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80後”青年婚戀現象,“剩男剩女”的倫理分析

對於80 後青年是如何看待結婚年紀,我們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在問及“您認為結婚合適的結婚年齡是多少?”這個問題,有69.2%的人選擇了26- 31 歲;有23%的人選擇了19- 25 歲;有4%的人選擇了32- 35 歲。“剩男剩女”如此之多,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情況是複雜的。對於這一情況,將從幾個方面來進行原因分析:

(一)從個人感情觀念和心理狀態來看

有的人對於自己的感情很理想化,認為不是她們所希望的或者是幻想之中的感情,她們寧願不要,一直等到自己年紀大了都還依然堅守著自己的觀點;有的則是注重物質,要求結婚對象必須是三有男人“有車有房有存款”,她們不想吃苦,也不想與對方一起創造生活,只想過著輕鬆富有的生活,這樣的心理導致她們剩了下來;有的有恐婚心理,或稱為社交恐懼型,她們總擔心自己結婚以後不會幸福,尤其是近些年的高離婚率使她們更增加了對婚姻的恐懼,不敢輕易去接受戀愛,這一類人是生活裡的悲觀者;有的則是因為情傷過重,曾經有過刻骨銘心的戀愛,一直沉浸在過去的傷痛之中不能自拔,害怕自己再受到傷害,而自己心中總會拿其他的人與前男友做比較,“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心態讓她們遲遲不能回到現實生活中來。

“80後”青年婚戀現象,“剩男剩女”的倫理分析

對於剩男們,則主要存在這樣一些問題:有的人是自由主義者,這一類人大部分都有穩定的並且較高的收入,包括有車有房,他們的興趣在於享受生活,享受單身世界的自由自在,他們害怕失去屬於自己一個人的空間,也不懂得如何與另一個人去相處和共同生活;有的剩男則是完美主義者,和大多數的同年紀的人相比,他們的學歷和經濟等條件都遠遠要優於那些人,可以算是“鑽石王老五”,在他們的心中一直尋覓著自己理想的“夢中情人”,懷著寧缺毋濫的心態讓他們剩了下來;有的是徘徊猶豫型,這一類人總是喜歡對對方的各個方面都進行挑剔,比如要求身材如何,學歷怎樣,性格好不好,等等,他們沒有自己確定的想法,總是在猶豫徘徊之中錯過了結婚的年紀;還有的人屬於花心男,他們大多比較優秀,外表大多英俊瀟灑,對女人也體貼入微,使得他們很有女人緣,身邊的女性很多,他們一直因為這樣的感覺而享受於花叢中,他們更願意享受沒有束縛的自由時光。

(二)從個人生活習慣來看

除了感情觀念和心理狀態讓他們剩下來之外,生活習慣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流行的一個詞語“宅男宅女”就是對這一群體的描寫。這一群人一下班就回到家裡,不再出門參加其他的活動,有的宅男則是通常喜歡打遊戲到深夜,宅女們則是喜歡安靜的地方,喜歡做做家務做做小菜,享受自己的個人生活,有的人甚至連酒吧都沒去過,這樣久而久之,這些人的交往範圍變得越來越窄,沒有更多的新的人可以認識和交流,他們的生活習慣讓自己與外界封閉起來了。

(三)從受教育的時間長短角度來看

自從我國實行大學擴招,大部分青年都可以進入大學再學習。因此,一般讀完大學時的年紀都到了22 歲左右,醫學院校的畢業出來則是要到24 左右了,有的則是直接讀碩士甚至博士,學業理想讓他們把自己的終身大事擱在了一邊,只能將自己剩下。再加之大齡畢業還要面對當今巨大的找工作壓力,買房子的壓力,一系列的原因讓他們錯過談戀愛的機會。

“80後”青年婚戀現象,“剩男剩女”的倫理分析

(四)從經濟基礎來看

這一方面大多與剩男有關係,一個家庭的經濟目前還是大部分需要男性去承擔,戀愛就意味著結婚,結婚就意味著要買房,佈置一個家所必需的用品,現在的高房價,高物價對於進入社會不久的青年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擔子。在這個物質社會里,現在的女孩子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比較現實的,選擇對象的經濟實力,有沒有發展的潛力,工作穩不穩定,是否能將自己帶進一個好的物質生活等等都是她們決定的範圍。剩男與剩女們相互的心理矛盾合在了一起,剩下來的可能就大大增加了。

(五)從個人性格方面來看內向型,表現為不喜歡與人交往和獨處,常常因為不喜歡與人溝通而沒有更多機會接觸新的朋友,這一類人除了交往的範圍太窄而認識不了更多的人以外,就算有屬於自己的機會時,也不願意去主動爭取;固執已見、好勝倔強型,這一類人過於獨立自主,特別是女性,她們的性格讓男性覺得他們的自信和自尊都受到了挑戰,有的人總對於生活裡的一些瑣事和觀念喜歡堅持自己的看法,不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他人的與之相反的意見和批評,不論自己對錯與否,都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絲毫不考慮他人的看法,這一類人容易導致不容易與人溝通,沒有人喜歡與之交往;另外還有長不大型,這一類人通常屬於家裡的保護對象,從小到大身邊的家人親友們都很寵愛,這一類人覺得這樣的生活很舒服,因此沒有對另一半的需求。

“80後”青年婚戀現象,“剩男剩女”的倫理分析

(六)從其他特殊情況來看

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可以形容為“遇人不淑”和“命運作弄”。他們起初也有追求愛情的願望和信心,可是當他們一次次真心付出之後得到的結果不盡如人意時,便歸結於命運的作弄,上天的不公,多次的情挫讓他們失去了追求愛情的動力。

俗話說:先修身、再齊家、後治國。對於目前社會里的剩男剩女來說,這句話是有借鑑價值和意義的,只有端正了心態,有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戀愛觀,才能有更好地認識看待婚姻,正確的認識家庭的重要性,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才有熱情對待工作、飽滿的精力建設國家。調查主要通過問卷進行,被調查者中的年紀在27 歲—35 歲最多,佔總人數的90.2%,男女的比例相當。女性最佳生育的年齡是25 歲至30 歲,過遲生育不利女性和胎兒的健康,調查顯示,30%左右的“剩男剩女”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她表示,“剩女”們有可能存在激素水平紊亂、容易患婦科疾病、乳腺疾病。“剩男”在泌尿系統方面的疾病所佔比例超過脂肪肝、高血壓等疾病。長期單身者還易受到經濟和社會輿論等多方面的壓力。調查結果顯示,有七成的“剩男剩女”有寂寞孤獨、焦慮等負面情緒,位居首位,而快樂情緒僅佔25%。顯然,由“剩男剩女”現象對單身者帶來的有害身體健康已經到了一個必須努力解決的程度。

第一,“剩男剩女”們要樹立良好的感情觀念,拋開一切影響自己剩下的負面情緒和心理狀態,發現問題時及時想辦法調節,調整好積極的心態,喚起對愛情與婚姻的美好願望,樂觀地,熱情的面對戀愛;第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女性要樹立正確的物質觀,防止自己陷入拜金主義的漩渦,相信愛情是婚姻的堅實基礎,否則婚姻是不可靠的;第三,糾正和改變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比如不喜歡出門,不善於與人交往,生活過於單調,不喜歡參加必要的社會交往和娛樂活動,只有改掉自己的這些習慣,才能去認識和接觸更多的人,才有機會擺脫“剩男剩女”的頭銜;第四,發揮媒體積極的引導作用,一是宣傳愛情和家庭對於一個正常的人的作用,二是如一些大型的相親節目,多安排和組織一些相親活動,請這些剩著的男性女性青年參加,給他們機會接觸更多的人;第五,通過各種手段抵制目前飛漲的房價和物價,政府也應對面對多重壓力的“剩男剩女”們一些特殊的政策,去幫助他們能適當的減輕有關經濟對他們帶來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