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抗战随枣会战,日军如何形成对枣阳的包围

1935年五月的随枣会战期间,日军骑兵第四旅团七日推至长寿店以北地区;八日抵达郑家岗、方家集;九日从蔡阳、张集渡过滚河后,沿滚河北岸快速向新野、唐河推进。

抗战随枣会战,日军如何形成对枣阳的包围

日军第十三师团则从黄家集、坪坝镇向中国守军第四十五军发动攻击,六日突破王志远的第一二二师阵地,该师因伤亡巨大退守张家集。七日,日军晚上偷袭了陈离的第一二七师师部,占领双河。

与此同时,在战场的北面,日军第三师团开始迂回枣阳的东北地区。骑兵第四旅团占领新野后,向东移动攻占唐河,与第十六师团会合。第十三师团则在枣阳东北地区与第三、第十六师团会师。

各路日军对枣阳的包围基本形成。

日军的企图是:缩小包围圈,把中国第五战区主力,特别是汤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团军,压缩在桐柏至枣阳间的狭窄区域内予以围歼。

九日,李宗仁命令各部队迅速撤退,并规定了撤退方向和路线。

抗战随枣会战,日军如何形成对枣阳的包围

蒋介石复电表示同意:

甲:钟祥以北情况即趋变化,希即妥筹对策,予轻举妄进之敌以严重打击,牵制敌人于汉水以东地区。如状况万不得已时,须照下列要旨部署实施:一、刘汝明、刘和鼎两军,仍留置桐柏、大洪山内,担任游击;二、汤恩伯集团可转进樊城迄老河口地区,覃连芳军转进至老河口以西地区;三、张自忠集团转进襄河布防。

乙:已令孙连仲集团先在南阳集中候命,其余可斟酌处理,具报为要。

这是一个把襄河以东全部放弃的决定。

可能考虑到这样的处置过于悲观,蒋介石很快又改变了主意,来电补充了几点要求,其中要求之一是张(张自忠)集团攻击钟祥以北之敌,应令刘和鼎部协助之。

抗战随枣会战,日军如何形成对枣阳的包围

左集团及汤部转移态势后,可暂在枣阳以北地区,牵制襄花公路方面之敌,使张集团之作战容易,并相机予该方面敌人以打击。”

蒋介石的意思是,部队不要全速撤退,要适时采取积极进攻的态势。而且,蒋介石甚至改变了庇护汤恩伯部的初衷,要求第三十一集团军暂时留在襄花公路一带牵制日军。

从积极防御上讲,蒋介石是对的。

可是,这也正是日军所希望的,因为冈村宁次的作战目标就是在枣阳一带“击败和追击顽强抵抗的汤恩伯兵团的三至四个师”。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微信公众号“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