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鸟人》电影的怪诞之处在于,它可以让观众思考日常生活

看了三遍。第一遍在三年前,当时觉得它阴暗、特别、超现实;第二和第三遍是前天和昨天,觉得它特别现实说出了人的生存状态。我将这部电影复杂主题中的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用以上两段引言中殊途同归的两个概念来加以阐释:A、A thing(即事物本身);B、对这件事物的定义、评价或者标签。

《鸟人》电影的怪诞之处在于,它可以让观众思考日常生活

Riggan,过气的曾经演过超级英雄的演员,他想要一帮好演员,靠演技飙戏,演出一部令人尊敬的、有价值的舞台剧作品。为此,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金钱,支付另一个演员Mike超出四倍预算的片酬,还不得不卖掉留给女儿的马里布的房子。他的理由是:“I get the chance to do something right, I get to take it.”

《鸟人》电影的怪诞之处在于,它可以让观众思考日常生活

可是,还没看到作品,一位来采访的记者已经有了两个预设:1、他借用了罗兰德巴特的话,“借众神和英雄史诗来传播文化的传统已经被洗衣粉广告和漫画人物所取代了。”;2、你要借此舞台剧改变你过时的超级英雄的形象。这两个预设,一个针对Riggan的作品,一个针对Riggan的私人目的,都与其本意背道而驰,是媒体为他预设的标签。这种标签与现实的背离,非常难以弥合。

《鸟人》电影的怪诞之处在于,它可以让观众思考日常生活

代表了生活在网络中的普罗大众的Riggan的女儿也激烈讽刺了自己的爸爸:“在那三部漫画故事之前,你曾经有过事业。在你们忘记鸟人装的后面是谁的时候,你在排练一部根据六十年前的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它的观众只有一千个富裕的白人,他们只在乎在戏结束后去那里吃东西。根本没有人在乎,除了你。……你恨博客,你嘲笑推特,你连个facebook账户都没有。你才是那个不存在的人。你这么做只是因为你害怕和我们一样籍籍无名死去。你根本不重要,你得习惯。” 看,在年轻一代眼中,多么血淋淋!

《鸟人》电影的怪诞之处在于,它可以让观众思考日常生活

所以,Riggan焦虑。面对已经被他抛在脑后的拍摄超级英雄的道路和当下的现实,他为名声、金钱、地位焦虑,他脑中的另外一个声音(或者是鸟人的形象)代表着已经被他主动放弃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被定义为成功的东西。他投入这部舞台剧,代表着他的理想、追求、对自我价值的选择。

《鸟人》电影的怪诞之处在于,它可以让观众思考日常生活

但是可悲的是,当他打掉自己的鼻子醒来后,发现现实又退回到了原先的那条道路:媒体的好评与追捧、观众的热望、制片人对于事业前景的展望和赚大钱的期待……他仿佛又回到了好莱坞,只不过这次在百老汇。我想,他最后跳下窗台就是因为这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