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从小学到大学,谁能挽救我们渐行渐远的集体荣誉感

前几天,班级团支书跟我抱怨道:“搞班级的团建活动,同学们怨声四起,没有几个配合的。一天从早忙到晚,到头来发现自己被同学们埋怨,真的好怀念中学班级里大家都有这强烈集体荣誉感的日子。”

宿舍的哥们回到宿舍,鞋还没脱就倒在床上休息,“出观众,一直被逼着出,算了算了。”被强制出了一天观众的他,疲倦的连抱怨都那么苍白无力。

“你说这么新生,一定集体荣誉感都没有,关乎学院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就不上心呢。能不能拿下这个奖项,就靠......”一位学生工作的老哥跟我说个没完。

这样的事每天都在重复,做过学生工作的我也深有感触,高喊着“创新形式,团结一致”口号的同时,各种活动中的人心却越做越散。不知不觉间,在大学中,我们曾被教育了12年的集融荣誉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从小学到大学,谁能挽救我们渐行渐远的集体荣誉感


01 学校的“阅兵心态”为我们埋下矛盾的种子

曾几何时,我们被老师教诲时刻以集体荣誉为重,大到学校运动会团体项目,小到日常的课间早操。

表层来看,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

对,整齐的必然好看。中国人都有阅兵心态,那么多人,那么整齐划一,彰显着纪律与集体的力量,谁看了不挑大拇指呢? 所以,学校为了形象,对学生的管理深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坐立行走,学生的发饰着装,都统统一个标准做下来,显示着学校的管理力度,博得社会的赞誉和家长的称赞。

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整齐统一管理理念一来满足了学校日常管理的需求,二来在思想教育上强化了“集体观念”,更好的为学生日常的教育与管理服务。

但过于依赖这种管理模式势必导致天平倾斜,当孩童是的我们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时,没等我们将想法说出口,管理者就强塞给我们答案。

大家都这样做,你没有理由不这样做。

而这答案的本身却是问题百出。

不由得想起一部张经纬导演的电影《少年滋味》。

从小学到大学,谁能挽救我们渐行渐远的集体荣誉感

它讲述了九位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少年们在香港的故事,用写实的镜头追踪记录他们的少年成长,影片中展现出来的他们的学校生活,与我们的少年时代那么相似但又那么不同。

他们学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自由和开放,也会因为莫名其妙的活动呗学校强制在一起,排演在学校眼里“积极向上”的歌舞比赛;他们有自己的余量时间,去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当两者冲突时,他们可以向外界的表达自己的矛盾焦虑,并且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理解与认可。

而想跑去踢球的我们,只能在看腻的操场上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去市内比赛的课间操。

从小学到大学,谁能挽救我们渐行渐远的集体荣誉感

这份荣誉到底是属于前排忧愁满面的学生,还是属于后排春风满里面的的领导

不难发现,我们从小被灌输了集体利益时刻大于个人利益,却没有被告诉如何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

随着我们长大,当冲突情况再次出现,潜伏在潜意识里的不良体验再次被唤醒,没有告诉调节机制的我们自然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02集体荣誉感被滥用致死

在当下这个尊重个性的时代,人们并不是说集体利益不重要了,当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团队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族,相信我们都会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我们的集体利益是什么,就被某个扣上集体荣誉感的活动前者鼻子走。

活动组织者不论出于什么目的,没有考虑大众感受,动辄就给扣上个集体荣誉感的帽子。

集体荣誉感也成了某些人砍人的一把刀

网上关于大学的运动会的吐槽很多

从小学到大学,谁能挽救我们渐行渐远的集体荣誉感

政绩是领导拿的,成绩是运动员拿的,积分是学生干部拿的,普通的参与者获得了什么?

——没什么,集体荣誉感应然这样做。

大家拖拉着步伐,满是抱怨的去应付活动,心里埋怨着活动的组织者。等到大家终于“圆满的”完成了活动,满是疲倦的逃离现场。

可当下一次冲突再次来袭,矛盾的升级令双方进一步妥协,活动更流于形式展演。

没人一丝不苟做实事,都在认认真真的走过场

于是“集体荣誉感过时了”的声音也越来越强。

集体荣誉感沉沦至此,甚至沦为一种沾沾自喜的集体绑架,以“我有集体荣誉感,故我不添麻烦”欺骗谄媚,让人心寒至极。


03用理性为集体荣誉正名

要抛弃集体荣誉吗?不,虽它已经被污名。但我们仍需重视崇尚它集体荣誉感这个词被反感,污名,

我们要做的是为其正名,而不是抛弃它任它被滥用。不能因为其被形式滥用和大众的抱怨,就对它的价值失去坚守了。

一方面对于组织者

其自身的利益和集体利益高度吻合,也承担相应责任,自然在活动中表现更积极。

在资源置换的时代下,物质是感情的催化剂。

你不能架空集体荣誉去给大众一种虚幻的精神共鸣,实际上共鸣之后,什么也没剩下

组织者有义务将每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

此外,集体荣誉感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和程度公开表达自己的感情。

你可以拿自己的行为去感召他人,但你无权拿口号去绑架他人

你有你的表达方式,我有我的表达途径,对集体的感情是相同的,只是方式各有不同。

而另一方面对于参与大众

很多人没有真正去体会感受活动就大声叫嚷着“这活动无意义….形式主义作风盛行”为自己的懒得出门找借口。可就算不去参加这些“很水”的活动,很多人还是闲着在床上躺尸。

一切只是给自己的慵懒和不负责找了无数个华丽的理由开脱。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都希望自己的群体更好,更优秀,除非你从没有真正融入过一个群体。

直白点说,想要在体制内混口饭吃,就永远离不开集体,也避免不了集体荣誉感这种东西。集体荣誉感,无论任何一个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从小学到大学,谁能挽救我们渐行渐远的集体荣誉感

它有多重要?它事关人心,人心散了,队伍没法带。没有它,工作推诿扯皮,责任互相推卸,问题层出不穷......

哦差点忘了,你说不在体制内混饭吃,提醒你下,别忘了集体荣誉感在外面有个表弟,叫团队精神。

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