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些毕业生毕业后很难融入社会是怎么回事?如何实现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shenwenyuan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感到大家的回答都很好,都很励志。但是,客观的说,这些回答的答案完全可以百度出来,始终觉得这些回答要点和问题的核心之间隔着一层纸。这些回答的穿透力不强,没有见解的血性,无法给题主大彻大悟的感觉。当然,我的回答也不尽然,也在努力之中。我说的对的地方,供你借鉴,说错了的,你哈哈一些即可。

一、深刻理解社会和学校的区别,社会才是检验你能力的战场。

1、学校评价尺度单一,主要是看分数,谁考试分数高谁就牛,但社会主要不看分数,61分和99分是一样的。在社会中,干部提拔时有可能最终获胜的是第二名,落败的是第一名——原因是第二名与岗位的匹配度更高。听到这样的解释让你抓狂,但却是实实在在真实的事情。

2、学校主要比的是智商,但进入社会后情商就比智商重要多了。这也就是很多学霸进入社会后,尤其是进入体制内的单位发展不如意的问题所在——智商高,情商低。但情商究竟是什么?不用说的云里雾里,其实很简单,就是做事让对方觉得很舒服,很愿意和你合作、共事。这其中就包含了你的进取、忍让、容人、心态、底线、说话技巧等等方面。

3、学校同学间关系纯粹,但社会同事间不然啊。同学间没有什么根本的利益之争,可以做到无话不说,毕业后关系好的还能联系,关系一般的走出校门这辈子可能就见不着了。但同事间因为职位、职称、晋升、提拔、学习、评优等等具体利益所在,决定了很难无话不谈。因此,大嗓门的、心直口快的这类同学要逐渐改改。

二、深刻理解正确和对的区别,正确的未必对。

在学校时,正确的就是对的,对的就是正确的,两者是一回事。进入体制内的单位后,就不一定了。比如,很多地方的组织部门,年底都要深入到单位搞民主测评,对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能力、民主、团结、作风、廉洁等方面进行打钩测评。这个时候你就要好好理解正确和对的区别,要充分考虑实情、人情、感情,慎重打钩投票。

钩打完后,不要把测评表表折起来,要把表平铺开,要光明磊落地让旁边别人看到你是在正确的地方打钩的。以后万一有哪张表“有问题”,别人也不会怀疑你。单位的意见箱、举报箱等等,没啥事不要到箱子跟前去瞎转、停留,理由和前面是一样的。别人躲都来不及,你还傻乎乎的向前“冲”,小心成为别人的“枪”和“炮”。

三、融入即意味着改变,融入好的话则发展的好。

每个人,注意是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小小尘埃,嵌在世界的秩序之中,千百年来,斗转星移,未曾改变。你是小人物时,你就做点小事、具体事,当你成为大人物时,你方有资格制定规则。出了校门后,你当然是小人物,要融入社会,其实就是把你在学校形成的思想、做事、人生观等“修正”到社会运行的规则里面。很痛苦、有不舍、难放弃是正常人的反应。毕业后5年,同学间差距不大,但10年后绝对见分晓。有的步入仕途,前途光明;有的办厂从商,生意兴隆;也有的摆地摊,见了城管就赶紧跑;还有人出家讨饭。

毕业时几乎相同的起跑线,为什么10年的光阴拉开了人和人的差距——皆因适应、融入社会的不同而致命运的不同。没有对或错,只有好和坏,夜深人静之时,你自己好好品。当你没有资格制定规则的时候除了适应规则还有更好的选择吗?站在这个意义上说,认识越早,认识越深刻,主动融入,主动选择,主动作为就是一个负责任的选择。

四、社会工作主要靠“悟”,没事要多“悟”。

学校里有老师教你,这个题你不会,老师可以俯下身子,手把手的教你,直到你弄懂。技术性的问题,没有学不会的。步入社会后,让你心烦的、痛苦的大部分都是非技术性的问题。这些非技术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的、成型的答案。就是同一个问题,但放在不同的场合、背景、环境、语气、时态、氛围中,答案也是不一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没有哪本书集中讲这些非技术性问题的应对策略。怎么办?

1、诸事要多“悟”,想一下应对策略,发生在别人身上的要置换成自己,想象如果是自己这事怎么办。

2、常品读名人传记,当然不是在看故事,虽然故事更吸引人,你应该关注的是这些人遇到突发的情况是如何应对处置的,话是怎么说的,既不违反原则,也不失情面。

3、多和高人聊天。高人未必是大人物,但一定是有见解的人。和他们多聊天,琢磨、请教他们遇某一类事的说话技巧。

讲一个小故事,好好琢磨。

一天,临下班时,某单位临时决定开会。会议的内容倒不是十分紧急,主要是单位领导想检查一下人员在岗情况,树一下威,顺便传达一个文件。

人员坐定后,局长环视了一下会场,清了清嗓子:“秘书科,清点一下人数!”然后秘书科开始点名。

“张三。”

“到!”

“李四。”

“到!”

“王五.”

无人应声。

“王五?”又点了一次,还是无人应声。

会场出现了沉默,静的掉根针都能听见。

这时,局长发话了:“王五不在嘛!离下班还有15分钟嘛!这么重要的会,人不在嘛!”

听局长这么说,所有人此时都为王五捏了一把汗,为王五感到担心。

“秘书科会后派人去家里了解一下,”局长接着说,“看看王五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局里和工会要大力给予支持,给解决好,这样王五才能安心工作嘛。”

“好,我们现在开会!”局长斩钉截铁说。

第二天,王五知道了开会这事,到局长办公室“感谢”了局长并解释了几句,之后他努力工作,经常加班也没喊累。

当然,局长在会上说的,对王五家的困难要大力解决,也只是说说而已,王五未当真,局里也没去问,秘书科也没派人去了解。

其实,大家都知道,局长只是那么一说。但怎么说,说什么,却是大有“学问”。


文旅新生活


之前我写过类似的东西。很难融入社会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其实主要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第一、守规矩,守制度。

企业都是有自己的规章制度的,很多人转变不了的原因,甚至是碰壁的原因来自于不守规矩,不懂制度。很多人在上大学期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喜欢迟到,大声喧哗,抢话,不注意言谈举止和纪律等等,这方面我们需要改正才能使得至少你和公司不会格格不入。

第二、积极和他人沟通交流。

在学校里如果你不喜欢 某个人,你可以不搭理他。在公司里你不喜欢某个人,不搭理他,请问是谁给你的勇气呢?梁静茹么 ?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完成共同工作目标,你要做的也仅仅是和他能够配合起来工作。所以我们建议第一时间熟记每位同事的名字和职位表达自己的友善和合作态度是有必要的。

第三、了解自己岗位职责并快速掌握基本技能

工作是要我们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制造问题的,尽快掌握工作能力,能够对团队有帮助,才有团队认同。

总之 ,从职业化的角度要求自己,而不是沉浸在大学生涯的懒散和散漫中是非常重要的。改变自己的心态从效率和结果出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多尝试融入职场是能完成华丽转生的必要转变。


职场行者路


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是每个学生必经的过程,这过程中,不断从身份、意识、责任和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转变,使自己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有的人转变快,痛苦少而短,有的人转变慢,几经周折,不断受到挫折和磨难,最后适应,䧺心未了,但斗志不在。

想要尽快实现这个转变,首先,转身份和意识。你不再是学生,而是职场新人,学生可以任性,职场新人不可忘为。要守工作纪律,懂规矩,见色行事,知进退,要手勤、眼勤、脑勤。手勤:勤动手做事,动手记事。眼勤,做事之前,多汇报,多领悟上司意图和形色,不要去碰雷。脑勤,做事要善于学习和动脑,分析事情核心问题,分析事情边界,多看公司和同事做的案例和经验,结合自身知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其次,要低调做人,作为职场新人,公司里的人是鼠无大小皆称老,婴不分雌雄都是哥,学会积极与人勾通,放下身子,低下态度,虚心接受意见,不可顶撞,实在为难,动脑子想办法去表达善意和勾通,取得别人的凉解。最后做事有始有终,把握事情的时间节点,不可拖延,做事过程中,常汇报事情的进展,有哪些困难需要帮助,下步自己的打算,问上司有哪些建议和要求。

职场新人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的去学习,常怀谦虚之心,大度包容之心,以学生的单纯和阳光为公司带来一股清新自然的空气,必定会受到欢迎和喜爱,必定转变更顺利。


风中的记忆26


这个因人而定,不是全部。


手机用户6097345676


有些没搞明白自己能做什么

有些没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如何实现:个人成长

杨剑霞(Jessie Yang)

心理学硕士

心生领界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七巧板”儿童生命发展项目讲师

萨提亚模式团体带领者基础班学员

欧文·亚隆团体受训咨询师


心生领界


大学生活一般悠闲散漫,同学之间就算有矛盾顶多谁也不理谁,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而进入社会,工作是为了赚钱,想得到钱就得干的了手上的活,做的不好,就会被说,有时还会被别人刻意为难,心理上有点接受不了,年轻气盛可能就会与别人发生冲突,从而失去工作

从校园到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慢慢适应,是心境的变化,有些事能忍就忍,如果别人太无礼了,那就维护自己的尊严


暗夜之谜N


最简单的回答:

这完全是因为当今中国🇨🇳的教育只有普通教育一条腿造成的,还缺行业教育另一条腿!

请求读者去查看我以前的答案!


综改1


从学校的学生变为社会的劳动力,都有一个过程,既简单也复杂,是自身的身份转变,思维转变,从听说到亲为,从眼观到实践,简单的一句定理,吃苦耐劳,少说多做,定有出头一天。


唐国荣7


不好回答,也许是社会制度的原因


手机用户61536540632


在跟学校时缺乏社会实践导致的,很多大学生都如此,毕业后憧憬很好,但现实很骨感。最好在大学时候就多实习多参加校内外活动,培养自己一个主要的兴趣爱好,这样才与社会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