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李白《登太白山》詩云:

西上太白山,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願乘冷風去,直出浮雲間。

舉目可近月,前行若如山。

一別武功去,何日復見還。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侯的分界線,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太白山是秦嶺山脈的主峰,是我國大陸東部最高的山峰。山中瞬息萬變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多年來我為之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經過精心準備,今年8月,經受不住它的誘惑,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D1 8月9日 石家莊--都督門 關鍵字:集結 出發

早晨5點開車去單位換行頭,西褲襯衣變速乾衣褲,皮鞋變溯溪鞋,拉桿箱變大揹包,拎著登山杖,鏡子前面亮相,果然大變身。匆匆下樓,打車到集結地點。同行的哥們老韓和韓叔早就到了,乘韓叔的速騰直奔機場。這班空姐很養眼,窗外的風景更加明媚,上機不久開始發餐,老韓吃了一口說,發的榨菜可能壞了,但早晨沒吃飯,還是硬著頭皮全部消滅,為第三天提前下撤埋下伏筆。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9點半,飛抵咸陽機場,轉乘機場大巴26元到鐘樓。我對西安的印象是,人還不錯,管理混亂。到了鐘樓,再次印證了我的看法。步行幾分鐘,打車10元至體育場朱雀羽毛球中心。打電話給領隊野路子下來接,領隊叫野路子,在秦嶺太白一帶人熟地熟,號稱“活地圖”。見面沒想到是個25、6的小夥子,眼睛不大卻很有神,留著稀疏的唇須,戴著一頂標有秦嶺嚮導協作隊的長簷帽,說起話來幹板垛字,自信滿滿。邀請我們上二樓俱樂部。同行的其他3位已經到了,浙江一對父子姓舒,父親40來歲,戴著眼鏡,厚道穩重。兒子11歲,據說5歲開始跟著老舒玩戶外,新疆西藏也是跑過不少地方。還有一個30來歲的年輕人,瘦高陽光,來自鄭州,自稱“眼鏡”。野路子檢查每個人揹包後,把沒用的重物全部留下,僅剩必要裝備衝鋒衣褲和路餐,每個人分了些氣罐、大米等公共物資,背起包,確實輕了些,大約32斤左右。這時,司機何師傅也來了,路子介紹這是我們這次去太白山保護區的一個站長,崇拜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座駕慘點僅是輛昌河小面,裝備上車,在附近的小館每人一大碗羊肉泡,一瓶冰峰(當地汽水,好喝勝過健力寶、美年達)。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老韓沒吃幾口就去廁所上吐下瀉。給他灌了黃連素和氟哌酸。我下樓在小超市買了一瓶50度西鳳酒,倒入礦泉水瓶子減輕重量,又奢侈的買了兩盒20塊錢的好貓香菸。

中午1點準時向太白山進發,汽車先從西安到周至,車因動力不足沒開空調,大家身上都黏黏的,周至下車買了倆大西瓜,每個都有20來斤。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從周至開始進入山區,景色也一下子漂亮起來,這一帶屬於黑河森林公園,植被很茂盛。黑河蜿蜒在峽谷之間,因為下流建了水庫,河道很寬,水流也很緩慢。清晰的河水緩緩地流動,從兩山間信步而出,又轉到山的背後,一種寧靜詳和的感覺。公路是延黑河而建,我們的車逆流而上。大家向外拍著照片,路上不斷有隊伍騎車上山,看著他們滿臉汗水和開心的笑容,想必感覺一定很不錯。到保護站大門,護林員看是站長開車,沒有阻攔,順利進入保護區,路上正在修路,錯車有些困難,很快到了厚畛子,厚畛子鎮地處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太白腳下,黑河源頭,與佛坪、洋縣、太白、眉縣相鄰,號稱中國山茱萸之鄉。也是太白穿越前最後一個物資補充地,買了些水和脈動。在鎮子接上當地登山協作,協作名叫王曉軍,是個典型的陝西漢子,中等身材,紫紅臉龐,笑容憨厚,是個孝子,他老母親病重臥床不起,這半年來他一直沒有接活進山,在床前侍奉,現在病剛好,他才出來幹活。老韓抓緊時間在衛生院開了些猛藥,服了下去,希望不會影響第二天的穿越。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由厚畛子往老縣城路便顛簸起來了。幾處滑坡的碎石堆在崎嶇的小路上,路面很窄很滑,只能單幅通行,又是一路下山,還好何站長技術過硬,一小時之後到達老縣城。據光緒八年縣誌載,這裡的山民“質樸勁勇,習險耐惡,民風刁悍,好訟輕生,鼠牙雀角,亦成訟端。山民行走,多持兵器,獵戶常有鏢客拳勇之技,一可當十,其火槍百不失一,足備非常之用。山內匪盜,有黑、紅線之分,黑者換包設騙,紅則拜把結黨,綹竊搶劫,禍及良民。山中村落絕少,僅就所墾之地架棚築屋,零散居守。其民五方雜屬,無族性之聯屬,呼朋引類,動稱拜兄。姻婭之外,別有乾親。往來住宿,內外無分,故奸拐之事屢見不鮮......”這段生動簡要的記錄,描繪出了當年深山百姓的生存狀況,太彪悍了。不多停留,車繼續行至當地村支書家中,支書家是背山面河建的五間大瓦房,房柱子半米來粗,看來有些年頭了。下車後先宰了路上買的大西瓜,支書家的黑白花狗前前後後的轉著,主人很熱情地招待我們,一桌地道的農家飯,讓我們吃的直到現在還在回味。吃過晚飯,老韓發燒了,從書記兒子那租了輛東風v27“士兵突擊”,講好錢30元回老縣城,找了個醫生又開了些猛藥,韓隊豪爽的灌下。一夜無話。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D2 8月10日 都督門--老廟子 關鍵字 :穿越 爬升

第二天7點起床,老韓已經好了很多,早餐是四菜一湯,主食大餅,風捲殘雲,溝滿壕平。8點開始上路,協作王曉軍帶著老舒小舒走在前面,眼鏡、老韓居中策應,我與路子墊後。沿途一路洋灰路,山雨初晴,滿目青翠,鳥鳴泉響,草木芬芳,令人留連。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40分鐘後,到達都督門,今天將持續上升1300米到老廟子。開始是溯溪而上,綠草茵茵,竹林翠翠,野花朵朵,流水潺潺。路上遇見一位因為身體狀況正在下撤驢友,問知,是西安老楊的部隊。10點40分,抵太白廟,一個殘破的小廟,與其說是廟還不如說他是一處殘垣斷壁,協作王曉軍說,以前有道士留守時,廟中還有香火。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自從道士下山還俗後這廟無人看護,02年的一次大雨,山門都倒塌了,荒得可快呢。不知道這個小廟有多久的歷史了,也不知它曾經是如何的香火繁盛,但現在廟內遍佈塗鴉,廟外殘垣斷壁,已經荒涼殘破不堪了。廢棄的廟宇,打上了信仰衰落的時代烙印,深山中也不例外。信仰,這個詞似乎已經距離我們很遙遠了。

簡單休息,吃了些補充體力的食品後繼續趕路,我們一直沿著山溪前進,坡度不算很大,路邊是一些灌木草叢和箭竹,走到沒路時,我們就要跨過山溪,找新的路線,這樣在小溪上來回穿越了十來次,好在水不大,踩著光滑的石頭和以倒下的樹幹做成的獨木橋就過去了。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1點鐘走到大坪,午餐我吃了一袋永輝超市買的老四川牛肉乾,和補充鹽分的榨菜。小舒在我們吃飯的時候,在小溪邊蹦來跳去,似乎感覺不到累似的。大坪也是紮營前最後一個水源地,大家把空瓶子都接上水後,在左邊的小路開始了艱苦的上升。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攀登,持續攀登,繼續攀登,海拔逐漸升高,終於感覺自己到了極限,呼哧呼哧的喘著粗氣艱難的向上, 向上,上面好像沒有盡頭,永遠都是峰迴路轉,一個坡完了又是一個坡......已經顧不上理會別人,也不知道前面的王曉軍和後面的老韓在哪裡,在行進的間隙停下來猛喘幾口氣,真的要頹了。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奮力登上一片石海後。原地休息了很久,老韓和路子也趕了上來,路子小聲對我說,老韓已經不行了,每走50米就要坐在地上大口的呼吸。我問怎麼樣了,老韓說,胳膊麻的沒有知覺了,眼睛看不清東西,不想再往上爬了,要求下撤。我安慰說,手臂發麻是因為揹包太重而且不合身壓迫動脈所致,現在下撤半夜也走不出大山,他裹著T恤外面套著衝鋒衣,戴著帽子,還在不停的發抖,是失溫的表現,必須趕快提升體溫。給他吃了紅景天膠囊和西洋參含片,一起繼續攀登。

這片石海是由於冰川運動而形成的巨大石塊,每塊都有數十噸,從山頂傾瀉到山底,形成石瀑布,估計有上千米的落差,非常壯觀。我們三人小心地從這些石塊上翻過去,一邊翻一邊想,要是有一塊石頭滾下來,我們就完蛋了!所以翻越石塊的速度也明顯加快。穿過亂石坡斷斷續續手機有了信號,發了幾個短信報平安,又上上下下地爬了幾段山路,來到靈觀臺。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眼鏡早等在這裡了,這裡原來也是一座廟宇的,而今只留下建築物的石基。海拔高度2910米,靈觀臺有水源,風景也不錯,是一個適合紮營的好地方。相信爬過太白的驢子們已經成千上萬,但是知道大名鼎鼎的太白參產地的人卻不多,甚至連當地的嚮導也很少知道,就在這片海拔3000米,面積兩萬畝的松林中。由於這片林子很茂密,經常有人在裡面迷路,所以很少有人敢來。我們卸下包,留老韓看守,路子、眼鏡和我空身去挖參,路子沒當藥農真是可惜了,那一雙賊眼能準確地辨別出30米以內的太白參、太白米、太白黨參等名貴藥材。老輩子人說“人參都有靈氣,你不抓緊用紅線捆起來,可能就跑了!”路子說,在山裡看到山參的花莖先不要急著挖,花莖下面大多沒有參,真正的參都長在畫境附近2米以內的地方,在路子的指點下,我們小心的順著參花莖下面的一條細細地白線找,果然在不到半米的地方挖出了一棵小手指粗的太白參,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接連不斷地拔起來。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太白參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最後在林子深處,找到了3棵連在一起的參,足有擀麵杖粗細。真是收穫頗豐。回到靈官臺那我們嚇了一跳,老韓不知道什麼時候倒在了臺子下面的石頭上,雙眼緊閉,嘴唇發白。看到我們過來才睜開眼睛勉強的笑了笑,看起來十分痛苦。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還有幾公里就到今晚的營地了,大家相互鼓勵,繼續趕路。蒼茫的太白紅杉林鋪展而來,太白紅杉是當地特有的樹種,樹幹箭一般筆直參天。從出紅杉林到老廟子是一段較為平緩的灌木從,由於海拔的上升,高大的樹木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山杜鵑,可以說是漫山遍野的杜鵑,只可惜現在花期過了,否則真能醉倒無數人。路隨平緩,卻也暗藏殺機,無數小溪在草叢和石塊下穿過,路比較爛,象沼澤地,一不小心就會滑倒在爛泥地裡。行走近10個小時後,在下午6點到達了宿營地老廟子。一片異常平整的草坡上,一幢孤零零的小木屋悄然而立。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又是一座廢棄的小廟,廟內的石臺上已沒有佛像,幾個鐵鑄的佛身碎片被人們當做去火的擋風板,跟雜亂的方便麵袋子、罐頭盒子混在一起,破敗不堪。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倚著揹包休息了很久,紮好帳篷,開始享受一整天中最放鬆的愜意時刻。斜坐在木門檻前,看同伴們支鍋煮飯,看天上流雲卷舒,體驗著ZN後的FB。說起FB,路子首屈一指,在別人煮掛麵、方便麵的時候,眼鏡掏出了背來的一斤大米,只見路子熟練地裝起爐頭氣罐,兩個套鍋裝好米倒水,我問他為啥一鍋水多一鍋水少,他說有人喜歡硬飯,有人喜歡吃軟飯。我頓時無語了。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紅燒肉醬燒白菜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小雞燉土豆

晚飯兩菜一湯,一個紅燒肉醬燒白菜,一個小雞燉土豆。一鍋雞架參湯。眼鏡叫起來早已鑽進帳篷的老韓,大家圍坐在鍋前,我拿出西鳳酒,相必在這爬升10小時之後,這瓶價值58元的西鳳酒,在老廟子580元你也買不到,每人沒敢多喝怕加重高原反應,我也僅僅抿了兩小口,身上感覺無比舒服。此時的老韓拿勺子的右手一直在嘴邊晃悠,說什麼也放不進嘴裡,著實嚇了大家一跳。我問他什麼感覺,告訴我手腳發麻,還有就是冷,他穿了兩件純棉T恤,吸汗不易幹。待他好不容易喝完雞湯,就去鑽了帳篷,我和眼鏡輪流給他在火旁烤溼衣服,十點左右,衣服全乾了,站身來抬頭一望,星空明淨深邃,輕盈的涼風像波浪似地吹在臉上、身上。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佇立許久回到帳篷,老韓穿著所有衣服,蜷縮在一邊,我用羽絨睡袋換下他的棉睡袋,過了會,他說好了些。雖然很累,但睡的並不踏實,凍醒了幾次,摸了韓隊額頭略微有些燒。閉起眼睛,計劃著明天的行程。迷迷糊糊睡到半夜,感覺口渴,起來喝了幾口水,看看錶時間是凌晨2點,兩條腿又酸又脹,肩膀也痠痛,真不知明天揹著幾十斤的包能不能走的動。強迫自己再睡下,要不明天沒精神走路。

D3 8月11日 四十里跑馬梁--拔仙台--大爺海 關鍵詞:涅槃

對於不善於睡眠的我自然醒也就是5點,老韓精神好了很多,唯膀子麻的厲害。聽說小舒昨晚也病了,可能是高反,吃啥吐啥。早餐路子給大家做的面片湯,大餅。大家都沒說話,邊吃邊盤算著今天的安排,其他紮營的隊伍陸續拔寨了,我們召開了出發以來的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由協作王曉軍帶領老舒、小舒、老韓原路下撤,路子、眼鏡和我繼續後面的行程。現在看來,那次會議好比偉大的遵義會議,確立了人員組織的去留,標誌著此次隊伍從政治上走向成熟。如果不是這樣的決定,也許這次穿越就會失敗,最起碼沒有現在這樣的成功。會議結束後,前進隊伍把多餘的裝備給了下撤隊伍,我們三人僅帶了夠用的口糧,背了一頂帳篷,老韓依依不捨得向我告別,我接過他的登山杖表示一定不辜負希望,將這根杖插在秦嶺最高峰。焚燒垃圾後,全體隊員在老廟子門前拍了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合影。之後,我們繼續出發。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我身體恢復的比預想的要好很多,背起大包感覺不太累。三人機動靈活,穿行在大片的杜鵑林中,快速超過了一支隊伍,神清氣爽,一路小破爬升,盆景松前留了影,路子指著無數公里外的山尖尖告訴我們,那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的拔仙台。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說實話,聽到這句話的那一刻,我真不想走了。隨著大隊人馬走上小山樑,路好了很多,面前又是一個已經坍塌的廟宇--將軍廟,木房子在常年強烈山風的侵襲下,已經嚴重傾斜變形,搖搖欲墜。遙想當年,是何人在這在高高的山樑上修築了小廟,又是如何年復一年在那日夜交替的風霜雨雪中守望孤獨。信仰的強大力量,足以和最嚴酷的天地自然同輝。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這座將軍廟海拔3318米,站在山樑上遙瞰,西面層巒疊嶂之中,一座雄峰傲然而立,那就是著名的西太白——鰲山。這也是倍受強驢們推崇的穿越太白的另一條經典路線----鰲太穿越。藍色蒼穹之下,山峰蒼茫獨立。三人站立在草甸上,靜默無語,與凝滯的歲月對視,心中升騰起一種前所未有的尊嚴與感動。據說這個埡口有手機信號,我們拼命的尋找。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日光高照,天朗氣清。第一次那麼強烈地感覺天空可以如此的湛藍純淨,清澈高遠。山崖邊竟然有滿格的信號,打電話,路子同學上QQ,發微薄,短暫休整。

從山的山腰左邊切過去,經過石海進入一片小樹林,先下後上,前行一段看到有一堆堆起來的石頭,就是"蓮花石"。蓮花石是堆疊在一起的幾塊巨石,形似蓮花,故名蓮花石。從將軍廟過來一路上的植被明顯矮小了很多,杜鵑花大概只有二、三十釐米高,喬木主要就是太白紅松了,也只有三米多高。一路上羚牛、羚羊的新鮮糞便倒是不少,說明這裡生活的野生羚牛、羚羊數量不少,羚牛是群居動物,大的種群會有七、八十頭,而且會攻擊人,所以要注意避開。已經有一隊人在石頭上照相,大批的牛虻撲面而至,我們沒有多停留,直向跑馬梁前進。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無盡的拔高,人們蝸牛般的行進著,走幾步就要歇一會兒,大口的喘息,卻不知頂在哪裡,好容易看到一個藍天下的頂部,有了希望,沒想到上去後又是一個藍天的頂部。就這樣連續挪動了三、四個頂。也不知爬了多長時間,終於視覺豁然開朗,太白梁萬仙陣石海展現在面前。樑上有很多人在拍照,每一個上來的人都是一屁股躺倒在地上,大大地舒了一口氣。這便是浩浩蕩蕩的四十里跑馬梁的開始了。

跑馬梁是秦嶺的主脊,平均海拔在3400米以上,是一片曠野茫茫亂石縱橫的寬闊平坦之地——石海。放眼望去,亂石交錯,瑪尼堆疊起,夾雜著石縫中斑駁的痕跡,如同正接受暴風雨洗禮的大海,濁浪滔天,氣勢磅礴。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我們的運氣真的非常不錯,老天眷顧瞭如此晴好的天氣。讀到過很多雨雪中走跑馬梁的遊記,大霧瀰漫,風雪交加,方向莫辨,舉步唯艱...... 那又是怎樣的一種恐怖情形呢。說到石海,這些最基本的太白地理常識,我覺得很有必要提及。在山脊上行走的時候,常常會穿過花崗岩礫石堆積而成的浩蕩石河。石河似瀑布般由山頂傾瀉而下,扇形鋪卷至谷底,非常壯觀。還有這延綿數十里的秦嶺之巔的蒼茫石海,這些奇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之前,我曾想當然以為那是山體運動造成的。查閱了相關資料後,才知道了這是典型的冰緣地貌。冰緣地貌是指由寒凍風化和凍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冰緣指無冰川覆蓋的氣候嚴寒地區。冰緣地貌主要分佈在地球的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在中國分佈很廣,佔全國面積的四分之一,包括東北北部和青藏高原,以及北部某些高山,如山西五臺山、秦嶺太白等。高山的岩石存在很多縫隙和裂隙,冰緣地區的季節、晝夜溫差大,白天,冰、雪在天氣轉暖時融化,融水滲入岩石縫隙,夜晚天氣轉冷時,水又凍結成冰。水凍結成冰,體積要增加9%左右,由於冰的體積膨脹,促使岩石節理、縫隙擴大,將岩石劈裂和脹開。冰凍和融化反覆交替進行的過程千百萬年地進行,再堅硬的岩石也會崩潰瓦解,使岩石解體崩裂成為碎石,形成漫山遍野的大小不等的石塊。在地表比較平緩的地方形成石海,比如跑馬梁;在凹地或溝谷的緩坡上,由於重力的作用形成向下流淌的石河。在這高高的秦嶺之巔,亂石崢嶸,直接天際。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遙想這千百萬年來無聲無息的雪融冰消,竟能讓原本完整堅硬的花崗岩山脊碎裂瓦解,終成這一望無際的浩瀚石海。這是何等驚心動魄的力量,自然之力浩渺無垠,時空流轉之中,我們慾望的個體又是何等的渺小!人在高處,天地蒼茫,胸懷浩蕩。我們沒有休息,甩下萬仙陣照相的人們,三人大步向前。雖是平地,也要不停翻越石海,負重登山,每一步都很吃力,這種亂石坡一定要踩著前人走過的石塊向上,沒踩過的石塊很可能是鬆動的,容易摔倒,石塊間的間隙很大,摔倒後輕則扭傷,重則斷骨。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儘管採取了種種精神戰略,累,還是真的。這是一種令人絕望的疲憊,甩不開、揮不去的累。三人的距離漸漸拉大至50米,100米,200米,越想拉近距離,雙腿就越加發軟。感覺自己走路已經腿腳無力開始打顫...... 兩條腿各扭傷兩次,幸好都不很嚴重,可以繼續堅持,我最怕摔到頭,那是致命的。堅持,堅持,再走100米,再走100米!就這樣一步一步,100米又100米。翻過一個高坡後,開始下坡,看到已經十分破敗的雷公廟。我再也沒有力氣和勇氣向前走了,路子在廟前停下等著我們。雷公廟是這一路上最破敗的廟,沒有一點屋頂和牆壁,雖然現在才13點多一點,今天沒走幾個小時,但身體的疲憊和傷口的疼痛,使我喪失信心。我不知道前邊的路有多遠,面對這一切的未知數,出發就從不問行程的我,問了路子我們還要走多久?路子回答整個行程的一半。進不得,退不得。我真的感到一種莫名的要哭的衝動,但還是淚水嚥進肚裡,汗水淌在臉上。休息中,路子摘了一小撮白色的乾草芽,告訴我這是太白茶,有提神醒腦、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在他的指點下,我驚奇地發現,石縫中的枯草叢中,漫山遍野竟然都生長這種白白的乾草芽。經過漫長的冰川時期,依然能夠在這苦寒之地生存下來的生命,細細的筋絡中蘊藏著多少堅韌啊。功效暫且不論,歷練的歲月足以證明。揹包上肩,繼續跋涉。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走跑馬梁第一是要注意安全,不要滑倒,以免傷筋動骨,第二就是要注意辨識方向,由於大石塊看起來都差不多,再加上經常起霧,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辨識方向第一看紅箭頭,驢友前輩們一路標有紅箭頭,順著紅箭頭走就不會錯。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如果紅箭頭看不到,就看瑪尼堆,自古以來路過跑馬梁的人都會在上面做瑪尼堆,兩個瑪尼堆的連線就是前進的方向。

如果大霧連瑪尼堆也看不清,就看腳下的石頭,被人踩過的石頭風化要厲害一些,顏色變得略深。如果有指南針和地圖,也能找到路。不過沒有嚮導最好還是不要走跑馬梁,上了跑馬梁就一定要走過去,不能在樑上紮營,很危險。我們一鼓作氣拿下了一個大坡,再往前走,遠遠的看見一座大山包,路子停下來介紹,第一次走跑馬梁時,剛拐過彎看見這座山包,發現有人在上山,走到山腳下時,那些人還在往上爬,等我們休息準備上山時,抬頭看那些人還沒有爬到頂,這個山坡雖不陡峭,不到30度卻很漫長,上去很費功夫,所以後來大家給這個山包起名叫“爬死坡”。爬死坡下放包休息,我掏出氣罐給路子,他開始煮茶,三人邊補充些牛肉乾,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邊聽路子講他跟姑娘們的二三事。休息20分鐘,後來的一大隊人馬陸續超過我們,三人起身上包,一鼓作氣,開始攀登。我採用了類似汽車坡道起步的方法,低檔高速,小步快走。並借用兩根登山杖的力量,為我減輕腿部的壓力,並開始記錄自己的步伐和呼吸,從一步一吸,兩步一吸,到每走幾步就要停下來大口大口的使勁喘氣,感覺肺裡好像永遠充不滿,渾身已被汗水溼透,疲憊的感覺像一口大鐘開始將我罩住,很累,很累。我不停默默對自己說加油,加油!努力,奮鬥! 沒敢抬頭向上看,怕看到那無邊無際的坡,心裡記錄著我超過的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 這時聽到路子和眼鏡對我鼓勵的聲音,告訴我就要到終點了,我想聽到那聲呼喊後,我的腎上腺一定分泌了很多激素,我開始衝鋒!衝刺!衝!5、4、3、2、最後一步!成功!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我咣噹一聲重重的倒在地上,感覺心臟的跳動已經達到了舌根,一張嘴就會吐出來,眼前一片黑,耳朵什麼也聽不見......過了十幾秒鐘,雙眼開始看見亮光,冒出星星,大腦又有了意識。這個過程很奇妙,也很恐怖。但通過這個過程,它戰勝的已不僅是自己的登山慾望,而更多的是不斷超越自己,超越自己體能極限,耐力極限,意志力極限,涅槃後新生的快樂。這時的重負不是負擔,這時的勞累不是辛酸,這時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戰勝自己不曾達到的目標才是最大的樂趣和幸福。

橫切山腰,是一片美麗的花坡,借用眼鏡同學的描述“二爺海腳下,一片美麗的野花盛開。始終纏繞在路上的霧氣襲來,山影隱約,石海嶙峋。”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可見高原花海,雲霧,怪石之優美。各種擺拍,蹭拍,自拍之後。我們登上了二爺海埡口。這裡是今天最後一個有手機信號的地方,我打電話回家,妻子正帶著女兒準備去上課,我本想和她們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卻又怕家人擔心我的安全。路子告訴我們說預報明天會下雨,問我們是否要改變行程。這時分別代表代表陝西、河南、河北的三個人,在二爺海埡口,開了出發以來的第二次會議。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會議在充分分析天氣變化,隊員體力,物資裝備等條件後,從革命隊伍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進行路線改革工作,果斷的否決了登頂後過玉皇頂,走南天門在林中紮營的機會冒險主義路線。改為登頂後下大爺海,住保護站。第二天穿北線走大文公廟、小文公廟、上板寺、下板寺、走湯峪的穩紮穩打路線。會議號稱是此次活動中的瓦窯堡會議。路線確定好之後,我們背起重重的大包,向秦嶺之巔發起了最後的衝擊。越接近山頂,就越覺得氧氣不夠用,越是接近山頂,風越大,也更冷。一步一步挪著腳,終於站在拔仙台,置身於雲霧裡,眾山皆遠去,耳朵裡只有風颳的呼呼聲。在荒涼的山頂,滿眼是一個個小小的瑪尼堆。這山頂上,寸草也不生,飛鳥更是不至。這裡便是流傳的姜子牙點仙的地方。那些仙人已去,留下我等凡人在塵世間碌碌無為著。這天地悠悠,時間與生命似乎停頓了。山的頂峰孤獨地聳立著一座石頭砌成的房子,那房子看上去挺寬敞,有云霧從裡面穿過。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我們輕裝登上那塊標有3767.2的石碑,之前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期盼,在此刻變成現實,我卻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表達。匆匆合了幾張影,並把老韓的登山杖插在了碑前,凝重的留了張影。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我明白,對於一個行者,登頂固然重要,但平安更加珍貴,對自己對家人負責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爬過珠峰的人從不會去鄙視上抱犢寨的遊客,登頂K2也不會嘲笑在湖邊燒烤驢友。因為同樣選擇的戶外,選擇了同樣的生活方式,只不過因條件不同,所達到的高度不同罷了。選擇了戶外,就是選擇自由;選擇探險,就應學會風雨兼程。在海拔3767米高度,我們以為可以看見周圍所有的山峰都在我們腳下。但此時大霧瀰漫,伴著淅瀝的小雨,每塊石頭顯得異常溼滑,眼前的路還得靠自己走下去...... 我們從正對著大爺海的一條陡峭的山路上下來,石海角度接近70度,整座大山被濃霧包圍著,能見度不足10米,加上下雨,十分危險。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路子在前,眼鏡殿後,我在中間,我們小心地分辨著腳下是光滑的石塊還是危險的石縫,是爛泥地還是可以踩的草窩,有時實在看不到前進的方向,只好一個人先往前走一段,找到方向後,後面的人再跟上,我用雙杖探著前面的石塊是否牢固,然後小心的降低重心,緩慢移動,我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但還是有幾次險些滑墜。似乎又找到了去年下大雨從老君山下撤的感覺。這幾百米的路,我們走了將近1個小時。過了一會,雨小了些,我摘掉衝鋒衣的帽子,似乎隱約聽見,有戲曲的聲音,我問他倆證明我不是幻聽,越走越清晰,好像是河南豫劇。估計下面大爺海接待站怕山上的人找不到方向,在這種大霧天氣下,聲音比燈塔更管用。漸漸地能聽見有人在下面大聲呼喊。順著聲音,一片建築的輪廓展現在眼前。這就是太白山國家保護區大爺海定點接待站。路子不知從哪拿來三瓶冰鎮可樂遞給我們,一路上曾多少次幻想著泡在裝滿可樂或者雪碧的池子裡,張嘴就能喝飽。這一刻,我的幸福感指數啊!世界第一!我犯毒癮似的奪過來,擰開瓶子,咕咚咕咚的灌下去。哇塞!爽!也差點被噎死!此後幾分鐘,我倒在石階上,沉浸於持續的幸福感中......路子推醒我問今晚住帳篷還是睡通鋪,我說既然選擇腐敗了,就腐敗到底吧,睡通鋪!屋子裡已經住滿了人,上下鐵床兩個連在一起組成一套。睡6個人。一個屋子竟有9張這樣的床,54個人。真是大車店啊!給我們只剩下最裡面角落的一張。就它吧,總比三個人擠一頂小雙人帳寬敞,這一次,我又錯了。放下揹包,換了身乾衣服,一雙便鞋,再一次提升了幸福感。大爺海邊某戶外品牌正在搞帳篷大會。幾十頂帳篷搭在了海子周圍,男男女女穿梭其中,好不熱鬧,看得我們也想參與進去。路子是秦嶺太白一帶大名鼎鼎的領隊,不時有老驢過來打招呼,本想混在裡面泡mm,又怕惹來非議,只好坐在臺子上煮茶遠遠的看著,也不失時機的端起眼鏡的長焦鏡頭搜尋獵物,然後從頭到腳,品評一番。哎,食色,性也!一會茶煮好了,打開竟是草藥味,路子說,把昨天挖的太白參切了一段煮的,我仨每人一小碗,墊了墊底。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路子又開始做他的拿手大餐了,培根、肉片、小白菜、意大利通心粉、真熱鬧!這時我感覺自己開始渾身發熱,眼眶有些漲,一直連到後耳根,好像山參的作用發揮了,再看路子臉色,好像半斤西鳳酒下肚一樣紅。(眼鏡當天沒事,第二天就流鼻血了)這野參真是給力。我路子的手藝啊,不當廚師可惜了。每人兩大碗通心粉。吃完後開始煮水泡茶,喝茶、聊天、看星星,喝了幾壺龍井,才感覺臉上的熱漸漸褪了,看錶十點多。現在海拔3500多,高海拔地區,不宜早睡,反而會睡不踏實。再堅持了一會,回屋倒下。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D4 8月12日 週日 下撤

一夜無眠,高海拔缺氧。加之放屁磨牙打呼嚕全被我們這屋子人佔了,早晨5點多,有人爬起來去看看日出,懶得動。躺在通鋪上大家聊天,也許一輩子都不可能相遇的人們在這秦嶺之巔上碰面,一同看望這遠天下的風景,輕輕道問一聲。六點正式半起床,由於昨天下山時大霧,沒看到大爺海。剛一出門發現一面純淨無瑕的白璧靜臥在山谷之中,被三面陡峭的崩塌石坡環繞。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冰雪在集水漏斗中積累到一定程度,發生流動而成冰川。冰川對谷底及其邊緣有巨大的刨蝕作用,它象木匠的刨子和銼刀那樣不斷地工作,原來的集水漏斗逐漸被刨蝕成三面環山、宛如一張藤椅似的盆地形伏。這種地形叫做冰斗。冰斗大多發育在雪線附近的高程上。當冰川消失之後,這樣的盆底就是一個冰斗湖泊。高山上常常可以見到冰斗湖,它們有規則地分佈在某個高度上,代表著古冰川時代的雪線高度。)8月的大爺海像一面鏡子沉睡。聽說昨晚11點多還有從景區上來的遊客,早起詢問,路況很差,一直在山樑橫切,竟然走了10個小時。本以為這條下山路線相當腐敗,聽完這話之後,心裡也暗暗的加上了砝碼。也把已經穿好的溯溪鞋換成了高幫登山鞋。

吃了昨晚的通心粉,今天我們出發又不算早,路子說喜歡在路上超越別人的感覺,其實一支隊伍的整體速度、整體攀登能力取決於隊伍中最弱的隊員,這就是登山中的木桶原理。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我們一行3人從左邊在秦嶺大梁上橫切行進,途中一路能看到很多散落在樹上和山崖上的衣服,男女老幼各型各色,開始沒有在意,後來見多了,突然想起,曾經聽說過秦嶺山區的一個風俗:當親人去世後,家人會把去世人的衣服拿到山上去,讓親人的靈魂更快的昇天,衣服放的位置越高,越快的昇天。這些衣服就是去世人靈魂的載體,我們懷著恭敬的心情遠遠地避開這些衣服,願在天之靈早日安息!今天的路程幾乎沒有景色可言,完全是為了快速,安全下撤所選擇的。但碎石路,滑坡路上上下下也很不好走。由於路上沒有休息的地方,我們差不多是一口氣走到大文公。路子在這裡又給搞到3瓶可樂。哇咔咔。。再往下走海拔高度漸漸降低,太陽出來後天氣變得炎熱起來,真的是一天經歷四季。令人討厭的是這裡得小蟲子變的多起來,飛蟲繞著你飛來飛去,有時撲打在臉上,我們沒有心思去驅趕它們,只想儘快下山,哪怕攔一臺拖拉機把我們載走都是幸福的。腿好象已經不再是我們的腿,機械地抬起落下,一步步往前挪。峰迴路轉,又百轉千回。小文公前又下起了雨,路子在接待站討了三碗雞蛋醪糟,甭管是啥了,雖然吃不習慣,也是連吞帶咽全部消滅。再往下,路好走的很多,慢慢的也有了些遊客,那代表離景區不遠了,這條的路線基本上是常規的旅遊線路,沒有難度,不再贅述。我們7點半點鐘從大爺海出發,下午1點到達上板寺,轉乘索道至下板寺。包車到湯峪與提前下撤的隊伍會合,完成了太白南北穿越。

從太白回來至今,還一直沉浸在這趟太白之旅當中。莽莽秦嶺,給我們的震撼太多、太巨大了。站在太白的山脊上,浩大的地理環境讓心胸也張揚到無比開闊,這就是戶外的力量。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負重攀登,為什麼要頂風冒雪,用身體的艱辛,換取心靈的愉悅。說不盡,道不完的太白,值得我們再去走走。

下山後的幾天裡,我的臉上包括脖子曬掉了一層皮,到現在還完全脫落,恢復從前,尚待以時日;右膝不能負重; 雙腳在腳底和腳跟各打了一個血泡一個水泡;雙腳大拇指因為有傷,一個在流膿,一個在流血。到現在下山一週,兩個趾頭還是麻麻的,這些就是我爬太白山的肉體代價。

遠山的呼喚——秦嶺太白山穿越紀實

這次穿越,大拇指甲一個流膿一個流血。

以下是攜帶主要裝備的清單:

◎揹包:ACME55L+10L 購於2003年 皮實耐用、設計方便。缺點:沉,幾次想把它換掉,但儘管你怎麼造都不會壞,準備進博物館。

◎睡袋:Scaler 1100g白鵝絨睡袋 溫標0至 -20度。大碼寬敞舒適。缺點:蓬鬆度不夠,沉。

◎防潮墊:大蛋槽

◎防雨罩:極星

◎帳篷:鵬海雙人鋁杆

◎登山杖:leki 從04年跟我至今,一直表現出色。

◎登山鞋: MONTRAIL GoreTex 高幫 護腳踝很好 Vibram底很踏實。 缺點:沉;2、從拔仙台下來的溼路上極滑。

◎備用鞋:columbia 溯溪鞋 輕便 舒適

◎腰包:magforce魔法藥包 跟我多年 表現出色

◎小刀:小瑞士 到哪不怕查

◎手錶:Sunnto Vector 跟我最近,時間最長的東西了。

◎相機:Leica D-LUX5 小傢伙輕便 效果沒的說

◎備用電源:YOOBAO 11200毫安 就是沉

◎百變頭巾:雜牌貨

◎帽子:圓邊軟叢林帽 丟過一個 又買了一個 可見實用度

◎手套:閃電半指騎車專用 還不錯

◎腰帶:Petzl 跟我6年 無意外

◎護膝: LP782 第一次用這麼貴的護膝,上中下可調節,比較滿意。

◎襪子:Kailas 很好

◎內褲:Kailas 很好

◎衝鋒衣褲:shehe Gore Tex 三層壓膠 輕便防水效果不錯 透氣也可以

◎速乾衣褲:shehe 穿著快10年了 很有感情 不捨得扔 每次跋涉,還是它首當其衝

◎羽絨服:Kailas 沒用上

◎水杯:NALGENE 500ml 跟我3年 上班出門都可以

◎頭燈:Sunree D1 亮度一般 但很省電

◎備用手電:山寨supfire 已報廢

◎爐頭:comp4 很好

◎套鍋:bulin 全套夠5人用

◎安全套:不超薄、無潤滑。計生部門免費發放那種。(裝手機、止血帶、關鍵時刻還可裝水)

◎衛生巾:夜用,帶翅膀的。(晚上放在鞋裡吸潮氣,墊在肩膀防止揹包磨肩)

喜歡我的記得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