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现在还有活物吗?

小姐自然醒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早就是生机勃勃了,

三十多年过去,辐射强度早已大大降低,特别是没有人类的出现和干扰,这里的生物目前生活的可以说是繁荣昌盛啊。

切尔诺贝利是前苏联最大的核动力电站,在1986年发生了放射性物质泄露事件,造成了周围居民多人被核污染,随后几十公里被划为隔离区,片区内的大片森林都死亡,各种动物也都逐渐灭绝,这里成了恐怖的死亡隔离地带,原来的电站区域也变成了死城,只留下荒废的建筑和废墟。

然而,自然的恢复能力远超人类想象,大部分区域的辐射在数年中,就减少到对生物影响很小的状态,随着树木和草丛的生长和生态的恢复,由于没有人类的干扰,几年以后这里成了野生动物出没的乐园了。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和外面的隔离区也没有太大区别。

很多科学家和探险者都在不断访问这个隔离地带,科学家为了了解,辐射对生态的影响,以及生态是如何恢复的。研究发现,泄露辐射还是对野生动物造成了不可修复的伤害,更多的是对DNA的损伤。典型就是野生的鼠类,身体开始变得巨大化,或者其他的变异情况。

所以,人类也只是地球上的过客,一旦人类退出对当地的管理和占领以后,大自然在几十内就很快地修复了当地的生态。

不过,辐射对当地居民和生物的伤害,是无法修复的,人类可以使用各种先进技术,但一定要在可控的情况下,对自然和地球要有敬畏之心。


量子实验室,专注趣味科学,欢迎评论和关注。


量子实验室


首先我们从人类第一次使用核能开始说起,人类第一次展示核能的威力,就是二战时期的原子弹,原子弹爆炸时的威力,超乎我们想象,后期也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这个是我们人类最担心和最害怕的。原子弹在爆炸的时候,会有巨量的核辐射。所以环境和生物会受到较大的威胁。辐射会破坏生物基因的稳定,发生变异,诱发癌症。由于爆炸产生的后果很严重,人类无法承受起这个结果。环境的恢复和改变好,都需要花费一百多年,,所以在国际上禁止使用这些核武器。同样人们也害怕和担心核泄漏问题。

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就发生了很严重的核泄漏。对日本人民造成很大的恐慌。日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紧急采取措施,疏散该区域的人口,同时将该区域封锁起来,以此来减少和避免后续的危害。虽然积极采取措施,但是还是会造成很难修复的影响。但比起切尔诺贝利,“福岛事故”显得微不足道,切尔诺贝利的泄露威力要大400倍。这个区域俨然变成了无人区,鬼城。再强大的威胁下,人们已经不敢靠近了。

据资料记录,一声巨响,发生在在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火光直冲云霄,伴随着大量的辐射物在天空中飘散。核辐射带来的恐怖在不断蔓延,影响到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甚至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影响。这种致命辐射,威胁着当地区域的人们,人们不断的在死亡的阴霾下,逃跑,呐喊。为了减少和避免辐射带来的危害,人们使用了很多手段,但是都没有什么样的效果。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担忧和恐慌中。因此,原子弹的爆炸,核泄漏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教训和巨大的阴影。所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缓解这样的灾害后果。

曾经优美的环境,旅游的好去处,现在已经变成无人区。经历过这个事件的人们,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也无法抹去这段令人无法忘怀的记忆。这是时光里一段不可磨灭的伤痛和记忆。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也是深远的。居住的环境被破坏,面对生命的威胁,面对大自然的挑战。这些也只能随着自然的自我修复不断改变吧。

综上所述,核辐射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依旧不能正常的居住生活,空气中依然还有没有散去的辐射。令人们不敢靠近。所以正当的使用这些武器和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毒品,枪支,都具有两面性,毒品危害人们的健康,但毒品中的提取物可以作为要用,缓解精神患者的痛苦。还是希望越来越少的发生这些悲剧,这些无法修复的灾难。一起共同努力,积极保护和维护我们的生存家园,维护我们美丽的生存环境。


量子科学论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基地4号机组发生事故后,电站周围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不得不被迫搬迁,在电站周围形成一个面积为4143平方公里的隔离区。

事故发生后,人员进出隔离区需要通行证,但动物不需要,可以自由进出,而且那里没有人打扰,偷猎事件也减少了很多,反而活得自在。


图示:普氏野马

放射性对动物的影响一种是外照射,一种是内照射。

外照射与距离呈平方反比,与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时间呈正比。只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一直逗留在高辐射的堆芯附近,并不会有致命的辐射,但有的动物可能出现放射性病变。

内照射是一个长期的作用,食草动物食用了沾有放射性尘埃的草,放射性物质就可能堆积在体内,并且这种放射性物质可转到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由于石棺的存在,包裹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当时抛出来8吨的放射性物质绝大部分被封闭到内部,这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性。

当时超过8吨的放射性物质被抛出了反应堆堆芯,这些物质包含的主要放射性物质有氮16,氢3,铯137和碘131。

图示:野牛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越长,就越难消失。

氮16的半衰期大约几秒,很快衰变后就不具有放射性了,氢3即氚,半衰期虽然有12.5年,但是放出的是贝塔射线,穿透力有限,碘 -131的半衰期是8.3天,现在早已经衰变的没有了,铯 -137的半衰期是30.2年,这也是目前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放射性的主要来源,经过33年的衰变,目前放射性强度已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了。



所以今后隔离区内的动物会活的越来越好的。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核先生科普


不仅有,可以说泛滥成灾了。


1986年4月26号凌晨,位于前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项本想检测核反应堆安全性的实验出了差错,造成四号机组爆炸。导致核泄露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泄露事故,泄露的核辐射相当于广岛原子弹辐射量的400倍。前后造成因辐射死亡的人数超过8万人。在几周之内,方圆30公里的隔离区内的数十万人被疏散一空。从那时起,这一区域便一直鲜有人迹。成了人类禁区,一直到现在。


事故发生后的头一年,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许多土壤无脊椎动物都纷纷死亡,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也出现了骤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隔离区内大部分地区的辐射水平便大大下降。利用人类离去的大好机会,野生动物的数量开始出现了反弹。


在过去20多年里,由于没有人类的干涉,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实质上已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野生动物增加了10到15倍。这里安居着狼、熊、野牛、驼鹿、野猪、山猫、狸和野马等野生哺乳动物,还有多种鸟类、蝴蝶和爬虫,其中不乏珍稀或濒危物种。





但是,这里的物种哪怕小到花草,都含着巨量辐射。虽然辐射对切尔诺贝利地区的一些鸟类,如麻雀和金莺,造成某些的羽毛失色,脚趾、喙和眼睛畸型,鸟类物种多样性以及昆虫多样性降低外。相对人类致命的辐射,似乎没有太多影响到生物在这里繁衍。


壹点科谱


有,非但有,而且还很多。

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听到切尔诺贝利的名字,第一印象仍然免不了是荒草丛生杳无人烟的冷僻景象,画风基本和寂静岭差不多。其实极其讽刺的是,切尔诺贝利隔离带如今成了欧洲最大的野生动物栖居地之一。在我们的想象中,暴露在核辐射下的动物,肯定应该是畸形怪状的,但动物的命比我们想的硬多了。

乌克兰国家学院的动物学家去年四月的调查发现,切尔诺贝利及其与之相邻的白俄罗斯边境一带,野猪、獾、马、麋鹿、鹿等等大型哺乳动物数量惊人,狼与狐狸尤甚,行踪遍布四方。研究发现,即便是在2600平方公里中的核心地带,研究追踪的十四种哺乳动物的数量也丝毫不逊于它处。尤其是河狸的大量繁殖,它们啃树筑堤,使得隔离带中的大量林地蜕变成湿地,将生态环境回复成了几个世纪之前的模样。

去年美国国家地理的一篇文章甚至指出,现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带里狼的种群密度,比黄石公园还要高。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甚至主动往隔离带中安置濒危物种,帮助他们繁衍。比如欧洲野牛和普氏野马(也叫蒙古野马)。普氏野马原本1969年就已经判定为“野外灭绝”了,而如今,自1998年普氏野马被引入切尔诺贝利隔离带以来,繁衍生息相当旺盛,到2005年,普氏野马已经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从“野外灭绝”降格为“极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核辐射对动物是没有影响的。一位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隔离区中的地鼠患白内障的比例较高,一些燕子出现了局部白化病的症状,一些鸟类羽翼上的菌群也与隔离区之外的有所不同。这是不可避免的,辐射物质通过土壤和水,在食物链中逐层攀升浓缩,不过相比其小型动物所显现的异状,大型哺乳动物如狼和野猪,似乎完全承受得了辐射物质对它们肌体的影响。上个月在瑞典中部,猎人们发现所猎杀的野猪身上,辐射含量超过标准十余倍——国际安全标准是1500贝克勒尔/公斤,但瑞典的这几头野猪,辐射量达到11000-15000贝克勒尔/公斤。可见尽管这些动物带着“毒”,却也并不妨碍它们漫长的迁徙,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路北上,你不吃它就是了。而带“毒”的狼群,也阻止不了盗猎者对它们毛皮的贪欲,控制盗猎反倒成了近年来乌克兰政府的新任务。

在可预见的未来,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的生态只会更加繁荣,主要原因有二:一来核燃料中的放射性同位素铯-137,半衰期是三十年,而去年2016年恰好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三十年,这意味着截止到去年,1986年事故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已经减轻很多。二来,去年十一月,耗资十二亿美元由七国集团注资为发生事故的四号反应堆建造的“石棺”终于完工,这座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可移动建筑(宽257米,高105米)顺着铁轨将四号反应堆彻底覆盖,预计至少能维持五十年建筑寿命,因此隔离区的污染状况将进一步改善。其实现在那里非但有驻扎科研人员与工人,他们还有闲情逸致帮助隔离区内的小狗绝育啥的,总之与我们通常的想象完全不同。

切尔诺贝利的起死回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远比辐射巨大,这些动物群落虽然也受辐射影响,但没有了人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改造,他们因为辐射夭折的速度远不如繁殖的速度快。面临气候变化的危机,要最有效的替代化石燃料,核能是最具有潜力的,更何况现在第四代反应堆的设计,可比切尔诺贝利当年使用的连安全壳都偷工减料懒得装的RMBK-1000要安全多了。很多人总是担心科学创造是造孽,却不意识到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罪孽。所以说,妖魔化核能如果也算是对自然母亲的告慰的话,那还不如集体自尽来得实在呢。


沈辛成


有!

切尔诺贝利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而闻名于世,但这种“名声”是任何一个地域都不想获得的。因为它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因为严重的核污染,整个城市因此而封闭废弃。

自然的力量是你不可想象的

最初的核爆炸和核辐射肯定会使这一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辐射的危害逐渐减弱(但人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肯定不会再去这个地方生活)。

然而,自然界的其他动植物则会慢慢侵入并适应这个和辐射环境。其实这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植物种子经各种方式进入这个区域后,在辐射环境下,其基因组肯定会受到变化——基因突变。那么产生的突变不利于其生存则会死亡,若突变有利于其生存,那就快速扩繁种群(因为天敌少很多)。动物也是如此,估计动物是没有检测核辐射的本领,那就只有优胜劣汰,最后快速扩繁,如野猪、山猫、鹿、灰狼、水獭和马等,就像一个“动物大观园”。

人类对环境的“危害”是持续性的

其实大自然这种极端环境生态的恢复是有很多例子的,最典型的就是火山,火山喷发对生态环境的毁灭更彻底,但沉寂下来火山总是郁郁葱葱。其实,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还是人类,人类可以让一个环境持续的没有其他动植物出现。所以,一般当人类从一个环境消失后,这个环境的就会有其他物种进入繁衍生息。


柳小庆


答案:切尔诺贝利不仅有活物,现在简直就是个动物园

1986年切尔诺贝利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这场事故中释放的核辐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320万人受到的核辐射超标,26万人患上了癌症,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造成经济损失2000亿美元,这座城市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鬼城,甚至也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在核泄漏事故发生的第一年,土壤受到严重污染,无脊椎动物大量死亡,家畜数量直线下降,许多野生动物例如野马和麋鹿数量都骤减。不仅如此,核辐射还让许多生物产生了变异,巨鼠、畸形猪、辐射鱼和背上长满瘤的兔子等等,简直不忍直视。

户外杂草丛生,非常像人类消失后的世界,甚至许多恐怖游戏都是按照切尔诺贝利的场景设计的。照理来说,切尔诺贝利这座城市的生态链应该已经崩塌,不会再有什么生物。但事实上,这座受到核辐射污染的城市的生态环境一直在自我调整。

1995年,美国的生物学家在切尔诺贝利捕捉了一些老鼠,检测到的核辐射剂量并没有超标太多,这些老鼠身体也没有受到核辐射影响而变异。到了2010年,切尔诺贝利的麋鹿、野猪、野马的数量密度,已经能媲美部分国家自然保护区中这些动物的数量密度。缺少了人类,这些动物的数量反而更多了,生态环境更好了。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辐射源主要是铯-137,这种元素的放射性不算太强,半衰期30年,现在辐射早就衰减了很多;第二点原因就是前苏联当时为了防止核泄漏加剧,制造了一个高108米,宽250米,长150米的巨大“核石棺”封存了200吨核燃料,最大程度降低了核辐射对外界的危害;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了人类。


科学薛定谔的猫


之前看过一篇报道,关于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的生态恢复情况,现在的那些地区,岂止是有活物?简直是生机勃勃。

没有了人的影响,这个地区的生态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大自然原有和谐状态。经过这么多年,当地的放射性水平早就降低到了对生态不构成大的影响的地步。而且放射性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远比对人的影响小,同等的放射性剂量,对于高等动物的影响要大于低等动物,对于动物的影响要大于植物。我们都知道有辐照站,采用放射性给一些视频杀菌,那种剂量是相当大的,基本上对于人来说属于见面死,但对于细菌来说则需要辐照一定的时间才行。

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的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最大的,起码从切尔诺贝利来说,现在那边的放射性对于生物的影响已经远远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人类的影响要小了。


核之力


肯定有的,而且不少

生命是很顽强的,也是最喜欢创造奇迹的,没有人气的切尔诺贝利的确破败了,但是也成为一些生命的天堂,可以说,已经被野生动物统治。

“也许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这片连人类都避之不及的强辐射区域竟成了野生动物的王国,从麋鹿、海狸、猫头鹰到棕熊、猞猁和野狼,种类十分丰富。玛丽娜-斯科芙利亚与许多科学家猜测这是因为没有了人类的捕猎和对栖息地的大肆掠夺,因而野生动物们即使是在这样的强辐射的环境下也快速地繁衍了起来。”——转载自QQ新闻。



当然,高核辐射下,生命也会出现一些变异体,最强大的是老鼠,专家猜测,已经有老鼠进化出了免疫部分核辐射的能力


黑眼历史观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植物郁郁葱葱,如果你不知道有辐射存在,就是一个世外桃源,非常完美的自然保护区!

有一对中国夫妇,做个节目叫“侣行”,有去这里的情况。我截图几个大家看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