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場婚外情,蒲松齡為才女顧青霞吟詩多,催生風月故事《陳錫久》

康熙九年(1670年),蒲松齡一生只出過唯一一次遠門。就是應老鄉、同學、寶應知縣(後改任高郵縣知縣)孫蕙聘去作做寶應縣幕僚。也是蒲松齡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從事“公務工作”。就是這次遠行,蒲松齡無意中與孫蕙的小妾、“揚州才女”顧青霞產生了一場尷尬的婚外情。

但僅僅做了一年多,蒲松齡就“難以言狀”的迷惘中辭別回鄉了。這次途經邳州的遠遊,又遇到邳州的一場三百年前的“風花雪月”故事,陳錫九與周氏女的離合悲歡徹底使蒲松齡震憾。萌發作者要為生活在底層的窮苦人民吶喊,為社會底層真正愛情謳歌。揚州的行、邳州的遇徹底改變了蒲松齡的人生軌跡,影響了他的一生。

一場婚外情,蒲松齡為才女顧青霞吟詩多,催生風月故事《陳錫久》

蒲松齡在寶應縣做孫蕙的幕賓。孫蕙的侍妾顧青霞能歌善舞,喜歡吟詩寫詩。孫蕙跟朋友相聚時,顧青霞常參加。於是,顧青霞開始出現在蒲松齡的詩歌當中。孫蕙是康熙八年到寶應做知縣的,顧青霞此後不久成為他的侍妾。年紀大約十五六歲,比孫蕙小一半。顧青霞既能吟詩寫詩又擅長書法、繪畫,受孫蕙身邊其他女人的妒嫉和陷害,很痛苦。而孫蕙風流倜儻,身邊女人很多,還到處尋花問柳,經常沉湎在紙醉金迷中,“笙歌一派擁紅妝”,“雛姬扶上象牙床”。做他的侍妾實際很痛苦。蒲松齡在《戲酬孫樹百》詩中寫道:“漏板依稀夜二更,檀郎何處醉瑤笙?凌波露溼慵無力,斜倚危欄看月明。”很可能是寫顧青霞的感受。她盼望孫蕙對她多一點關懷,多一點兒相處,但孫蕙並沒有這樣做,孫蕙不懂得單一的愛,顧青霞在他心中,不管多麼年輕美貌,不管多麼會寫詩會吟詩,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普通侍妾。

蒲松齡十分同情顧青霞這個江南才女。一個懷才不遇的才子,一個紅顏薄命的佳人,必然“心有靈犀一點通”。自古惺惺惜惺惺,蒲松齡同情顧青霞的遭遇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非常喜愛、非常珍重的女詩人不被重視,不被憐愛,甚至被冷落。但他不能照顧青霞,因為 “羅敷自有夫”。但他對顧青霞卻一見生情並日久彌深,只能把感情深深埋在心中。蒲松齡對顧青霞有說不清、道不明卻非常強烈的憐愛之情。其主要的原因是,顧青霞是蒲松齡在哪個時代有過密切接觸的文學佳麗,而那個時代的道德準則決定他們只能維持一種柏拉圖式的愛。

在以後的歲月中,蒲松齡給顧青霞寫了大量的詩,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聽青霞吟詩》、《又長句》、《為青霞選唐詩絕句百首》、《孫給諫顧姬工詩,作此戲贈》八首、《傷顧青霞》等十二首,另有詞一首:《西施三疊》。其它受顧青霞影響的詩不計其數,以抒發對顧青霞的情愫。

一場婚外情,蒲松齡為才女顧青霞吟詩多,催生風月故事《陳錫久》

最明白不過的是蒲松齡悼念顧青霞的詩《傷顧青霞》:“吟音彷彿耳中存,無復笙歌望墓門。燕子樓中遺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這首詩把蒲松齡的感情寫得再明白不過。蒲松齡對顧青霞之死,不是一般惋惜,而是極其痛心,以至於要“牡丹亭下吊香魂”。這是明確表示:他今生未能和顧青霞諧結連理,只能寄希望於來世跟顧青霞喜結情緣。《牡丹亭》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寫的劇本,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生死相戀,是著名的豔情戲曲。凡提“牡丹亭”三個字,沒有不和愛情有關的。蒲松齡悼念顧青霞居然用“牡丹亭下吊香魂”!他把對顧青霞的感情赤裸裸地表現了出來。

康熙十年(1671)秋,蒲松齡因看不慣孫蕙的官場及為人,辭別孫蕙,從寶應、高郵回鄉,途經邳州。《聊齋志異》中,有三篇是這次回鄉之行採訪到的。《於中丞》系介紹于成龍破案故事,蒲松齡到寶應、高郵做幕僚,離於成龍任兩江都督巡高郵僅五、六年,應該是記敘當時事實。《伍秋月》是女鬼復活的荒誕無稽的傳說。

陳錫九的故事,才是這次遠遊的主要收穫。蒲松齡這趟來邳州,恰好邳州發生一場婚姻風波,邳州人陳錫九早年訂婚周家,後來陳家中落,周家悔婚,其女不從。父母氣憤,把她草草送去陳錫九家,以後又強行接回,逼迫陳家離婚。另許他人,周女堅決不從,因此而病,奄奄一息。周家以為她必死,送歸陳錫九以嫁禍於人。次日晨以為其女已死,糾集一些人前去鬧事,結果被打抱不平的人打得眾多帶傷而回。告於官府,太守秉公執法,使有情人終成眷屬。蒲松齡在邳州聽到這個故事,非常佩服周女對愛情忠貞不渝。用他傳神、生花之筆,大書特書《陳錫九》,並收入《聊齋志異》。今天我們仍能從《聊齋志異》中,剔除她的鬼神迷信和封建果報之說,我們可以從三百年前的這場“風花雪月”的故事中,窺視的清代邳州青年的愛情生活及社會的風俗習慣、人情冷暖。

筆者認為,正是揚州顧青霞的情愫、邳州周氏女的忠貞,萌發了蒲松齡寫《聊齋志異》情趣和決心,並影響了蒲松齡的全書。孫蕙對顧青霞的薄倖,周女對陳錫九的貞忠,相比之下,簡直令人震撼。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真情不在道貌岸然的達官貴人的飛揚文采,而在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的掙扎生活,《聊齋志異》在告訴了人們這一點。

一場婚外情,蒲松齡為才女顧青霞吟詩多,催生風月故事《陳錫久》

蒲松齡對顧青霞的愛,是柏拉圖式的愛,卻強烈、執著,它在數十年間影響到蒲松齡的思維,直接滲入《聊齋志異》很多篇名作中。比如:《連城》、《宦娘》、《綠衣女》、《連瑣》、《小謝》、《林四娘》、《嬌娜》、《白秋練》、《狐諧》、《連瑣》等。如蒲松齡在畢際友家做塾師寫過聊齋名篇《狐夢》,主人公姓名鑿鑿是“畢怡庵”,是他做了個跟狐女相戀的美夢。畢怡庵的情人狐女請求他轉求蒲松齡把他們的事寫下來,讓她跟狐女青鳳一樣傳世。2008年9月,筆者應邀去淄博參加齊文化節,與同行者一起去查淄川畢氏家譜,卻沒發現畢怡庵這個人,其實,這個人是蒲松齡造的,他做的夢其實就是蒲松齡自己的夢。可以說蒲松齡這部經典小說《聊齋志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與顧青霞情愫,周氏女忠貞息息相關。

最後,孫蕙在京城做官,乾脆把她丟在她非常不習慣的淄川,孫家所在的荒涼山村奎山村。讓這個“揚州美女”顧青霞就孤零零呆在那個封閉的小山村,整天以淚洗面。

蒲松齡離開高郵經過邳州回家,與他看不慣孫蕙的生活作風而關係疏遠有很大原因。後來孫蕙做言官後,他的家人在家鄉橫行,其他人敢怒而不敢言,蒲松齡拍案而起,寫了《上孫給諫書》,揭露孫家人的不良行為。這一事件致使二人徹底分道揚鑣。當然尷尬的顧青霞情愫也可能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蒲松齡隨著顧青霞的鬱悶而死,對紈絝子弟孫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這位當年提攜蒲松齡的“東家”,這位曾寫信向考官推薦蒲松齡的給諫大人去世,蒲松齡未曾寫詩悼念,在蒲松齡心中。孫蕙還不如他的小妾顧青霞。

孫蕙在寶應、高郵的劣跡,家人的霸道,對才女顧青霞遭遺棄致其鬱悶而死,使蒲松齡對孫蕙有了新的認識。以至於他借《狐諧》把自己內心最隱秘的怨恨抒發出來。“給諫”是朝廷言官,是向皇帝進言的給事中,當然能“得言”了。孫蕙孫給諫豈不是“孫得言”嗎。《 狐諧》中狐女與孫得言鬥智,孫得言出個上聯“妓者出門訪情人,來時‘萬福’去時‘萬福’”,把狐女丈夫“萬福”名字嵌在內調侃之。狐女應聲對上:“龍王下詔求直諫,鱉也‘得言’龜也‘得言’”。 蒲松齡把一句最關鍵的話藏在狐女其它妙趣橫生的話語裡,這等於大罵:姓孫給諫是個烏龜王八蛋!

根據蒲松齡紀念館現存資料顯示,寶應、高郵、邳州之行使蒲松齡認清了官場的腐敗,更清楚了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特別是認識揚州才女顧青霞,使蒲松齡更加同情處於社會最下層的貧苦婦女。這次遠行對蒲松齡的一生以及他的文學創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官場腐敗,使蒲松齡對功名利祿心灰意冷,回到淄川后,完全改變了蒲松齡的生存軌跡,設帳授徒,做起私塾先生起來了,並且一干就是四十年。從這時開始撰寫他的鉅著《聊齋志異》。我們從《聊齋志異》中不僅可以看到顧青霞的倩影,還可以從《青鳳》、《俠女》、《長亭》、《席方平》看到陳錫九的影子。邳州陳錫九改變了蒲松齡的人生軌跡,催生了《聊齋志異》的問世。

蒲松齡以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卷、491篇,約40餘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取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