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民办学校,是不是与公办学位的不足有关?

用户54634456429


可以明确地说,如果一个地方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民办学校,这个地方是有问题的,是地方政府对于义务教育履职严重缺位!

2018年11月,教育部对陕西西安湖南耒阳等地的义务教育工作督查中,就发现了这些问题,耒阳地区,因为教育经费、教育政策等原因,导致大量公办学校倒闭,而把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儿童,推向民办学校,导致群众极为不满,教育部责令必须整改到位。

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不可推卸。一个地方的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必须保证每一个青少年儿童都拥有一个公办学位,这是基本的要求,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

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是公办学校的补充。为何要这样的补充呢?因为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民办学校就是为了提供民众的择校需求。

比如一些乡村的孩子,想进城读书,而其应该在当地乡镇接受义务教育。这种情况下,这些有择校需求的孩子,就可以到城里的民办学校就读,这就是提供不同的需求。

很明显,出于民办学校的这个性质,一个地方就不应该出现大量的民办学校,而只应该是可控范围内的一定数量的民办学校,能够提供一定量的择校需求就可以了。

也有人说,民办学校的质量比公办学校好,如果一个地方普遍都是这样,那是不正常现象。民办学校由于招生政策上的优势,是有可能比公办学校质量好的可能,但是,大多数地方是,公办学校有着更强的师资队伍,人们首先是公办学校。

笔者所在县区,一流的学校都是公办学校,好的民办学校也有几所,但是,最多也就能挤进二流学校的行列里。公办学校是主体,民办学校起到补充作用。


当代师说


去年孩子小升初,成绩本来可以去优质私立,但我们选择了第一轮摇号进入优质公立。

当初选择优质公立的初衷很简单:好中差学生各占1/3,成绩正态分布,孩子既有学习榜样又不至于沦为时刻紧绷着神经的学习机器。

现在孩子就学已经将近一年,通过自己孩子就读公立初中的经历,我来结合孩子就读的经历从一个方面谈一下为什么私立学校的存在很有必要?



孩子班上的老师们对孩子们学习的激励在初一(上)很到位:以数学老师为例,每天布置两张卷子,后来发现孩子们数学计算能力的准确度不够,于是在作业中又增加了6道题计算,每天通过“老师说”发给家长,由家长督促孩子们完成。

孩子的数学英语老师经常性地会举行一些阶段性测验,不会公布成绩,但会通过“老师说”把阶段性成绩出色的孩子通知给所有家长,这样也让家长们对这些考试有所了解,并以此来对照自己孩子的不足。



初一(上)结束,进入新学期,突然发现孩子的作业量大大减少。以前孩子数学每天基本都是2张卷子,6道计算。现在发现这些环节的作业几乎都变成了自愿。英语和数学阶段性考试的通知也不定期发布了。如果孩子不说,家长根本一无所知。

后来跟认识的老师一打听,发现老师们的改变是受到了有些家长举报的影响。举报的理由就是:作业多,考试多,孩子不堪重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由于部分家长要求,数学老师曾经推荐过一些数学辅导书,但发到微信群里很快撤回,原因是害怕给某些家长留下举报的借口。

有些家长的心理是典型的“自我中心“式,“损人不利己”的:我孩子觉得多那作业就多,我觉得不满意我就反映。至于说孩子的成绩,家长也根本没放心上 。而某些部门也“混”,个别家长一反映,维稳至上,赶紧处理。这样很多重视学习,学有余力的孩子和家长就被拉下了水。



这样你就能理解分层教育的必要性了。谁也不必绑架谁,重视学习的家长去管理严格,激励色彩鲜明的私立,不重视的家长去宽松的公立。谁也犯不着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

分层教育,这也是私立学校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还提公立学校不足?公立学校一直都没有问题,为什么有私立出现?因为有一批人发觉,建个私立学校,收大量金钱,钱挣得快呀。一个学生4万到12万一年,虽然是老师工资自负,但是你觉得他们收的钱能有一半用在老师工资上面吗?

还有,教育界先是有公立的重点掠夺别人的优质生源,再有私立学校掠夺公立重点的优质生源,全部都是阴谋,然后诋毁公立不行了。请记住,私立学校是学生成就了学校和老师,不是学校和老师成就了学生,有些事情你天天说,到头来你就信是真的了,如果私立可以把猪学生都教成学霸,我就服他们,但他们只是掐尖收生,完全看不出优势。公立是不会消失的,因为8成的学生都是普通没什么钱的学生,不可能都去读私立,竟然还有一些傻瓜说公立会消失,到时你们的孩子每年的学费就4万到12万,你读得起吗?

现在问题出来了,私立学校泛滥成灾,老实说,大量的私立也不知害了多少学生,本来没有那个水平,就是要涌过去读,结果到毕业才知道,根本就浪费钱和时间,不过,这也是活该,谁让你过分相信这些学校。


中小学英语精修


不是公办学校不足,而是优质教育的资源稀缺催生民办学校蓬勃发展的。

我既在公办学校工作过,也在民办学校工作过,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学校优缺点我深有体会。为什么民办学校发展如火如荼,公办学校逐渐萎缩,我以为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师资质量有悬殊。

毋庸置疑,民办学校在选聘老师方面只看能力不看关系,考评老师只看成绩不看亲疏;其次,老师因为有着深刻的危机感,所以业务上不敢放松,教学上不敢懈怠。

比如说,我曾经工作过的公办学校就有很多是县招聘、市招聘的代课教师转正的,他们知识上有缺陷,教法简单;有些即使是科班毕业,但是钻研业务动力也不强,这些原因造成了整体教学水平下降,有些学科“短腿”现象非常严重。

第二,兴办民办学校,政府减轻压力,商人看到商机。

我记得我们这里2000年民办学校兴起时,的确是因为公办学校教育资源缺乏,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县城中学只有二两,但是富起了农村迫切希望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时要建校区,添置设施,如果一一实施,地方政府的确会面临重大压力,正好国家出台鼓励民办教育的文件,于是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商人看到了商机,于是纷纷筹集资金开始抢滩办学。

经过十几年的优胜劣汰,民办学校发展渐渐步入正规,解决了百姓上学问题,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优秀民办学校的示范效应,使得民办学校越办越多,也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认可。

民办学校就是这样发展兴盛起来的,她的发展壮大,抢占了公办学优质校师资和生源,反而给今天的公办学造成了压力,当然也逼着公办学校正视问题,加快改革步伐。


青衫李探花


如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仅是出现大量的民办学校,而且许多地方民办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已知超过了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大量出现,远不只公办学校学位不足这么简单。


一句老话,有需求就有市场。近年来教育在许多投资者眼里是一块大蛋糕,有大量的民营资本进入教育市场,甚至不少个人,几个人一合伙,不管合不合法,一个培训机构就办起来了。究其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家长在教育投资上舍得花钱,而谁能让我孩子考高分成为很多人选择的唯一标准,这是民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础。

那为什么公办学校办不过民办,这既有体制原因,民办学校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的管理杠杆都多得多。教师你是我聘的,不服管就走人。同样,民办学校对学生的处置权也比公办学校宽松得多。又有政策问题,站在国家层面,更注重的是教育质量,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有了素质教育,有了减负。因此限制公办学校的条条框框很多,而民办学校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受这些限制少得多,他们可以大胆地唯分数论。而这正是家长看重的。


当然如果非说学位的问题,不是公办学校的学位少了,而是优质的公办学校太少了。而且随着多年民办学校的发展,在一起发达城市,许多民办学校再不只是应试教育历害,而是教育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也都超过了公办学校。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最强大脑》第五季,其中14岁少年杨英豪来自杭州文澜中学,如此天才在学校成绩才一百名左右,而文澜中学就是一所公办民营的学校。

说到公办民营,这可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一种办学模式。不少地方当地政府建好学校直接交民营教育集团管理,政府不用操管理之心,民营集团不用投入大量资金。看似双赢的事,却令人深思,为什么民营集团能用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能管好许多学校,短期让一所所民办学校成为名校?而公办学校不行?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这个问题提得太苛刻了,不仅是对公办学校的猜忌,也是对民办学校的否定。民办学校的兴起是当前教育的一大喜事,他主要解决因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读书方便快捷,也为当地因区域性限制选择的学生给予了便宜。她的出现并不是公办学校太少不足,而是由于公办学校在很多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性,象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很难接收,必须有本地户口的人才能有资格入学。其实公办学校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了,对本地入学率基本上都是100%的事。但要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接纳,那肯定是超编了,所以无法容纳。针对这些问题,有能力的企业家和善做公益的人士们,想办法办起了私立学校。不但解决因公办学校不能接纳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而且为本地的文化教育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教育质量也上升得很快,敢于挑战公办学校的教育了。其实这也是国家希望的,也是不同人群认可的事实。她的存在不是因公办学校的缺少,而是因教育发展的需求。齐头并进、互相比较,做全做大教育的拓展,为繁荣祖国的文化事业而努力奋斗吧!


碧野28


公办教育解决的是有学上的问题,民办教育解决的是上好学的问题,这也是与国际接轨。

优质的教育资源本来就是要靠高价来买的。这几年的普及教育使得,教育显得很廉价,教师的劳动也很廉价,其实这已经偏离了,知识的市场价值。

越是在经济低迷的时候,越要反思以前的发展方式,越应该加强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的高速发展,让人们认为中国经济只会增长,不会停滞。中央政府已经重新定义了,未来的经济为新常态化。这个时候就是挤干水分,蹲下来,为起跳,积蓄力量,这些力量就来源于教育。

公办教育在各路专家的联合绞杀下垂死挣扎,民办教育就有了蓬勃发展的空间。未来的民办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公办教育就是普及教育。


渑池人


别的地方我不是很了解,但我们这,也就是烟台的牟平区,确实是因为教育不足,而当地又不愿意对教育投入太多,所以现在折中一下的办法就是建设民办学校,这样地方既不用出钱,又解决了差异化的问题~尤其是像我们牟平西部地区,虽然名义上是城区,但公办学校非常的差,小学初中还都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你真的很难想象,在城区的小学初中会是低矮的平房,连个正规的操场都没有~所以你要是想上好一点的学校,一是买别的地方的学区房,二上民办学校



  

    可以肯定的说,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大量民办学校,并非由于公办学校学位不足,而是城乡教育失衡、优质教育资源被极少数公办重点学校垄断所致。

一、先来说一说城乡教育失衡吗?

  城乡教育失衡吗?如沐春风啊虽然没有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但对城乡教育差距巨大、严重不均衡,还是深有体会的。最近几年,如沐春风啊由于参加教研活动,曾去过不少城里的中小学,这些中小学中既有重点学校,也有非重点的普通学校,即便是最普通的非重点学校,在政府投入、硬件设施、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也决不是农村学校可以望其项背的。

  先说硬件设施方面,且不说城里学校漂亮、精致、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等现代化的教学建筑,就拿早已在城里学校普及的塑胶操场、多功能报告厅、净化水处理设备等,即便是在如沐春风啊所在的整个县都是凤毛麟角般的稀有存在,多数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更多地存在于师生们的想象中。如沐春风啊到过的两所学校,给如沐春风啊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该校的教学质量,而是遍布于楼道各个角落的图书以及几乎每一面墙上都安装的触摸式电子显示屏,还有那推着电动清洁车往返于各层楼道之间的清洁工。这些恐怕是农村的孩子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情景吧,但它们都活生生在出现在城市学校儿童的生活里,且早已习以为常。

  再说师资配备方面。2018年,如沐春风啊所在县招聘了250多名新教师,这些教师所学专业真可谓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除了师范类专业之外,什么农林、化工、畜牧、养殖等专业应有尽有,学历只要求专科,年龄也放宽到了35周岁。对于这些非师范类专业的应聘者,如沐春风啊没有任何的歧视,但是如沐春风啊更相信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办,比如,厨师和医生,虽然都用刀,但厨师的专业在做菜,医生的专业在治病、做手术,一名厨师,即使是国际级的大厨师站在手术台上给病人动手术,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极惊悚的事情。如沐春风啊所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们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还要录用这些非师范类专业的人呢?道理也很简单,羞涩的工资不足以吸引足够数量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前来应聘,只能降格以求,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待条件成熟再解决好与差的问题。而城里的学校就不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农村好得多的待遇再加上优越的办公条件可以吸引足够多的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前来应聘,甚至在某些重点学校还可以做到非985、211不予录用等等。这些待遇当然也会吸引那些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近年来,不断地传出某些农村优秀教师通过招调甚至离职的方式离开农村学校、进入城市学校,就是城乡教育严重失衡的产物。一方面招不到专业性更强一些的师范类毕业生,一方面又不断流失数量本就不足的优秀教师,农村教育想不被城市教育所落下,几乎没有可能,城乡教育失衡,就成为必然。

二、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民办学校是城乡教育失衡的唯一受益者。

  在城乡教育失衡日渐加剧的大趋势之下,那些重视子女教育且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农村家长,自然不甘心自己的孩子过早地在考考考的大军中败下阵来,于是这些家长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一条前途可能光明、但充满坎坷的择校之路。

  城里的重点中小学自然是这些农村家长择校的首选。城里的中小学硬件设施好、优秀教师多,教学成绩稳定有保障,农村家长自然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入读这类学校。但是,除了农村家人和孩子本人之外,似乎没有人会欢迎他们的到来,因为更多的学生意味着更繁重的教学任务、意味着每名学生可能得到的照顾就更少。于是,苛刻的入学条件就出台了,先是户籍,再是学区房,再是高额的赞助费,甚至是某位重要部门领导的签字同意。这一条条苛刻的入学条件,如同一堵堵既高且厚的围墙,将农村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硬生生地挡在了重点中小学的大门之外。毕竟能够买得起学区房,交得起高额赞助费,还与某些重要部门领导有一定关系的农村家长少之又少。于是,家长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教学质量相对有保障且不需要那么多苛刻条件就能入读的民办学校。可以想象,当家长想尽一切办法都挤不进那些重点学校的时候,一所既不需要户籍、也不需要人脉以及其他苛刻的入学条件,只需要每年交纳还不算太多的学费就可以入读的质量并不比重点学校差上太多的民办学校,必然成为那些重视子女教育的农村家庭的不二选择。所以,民办学校大热,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城里学校因苛刻的入学条件积蓄下太多的敌视和仇恨,农村学校因流失了大量的优质生源每况愈下、难以为继,政府呢?更是集千万毁谤于一身,民办学校却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还获得无数赞誉,成为城乡教育失衡中唯一的受益者。

  冷眼观世象,妙语暖人心。我是如沐春风啊,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支持我的头条号,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如沐春风啊


社会是多元的。

但就一个手机来说:还有多种多样。

如果社会上只有一个垄断的手机。那么手机这个行业一定做不好。

同样,人更是多元的。那也要有更多的多元化的教育来服务。

义务教育。并不是大众的义务。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用取之于民的税收,来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过往是农业社会。大家不大重视教育。

但如今没有人不重视教育了。

并且社会的发展已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了。

所以更需要多元化的服务。

政府义务教育保底线。(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功能所在)

民办教育促发展。(有的孩子家里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人家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不行吗?)民办教育要做特色。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人民的需要。

如今的民办教育,只是公办学校的附庸。学的东西一模一样。这才是问题所在。

把所有的人一刀切。这样的想法,不是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