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你不需要去刻意迎合,真实的你,就很好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兴趣爱好也有不同程度的区别,然而,有些人为了迎合别人,融入一个所谓的团体,而压抑自己的个性,在我看来,为了别人而委屈自己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记得初中有一个妹子,体育成绩非常好,800米一直稳居全班第一,就是文化成绩不争气,于是体育老师建议她学体育,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把握考一个好点的高中,可是她不想一个人去训练,她还是想同那几个所谓的朋友一起上学,放学。也许她想以此维持那样一个岌岌可危的圈子,我记得当时体育老师对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她对她说:难道你要去当明星还要拉着别人一起吗?

你不需要去刻意迎合,真实的你,就很好

其实,平日她在那个朋友圈也只不过像电视剧里的配角一样,或者说,连个配角都算不上,她却自作多情的把这一切看得如此重要,甚至比自己的前程都重要。毕业至今,我们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不知道她后来去了哪所学校,也不知道她看得那么重的圈子还在否?

有时候,我们就是这么的自作多情,以为自己有多重要,又为了证明自己的重情重义,选择了一路陪伴,放弃让自己拓宽圈子的机会,也放弃了让自己成长的机会,其实,如果那个圈子真正有属于你的一个角落,你不管什么时候回去它都会在那里。

你不需要去刻意迎合,真实的你,就很好

再来说说大学,其实我内心特别不想说,原因也更不想提,什么是大学?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然而再看看大学的现状,我不禁苦笑,关于大学的一部分现状,我曾经在简书上写过一篇名叫《真正的大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文章,由于无法分享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我曾一度认为,大学生应该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团体,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管是什么活动(当然是必要的活动,不然并不能保证她们会参与),我们总是能看到以寝室单位的集体出动,好像这样就能说明有多团结一样,我想这其中肯定有不合群的,不管是何种形式,寝室本来就是随机安排的,室友也是,谁能保证每个人的性格都相近?即使表面表现得多和谐又有什么用?

羊群效应

在一个集体中待久了,从众惯了,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判断,沦为集体意志的奴隶。

但正如毛姆说的那样:“就算有五万人主张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就变成对的。”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有人说: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合群有一个同义词——浪费时间。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都只有雷打不动的24个小时。你将时间花在“合群、为别人而活”上,就注定花在“自我提升”上的时间就少了。

你不需要去刻意迎合,真实的你,就很好

当你合群时,你是真的喜欢,还是在伪装?

逼着自己合群,不辛苦吗?

我想说,我们要做的就是与众不同,杜绝千篇一律。

我们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简而言之,就是你想干什么?你应该做什么?为了你的未来,你的前程,你需要做些什么?先不说其他的,首先你要做的就是不应该委屈自己而迎合别人,不被别人困住手脚,不被别人控制情绪。

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参加比赛,去图书馆或教室自习,去报名参加社团,去自由的旅行,去做很多很多自由的事,放飞心灵。青春,做不一样的自己,不做一样的别人。

合群还是独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选择。

你不需要去刻意迎合,真实的你,就很好

没有所谓的对错,关键是听从你内心的想法。

如果你为了不显得格格不入,而逼迫自己去迎合别人,不敢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才是问题。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有这样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你不需要去刻意迎合。真实的你,就很好。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