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哈市奇人在家建成“大观园”

哈市奇人在家建成“大观园”

红墙飞檐,植被葱茏,亭台楼阁,尽在其中。“省亲别墅”、“蘅芜苑”、“有凤来仪”……一个个熟悉的院落在眼前一一展现,再配以《枉凝眉》的歌声,眼前的一幕,让记者怀疑自己走入了《红楼梦》剧中。

然而,这些让人恍然入梦的景观,占地只有8平方米,院落中服饰鲜艳、表情生动的“黛玉”“宝玉”也不过手指大小。原来,它们都是哈市退休老人、67岁的刘振元花费4年时间,打造出的《红楼梦》微缩景观,内有房屋70所,面人500个,亭子、小桥、河流等景观200多件,它们共同组成了“黛玉葬花”“群芳夜宴”等100多个经典场景。

8月15日(本周三),记者来到了刘振元的家中。还没进门,熟悉的《红楼梦》音乐就从门中飘出来。刘振元告诉本报记者,他根据36集的《红楼梦》碟片,设计了三个红楼景致。第一处占地2平方米,讲的是林黛玉进京都;第二处占地4平方米,是微缩后的大观园;第三处同样占地2平方米,雕刻的是雪景,刻画的是红楼众人的结局。

刘振元原本在绥化生活,是一名从业30余年的摄影师。几年前,他退休了,跟随儿子的脚步定居哈尔滨。刚退休时,他的生活轻松惬意,每天看看电视、溜溜弯。有一天,闲不住的他,想起了少年时看过的一本书——《红楼梦》。

他对记者说:“15岁时,我第一次在邻居家中看到了《红楼梦》,此后就一气呵成将其读完。当时年龄小,读不出背后的深意,但《红楼梦》中精致的大观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重温旧梦,他买来《红楼梦》的影碟,一连看了好几遍。晚年再读“红楼”,刘振元入了迷,上了瘾。

哈市奇人在家建成“大观园”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我能否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大观园”呢?“动手之前,我就知道这将是一个大工程,涉及到水电工、木工、工艺美术雕刻等多个工种。但我从小喜欢艺术,自学美术,会木雕、会油画、会烙画,还画过一幅长达20米的‘红楼画卷’,我感觉自己能完成这项任务。”

一旦下定决心,刘振元就全身心投入。他说:“从那之后,我也不散步了,也没心情看电视了,一有时间就琢磨,大观园如何设计,如何制作。”那段时间,他一有空就出现在道外三道街或是各类批发市场,采购景观所需的建筑材料。

他告诉本报记者:“微缩景观的全部材料,250L的整理箱,我能装满20个。光是装石头,就用了6个箱子。”黛玉进京都景观中的“高山”,就是刘振元用小推车拉回家的。“那块石头总重100多斤,我回家后将其砸开,再加工雕刻。”

光买材料还不够,刘振元又将目光投入到家中的“废物”中,“大观园”中多处凉亭的顶部,就是他用家中的凉席制作的。2014年,刘振元正式动工,2年后,他心中的“大观园”已经初具模型。园中有亭子、小桥、小船、玉石100多个,古塔烟雾电器120个,各种山石、狮子、灯笼300多个,风车、动物、碾子、石牌50余个。

然而,此时的他仍不满意,“没有人物的建筑没有灵魂”。随后,他决定制作面人,与景色相结合,打造黛玉葬花、湘云醉酒等100多个红楼故事。他说:“刚开始,我只打算制作200个面人,填充入大观园,真正行动起来才发现,大观园的面积大,200个人物一个角落就摆下了。就这样,人物的数量不断变大,最终,我共捏制面人500余个。”

捏面人,是刘振元制作微缩景观过程中遇到的最大考验。一个面人只有拇指大,身上要有服饰,面上要有表情。在这方面毫无基础的刘振元只能从零学起,一点点琢磨。他说:“捏面人难,捏面人的脸部更难,面人的脸比小手指甲还小,要在这小小的面团上捏出鼻子、眼睛,难上加难。”

最麻烦的要数面人的眼仁儿,用刘振元妻子的话说,就像一个“小叽子”似的。要将这个部位刻画得鲜活,刘振元甚至自己设计了一个工具,上面装着放大镜,下面装着灯,在它的帮助下,身披披肩、头插钗环、颈带项链、手捧酒杯的贾母,身带项圈、头顶发冠的宝玉等人一一“诞生”了。

哈市奇人在家建成“大观园”

“红楼梦”微缩景观正式完成后,刘振元对着它坐了半天。他对记者说,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我就看着它,一直看着它,可算做完了,相当高兴了”。

他的妻子告诉记者,这四年,刘振元的生活可谓四个字:起早贪黑。早上三点多起来工作,一直伏案工作到晚上七八点。家人害怕他劳累过度,几次劝他多休息,他却说:“因为爱好而作,我身心愉悦,每天一投入到制作中,就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疼痛。四年转瞬而逝,其中的辛苦,我到现在都不敢想,其中的快乐,我到现在都回味不完。”

在网络上,刘振元的作品,还有他的执着,鼓舞了很多人。刘振元告诉本报记者:“我不是专业的手工艺人,我能做出来,其他人一样能。这四年时光,我在‘工作’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人,一旦下定决心做件事儿,只要你能坚持,就没有不能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红楼梦》微缩景观的建成,不仅令老两口开心不已,邻居们也经常到他家欣赏。刘振元计划将屋子收拾一下,把他的家变成一个公益性家庭展馆。如有市民想要近距离欣赏他的微缩景观,可以通过本报与刘振元取得联系。本报记者 李熙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