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李盈瑩在國家隊淪為“雞肋”,應從死衚衕退出來,換條道

進入國家隊短短一個多月,18歲的天才少女李盈瑩在中國女排國家隊的使用走入了“

死衚衕”。

用她吧,她的一傳和攔網實在稀稀拉拉,根本在賽場站不住腳。

不用她吧,她的進攻確實很有特點,很有價值,多少年一遇。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李盈瑩就這麼成了“雞肋”

李盈瑩在國家隊淪為“雞肋”,應從死衚衕退出來,換條道

非也,非也!那叫煮鶴焚琴、暴殄天物!一匹千里馬,就這麼“駢死於槽櫪之間”?

對於每個人才,我們都應該為其提供人盡其才的廣闊舞臺。更何況,她只有18歲。

李盈瑩在國家隊淪為“雞肋”,應從死衚衕退出來,換條道

我們理清一下思路,下階段,李盈瑩在國家隊的使用,只有兩條路走:

一條路,是李盈瑩來適應國家隊。即練出郎平滿意的一傳、攔網、防守及移動速度等。說實話,這是一條漫長的路,更加令人絕望的是,不一定有盡頭。

另一條路,是國家隊來適應李盈瑩。國家隊調整陣容和打法,安排一套可以發揮李盈瑩長處,掩蓋李盈瑩短處的打法來。這條路,可以立行立改,而且馬上見效。

李盈瑩在國家隊淪為“雞肋”,應從死衚衕退出來,換條道

至於國家隊怎麼來適應李盈瑩,其實很簡單,至少有三種打法:

——第一種打法是中國女排國家隊經常有接應接三輪一傳的打法,在龔翔宇(或楊方旭、曾春蕾)接一傳的這一輪裡,換上李盈瑩打主攻,像她在天津女排一樣,專職進攻。

——第二種打法是張常寧和朱婷來養李盈瑩。當然,這種養,並不是李盈瑩吃飽喝足,打滿六輪,而是在中國女排需要改變節奏,在張常寧或朱婷扣累了、或進攻受阻的輪次,讓李盈瑩上來大砍大殺一通。

——第三種打法是李盈瑩改打接應。她上場的輪次,不接一傳,專職進攻。

因為李盈瑩的前排進攻與後排進攻都很有效,這三種打法怎麼打都成立。只不過,這三種打法,李盈瑩都只能做為一句替補隊員,偶爾上場,豐富中國女排的打法,收到奇兵的作用。

李盈瑩在國家隊淪為“雞肋”,應從死衚衕退出來,換條道

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女排一直帶著李盈瑩,慢慢地等她李盈瑩成長、成熟,直至挑起中國女排的大梁。

郎平是一位偉大而充滿智慧的教練,她對李盈瑩寄託著殷切的期望,其實根本不要我們胡說十六道,李盈瑩在國家隊未來的路怎麼走,她心裡明鏡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