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黄金大道”让史圣故里游人如织,近七旬老汉天天出门看热闹

沿黄故事

大道连古今 天堑变通途

—— 沿黄观光路韩城见闻录

黄河在韩城,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从最窄38米“鲤鱼跳龙门”的石门缓缓地穿出秦晋大峡谷,如脱缰之马,浩浩渺渺地向南奔去。在这里,黄河最宽的地方有12公里,从陕北高原的雄壮到进入关中平原的宽阔,黄河在这里写下了文明和辉煌。

“黄金大道”让史圣故里游人如织,近七旬老汉天天出门看热闹

船工·总工·路政

“听说明年我们山西也要修沿黄路。”船在黄河里向石门驶去,船上的游客们兴奋得四处张望,在船边不停地用手机拍照,船工老车坐在船头一边和记者聊着天,一边警告个别在船上来回跑的游客。老车是河东岸的山西省河津市人,在韩城市龙门镇禹门口黄河西岸黄河风景区一家旅游船上当船工。

沿黄观光路开通以后,游客多了,他和搭档马超起早贪黑在这船上打工。岸边,游船的老板热情地招呼过来游览黄河的游客,不时拿出手机让准备上船的游客扫自己手机上的二维码付款。

57岁的马超是合阳人,合阳就在韩城的旁边,生在黄河岸边长在黄河岸边,从筏子到木船再到大铁船,马超目睹了黄河岸边的变迁。他自己设计制造了两条大的机动船,来到了韩城,把船卖给了在河边做旅游生意的老板,自己给老板驾船,从禹门口到石门5.5公里的秦晋大峡谷里,他每天要拉着游客过来过去好几个来回。

秦晋大峡谷西岸是高高的峭壁,沿黄观光路的隧道就在峭壁之中。

“沿黄观光路韩城段全长74.5公里,北段道路处于秦晋大峡谷区域,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穿越大小山头35座、架设桥梁21座、隧道2处。南段城北村大桥是沿黄公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全长288米,单体桥墩高55米……”韩城市公路局总工程师张红维参与了这段路的设计和施工,对此了如指掌。她说,在人迹罕至的峭壁悬崖里修隧道,当时放线是坐船绕道对岸的山西后才到了开路的地方,一片土地都是延安市宜川在耕种,修路的过程中才索要回来。“每一段路我们都在用心建设,用心维护,沿黄公路开通了以后,我们还投资数百万元对临崖、临水和容易落石的地方加装护栏,挂网加固。主管交通的张新庄副市长多次现场指导、协调,把沿黄观光路修成精品路。”张红维说。

这一路上的路政也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服务这条路。在沿黄观光路韩城市杨家庄超限站,站长傅小刚说,去年10月1日,站上在沿黄观光路北段贝家庄服务区设立旅游志愿者服务点,为来韩城旅游的客人提供了线路咨询、旅游地图、热水等服务。今年6月3日上午,一小伙子推着山地车来到服务站点求助,小伙是从延安来的,准备骑行到大荔县,骑行种车突然瘪胎,周围没有修车铺,希望超限站提供帮助,工作人员立即打电话叫来修车师傅帮他补好损坏的轮胎,山地车很快修好恢复骑行,小伙子直竖大拇指夸赞超限站的工作人员。今年6月5日,检测二班班长刘胜华执勤发现一辆越野车停在站点隧道口,影响过往车辆通行,他与同班的薛耀武一起上前询问情况,获悉该车前胎没气了,他们和司机一同把车辆移至路边换上备胎,保障了道路畅通和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今年6月14日凌晨2点30分,稽查科科长任海峰带队巡查中发现一辆重型自卸货车在龙门隧道内发生自燃,火势迅速蔓延,情况十分紧急,任海峰立即带领阮金锋、张伟参与应急处置,只用了15分钟扑灭火源,避免了人员伤害和更大的财产损失。

芝川镇上这群人

“关中文物最韩城”,抓一把韩城的土,就能捏出一段惊天动地的历史故事,而芝川镇是韩城名称的发源地。

6月的最后一天上午,记者赶到芝川镇,该镇党委书记党辉和镇长孙振勃如数家珍地介绍,芝川镇在韩城市南面,东临黄河,西依梁山,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是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镇、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及沿黄特色小镇。芝川镇有万顷黄河湿地,黄河、澽水、芝水三水交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司马迁景区(国家文史公园)、战国时期魏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东渡黄河抗日纪念碑、司马书院、三义墓等36处文物单位。有民间演艺秧歌、耍神楼、抬芯背芯、社火锣鼓、百面锣鼓、舞狮、皮影等十几种艺术传承,被省文化厅授予“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特色饮食有臊子馄饨、羊肉饸饹、芝麻烧饼、面花等。芝川镇全年旅游人数达到310余万人次,综合性收入达6.8亿元。

中午时分,记者在芝川镇街道的徐记羊肉饸饹店吃了一碗普通羊肉饸饹,7块钱。58岁的老板徐喜生忙里偷闲对记者说,自己从16岁就开始随父亲跟集卖韩城的特色小吃,羊肉饸饹卖了七八年了,一家人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营业,来韩城和芝川的游客越来越多,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好,四面八方的人吃上了韩城特色美食,他们一家人再苦也快乐,收入也不错。

在沿黄观光路姚家庄村的观景台上,孙战学老人对记者说,他今年69岁了,沿黄观光路从村头经过,这个自古以来都被人们绕道走的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开春以来,他每天必做两件事,清早六七点和晚上八九点来到观景台看热闹。附近村子的人和城里的人都来这里避暑纳凉看黄河。顺着他指的方向,穿过绿色河堤里浩浩荡荡向南的黄河,记者看到了对岸的山西。他津津乐道地说,山西、河南、和咱陕北的人都赶到韩城旅游,尤其是举行大活动的时候,韩城人都倡议出门不要开车,给外地的车辆让路。

在观景台不远处,姚家庄村的贫困户孙宏章在一个临时房前整理地面,临时房是一个商店,一位路过的女士停下车,要买一瓶冰冻的纯净水,但是商店只有常温的,孙宏章很抱歉地拿了常温水卖给了她。孙宏章说,他晚上在路边卖烤肉,生意非常好,他还喊来了朋友在附近卖面皮,自己的弟媳妇准备在旁边卖红甜面。他很感激这条路,因为这条路带来的商机让他致富有望。他还说,以前村里的水果不好卖,现在上门采摘的人非常多,村里水果也卖得非常快。

城北村西,距沿黄观光路两公里有个“神农葡萄庄园”,负责人雷小玲是大荔县人,她在韩城的事业搞得风生水起。“神农葡萄庄园”成员农户1000户,是一个以从事高效优质果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主体,以产业化服务当地果业高效健康发展为目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为技术依托,以生产、种植、销售、储藏葡萄为主业,兼具苹果、桃等果品生产、销售、储藏及农资、化肥、农药销售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了周边2000余户群众增收。

透过芝川镇遇到的这些人,让记者看到了蓬勃发展中的韩城的一角。

名胜探寻

史圣归故里——司马迁祠墓

“我们现在走在十二本纪景观园,十二本纪景观园位于司马迁祭祀大道两边,共分为五帝文化、夏文化、殷文化、周文化、秦文化、楚汉文化、吕后文化、文景之治文化、武帝文化等九个景观区。整个景观园区以石雕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勾勒出了中华民族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脉络,了解了十二本纪,就基本了解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讲解员寇佳丽说。

沿着巨大的石块铺设的路拾阶而上,寇佳丽又讲道:“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是宋代铺设的,是当时通往关中的官道……”,这里便是位于韩城市芝川镇的司马迁景区,景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祠墓,旁边是从远古而来,直奔东海的黄河。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卓越的历数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他以坚韧不拔之志,为我国的史学和文学树立了一块历史的丰碑,也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脊梁,后人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称司马迁为史圣。

“黄金大道”让史圣故里游人如织,近七旬老汉天天出门看热闹

司马迁祠始建于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宋、元、明、清历代曾多次修葺扩建,是全国唯一缅怀和纪念史圣司马迁的圣地。

寇佳丽是榆林市吴堡县人,她大学学的统计专业,但却做了讲解员。她说,韩城以开放的胸怀在全国招聘人才,她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这份工作,言语之中,深深爱上了韩城这片神圣的土地。

司马迁祠墓为什么能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得这么完整,寇佳丽说,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的名篇中提到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司马迁祠墓当时得以保全。

历史记述了远古,现在司马迁景区也在不断地扩大,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

司马迁景区副主任张小军带着记者绕“国家文史公园”观赏了湖、河、楼台。他说,景区每周五、周六在司马湖湖心演出的大型实景水秀《大河之魂》,该演出运用裸眼3D投影、激光、声电、焰火、烟雾、舞美等全新特效技术及多种投影介质,结合绚丽多姿的喷泉水景,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画面意境和令人惊叹的演艺效果,他们在打造全国文化内涵最深、综合科技表演元素最多、覆盖背景范围最广的大型山水实景音乐灯光水秀。

在司马迁景区,黄河水漫漫,君子坦荡荡,回响在天空。

沿黄走笔

黄河·黄土·黄金道

白天干净整洁的街道是花和草的海洋,夜晚是五彩缤纷璀璨斑斓的明珠,这就是韩城。

在韩城采访的几天里,记者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站在韩城一栋最高楼的楼顶,看朝阳从黄河边升起。每天晚上站在楼顶欣赏被灯光装点得多姿多彩的韩城,新城新、古城古,韩城有着独特的国际范儿。

记者与韩城市交通运输局纪委书记吴英杰聊天的时候,他说,按照“沿黄公路最美在韩城”的目标,韩城通过提升道路景观、深挖旅游资源、合理布局产业,把沿黄观光公路韩城段建成生态最美、观光便捷、群众致富的黄金通道。投资5.68亿元高标准启动实施公路绿化、亮化、美化和文化工程,全面提升道路服务水平,绿色生态景观长廊已基本成型。

沿黄观光路的开通,串联了韩城的景区,助推全域旅游发展。韩城是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秦晋大峡谷、黄河古龙门、芝水澽河等自然景观唯美壮观,令人流连忘返。大禹治水、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发源于此,黄河最宽与最窄的地方也都集中在韩城段。沿黄观光路的贯通,将韩城六大景区连成一片,自南向北韩候国、梁伯国遗址,魏长城遗址,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司马迁祠,国家文史公园,澽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韩城古城,党家村,梁带村遗址,龙门古渡等20余处景点如若珍珠、一线相连,尽现眼前。来韩城的游客沿路而上,既可登临黄河感受其滚滚之势,亦可放慢脚步探寻千年古城深厚文化韵味,追慕大禹神工、拜谒太史高坟后,北上壶口、南下华山,以韩城为中心的“一小时”旅游大动脉全线贯通,沿黄旅游开发的优势彰显。

沿黄观光路的开通,还带动了沿线群众增收致富。沿黄观光路贯穿韩城南北,为带动沿线产业转型、经济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黄金大道。韩城是“中国花椒之乡”,年产大红袍花椒4000万斤,沿黄观光路串联起所有的花椒主产区,架起了韩城特色农产品迈出陕西、走向全国的大通道。

投资50亿元,预期年产值300亿元的国家花椒产业示范园区和投资30亿元建设的黄河万亩生态渔业园区,也各居沿黄公路东西两侧。投资100亿元正在建设的10万亩韩合国家农业公园(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农业主题公园)就坐落在沿黄公路韩合界的起点,公园核心区年内对外迎客。航空产业园、月季博览园、设施农业园、有机果业园、设施蔬菜园、苗木繁育园和现代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园区沿路分布,沿黄观光路已经成为带动韩城沿线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路。

同时,沿黄观光路贯穿韩城龙亭、芝川、象山、黄河、经开、高新六大新区,中京光电、华大基因、润美水科技、纯电动重卡、悬挂式单轨二期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新型示范产业和循环示范经济项目相继落户韩城、投产运营。

在韩城,沿黄观光路还连接陕晋蒙和陕晋豫两大“金三角”经济区,又与青银高速、包茂高速等公路实现网络化,对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韩城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合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记者 石俊荣(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