小鵬的媽媽想了很多辦法試圖幫助兒子更專注地學習,但收效甚微。小鵬的媽媽非常困惑:"自己明明是按照科學的方法在幫助孩子,為什麼沒有效果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兒童心理諮詢師怎麼說?

注意力的隱形殺手——情緒困擾|注意力篇(二)

問題分析

通常情況下,我們提到孩子注意力不好,主要有幾種表現:

第一種表現是做事不能專注,無法專心。

第二種表現是常常走神,也就是我們說的神遊,就像小鵬。

第三種表現是有很多小動作,比如揪頭髮、啃筆頭、咬指甲等。

第四種情況就是特別容易被打岔,稍微有些額外的刺激干擾,就會被吸引。

這些看似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但是通常情況下,在我們的工作經驗裡面,更多時候會發現是孩子的情緒困擾在作怪。而注意力不好只是作為情緒困擾的一個表現形式而已。

注意力的隱形殺手——情緒困擾|注意力篇(二)

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當你給孩子做了很多注意力訓練,卻發現沒有什麼用處的時候,我們通常情況下要考慮多方面的原因,除了生理病理(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環境的原因之外,我們也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因素。

那怎麼判斷孩子是注意力能力問題,還是情緒困擾呢?

很重要的一個判斷方法就是,注意力是一種能力,它可以通過訓練而得到提升。如果你的孩子能通過做一些強化的注意力訓練使注意力得到改善,那就表明孩子的注意力能力需要提升。

但很多時候,當你發現這樣的注意力訓練並沒有太大用處時,我們可能需要考慮孩子注意力不好的背後有一些情緒困擾。

注意力的隱形殺手——情緒困擾|注意力篇(二)

這裡和家長們分享幾類較典型的因情緒困擾而表現出的注意力問題。

第一、走神,是典型的情緒困擾。如果你發現孩子做一些事情,很容易發呆,或者一會就不知道想什麼去了。

這時你可以想一想,在平時的生活中,孩子和你的溝通是什麼樣子的?

他遇到困難了會和你說嗎?

他會和你分享他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嗎?

如果你發現孩子很少和你溝通他自己的事情,那這個時候,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孩子有比較多壓抑的情緒,而且這些情緒困擾他暫時還沒有出口。

情緒是非常佔內存的,無論有意識還是無意識,我們都會注意到這些情緒。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動指向某個刺激,當孩子有非常多壓抑著的情緒時,他必然要花很多的注意力去關注這些情緒和感覺,無論他願意還是不願意。

第二,就是小動作,不管是咬指甲、摳鼻子,還是摳耳朵、揪頭髮,都是比較典型的焦慮情緒的反映。

當孩子感到緊張擔心的時候,他們會用一些肢體上的動作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如果你發現孩子的小動作非常頻繁,而且他沒有辦法自己控制,那說明他正被焦慮情緒困擾著。

注意力的隱形殺手——情緒困擾|注意力篇(二)

專業建議

那遇到這樣類似的情況怎麼辦呢?

  • 首先,你要先看到孩子行為問題背後的困難。看到他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情緒上需要有一些調節。
  • 第二,你需要給孩子做一些情緒的疏導。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的情緒有一個表達。
  • 第三,當你的孩子願意和你說更多的時候,努力成為他的支持系統。當孩子有困難的時候,如果他願意尋求你的幫助,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這時候我們也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
注意力的隱形殺手——情緒困擾|注意力篇(二)

當然,情緒處理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但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真正接納孩子的情緒,看到在他注意力不好的背後有些負性的情緒影響著他。相信當你看到孩子的困難,看到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時,你對待他的方式也會有相應的調整,孩子的情緒困擾就在解決的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