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一名基層政協主席的扶貧日記

一名基層政協主席的扶貧日記

“大所村貧困戶與非貧困戶的差距不大,以後的工作中要解決一些普惠性的問題。”“為了做好統一行動,方便工作,建一個工作群。”在石屏縣政協主席劉紅雲的工作筆記本上,有這樣的記錄。

截止到今年7月,走村入戶62天,每次都有工作記錄。 在他看來,政協如何發揮優勢,為脫貧攻堅工作助力?或許,通過一本“日記”,可以看出基層政協在脫貧攻堅工作的所做得點點滴滴。

用“繡花”的精神對待脫貧工作

(主席筆記:農業產業上要向鄰村學習,基礎設施上爭取今年喝上自來水。”)

作為全省第一批15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市)之一, 石屏縣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滇西邊境片區縣之一,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全省2017年脫貧出列的29個縣(市)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縣共有45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730戶36052人。

“自從打響精準脫貧攻堅戰以來,全縣上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使命擔當,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劉紅雲說,2018年7月中旬,石屏縣順利圓滿接受國家第三方評估檢查,9月18日,國務院扶貧辦反饋石屏縣等15縣市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結果,石屏縣以“綜合貧困發生率1.34%、群眾認可度99.19%、零錯退率、零漏評率”的優異成績順利通過貧困縣退出考評,向全縣人民和上級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9月30日雲南省政府在昆明舉行了“雲南省2017年15個貧困縣(市)退出新聞發佈會”,標誌著石屏縣圓滿實現“脫貧摘帽”,全縣累計脫貧退出41個貧困村,減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712戶32684人,貧困發生率從12.15%降至1.34%。

劉紅雲認為,近幾年來,石屏縣委、縣政府及所有部門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州委關於脫貧攻堅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抓脫貧就是抓發展理念,堅持脫貧攻堅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有效銜接,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縣委“一二三”發展思路,深入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創新開展革除陋習行動,形成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合力攻堅良好格局,全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基礎設施更加夯實、生態建設更加有力、社會保障更加完善。

總結石屏縣的脫貧攻堅工作,劉紅雲認為,該縣調整充實全縣各級扶貧開發工作領導機構,按照“五級書記”抓扶貧、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負責制,建立“縣抓統籌、鄉(鎮)抓落實”工作機制,全力投入脫貧攻堅主戰場。另外,還積極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大扶貧格局。2014年以來,整合各類資金136.03億元全額撥付到各鄉鎮集中用於脫貧攻堅,解決了一批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不斷壓實村組幹部脫貧一線責任,充分發揮村組幹部紐帶作用,做到貧困戶走訪查實到位、政策宣傳到位、項目對接落實到位、監督問效到位。

凝聚合力助推脫貧攻堅工作

(主席筆記:今天有點感動,剛進村入戶時,他們稱呼我書記,原因是我之前在這個鄉鎮任過書記,中間稱呼我主席,後來稱呼我家哥,我感覺非常的親切。)

“脫貧攻堅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當前全黨全國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務,從省州政協到基層政協,政協系統切實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投入到這一艱鉅的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劉紅雲說, 石屏縣政協在推動全縣的脫貧“摘帽”工作中,自覺提高政治站位,主動轉換工作角色由“配角”變“主角”。全面動員、主動投入到全縣的脫貧“摘帽”工作中,真正做到政協系統沒有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始終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來謀劃和安排政協的各項工作,找準工作的切入點聚焦脫貧、精準發力,千方百計出良策、解難題;團結和帶領全縣政協幹部隊伍,充分調動全縣政協組織、廣泛發動全縣政協委員,主動深入脫貧攻堅工作一線,全面圓滿完成縣政協領導掛鄉包村工作任務,全面落實全體幹部職工掛聯包保責任,成為全縣脫貧戰線上的一支主力軍,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戰注入強大活力,在脫貧攻堅的廣闊“舞臺”上展現了政協人敢於擔當、主動作為、善作善成的良好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