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场婚外情,蒲松龄为才女顾青霞吟诗多,催生风月故事《陈锡久》

康熙九年(1670年),蒲松龄一生只出过唯一一次远门。就是应老乡、同学、宝应知县(后改任高邮县知县)孙蕙聘去作做宝应县幕僚。也是蒲松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从事“公务工作”。就是这次远行,蒲松龄无意中与孙蕙的小妾、“扬州才女”顾青霞产生了一场尴尬的婚外情。

但仅仅做了一年多,蒲松龄就“难以言状”的迷惘中辞别回乡了。这次途经邳州的远游,又遇到邳州的一场三百年前的“风花雪月”故事,陈锡九与周氏女的离合悲欢彻底使蒲松龄震憾。萌发作者要为生活在底层的穷苦人民呐喊,为社会底层真正爱情讴歌。扬州的行、邳州的遇彻底改变了蒲松龄的人生轨迹,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场婚外情,蒲松龄为才女顾青霞吟诗多,催生风月故事《陈锡久》

蒲松龄在宝应县做孙蕙的幕宾。孙蕙的侍妾顾青霞能歌善舞,喜欢吟诗写诗。孙蕙跟朋友相聚时,顾青霞常参加。于是,顾青霞开始出现在蒲松龄的诗歌当中。孙蕙是康熙八年到宝应做知县的,顾青霞此后不久成为他的侍妾。年纪大约十五六岁,比孙蕙小一半。顾青霞既能吟诗写诗又擅长书法、绘画,受孙蕙身边其他女人的妒嫉和陷害,很痛苦。而孙蕙风流倜傥,身边女人很多,还到处寻花问柳,经常沉湎在纸醉金迷中,“笙歌一派拥红妆”,“雏姬扶上象牙床”。做他的侍妾实际很痛苦。蒲松龄在《戏酬孙树百》诗中写道:“漏板依稀夜二更,檀郎何处醉瑶笙?凌波露湿慵无力,斜倚危栏看月明。”很可能是写顾青霞的感受。她盼望孙蕙对她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儿相处,但孙蕙并没有这样做,孙蕙不懂得单一的爱,顾青霞在他心中,不管多么年轻美貌,不管多么会写诗会吟诗,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普通侍妾。

蒲松龄十分同情顾青霞这个江南才女。一个怀才不遇的才子,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必然“心有灵犀一点通”。自古惺惺惜惺惺,蒲松龄同情顾青霞的遭遇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非常喜爱、非常珍重的女诗人不被重视,不被怜爱,甚至被冷落。但他不能照顾青霞,因为 “罗敷自有夫”。但他对顾青霞却一见生情并日久弥深,只能把感情深深埋在心中。蒲松龄对顾青霞有说不清、道不明却非常强烈的怜爱之情。其主要的原因是,顾青霞是蒲松龄在哪个时代有过密切接触的文学佳丽,而那个时代的道德准则决定他们只能维持一种柏拉图式的爱。

在以后的岁月中,蒲松龄给顾青霞写了大量的诗,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听青霞吟诗》、《又长句》、《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八首、《伤顾青霞》等十二首,另有词一首:《西施三叠》。其它受顾青霞影响的诗不计其数,以抒发对顾青霞的情愫。

一场婚外情,蒲松龄为才女顾青霞吟诗多,催生风月故事《陈锡久》

最明白不过的是蒲松龄悼念顾青霞的诗《伤顾青霞》:“吟音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这首诗把蒲松龄的感情写得再明白不过。蒲松龄对顾青霞之死,不是一般惋惜,而是极其痛心,以至于要“牡丹亭下吊香魂”。这是明确表示:他今生未能和顾青霞谐结连理,只能寄希望于来世跟顾青霞喜结情缘。《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写的剧本,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相恋,是著名的艳情戏曲。凡提“牡丹亭”三个字,没有不和爱情有关的。蒲松龄悼念顾青霞居然用“牡丹亭下吊香魂”!他把对顾青霞的感情赤裸裸地表现了出来。

康熙十年(1671)秋,蒲松龄因看不惯孙蕙的官场及为人,辞别孙蕙,从宝应、高邮回乡,途经邳州。《聊斋志异》中,有三篇是这次回乡之行采访到的。《于中丞》系介绍于成龙破案故事,蒲松龄到宝应、高邮做幕僚,离于成龙任两江都督巡高邮仅五、六年,应该是记叙当时事实。《伍秋月》是女鬼复活的荒诞无稽的传说。

陈锡九的故事,才是这次远游的主要收获。蒲松龄这趟来邳州,恰好邳州发生一场婚姻风波,邳州人陈锡九早年订婚周家,后来陈家中落,周家悔婚,其女不从。父母气愤,把她草草送去陈锡九家,以后又强行接回,逼迫陈家离婚。另许他人,周女坚决不从,因此而病,奄奄一息。周家以为她必死,送归陈锡九以嫁祸于人。次日晨以为其女已死,纠集一些人前去闹事,结果被打抱不平的人打得众多带伤而回。告于官府,太守秉公执法,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蒲松龄在邳州听到这个故事,非常佩服周女对爱情忠贞不渝。用他传神、生花之笔,大书特书《陈锡九》,并收入《聊斋志异》。今天我们仍能从《聊斋志异》中,剔除她的鬼神迷信和封建果报之说,我们可以从三百年前的这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中,窥视的清代邳州青年的爱情生活及社会的风俗习惯、人情冷暖。

笔者认为,正是扬州顾青霞的情愫、邳州周氏女的忠贞,萌发了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情趣和决心,并影响了蒲松龄的全书。孙蕙对顾青霞的薄幸,周女对陈锡九的贞忠,相比之下,简直令人震撼。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真情不在道貌岸然的达官贵人的飞扬文采,而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的挣扎生活,《聊斋志异》在告诉了人们这一点。

一场婚外情,蒲松龄为才女顾青霞吟诗多,催生风月故事《陈锡久》

蒲松龄对顾青霞的爱,是柏拉图式的爱,却强烈、执着,它在数十年间影响到蒲松龄的思维,直接渗入《聊斋志异》很多篇名作中。比如:《连城》、《宦娘》、《绿衣女》、《连琐》、《小谢》、《林四娘》、《娇娜》、《白秋练》、《狐谐》、《连琐》等。如蒲松龄在毕际友家做塾师写过聊斋名篇《狐梦》,主人公姓名凿凿是“毕怡庵”,是他做了个跟狐女相恋的美梦。毕怡庵的情人狐女请求他转求蒲松龄把他们的事写下来,让她跟狐女青凤一样传世。2008年9月,笔者应邀去淄博参加齐文化节,与同行者一起去查淄川毕氏家谱,却没发现毕怡庵这个人,其实,这个人是蒲松龄造的,他做的梦其实就是蒲松龄自己的梦。可以说蒲松龄这部经典小说《聊斋志异》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顾青霞情愫,周氏女忠贞息息相关。

最后,孙蕙在京城做官,干脆把她丢在她非常不习惯的淄川,孙家所在的荒凉山村奎山村。让这个“扬州美女”顾青霞就孤零零呆在那个封闭的小山村,整天以泪洗面。

蒲松龄离开高邮经过邳州回家,与他看不惯孙蕙的生活作风而关系疏远有很大原因。后来孙蕙做言官后,他的家人在家乡横行,其他人敢怒而不敢言,蒲松龄拍案而起,写了《上孙给谏书》,揭露孙家人的不良行为。这一事件致使二人彻底分道扬镳。当然尴尬的顾青霞情愫也可能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蒲松龄随着顾青霞的郁闷而死,对纨绔子弟孙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位当年提携蒲松龄的“东家”,这位曾写信向考官推荐蒲松龄的给谏大人去世,蒲松龄未曾写诗悼念,在蒲松龄心中。孙蕙还不如他的小妾顾青霞。

孙蕙在宝应、高邮的劣迹,家人的霸道,对才女顾青霞遭遗弃致其郁闷而死,使蒲松龄对孙蕙有了新的认识。以至于他借《狐谐》把自己内心最隐秘的怨恨抒发出来。“给谏”是朝廷言官,是向皇帝进言的给事中,当然能“得言”了。孙蕙孙给谏岂不是“孙得言”吗。《 狐谐》中狐女与孙得言斗智,孙得言出个上联“妓者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把狐女丈夫“万福”名字嵌在内调侃之。狐女应声对上:“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 蒲松龄把一句最关键的话藏在狐女其它妙趣横生的话语里,这等于大骂:姓孙给谏是个乌龟王八蛋!

根据蒲松龄纪念馆现存资料显示,宝应、高邮、邳州之行使蒲松龄认清了官场的腐败,更清楚了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特别是认识扬州才女顾青霞,使蒲松龄更加同情处于社会最下层的贫苦妇女。这次远行对蒲松龄的一生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官场腐败,使蒲松龄对功名利禄心灰意冷,回到淄川后,完全改变了蒲松龄的生存轨迹,设帐授徒,做起私塾先生起来了,并且一干就是四十年。从这时开始撰写他的巨著《聊斋志异》。我们从《聊斋志异》中不仅可以看到顾青霞的倩影,还可以从《青凤》、《侠女》、《长亭》、《席方平》看到陈锡九的影子。邳州陈锡九改变了蒲松龄的人生轨迹,催生了《聊斋志异》的问世。

蒲松龄以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取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