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德国色郎:越南女美丽开放强悍,离婚率达80%,因为夫妻都特牛

德国色郎:越南女美丽开放强悍,离婚率达80%,因为夫妻都特牛

早6点半起床,胡乱吃了点儿东西,6点45分到车站,买了7点半的l ocal bus去万象。必须要说一下,沙湾拿吉汽车站的local bus是没有预售票的,当天走当天买。

英国帅哥Will 和我们同车。

德国色郎:越南女美丽开放强悍,离婚率达80%,因为夫妻都特牛

这里的巴士管理相当严格,我们的车子在7:30分准时开出了沙湾拿吉,因为是local bus,自然就秉承了诸多的老挝风格,一路不断的有人随意上下车,不停地会有中年妇女举着往下滴油的整只烤鸡在你眼前晃来晃去,语言不通,妇女们充分调动眼睛的能动性,一个劲儿地猛向我们抛媚眼儿。天可怜见,那样的鸡,对我们两个很少食肉的人来说实在是件很折磨人的事情。Will倒不避讳,买了只烤鸡便大口啃了起来。丫如今跟我们俨然是兄弟姐妹一般,毫不见外,一口一句:yaya(村妇小名),将油乎乎的嘴巴凑过来:给张湿巾。

小样儿,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儿啦。

有本书名叫“世界是平的”,说的就是当今的全球化国际化将各国人民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了。别的不说,至少在驴友层面是如此。

话说此车在他曲和seno这两个城市,竟然各停了30分钟!皇帝向同车的一位当地三年级大学生讨教个中究竟。回答曰:这是规定。后来我们才明白,原来巴士在这里等待从下面各个乡镇开来的更为local的小巴士(貌似带蓬拖拉机),以便让它们载来的乘客能搭上开往各个大城市的车子。

从这点讲,老挝的长途运输系统还是相当有效有序的,最大程度照顾到了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人民。不过我们以为,从沙湾拿吉开往万象的车子每天有8班,大可将其中一、两个班次改为快车或直达车,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也体现了对长途旅客的公平。

在车上,我们和will作了进一步的交流。他今天30岁,大学毕业后拿到了律师证,但从事的却是媒体行业。先前从其装束和不停重复的对“最便宜的旅馆”的不懈追求,让我们一直误以为丫是个穷学生,现在才知这厮年薪超过5万英镑。除了高工资,更令人羡慕的是他的工作时间弹性十足,每年仅需集中工作2-3个月,每周只需工作2-3天就足够啦。现在他是在休一个6个月的长假,准备玩遍东南亚,最后一站是印度。

流口水了吧?!老实说,我们当时就流了。

Will还有一个大优点,那就是他学习语言的能力极强,不仅精通西班牙文,而且到哪个国家就学哪国语言,我们多次看到他用老挝语与当地人作简单交流。

由于聊得投机,我们交换了彼此的联系方式。

德国色郎:越南女美丽开放强悍,离婚率达80%,因为夫妻都特牛

这车状况不咋地,但速度很快。一路向西北,路况非常好,车子也少。一开始路两边是茂密的原始丛林,间或可见人迹。在老挝乡下,但凡有人迹的地方,就会将丛林烧毁造田,种植橡胶树或其他作物,从沿途经过的村镇房子来看,老挝人民的日子比柬埔寨强多了。

接近万象时,路边的房子愈发的漂亮。

傍晚17:30分,车子到达万象(Vien Tiane)汽车南站,比正常时间晚了约一个小时。我们立即登上开往市中心的公交汽车,这是我们进入东南亚以来首次乘坐的市内公交车。万象公交车其实就是一个敞篷的小货车,只是在两侧摆了俩长条木凳,硬件不咋地,工作人员倒是配备齐全,司机和售票员各司其职。

大约走了7、8公里,终于到了市中心的Muang Chanthabuli区域。

我们迅速找到一家银行,先换钱再说。银行女职员递过来一大把kips,尚有400零头未付。我们问原因,答曰400kips是small money,她们没有零钱。我们认为这样不公平,便与其理论,不料那工作人员竟很拽地说不换了。天啊,万象游客如织,试想一天以总量100,000刀计,这工作人员就有400,000kip的“回扣”,算过来折318.35元人民币,一个月下来可就是1万块人民币啊,在中国也是绝对高收入人群。以前我们的媒体总说全世界2/3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来此话有诈啊。

万万不可助长这种歪风邪气!于是,我们便更拽地说:不行,我们就是要在这里换!

在我们严厉地批评教育下,并看到我们欲记下工牌投诉,其中一人貌似很艰难样子开始翻箱倒柜,找出一张100Kips,态度诚恳地道歉后说真的没有了,我们这才作罢。

在一家老挝餐厅吃过晚饭后,我们开始寻找住处。

皇帝留村妇看包,独自出门找宾馆,最后撞见一位德国老者,在他介绍下住进了Chaluenxay hotel,此宾馆靠近澜沧大街和美国大使馆,很大,有电梯。

德国老者自称名叫Richard,待我们安顿完毕后,力邀我们一起出门去喝啤酒。俩德国佬(其实皇帝只能算半个)着实能侃,边喝酒边聊天儿,一会儿英语一会儿德语,聊的内容大多是Richard的风流韵事。

理查德今年64岁,有点小帅,一看就是个多情种子,风流成性。在他身上我们没发现丝毫德国人的古板和理性,倒颇有些法国人的浪漫。

70年代中期,理查德在柬埔寨战争期间曾在金做过战地记者,数次险些丧命他乡。

这是个非常活泼健谈幽默且表达能力极强的人。他向我们极其详尽地讲述了两次去越南旅行时的艳遇。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描述”。

在Richard眼里,越南妇女是美丽而强悍的。因为习惯戴口罩,所以她们眼睛的功能格外突出,他认为她们的眼神可以表达一切。据他讲,越南人的离婚率高达80%,主要原因是丈夫们婚后普遍好吃懒做,喜嫖嗜赌,而女性的独立意识又非常强,不仅聪明勤劳而且颇具自由观念。若丈夫离家数日不归,做妻子的便极可能勾搭上其他男人。不过,越南妻子们原则性还是满强的,只要丈夫归来,便又会扮演贤妻模样。在柬埔寨Seam riep时,我们遇到过一位开中餐馆的北京人,他在越南呆过两年,亦认为越南女人很open。

皇帝却以为,越南女人open其实跟男人们又嫖又赌没啥子关系,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和法国人美国人的影响有关。

Richard第一次去越南旅行时,在某地自由市场遇到一位30出头颇有些姿色的越南妇女。这老儿在语言几乎完全不通的前提下,竟然还能“说服”越女将自己带到她家中求欢,足见其泡妞儿手段之高。

后来二人相伴去了河内玩耍,其间更多浪漫故事此处恕不赘述。

那女人已婚,育有一子,丈夫不知去向。二人缠绵几日后,女人又带理查德去了她父母家,估计想要从长计议。Richard当然不会束手就擒,第一次艳遇就此结束。

回国后,理查德心里始终放不下这个女人,于是又和老伴儿请了3个月假,再次来到了越南。Richard承认这次他在那个女人身上花了很多钱。不过,人家投桃报李,竟又让他遇到了另外一位虽然不算漂亮、但却更年轻更有活力更具个性的女孩儿,用他的话说就是非常的different。为证明自己的观点,理查德还援引女孩儿的一句话:“如果能活到100岁,我宁愿在92岁死去。”(表明她更注重追求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寿命的长短)

Richard的博学和幽默令我们对其颇有好感,除了村妇对其好色颇有些微词外。当然在LP的观点上,我俩跟他倒是一致得很:出门在外不做攻略,不拿LP,几乎完全靠打听,将自己放心的交给local们,随遇而安。

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欧美游客,也结交了不少各国朋友。我们很感慨,一是欧美人几乎人人都具有在有生之年周游世界的梦想和能力,这当然要归功于他们各自国家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在世界上的良好地位(如此益发让我们怀疑是否世界上2/3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二是欧洲人虽然生活优裕,却比某国人更具冒险和吃苦精神,而且非常节俭。这次遇到的只身一人前往老挝波洛芬高地的美国小伙子、60多岁独自骑车游转东南亚的荷兰老奶奶,以及拿着5万英镑年薪却处处寻找最便宜旅馆的英国白领will------无一不令我们动容。像沙湾拿吉这样交通不便的地方,西方人大多不愿错过,而绝大多数中国游客则选择了在巴色乘坐舒适的空调卧铺vip巴士直奔万象。

还有,我们遇到的绝大部分西方游客都选择携带傻瓜照相机。而如今富起来的很多中国人则是长枪短炮清一色专业准专业照相装备,虽然有些人连如何关掉闪光灯都还没搞明白。

相比英国小伙儿will在下车前主动将车内超员用的小椅子一个个摆好,我们同胞的大声喧闹实在是有些暴发户的招摇显摆意思。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媒体大肆鼓吹经济当先导致人人唯钱是从、社会道德感集体沦丧。柏杨先生昔日痛骂台*湾人是“丑*陋的中国人”,如今台湾同胞距离精神贵族倒是越来越近了。曾经为人不齿的那些丑陋行为却越来越多地显现在我们的身上,随着钱包越来越鼓,走出国门的国人亦渐次增加,但是同时得到发扬光大的还有我们的“标签”:聚众大肆喧哗、公共场合抽烟、随地吐痰,无止境的购买挥霍------皇帝慨叹:在中国一夜间可以成就一位百万富翁,但要出个贵族至少要三代。

这些年,我们到底发展了啥又丢掉了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