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東進西跨北拓,大青島的“三級跳”

風雨兼程數十載,“大青島”一路狂奔,不捨晝夜。

東進西跨北拓,大青島的“三級跳”

東進西跨北拓,大青島的“三級跳”

擺脫昔日南北狹長的膠州灣東岸帶狀城市空間束縛,歷經東進、西跨、北拓,直指全域的完美“三級跳”,青島正在以海灣型大都市的全新姿態,在陸海所及,更為從容地謀篇佈局。

舞臺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對人是如此,對城市亦是如此。空間的拓展帶給城市無盡的想象力,青島也從此步入發展快車道——

城市的活力從此激發,青島經濟社會迎來大發展,人流、物流、財流應時而變、隨勢而動;

城市的結構更加均衡,青島基礎設施迎來大提升,城鄉共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

城市的能級進一步提升,作為全國第十二個,同時也是北方第三個GDP突破萬億的城市,青島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用進一步凸顯。

城市的命運也發生了深刻的轉折。當下的青島,早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正在以國際化大都市的全新定位,以更加高遠的視野和更加自信的腳步,參與到全球城市競爭中。

一個新的時代已然開啟。

擴張的城市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84年,這是一切變化的起點之年。彼時的青島,只是一個單一的、南宿北工的帶狀城市。配合青島港和膠濟線,幾乎一切都聚集在膠州灣東岸的狹長區域中。在1979年編制完成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1980年-2000年)中,青島的未來被劃定為南、中、北三個組團,力圖通過這種安排緩解南北交通的矛盾,同時使輕紡工業、港口貿易、海洋科研和風景旅遊建設擁有一定的佈局空間。

沿海開放城市地位的確立使青島獲得了一個超常規發展的寶貴契機,也讓城市對做大空間有了迫切的需求。為此,1989年,青島對總體規劃進行了調整,在原有三個組團的基礎上,增加了東西兩個組團,在一定程度上為空間佈局鬆綁。

實質性的變化發生在1992年。新一輪開放熱潮的到來,使這座機敏的城市再度看到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目標在這一年被城市的決策者首次提出。與之同步,大規模的城市東進戰略——行政中心東移開始實施,青島開始向東部擴張。

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以行政中心的搬遷推動城市佈局的變化,進而謀求產業的跨越。改革的雄心讓全新的東部成為矚目的焦點,各種資源匯聚於此,僅僅十多年時間,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成為青島新的行政、金融、商業中心。

東部成功開發給了青島強烈的信心。審時度勢,城市將拓展的目光落到了膠州灣西岸,“西跨”開始加速。以青島為主城,以黃島為輔城,環膠州灣發展,在“95版總規”中,“兩點一環”的總體空間結構將黃島提到了相當的高度。2002年啟動的西海岸大建設更是給這片熱土再添激情,膠州灣西岸高速發展的腳步至今都不曾停歇。

突圍東、西之後,膠州灣北岸及其廣闊的腹地成為青島的新發力點。從高新區到紅島經濟區,從“環灣保護,擁灣發展”到“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青島開始在廣闊的陸海所及寫意華章。

那是從未有過的宏闊視野。不侷限於城市中心區,不只關注發展的熱點區域,而是將青島一萬多平方公里的陸域和一萬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完整納入運籌的棋局,就在這樣全新目光的注視下,城市的拓展、擴張,有了全新的意味,“大青島”有了嶄新的內涵。城市的定位更因此“大不同”。在2016年獲批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中,青島的城市定位明顯提升,瞄準國家沿海中心城市、東北亞航運中心和國際海洋文化名城目標大步向前。

飛躍的能級

空間的重構為城市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伴隨著城市的“長大”,青島的產業佈局更加均衡,行進的步伐也更加穩健。

“回顧青島三十多年的空間佈局調整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產業的發展始終是推動城市擴張的核心力量,因為有著堅實的產業依託,空間的延展步伐才分外堅實。反之,也正是有了空間的與時俱進,產業發展才能迸發出更大的精彩。”城市規劃專家這樣總結。

“東進”助推青島的現代服務業追趕世界潮流,“西跨”讓城市的第二產業傲立潮頭,“北拓”則給了高新技術發展以巨大的空間。在全域統籌空間戰略的指引下,青島更是徹底突破狹隘的地域限制,科學合理地優化資源配置,強勢崛起諸多全新增長極。

“每天清晨,上百輛大巴會把上萬名工人運送到中國東部城市青島郊區的這座巨型工廠裡。這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速列車製造基地,中國近一半的高速列車在此被設計和製造出來。以此為中心的10平方公里範圍內,有200多家工廠,為這裡供應近4萬個零部件。”在中央電視臺拍攝的 《超級工程Ⅱ》中,位於城陽區棘洪灘的動車小鎮強勢出鏡。在中車四方股份高速列車大項目引領下,這個昔日膠州灣北岸默默無聞的小鎮迸發出奪目光彩,正在以研發、設計、實驗、製造、維修、服務於一體的國際一流高速列車創新和產業化基地的傲人身份放眼全球。

相似的劇情在青島的四面八方不斷上演。即墨汽車產業強勢崛起,膠州裝備製造產業立足高端,平度白色家電產業日漸成熟,萊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向好,董家口新港城建設日新月異……

傳統的城市核心區則抓住時機轉型升級,瞄準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持續發力。市南總部經濟中心區、市北中央商務區、李滄交通商務區、嶗山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發展欣欣向榮……

“一谷兩區”的跨越式發展則為青島構建了全新的城市經濟運行方式。沿著優美的海岸線,從研發、孵化到產業化,從製造業到現代服務業,一條完整的經濟生長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整合發力。

多點發力讓青島的經濟能級持續提升。2017年,青島經濟再傳捷報,在2016年GDP首破萬億的基礎上,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1037.28億元,在“萬億俱樂部”城市中穩坐第十二位。

幸福的生活

空間的整合也引導著人心的聚合。在全域統籌的大視角下,青島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推進,無論市民身居何地,都可以高標準享受宜居的幸福生活。

2017年底,一張由規劃部門發佈的《青島市中心城區道路網規劃》引發了社會的關注。不同於此前僅僅侷限於傳統的中心城區,新規劃將膠州灣東岸、北岸、西岸道路通盤考慮,在總面積達140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對道路網絡進行了梳理,提出打造“區域一體、高快銜接、六橫九縱、環灣放射”的高快速路網絡。道路是城市的骨架,跨膠州灣的新交通體系的確立將帶給青島新的機遇。

道路交通的通盤考慮只是當下青島推進基礎設施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新的思維邊界裡,青島瞄準打造特色突出、職住平衡、運行高效、聯繫緊密的大方向,跳出老城區,重新佈局基礎設施。教育、醫療、市政設施、養老助殘、社區服務,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佈局無不如此。一個協調、平衡的覆蓋全域的全方位的服務、支撐體系,正在漸漸成型。

和而不同。公共服務均等的另一面,膠州灣東岸、西岸、北岸三城也結合自身定位,走出各自的精彩,以共同的努力讓青島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

看,東岸城區做優做美,內涵式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路更平,景更美,居民生活更舒適;

看,西岸城區以實業強筋健骨,大力推進藍色經濟,引領全市產業轉型升級;

看,北岸城區圍繞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態型、人文型新城區的目標,不斷豐富城市功能,變化日新月異。

宜居的環境、幸福的生活讓青島愈發具有吸引力,人才集聚效應凸顯。受此帶動,青島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統計數字顯示,2017年,全市常住總人口達929.0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2.5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99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4.05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