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芦山地方志-地方风物艺文」何培均/踏秋


踏春是最富诗意的郊游。度过蜷缩的寒冬,大地又舒醒了。这时,你走出蜗居,离开水泥街道,告别市井的喧嚣,融进自然的景色中。你或许会惊飞一群小燕,聆听到蜜蜂在花间嗡嗡飞鸣。当软绵绵的微风拂来,林中、墙边,桃花露出一丝丝羞涩的娇媚,这时,人人都会醉的。春,赐给了人们心情舒畅,开启了又一年的希望和追求。春是最美的。人们把趣和味的调料全都放进了春天,似乎忘却了秋。

其实,初秋的原野更具魅力。春的绿不如秋的深,墨绿染遍了壮丽的群山。田野,秋的绿,寓意丰收的乐曲巳经奏响。田园脱去了春的稚气,处处透出诱人的、成熟的美。你看,稻叶翠绿,谷穗如碧玉串珠,昂头向上。田边,好像已闻到了阵阵新米的清香。山上,水边,树叶更茂、更绿。远山玉米如黛,四周蝉鸣声声,蛐蛐奔跳。秋景是如此的迷人。这时,雨多了,水丰了,往昔人为干枯的河道巳有了流水,河水悠然流淌,带来了一片生机。秋更美。

踏秋也是浪漫的。今天下午,我也去踏了一下秋,忘我的陶醉在了秋的景色中。太平的秋,色迷迷的。稻谷:“我不是供你欣赏的,我是供你吃饱的”。踏秋者:“你直接从田里长成饭好了,何须翠绿霓裳,娇矜卖俏”?稻谷:“生性好色,怎说卖俏”?踏秋者:“你太勾引人了”。“我若不勾,能引你来吗”?啊,巳经进入色阵,不可能不为色倾倒。此色非黄,纯绿无害。不好此色,非徒也。


羊寺庙稻谷荫荫,微风吹来,一阵清香沁人心脾,这样的田园风光已经在此绵延千年,它能继续年复一年传承自已的美吗?静谧的山野,洁净的空气,田园同山川一色,玉米共稻草齐碧。远近高低各显其美。

用不着学什么高深的摄影学,用不着手提高挡相机,无须选景取角度。只需一个傻瓜机,四面八方,上下左右,不必构图取舍,随便一按快门,咔嚓!全是赏心悦目的美景,全是仙境般的画卷。步入秋色茫茫,朋友,不要推辞,你巳经成了画中人。

景和水是联系在一起的,欣赏水色山光,人生其乐无穷。水虽小了一点,但它必竟成了流,相比数月前干枯的河滩,它巳是泽国了。河坝无水,还叫河吗?今天,水面平静,如西子含羞,那么妩媚。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它给每一个人注入了活力,注入了梦。


狗尾巴草是大地最不起眼的草,它无粉红娇嫩的花朵,无油绿圆润的枝叶,无沁人心脾的花香。它那样朴实无华。可是,它一年又一年,静悄悄的生长再生长,它的生命依然那么顽强,它也是秋色的一员。你在秋色中,能忽略它的存在?不!它是画中的一笔。

夕阳西下,朦胧中的文笔山。她带着恬静与温文,凝望着山下这座小小的古镇。

昔日的雷打石前,是一汪碧绿的沱水,是十分幽静迷人的景地,如今,石还在,河床巳升高,水已枯了,但它依然那么幽雅。

迎接夜幕即将降临的高家扁。翠绿丛中掩映着房舍中的欢欣,飘洒出家庭阵阵温馨的笑语。

2013年4月20日,芦山大地震,位于震中仅2公里的太平镇黄家窝和高家扁,遭巨大损害。今天,羊寺庙这片田园已经不复存在,全用于修建农民聚居房了。今后无论寻春、消夏、踏秋、赏雪,那里再无诗情画意。不过,河中浪花依旧奔腾,卷来人民安居的笑语声声。要找回真正的秋色,只能在这几幅画面中回味了。

昨天立秋,地球正式宣布,秋的季节已踏出新的一步,开始了年复一年的征程。下午,猛然第一场秋雨降临,人们期待的凉风一阵阵从颈边掠过,天气凉了,气温降了。漫长的酷暑煎熬已然结束。秋色美艳绝,秋景更醉人。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踏秋”的文章,乘秋老虎还未肆虐,在这里奉献给各位亲人与我平分秋色。                         2017.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