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現在還有活物嗎?

小姐自然醒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早就是生機勃勃了,

三十多年過去,輻射強度早已大大降低,特別是沒有人類的出現和干擾,這裡的生物目前生活的可以說是繁榮昌盛啊。

切爾諾貝利是前蘇聯最大的核動力電站,在1986年發生了放射性物質洩露事件,造成了周圍居民多人被核汙染,隨後幾十公里被劃為隔離區,片區內的大片森林都死亡,各種動物也都逐漸滅絕,這裡成了恐怖的死亡隔離地帶,原來的電站區域也變成了死城,只留下荒廢的建築和廢墟。

然而,自然的恢復能力遠超人類想象,大部分區域的輻射在數年中,就減少到對生物影響很小的狀態,隨著樹木和草叢的生長和生態的恢復,由於沒有人類的干擾,幾年以後這裡成了野生動物出沒的樂園了。動物的數量和種類和外面的隔離區也沒有太大區別。

很多科學家和探險者都在不斷訪問這個隔離地帶,科學家為了瞭解,輻射對生態的影響,以及生態是如何恢復的。研究發現,洩露輻射還是對野生動物造成了不可修復的傷害,更多的是對DNA的損傷。典型就是野生的鼠類,身體開始變得巨大化,或者其他的變異情況。

所以,人類也只是地球上的過客,一旦人類退出對當地的管理和佔領以後,大自然在幾十內就很快地修復了當地的生態。

不過,輻射對當地居民和生物的傷害,是無法修復的,人類可以使用各種先進技術,但一定要在可控的情況下,對自然和地球要有敬畏之心。


量子實驗室,專注趣味科學,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首先我們從人類第一次使用核能開始說起,人類第一次展示核能的威力,就是二戰時期的原子彈,原子彈爆炸時的威力,超乎我們想象,後期也會帶來嚴重的影響。這個是我們人類最擔心和最害怕的。原子彈在爆炸的時候,會有巨量的核輻射。所以環境和生物會受到較大的威脅。輻射會破壞生物基因的穩定,發生變異,誘發癌症。由於爆炸產生的後果很嚴重,人類無法承受起這個結果。環境的恢復和改變好,都需要花費一百多年,,所以在國際上禁止使用這些核武器。同樣人們也害怕和擔心核洩漏問題。

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島核電站就發生了很嚴重的核洩漏。對日本人民造成很大的恐慌。日本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緊急採取措施,疏散該區域的人口,同時將該區域封鎖起來,以此來減少和避免後續的危害。雖然積極採取措施,但是還是會造成很難修復的影響。但比起切爾諾貝利,“福島事故”顯得微不足道,切爾諾貝利的洩露威力要大400倍。這個區域儼然變成了無人區,鬼城。再強大的威脅下,人們已經不敢靠近了。

據資料記錄,一聲巨響,發生在在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火光直衝雲霄,伴隨著大量的輻射物在天空中飄散。核輻射帶來的恐怖在不斷蔓延,影響到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甚至歐洲大部分地區都受到影響。這種致命輻射,威脅著當地區域的人們,人們不斷的在死亡的陰霾下,逃跑,吶喊。為了減少和避免輻射帶來的危害,人們使用了很多手段,但是都沒有什麼樣的效果。人們陷入了深深的擔憂和恐慌中。因此,原子彈的爆炸,核洩漏都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教訓和巨大的陰影。所以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緩解這樣的災害後果。

曾經優美的環境,旅遊的好去處,現在已經變成無人區。經歷過這個事件的人們,隨著時間的不斷髮展,也無法抹去這段令人無法忘懷的記憶。這是時光裡一段不可磨滅的傷痛和記憶。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影響也是深遠的。居住的環境被破壞,面對生命的威脅,面對大自然的挑戰。這些也只能隨著自然的自我修復不斷改變吧。

綜上所述,核輻射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依舊不能正常的居住生活,空氣中依然還有沒有散去的輻射。令人們不敢靠近。所以正當的使用這些武器和設備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毒品,槍支,都具有兩面性,毒品危害人們的健康,但毒品中的提取物可以作為要用,緩解精神患者的痛苦。還是希望越來越少的發生這些悲劇,這些無法修復的災難。一起共同努力,積極保護和維護我們的生存家園,維護我們美麗的生存環境。


量子科學論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爾諾貝利核電基地4號機組發生事故後,電站周圍可能受到影響的居民,不得不被迫搬遷,在電站周圍形成一個面積為4143平方公里的隔離區。

事故發生後,人員進出隔離區需要通行證,但動物不需要,可以自由進出,而且那裡沒有人打擾,偷獵事件也減少了很多,反而活得自在。


圖示:普氏野馬

放射性對動物的影響一種是外照射,一種是內照射。

外照射與距離呈平方反比,與接觸放射性物質的時間呈正比。只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一直逗留在高輻射的堆芯附近,並不會有致命的輻射,但有的動物可能出現放射性病變。

內照射是一個長期的作用,食草動物食用了沾有放射性塵埃的草,放射性物質就可能堆積在體內,並且這種放射性物質可轉到食物鏈頂端的動物。由於石棺的存在,包裹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當時拋出來8噸的放射性物質絕大部分被封閉到內部,這也為動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性。

當時超過8噸的放射性物質被拋出了反應堆堆芯,這些物質包含的主要放射性物質有氮16,氫3,銫137和碘131。

圖示:野牛

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越長,就越難消失。

氮16的半衰期大約幾秒,很快衰變後就不具有放射性了,氫3即氚,半衰期雖然有12.5年,但是放出的是貝塔射線,穿透力有限,碘 -131的半衰期是8.3天,現在早已經衰變的沒有了,銫 -137的半衰期是30.2年,這也是目前切爾諾貝利隔離區內放射性的主要來源,經過33年的衰變,目前放射性強度已經減小為原來的一半了。



所以今後隔離區內的動物會活的越來越好的。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不僅有,可以說氾濫成災了。


1986年4月26號凌晨,位於前蘇聯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一項本想檢測核反應堆安全性的實驗出了差錯,造成四號機組爆炸。導致核洩露事故。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洩露事故,洩露的核輻射相當於廣島原子彈輻射量的400倍。前後造成因輻射死亡的人數超過8萬人。在幾周之內,方圓30公里的隔離區內的數十萬人被疏散一空。從那時起,這一區域便一直鮮有人跡。成了人類禁區,一直到現在。


事故發生後的頭一年,在汙染最嚴重的地區,許多土壤無脊椎動物都紛紛死亡,小型哺乳動物的數量也出現了驟減。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隔離區內大部分地區的輻射水平便大大下降。利用人類離去的大好機會,野生動物的數量開始出現了反彈。


在過去20多年裡,由於沒有人類的干涉,切爾諾貝利隔離區實質上已成為歐洲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這裡的野生動物增加了10到15倍。這裡安居著狼、熊、野牛、駝鹿、野豬、山貓、狸和野馬等野生哺乳動物,還有多種鳥類、蝴蝶和爬蟲,其中不乏珍稀或瀕危物種。





但是,這裡的物種哪怕小到花草,都含著巨量輻射。雖然輻射對切爾諾貝利地區的一些鳥類,如麻雀和金鶯,造成某些的羽毛失色,腳趾、喙和眼睛畸型,鳥類物種多樣性以及昆蟲多樣性降低外。相對人類致命的輻射,似乎沒有太多影響到生物在這裡繁衍。


壹點科譜


有,非但有,而且還很多。

今天我們中的大多數,聽到切爾諾貝利的名字,第一印象仍然免不了是荒草叢生杳無人煙的冷僻景象,畫風基本和寂靜嶺差不多。其實極其諷刺的是,切爾諾貝利隔離帶如今成了歐洲最大的野生動物棲居地之一。在我們的想象中,暴露在核輻射下的動物,肯定應該是畸形怪狀的,但動物的命比我們想的硬多了。

烏克蘭國家學院的動物學家去年四月的調查發現,切爾諾貝利及其與之相鄰的白俄羅斯邊境一帶,野豬、獾、馬、麋鹿、鹿等等大型哺乳動物數量驚人,狼與狐狸尤甚,行蹤遍佈四方。研究發現,即便是在2600平方公里中的核心地帶,研究追蹤的十四種哺乳動物的數量也絲毫不遜於它處。尤其是河狸的大量繁殖,它們啃樹築堤,使得隔離帶中的大量林地蛻變成溼地,將生態環境回覆成了幾個世紀之前的模樣。

去年美國國家地理的一篇文章甚至指出,現在切爾諾貝利隔離帶裡狼的種群密度,比黃石公園還要高。更有意思的是,烏克蘭甚至主動往隔離帶中安置瀕危物種,幫助他們繁衍。比如歐洲野牛和普氏野馬(也叫蒙古野馬)。普氏野馬原本1969年就已經判定為“野外滅絕”了,而如今,自1998年普氏野馬被引入切爾諾貝利隔離帶以來,繁衍生息相當旺盛,到2005年,普氏野馬已經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從“野外滅絕”降格為“極危”。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核輻射對動物是沒有影響的。一位丹麥科學家研究發現,隔離區中的地鼠患白內障的比例較高,一些燕子出現了局部白化病的症狀,一些鳥類羽翼上的菌群也與隔離區之外的有所不同。這是不可避免的,輻射物質通過土壤和水,在食物鏈中逐層攀升濃縮,不過相比其小型動物所顯現的異狀,大型哺乳動物如狼和野豬,似乎完全承受得了輻射物質對它們肌體的影響。上個月在瑞典中部,獵人們發現所獵殺的野豬身上,輻射含量超過標準十餘倍——國際安全標準是1500貝克勒爾/公斤,但瑞典的這幾頭野豬,輻射量達到11000-15000貝克勒爾/公斤。可見儘管這些動物帶著“毒”,卻也並不妨礙它們漫長的遷徙,從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路北上,你不吃它就是了。而帶“毒”的狼群,也阻止不了盜獵者對它們毛皮的貪慾,控制盜獵反倒成了近年來烏克蘭政府的新任務。

在可預見的未來,切爾諾貝利隔離區內的生態只會更加繁榮,主要原因有二:一來核燃料中的放射性同位素銫-137,半衰期是三十年,而去年2016年恰好是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三十年,這意味著截止到去年,1986年事故對環境所造成的汙染已經減輕很多。二來,去年十一月,耗資十二億美元由七國集團注資為發生事故的四號反應堆建造的“石棺”終於完工,這座人類歷史上最巨大的可移動建築(寬257米,高105米)順著鐵軌將四號反應堆徹底覆蓋,預計至少能維持五十年建築壽命,因此隔離區的汙染狀況將進一步改善。其實現在那裡非但有駐紮科研人員與工人,他們還有閒情逸致幫助隔離區內的小狗絕育啥的,總之與我們通常的想象完全不同。

切爾諾貝利的起死回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遠比輻射巨大,這些動物群落雖然也受輻射影響,但沒有了人對自然環境的擾動和改造,他們因為輻射夭折的速度遠不如繁殖的速度快。面臨氣候變化的危機,要最有效的替代化石燃料,核能是最具有潛力的,更何況現在第四代反應堆的設計,可比切爾諾貝利當年使用的連安全殼都偷工減料懶得裝的RMBK-1000要安全多了。很多人總是擔心科學創造是造孽,卻不意識到人類的存在,本身就是罪孽。所以說,妖魔化核能如果也算是對自然母親的告慰的話,那還不如集體自盡來得實在呢。


沈辛成


有!

切爾諾貝利因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而聞名於世,但這種“名聲”是任何一個地域都不想獲得的。因為它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電事故,因為嚴重的核汙染,整個城市因此而封閉廢棄。

自然的力量是你不可想象的

最初的核爆炸和核輻射肯定會使這一區域的生物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核輻射的危害逐漸減弱(但人類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肯定不會再去這個地方生活)。

然而,自然界的其他動植物則會慢慢侵入並適應這個和輻射環境。其實這也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植物種子經各種方式進入這個區域後,在輻射環境下,其基因組肯定會受到變化——基因突變。那麼產生的突變不利於其生存則會死亡,若突變有利於其生存,那就快速擴繁種群(因為天敵少很多)。動物也是如此,估計動物是沒有檢測核輻射的本領,那就只有優勝劣汰,最後快速擴繁,如野豬、山貓、鹿、灰狼、水獺和馬等,就像一個“動物大觀園”。

人類對環境的“危害”是持續性的

其實大自然這種極端環境生態的恢復是有很多例子的,最典型的就是火山,火山噴發對生態環境的毀滅更徹底,但沉寂下來火山總是鬱鬱蔥蔥。其實,對自然環境影響最大的還是人類,人類可以讓一個環境持續的沒有其他動植物出現。所以,一般當人類從一個環境消失後,這個環境的就會有其他物種進入繁衍生息。


柳小慶


答案:切爾諾貝利不僅有活物,現在簡直就是個動物園

1986年切爾諾貝利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這場事故中釋放的核輻射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320萬人受到的核輻射超標,26萬人患上了癌症,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汙染,造成經濟損失2000億美元,這座城市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座鬼城,甚至也是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在核洩漏事故發生的第一年,土壤受到嚴重汙染,無脊椎動物大量死亡,家畜數量直線下降,許多野生動物例如野馬和麋鹿數量都驟減。不僅如此,核輻射還讓許多生物產生了變異,巨鼠、畸形豬、輻射魚和背上長滿瘤的兔子等等,簡直不忍直視。

戶外雜草叢生,非常像人類消失後的世界,甚至許多恐怖遊戲都是按照切爾諾貝利的場景設計的。照理來說,切爾諾貝利這座城市的生態鏈應該已經崩塌,不會再有什麼生物。但事實上,這座受到核輻射汙染的城市的生態環境一直在自我調整。

1995年,美國的生物學家在切爾諾貝利捕捉了一些老鼠,檢測到的核輻射劑量並沒有超標太多,這些老鼠身體也沒有受到核輻射影響而變異。到了2010年,切爾諾貝利的麋鹿、野豬、野馬的數量密度,已經能媲美部分國家自然保護區中這些動物的數量密度。缺少了人類,這些動物的數量反而更多了,生態環境更好了。

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切爾諾貝利核洩漏的輻射源主要是銫-137,這種元素的放射性不算太強,半衰期30年,現在輻射早就衰減了很多;第二點原因就是前蘇聯當時為了防止核洩漏加劇,製造了一個高108米,寬250米,長150米的巨大“核石棺”封存了200噸核燃料,最大程度降低了核輻射對外界的危害;但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了人類。


科學薛定諤的貓


之前看過一篇報道,關於切爾諾貝利隔離區的生態恢復情況,現在的那些地區,豈止是有活物?簡直是生機勃勃。

沒有了人的影響,這個地區的生態可以說達到了一種大自然原有和諧狀態。經過這麼多年,當地的放射性水平早就降低到了對生態不構成大的影響的地步。而且放射性對植物和動物的影響遠比對人的影響小,同等的放射性劑量,對於高等動物的影響要大於低等動物,對於動物的影響要大於植物。我們都知道有輻照站,採用放射性給一些視頻殺菌,那種劑量是相當大的,基本上對於人來說屬於見面死,但對於細菌來說則需要輻照一定的時間才行。

對於生態系統的影響,人的活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最大的,起碼從切爾諾貝利來說,現在那邊的放射性對於生物的影響已經遠遠小於我們日常生活中人類的影響要小了。


核之力


肯定有的,而且不少

生命是很頑強的,也是最喜歡創造奇蹟的,沒有人氣的切爾諾貝利的確破敗了,但是也成為一些生命的天堂,可以說,已經被野生動物統治。

“也許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這片連人類都避之不及的強輻射區域竟成了野生動物的王國,從麋鹿、海狸、貓頭鷹到棕熊、猞猁和野狼,種類十分豐富。瑪麗娜-斯科芙利亞與許多科學家猜測這是因為沒有了人類的捕獵和對棲息地的大肆掠奪,因而野生動物們即使是在這樣的強輻射的環境下也快速地繁衍了起來。”——轉載自QQ新聞。



當然,高核輻射下,生命也會出現一些變異體,最強大的是老鼠,專家猜測,已經有老鼠進化出了免疫部分核輻射的能力


黑眼歷史觀


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植物鬱鬱蔥蔥,如果你不知道有輻射存在,就是一個世外桃源,非常完美的自然保護區!

有一對中國夫婦,做個節目叫“侶行”,有去這裡的情況。我截圖幾個大家看看。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