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民国时有一段各省的首府都设在小城市是咋回事?

韩恋橙


民国时期的确有很多省的省会或者首府选择在了小城市。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



第一是省会被定为特别市或行政院直辖。这个河北省和江苏省最明显。民国时期设立的河北省,省会一开始设在了天津。可后来天津变成了行政院直辖市,河北省的省会只好搬回了保定的清苑县。江苏省的省会一开始一开始是江宁,后来南京成为了首都,省会就搬到了镇江。

第二是由于战争的关系,很多省会一开始就设在了县里。民国时期没有区级行政的概念。很多城市的所在地本身就是某一县的所在地。于是,察哈尔的首府应该是张垣市,但是察哈尔都统的驻地却在张北县,以此为首府也可以。山西的省会本为太原,但驻地却在太原的阳曲县,因此也可以阳曲为省会。



第三是历史遗留问题。比如河南的省会几百年来就是开封,只是因为抗战时期河南的省会几度搬迁,最终又因交通问题迁往了郑州,开封就成了小城市。热河的省会承德,因热河省被取消,承德也变成了小城市。安徽省的省会为安庆,后来迁往合肥,安庆也变成了小城市。当然,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东北,抗战后,东北划分为九个省,很多省的省会就是现在的一个县。



第四是城市的合并。如民国时期的湖北省,省会是武昌市。武昌对岸的汉口市是行政院直辖市。49年后,武昌和汉口两市合并,湖北省的省会就变成了武汉市。四川省与西康省合并,原来作为西康首府的康定和省会雅安市,也成了小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