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社保基金壓力大,國企來養老?


社保基金壓力大,國企來養老?

養老是很多國家的頭等大事,俄羅斯已經通過延遲退休法案;日本因為養老負擔太重,很多老人還在超齡工作;韓國超六成65歲以上老人仍需工作養老……

01

和以上國家相比,中國的養老問題更嚴重,最直接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老年人口絕對數世界第一;二是中國的養老基金歷史欠賬太多。

人口老齡化是自然現象,政府除了讓延遲退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另一條途徑就是儘量增加養老基金規模,現在好消息似乎來了。

10月15日,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新聞發佈上說,現在已經有三戶試點企業劃轉了國有資本200多億元到社保基金。

彭華崗還說了詳細過程,三戶試點企業的產權變更登記現在已經完成,正在會同社保基金理事會修改公司的章程,辦理工商變更登記。這些工作完成後,200億就到社保基金賬戶了。

彭華崗說的就是已經在國內試點了近一年的“國有股權劃轉社保基金”,為什麼要劃轉?原因很簡單,養老壓力越來越大,國企本來就屬於全民的,劃轉一部分來養老理所當然。

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實施起來並不容易,這個方案是去年11月份發的,基本上一年過去了,也就從國企口袋掏出200億元。

200億是什麼概念,看起來也不少,但是要解決養老問題絕對是杯水車薪。2016年,僅黑龍江一個省的養老金缺口就232億元,也就是這200億連黑龍江的問題都解決不了。

不過,彭華崗還透露了一個“大消息”:正在著手研究第二批劃轉企業名單,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央企業列入劃轉範圍,加大劃轉力度,儘快推動劃轉工作。

這樣看來,“國有股權劃轉社保基金”任重而道遠。

02

好消息是,社保基金在開源方面終於從國企口袋中掏出200億,以後可能還會掏出更多(具體多少不好說),壞消息是,養老問題又嚴重了。

人社部最近公佈的2018年1-8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統計數據顯示,前8月,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各項社保基金支出達到41136.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8.49%,相比2016年同期增長51.41%。

其中兩項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合計29260.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8.3%,相比2016年同期增長51.79%。前8月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為33497.6億元,同比增長20.22%,收入增速高於支出增速。

所以,有很多人說中國的養老保險已經穿底是不科學的,應該是個別省份出現當期收支缺口比較準確,總體上看,現在的錢(包括財政補貼)是能夠滿足現在養老的。

從官方數據看,2016年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收入28518億元,支出25781億元,不僅當年有結餘,累計結餘資金也達到36576億元。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養老危機還是有加重的趨勢。

2016年以來,社保基金收支發生比較大的變化,主要原因在於制度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待遇對象的增加(退休人口增加)。

所以,在最近兩個多月時間裡,有一個新聞一直持續不斷被熱炒——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這不是簡單的移交,稅務部門會堵漏增收,增加社保收入。

為了讓這項工作開展的更順利,央媒最近在不斷“造勢”,核心意思就一個,社保轉稅利國利民,不僅體現了公平,而且為“提高社會保險費統籌層次奠定良好基礎。”

《人民日報》在10月12日發佈了標題為《社保費,堵漏洞才能降負擔》的文章,單從題目就可以看出,想要降低負擔,先需要把漏洞補上,整體社保收入增加了,才有可能降低社保稅率。

比如下面這段:

從社保部門劃轉稅務部門徵收,一個簡單的徵管部門變化,既沒有提高社保費率,也沒有改變徵收方式,為什麼就招來眾多對社保負擔增加的憂慮?原因就在於之前社保費存在不少“操作空間”,一些企業為追求短期利益,不依法履行社會責任,隱瞞實際工資水平,不為員工如實申報社保費,甚至不繳社保費,而員工為了眼下多拿一些錢,往往默許了企業的這種不合規行為。


所以,《人民日報》呼籲,社保費是老百姓的“養命錢”,看待社保負擔,一定要算長遠賬、算社會效益賬,不能只看短期利益、只顧個人利益。一味地少繳不繳社保費。

10月1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也發了一篇類似的文章,稱社保費用統一由稅務部門徵收,個人企業國家三者都成贏家。

對個人來說,可以保障自己的權益;對企業來說,做實費基後,可以降低費率;對國家來說,可以增加社保收入。

03

從上面可以看出,不管是“國有股權劃轉社保基金”還是社保轉稅,亦或是前幾年出現的以房養老,今年新提出的基金養老,都是國家想辦法要增加社保基金的手段。

這些手段有些需要國有企業掏錢、有些需要所有企業都掏錢,也有些是讓個人把錢存起來,以後能有養老錢,一句話,國家為國民的養老問題操碎了心。

新的措施為什麼會不斷出現?客觀原因是養老形勢日益嚴峻,但也有一個原因是某些措施執行不力,沒有達到預期。

比如以房養老(全稱是老年人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一共試點了4年,分別是2014年7月—2016年6月底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個城市試點;2016年7月—2018年6月底,試點地區範圍擴大至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的部分地級市。

試點4年,效果不佳。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共有114戶162位老人參保,參保人平均年齡71歲,戶均月領養老金1.1萬餘元,人均月領養老金7700餘元。

迫不得已,2018年8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通知,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由直轄市試點推廣到全國。效果會如何呢?反正我不看好。

再說說今天本文重點探討的“國有股權劃轉社保基金”。

去年11月18日,國務院發佈《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從2017年開始,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試點,統一劃轉企業國有股權的10%充實社保基金。

財政部當時的說法是:“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這有利於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代際公平,避免將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表示,國家正在討論和擬議將未上市國有企業股份部分劃撥至社保基金,預計劃撥總量將達幾萬億元。

然而,現實情況是,截至目前,央企就給了200億。

不過大家也不要灰心,根據《方案》規定的劃轉時間表,分為兩步走:第一步,2017年選擇央企3家至5家、中央金融機構2家。第二步,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8年及以後,分批劃轉、儘快完成劃轉工作。

也就是說,經驗總結完了,今年有可能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社保基金,各位搬好板凳,排好隊,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