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如果不是因为《小丑》的致敬,《小丑》制片人之一马丁·斯科塞斯的《喜剧之王》,还被淹没在他的《出租车司机》和《愤怒的公牛》等经典影片的光芒里。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小丑》中还有多处致敬

也许是因为《出租车司机》强烈的实验风格和反英雄式的狂热,以及《愤怒的公牛》极具冲击力的影像与人物悲剧。《喜剧之王》的成熟反而让此片失去了观众所期待的突破。

《喜剧之王》讲述了一个落魄的喜剧演员,试图成为一个脱口秀明星的故事,与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不同,马丁的《喜剧之王》并不是真正的讲述一个吊丝如何逆袭的温馨故事,而是一个讽刺后现代造星神话的黑色幽默。

最终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喜剧演员帕普金,通过绑架知名喜剧演员杰瑞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电视处女秀,之后一举成为知名喜剧明星。

更令人讽刺的是,导演在整部影片中并没有把帕普金的幻想与现实做严格区分。

分裂

在帕普金邀请知名脱口秀明星杰瑞共进晚餐之后,导演马上安排了一场帕普金与杰瑞在酒店对谈的戏,我们后来才知道这场戏完全只是帕普金的幻想。因为导演并没有像其他电影一样,把现实和幻想通过画面效果做严格区分,而是直接进入了他的幻想中。

同样,在帕普金把伪造的脱口秀磁带交给杰瑞的秘书之后,随着一个简单的转场,杰瑞的声音缓缓出现,我们可以看到听完磁带的杰瑞正在对帕普金的天才之处大加赞赏,并且和他讨论脱口秀剧本。

在讨论结束之后,帕普金和杰瑞道别,下一个镜头便是杰瑞走出大楼。此时杰瑞的着装与刚才截然不同,表面这已经是现实世界的杰瑞,而非帕普金的幻想。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导演通过把两个时空(幻想,现实)的故事剪辑到一条逻辑链当中(道别,离开),从而模糊了故事所呈现的现实与幻想。

那么,最后帕普金一举成名,真的不是帕普金的幻想吗?我们不得而知,导演没有给出答案,正如他拒绝回答是什么造就了”喜剧之王“一样。

是帕普金真正的天才?还是帕普金疯狂的行为?抑或是我们这些观众?甚至是资本的簇拥?这便是后现代电影的特征。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观众

在早期的现代主义电影中,电影从绘画中学习。首先便出现了真实派和画面派,当时德国著名的表现主义电影,便是画面派的代表。随之而来的,是电影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依托技术发展,进行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的尝试。上文中所提到的《喜剧之王》里对现实与幻想的处理,便采用剪辑产生的蒙太奇效果,从而混淆观众,完成另一种阐释。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表现主义

而到了后现代时期,电影类型逐渐明确,于是出现了大量以商业性为主的类型片,也正是在那个时期,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高速发展,把人捆绑入无限购买的浪潮中,而当时出现的嬉皮士,便是对这种消费主义的反抗。于是,在这种狂热的消费主义浪潮中,电影人也开始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更注重人物心理反应和更开放、多义的“新好莱坞电影”出现了。

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便是肩负社会反思的故事派。其实无论是《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还是《喜剧之王》,人的价值和尊严,一直是马丁作品中无法回避的话题。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出租车司机

关于价值

在《喜剧之王》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帕普金与同伴玛莎在街头争吵,从而引来一群人的围观和嘲笑,这是影片中的一个高潮时刻,帕普金在此时得到了最高的关注。

这也是影片中唯一一次对真人观众的展现,即使在著名喜剧明星杰瑞的表演中,导演也刻意回避了真人观众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笑声,而我们都知道,那些笑声全是后期配音。

在影片一开始表现帕普金时,观众更只是存在于他的幻想当中,即使最后帕普金的电视处女秀,导演也刻意通过摄像机画面表现帕普金,所有的观众似乎从未存在,他们所代表的,无非是一种对你价值的证明。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没有观众的独角戏

无独有偶,在2014年的《鸟人》中,曾经风光一时的好莱坞明星里根,虽然通过饰演超级英雄赚得盆满钵满,却没有得到电影评论家的肯定,一直活在“鸟人”角色的阴影中,息影之后便默默无闻。

而他再次获得众人瞩目,则是因为一次后台的意外,只有穿着内裤的他需要走过人满为患的大街,绕到剧院继续他的表演。这一次行走,反而让他重新出现在“观众”眼前,也是他唯一一次如此受人欢迎。被人遗忘的他,又回到了“观众”的眼中。

除此之外,全片也再也没有表现过真人观众。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窘迫而成名

帕普金和里根所追寻的,正是各自的价值,片中的帕普金说过:宁为一夜之王,不做一世闷蛋。对于这样的人,西方神话中有一个典型代表——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在逃离克里特岛的时候,因为飞得太高,离太阳过近,最终用蜡制成的羽毛融化,落入水中而死。

人们把这类人,比喻追求完美和自身价值,最终殉道之人。《鸟人》的片头和片尾,便展现了坠落,海滩等画面,实则是在暗示片中的里根就是伊卡洛斯的化身。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而《鸟人》同样开放的结局(是否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就和《喜剧之王》一样,通过黑色幽默的方式,质疑了我们的存在和价值,真的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和目光才能证明自己吗?如此的哗众取宠真的是我们的初衷吗?

关于尊严

在另一部与喜剧演员和小丑相关的电影《笑面人》(1928)就讲述了一个人的尊严。从小被人贩迫害的格温普兰被割开了嘴角并固定,只能展现出笑脸。之后DC所创造的“小丑”形象,正是被这部影片所影响。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笑面人》与小丑

在片中,他有存在的价值,他不但赚钱养活了养父的戏团,还确实给各地的人们带去了欢乐,所有地方的人都为他的到来感到开心。

但他却不能接受盲女的爱情,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残疾的脸,另一方面,则是众人的嘲笑,观众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笑一个,笑一个!

有一次,另一个小丑演员对格温普兰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真幸运,能一直挂着笑脸。”而我们看见的,是格温普兰紧锁的眉头和哀伤的眼神,以及上扬的嘴角。

人们通过他获得欢笑,却没有人真正在意过他。

《喜剧之王》中,担任这个角色的,正是被帕普金绑架的杰瑞。影片中,杰瑞十分通情达理,他可以毫无架子地与粉丝交流。但粉丝接近他的目的,却只有从他身上获利。

其中一个例子便是在杰瑞上班途中,遇到一个热情的老太太索要签名。杰瑞十分客气地停下匆忙的脚步给她签了名,而老太太却又要让杰瑞和电话那头的孙子聊天,当杰瑞拒绝时,老太太立刻拉下脸,破口大骂:“你真该死,我希望你得癌症!”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咒骂

除此之外,杰瑞同样也无法在电视台获得尊重。导演通过开篇帕普金的一场幻想,表现了杰瑞的痛苦:杰瑞要求帕普金帮他代演6周,以便让他获得充分休息。

而当杰瑞被绑架时,电视台所关心的,与警察截然相反,并不是赶快救出杰瑞,而是如何让节目继续下去。

看似名利双收的杰瑞,也同样无法获得尊重,相比帕普金,他只是一个更有利用价值的工具。

在结局处,帕普金登上舞台,开始讲述他的笑话。所有笑话的素材全部来源于他的生活,他被欺凌的童年,他不幸的家庭遭遇。帕普金撕开了这些悲剧,以供大家享乐,从而获得他口中的“一夜之王”。

正因如此,在《喜剧之王》的封面上,帕普金所代表的,是“小丑”,而杰瑞所代表的,是“王”。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喜剧之王》海报

寓言

在这场价值与尊严的博弈中,必定有一方要退场,成为牺牲品。

帕普金和里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却是开放的,并没有明确指向成功或者失败。导演无意告诉观众应该如何选择,而只是告诉观众成为伊卡洛斯需要付出的代价。

无论是在《喜剧之王》中讽刺的造星神话,还是《鸟人》中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注脚,唯一相同的,是帕普金和里根的高光时刻,帕普金高高地站在电视机旁,俯视着众人(这是确实存在的,而非幻想),里根的女儿朝父亲跳落的窗台望去,然后抬头仰望。

《喜剧之王》,舞台上的伊卡洛斯

高光时刻

此刻的两人,也许是他们一生中里太阳最近的时刻,他们付出的价值和尊严,也在那一刻得到了回报,即使只有一刻,也是他们存在过的证据。

这一点,是马丁·斯科塞斯和冈萨雷斯在两部电影讽刺之余,所带来的另一个启示——飞上去,哪怕只有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