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血战台儿庄》大概是近几十年来获得好评最多的一部抗战电影了。这部影片好不好我不想说,这一是因为我不是艺术家,没资格评论,二是我的看法往往与绝大多数观众相左,说了怕挨砖头。我最大的乐趣是在影视作品的细枝末节中挑毛病。《血战台儿庄》中的军衔章与兵科章,就是我挑的毛病之一。

关于兵科章,主要体现在该片表现的日军中,我们看该片中,所有的日军将领,都戴有鲜红的步兵兵科章,即如下图: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1 《血战台儿庄》剧照之日军中将师团长

这是错的。和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一样,日军的兵种也只在校(佐)尉级军官和士兵中区分,将级军官是不分兵种,不佩戴兵种符号(兵科章)的。他们的将级军官是下面这样: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2 九一八事变时的几名日本将级军官

看到没有,只要是将级军官,就只有表现军衔的肩章,没有表现兵种的领章。关于这一点,笔者写有专门文章,这里不赘述。

今天,就说说片中蒋介石等国军高级将领的领章,请看下图: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3 《血战台儿庄》剧照之蒋介石与汤恩伯

这是该片中蒋介石与汤恩伯的剧照,此截图不甚清楚,有心者可以自己看影片,那领章是金属的,是用铆钉在领章的四个角上铆到衣领上的。即如下图这样: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4 如今影视里国军标准的军衔章

对不起,这是错的。

正确的军衔领章是什么样的呢?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5 国军军服条例中有关领章的规定

抗战时,国军军官领章用丝织品,士兵领章用棉毛织品。军衔章上底也好,杠也好,都是绣上去的,包括全金的将级领章,也是用金线绣上去的。看效果图: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6 历史上的白崇禧

请注意看上图中白崇禧的领章,不是金属的,更不是用铆钉铆上去的,是用金线绣成的,是缀钉到衣领上的。

除了质地错误,影片中领章的大小也明显不对,民十九年《服制条例》规定:将校尉领章长4.5公分,宽1.8公分。到了民国二十四年,重新规定军官领章长5公分,宽2.2公分。虽然用肉眼不太能看得很准,但影片中国军将领的领章,绝对远远大于实际标准了。

另外,从形状上看,也有问题。历史上蒋介石的领章,是与众不同的。这点,几乎所有的影视都没能给予表现。

国军上将分三级,即特级、一级、二级。虽然这三级表现在军衔章上都是三颗星,特级上将的领章却不一样。一级、二级上将的领章相同,都是用金线绣成的全金的底板,特级上将的领章则在这全金的底板上又加了四周的边框,就是一个加厚的金边。这样的军衔章唯老蒋独尊,独一无二。请看图: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7 历史上的蒋介石

这个细节很微观,但只要用心,还是很方便地看出蒋与何应钦、白崇禧等一、二级上将的区别。

今天影视圈子里的文化人,既没空探下身子去体验生活,更没功夫去考证史实,他们的军事历史知识,几乎全部近亲繁殖地来源于前人的影视。因而只要有一部影视错了,后面也就跟着错下去。自从《血战台儿庄》公映并得到广大影迷军迷的一致推崇后,这种错误的金属军衔章被以讹传讹的普及开来,如今打开电视,只要屏幕上出现那个时期的军官,就全部都是这样的领章。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8 《长沙保卫战》剧照

上图是《长沙保卫战》中的薛岳,那领章就是《血战台儿庄》的创造。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9 《叶挺将军》剧照

《叶挺将军》中的叶挺,那领章同样继承了《血战台儿庄》的错误。

为什么错的如此千篇一律,因为自从《血战台儿庄》之后,这种错误的金属领章已经成为国军当年军衔章的标配。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10 按照《血战台儿庄》的标准批量生产使用于国民党军的军服暨军衔章

不是按史实去塑造,而是按错误的影视以讹传讹,你服不服?

历史上国军有没有过金属的军衔领章呢?有,但不是台儿庄作战时,而是抗战胜利后,在1946年前后,在国军的军服由民国二十四年制式到民国三十六年制式的过度之间的一年多,具体说就是从1945年8月到1947年5月这一段时间内,部分军官使用了全金属的军衔领章,请看下图: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11 孙立人佩戴全金属光板军衔章的老照片

请注意,这种全金属的军衔领章,与抗战时的领章相比,除了质地不同,样式也有不同,即它没有纹路,就是光板一块。上个特写:

《血战台儿庄》中的军官领章,错了

图12 曾在1946年前后短暂使用的军衔章

当然,蒋介石的特级上将金板领章仍然与众不同,仍然有纹路、有边框。

这是国军用领章表现军衔的最后型号,而且使用的时间很短,大概只有一年左右,就被肩章军衔所取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