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解放軍副教導員率剩餘40人進行最後突擊,頭部負傷,攻克陣地

1946年12月,解放軍為打破蘇北戰場的被動局面,決心發起宿北戰役。戰役的第一關鍵就是拿下戰場制高點,峰山。然而負責主攻的山東野戰軍8師第23團屢屢受挫,情況逐漸對我軍不利。

可是,這時助攻的第24團卻取得了進展,並奪佔了峰山主峰。


解放軍副教導員率剩餘40人進行最後突擊,頭部負傷,攻克陣地


第24團的部署是:以第3營在嶂山鎮以西以南地區負責阻擊援敵,以第1營在右、第2營在左,夜12時整,按照團發出的信號,從峰山西北角發起攻擊。第1營分兩個梯隊,以第3、第2連為第一梯隊,由副營長顏耀華指揮,第3連擔任主攻任務。營加強給該連重機槍3挺,六〇炮4門,給第2連加強重機槍一個排。第1、第4連作為第二梯隊,隨時準備連續進攻。

第3連發起衝鋒之前,先由第1排班長張福田帶一個爆破組去爆炸鹿砦。張福田等摸到前沿時,發現鹿砦不厚,用手就可扒開,張福田很靈活,就未用炸藥去炸。當第3連通過兩個扒開的口子秘密通過鹿砦接近敵人的壕溝時,發覺敵人在壕溝內來回穿梭混亂異常,遂和第2連一起從左右兩側用機槍沿壕溝掃射,並結合政治攻勢,迫使守敵140人左右繳槍投降。之後這兩個連繼續向山頂衝擊。[1]為奪取北山麓敵一個支撐點,第3連首先發起衝擊,但攻擊失利,遂由第1連接替。第1連連長郭繼勝觀察到一個連的敵人分別扼守在3個圍子中,火力較強,硬攻很可能吃虧。於是,郭繼勝帶突擊隊迂迴到敵側後西南面的一個小溝裡,先組織5挺機槍壓制住一個圍子中敵人的火力,再由爆破員連續爆破,只花了5分鐘,就解決了該圍子內的敵人。隨即,一面利用俘虜喊話,一面迂迴過去,將另外兩個圍子也拿了下來。[2]第1營共俘敵約220人。[3]

第24團第2營開進時以第7連為前衛,接近峰山時發覺山腳下有敵據點,營按照團的指示,令第7連攻擊,該連以迅速勇猛的動作攻佔了該點並殲敵約一個排,自己僅亡1人傷2人。由於第7連被用於掃除敵據點,營決心以第8連擔任主攻任務,第5、第6連為預備隊,第7連待機,營並加強第8連迫擊炮3門,機槍6挺。[4]

第8連連長王文山接受命令後,一面分隊向山下吳東側附近推進,一面帶各排排長進行現地偵察。雖然進至敵人工事的外圍,但由於夜暗及地形不熟,僅發現有敵人防守,對敵人的兵力佈置、火器位置、工事狀況及外壕的情形均不清楚。為發揮突然性,王文山連長仍決心發起進攻,企圖邊打邊偵察,以突破敵陣地,殲滅敵人。15日22時,第8連決心以第1排加強輕機槍2挺,在右翼擔任主要突擊,第2、3排向左梯次配備,準備擴張戰果。以連屬輕機槍4挺及營加強的重機槍2挺編為火力組,由副連長陳富林指揮,支援突擊。

戰鬥開始後,第1排第2班的爆破組首先炸開了鹿砦,開闢出約2公尺的通路,到達外壕後令梯子組放下梯子,因壕內有水,梯子飄走。壕溝過不去,守敵又突然開火,造成第1、第2班傷亡各約一半,帶領突擊隊的第1排排長、連長也都犧牲了,第一次突擊遂失敗,時間大約在24時。副連長陳富林根據營長孫守芳的指示,重新偵察並調整了部署,由第1、第2排並肩突擊,第2排在右由正西稍北的圍寨突擊,第3排隨第2排前進,火力組推進至第1、第2排中央,又把第7連的長梯子調了上來,16日約3時開始了第二次衝鋒。這次到達外壕後採取先下人再下梯子的做法,防止梯子飄走,但因受到敵人火力的射擊,傷亡還是很大,副連長陳富林也犧牲了,由指導員繼續指揮。越過第一道壕溝前進約10公尺又遇到第二道壕溝。由於該壕溝在一個集團工事直接瞰制之下,指導員以第4班在火力掩護下先奪佔了集團工事中的一個,然後掩護其它分隊通過第二道壕溝。隨之又開始了爭奪山腰工事的戰鬥,終於在拂曉之前攻上了峰山山頂。第2營營長孫守芳、政教王廣立也隨第8連一起登上了山頂。[5]

16日5時20分,[6]雖然是冬季,但距離天亮也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三次突擊失利的第23團第1營,3個連傷亡都很大,尤其是幹部損失大,個別幹部也動搖了決心。8師首長派作戰科魏學誠找到第23團指揮所,向該團團長陳士法、政委王六生傳達指示,要求當夜一定要拿下峰山。魏學誠瞭解到,該團對主峰連攻幾次,均因組織不嚴密,只開闢了通路,未能突入。王六生要魏學誠轉告師首長,團決心經周密組織再實施突擊,一定完成任務。[7]團政委王六生隨即趕到第1營指揮所,下了死命令,要求第1營立即組織全營所有力量攻擊,並在天明前不惜一切代價奪佔峰山。

第1營幹部已所剩無幾,營長張先軍和副營長張星昌均已經負傷,重新分工後,由張先軍負責組織火力(戰後張先軍被評為8師的甲等戰鬥英雄[8]),未負傷的營副教導員張明將全營尚能參加突擊的40多人集結在已佔領的敵炮兵陣地上,重新進行了組織,第2連組織了三個班(第1連還能參加突擊的幾個人合併到第2連),其中以宋蒼富班較完整,第3連合併為一個班,一共四個班。第3連這個班由第3連連長軒廣盛指揮,第2連與第1連合並後的三個班,第1班由排長湯繼雨指揮,第2班由副教導員張明指揮,第3班由原第2連副政指肖士田指揮。任務區分為:軒廣盛班由原路突擊,吸引敵火力,張明率其餘三個班從側面迂迴上去。火力組則仍佈置於正面先行射擊以迷惑敵人。

衝鋒發起之前,張明做了簡短了戰鬥動員,隨即率領大家從東面迂迴了過去。開始敵火力為正面進攻的軒廣盛班所吸引,當第1營突擊隊主力衝到第二道壕溝時,被敵人發覺了,頓時,步機槍、成排的手榴彈都打了過來,湯繼雨排長犧牲,戰士高鳳海自動代理班長繼續進攻。[9]此時張明的頭部也負了傷,他忍住劇痛,帶著高鳳海、馬雲才和小魏首先爬上溝崖,一鼓作氣衝過敵人的火網,撲向山頂,並解決了敵人的碉堡。與第24團助攻方向的部隊一起,將峰山完全奪佔。[10]張明14歲就參加了八路軍,解放戰爭中負傷七次,其中六次是帶傷作戰不下火線,[11]此次峰山之戰張明帶隊衝鋒,立下了大功。


解放軍副教導員率剩餘40人進行最後突擊,頭部負傷,攻克陣地


第23團的第2營15日下午出發,以第6連為前衛,於16日凌晨2時到達峰山東南面。該營以第6、第8連為第一梯隊,第5、第7連為第二梯隊,佈置在峰山以南公路兩側負責打援和堵擊。也是湊巧,堵擊過程中俘虜了由曉店子北往及峰山南來查線的敵電話兵約一個排,第6連利用敵電話排排長根據我之意圖分別和預3旅旅部及峰山守敵第9團通了電話。[12]據第23團政委王六生的回憶,當時曾要求敵電話兵用旅長的口氣命令峰山守敵撤退,[13]這對動搖守敵信心應該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16日7時左右,山野報告8師攻下了峰山,“繳重機4,山炮3門,鋼炮1挺,輕機10餘挺,俘三四百人”,16日根據預3旅報第69師的聽息獲知“峰山之役九團長周易宣【一說周昭宣】陣亡,一營及二營六連殆盡,X團一營損失過半”。17日5時上報的峰山統計戰果是:“繳山炮3門,輕重機槍24挺,俘團長以下700餘”。[14]

魏學誠16日日記:“峰山是整個戰場上的制高點,敵人會利用白天來爭奪,我們必須堅守。師確定二十三團及二十四團各留一個營佔領峰山南北一線,搶修工事,準備對付從南、東、北幾面來犯之敵。師前指到山下吳指揮,並調二十二團三營到山下吳為預備隊”。[15]

果然,16日辰時,第69師第60旅的一個團(譚團)和預3旅第7團一起,在炮火和飛機掩護下,從東、南向峰山發起反攻,拼命爭奪該山。“八師以二十四團第三營為主加上二十三團第二營一部兵力據山頑抗,從上午十時開始至下午四時左右,敵共進行四次較大規模的進攻”。[16]8師因過去打防禦戰較少,打退敵兩次進攻之後,自己有些傷亡,有的幹部開始叫起苦來。為穩定局勢,午後師令第22團第9連上山參加防禦,並著第24團參謀長張朝忠統一指揮山上各部隊行動。


解放軍副教導員率剩餘40人進行最後突擊,頭部負傷,攻克陣地


8師政委丁秋生(開國中將)交代魏學誠寫一封信給張朝忠並轉各營幹部,信中寫道:“堅守峰山對整個戰場至關重要,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陣地,不準後退一步,任何人擅自後退,立即就地槍決”。[17]

到8師指揮所瞭解情況的山野參謀長陳士榘,詢問何以祥、丁秋生部隊夠不夠,何、丁等均表示:“我們能夠守住峰山,我們還有一個團(第22團)的預備隊沒用上呢!”陳士榘在回憶中說:“在激烈的戰鬥中,不輕易動用自己的預備隊,這是有勝利信心的表現,我當時也很贊成他們的做法”。[18]

下午2時左右,進攻之國民黨軍約一個連接近了山頂,此時8師山炮連開了火,一共打了六發炮彈,將其擊潰,鼓舞了守軍的信心。下午4時,國民黨軍再度發起進攻,此時情況最為緊張,因為守軍傷亡較大且彈藥已不足。守山部隊利用戰鬥間隙,從敵人屍體上搜集彈藥準備抗擊敵之衝鋒。時已屆黃昏,能打退這次反撲,就能守住陣地,8師令第22團第3營從峰山東北側迂迴進攻之敵的側翼,進攻的國民黨軍害怕遭到包圍,潰退了下去。這樣,經過一天的頑強扼守,峰山始終為8師所控制。[19]

16日從國民黨軍的通話中獲知,“16日辰黃旅譚團協助魏旅一部向峰山攻擊,戰數小時,傷亡很重、彈藥困難,至酉刻退守其東南”。[20]

至此,分割預3旅與整69師的計劃已經順利實現。接下來就看1縱的迂迴行動能否將整11師與預3旅及整69師切斷了。

[1] “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第9-10頁。

[2] 何以祥:《血路雄關——我的征戰生涯》,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第200-201頁。

[3] “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第10頁。

[4] “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第10頁。

[5] “峰山主峰的攻擊戰鬥”,手寫稿,該材料作者姓名不詳,據材料後的說明,作者宿北戰役時任第8師第24團第2營第8連政治指導員,編寫材料時任職為第64師第190團副團長。材料寫在總高級步兵學校稿紙上,手抄,附手繪戰例要圖兩幅,估計為五十年代編寫內部戰例教材時所留下的。另參見:“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第10頁。

[6] 一說“3時30分”,參見張先軍:“峰山戰鬥”,《(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戰例彙集》(第三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出版,1951年,第74頁。

[7] 魏學誠:《戰時日記》,自印本。第49頁。

[8] 《宿北大戰》,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第434頁。

[9] “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第8-9頁。

[10] 張明:“峰山之戰”,《宿北戰役資料選》,淮陰師範專科學校馬列主義教研組、政協宿遷縣委員會文史研究委員會編,1982年。第97-99頁。

[11] “優秀的青年指揮員張明”,《宿北戰役資料選》,淮陰師範專科學校馬列主義教研組、政協宿遷縣委員會文史研究委員會編,1982年。第142頁。

[12] “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第9頁。

[13] 王六生:“激戰峰山——宿北戰役回憶片斷”,《宿北大戰》,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第336-337頁。

[14] “宿北戰役陣中日記”。另據魏學誠日記:“一天一夜苦戰,初步統計已俘敵700餘,繳炮4門,機槍數十挺”。

[15] 魏學誠:《戰時日記》,自印本。第49頁。

[16] “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第10頁。

[17] 魏學誠:《戰時日記》,自印本。第50頁。

[18] 陳士榘:《內線還擊 馳騁華東——憶解放戰爭第一年的華東戰場(徵求意見稿)》,1985年5月。第54頁。

[19] “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第11頁。

[20] “宿北戰役陣中日記”。

本文作者 :嚴可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