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他是隋朝最后一根擎天白玉柱,一旦折掉,隋朝亡矣

(说历史的女人——第639期)一个王朝到了末期,史书往往会有一句某某死,则亡。那么隋朝在最后的时期也曾有这么一个擎天白玉柱,他就是杨义臣,杨义臣一旦折掉,则隋朝亡矣。这么说,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是若仔细深入历史去看的话,你会发现事实原来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杨义臣这根隋朝最后关乎朝代存亡的擎天白玉柱。杨义臣,代人,鲜卑族,是一个汉化的胡人,本姓尉迟,父亲尉迟崇,仕北周,为仪同大将军,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

一:父亲站队很重要。北周时期,尉迟崇率兵镇守恒山,杨坚担任定州总管,是尉迟崇的顶头上司。当时天元皇帝奢侈昏暴,天下思变,尉迟崇看到杨坚已有取而代之之意,便坚决站到杨坚阵营里,倾心相结,杨坚对他的亲近很是满意。

大象二年(580年),杨坚担任北周大冢宰后,尉迟迥、杨逍、司马消难相继起兵讨伐杨坚,其中尉迟迥声势最大,威胁也最严重。

尉迟崇和尉迟迥是同族兄弟,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担任重要军职、手握重兵的尉迟崇处境就很微妙,起兵讨伐尉迟迥,难免会有人借机造谣说自己名为平叛,实为造反。如果自己在这时不做点什么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决心,杨坚为人性情猜忌,难免秋后算账。

思来想去尉迟崇想出了一条绝妙之计,他脱去军装,换上犯人的号衣,把自己关在监狱里,并派人赴京请罪,表明自己是叛逆者的亲属,请求治罪。这是一个高明的做法,杨坚立即明白尉迟崇的良苦用心,于是写一封信对他的做法表示肯定和赞赏,并致以诚挚的问候,要求他乘公家的专车回到朝里,把他安排在身边担任重要职务。

他是隋朝最后一根擎天白玉柱,一旦折掉,隋朝亡矣

杨坚代周建隋后,封尉迟崇为秦兴县公爵。后来尉迟崇战死后,作为烈士的后代,年仅12岁尉迟义臣被杨坚收养在宫里。杨坚有次看到担任千牛奋身的尉迟义臣英姿勃勃,便想起了尉迟崇当年对自己忠诚和支持,感慨良久,对着尉迟义臣说,我当年刚掌握大权的时候,到处都是反对声,尉迟迥这货带头在邺城造反。你爹当时在恒山统领部队,不但与尉迟迥相邻,还和尉迟迥是亲戚。但你爹是个明白人,坚决地站在了我这边,为了表示和一刀两断的决心,还把自己抓起来,要求我治罪。后来,在抵挡北边那些少数民族入侵中壮烈牺牲。

他的高尚品德亘古未有,他的光荣事迹感天动地。现在就是给他天大的荣誉,也不足以表彰他的丰功伟绩。小义臣,你以后就姓我的姓,作为我的堂孙,编入我杨门家谱,咱爷们永享荣华富贵。从此,杨义臣登上历史舞台,在大隋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生华章。

二:初露锋芒。杨义臣作为烈士后代,又长期生活在皇宫大内之中,为人谦虚谨慎、机智勇敢、善于骑射、有大将之才,很受杨坚喜爱,决定担任军职以便接收历练,以后好委以重任。

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朝的死对头突厥达头可汗进犯边塞,杨义臣第一次以行军总管身份,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马,征讨突厥,面对凶悍的突厥骑兵,杨义臣沉着勇猛、指挥有方,在白道把突厥军打的屁滚尿流,狼狈而逃。

开皇二十年(600年),老冤家突厥再次进犯边塞,雁门、马邑二地多受其害。杨义臣第二次出兵抗击突厥,突厥败逃塞外。杨义臣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率兵穷追不舍。

追到突厥老窝大斤山,突厥兵不跑了,如果再跑不但老窝没了,主要是面子都没了,难道你小子在我老家还敢猖狂,于是停下脚步和杨义臣死磕。屋漏偏逢连阴雨,一个杨义臣都打不过,又来了一个更狠的人—太平公史万岁,率领军队也赶到了,杨义臣与史万岁合力出击,大败突厥兵。仁寿初年(501年),杨义臣拜授朔州总管,杨坚甚至把自己穿的军服都给了杨义臣,表彰他的功劳。

三:再次站队。仁寿四年(604年),老皇帝杨坚驾崩,杨广即位。杨坚有五个儿子,凭什么是你即位?汉王杨谅一百个不服,率先举起讨伐逆子杨广的旗号,在并州起兵作乱,这都是权力闹得。

当时,代州总管李景被汉王的部将乔钟葵包围,杨广下诏让杨义臣去救援他。这次又面临这当年和老爹一样的选择,站队太重要了,不然一失足永世不得翻身。杨义臣是个好同志,政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站位准确,旗帜鲜明的站在杨广这一阵营里。

接到杨广的平叛命令后,杨义臣一刻也没有耽误,率领本部骑兵、步兵二万人马,连夜奔袭几十里路,赶在叛军到来之前堵住了西陉口。天亮后,乔钟葵的人马才大摇大摆的缓缓而来。

乔钟葵手下有个猛将叫王拔,这位猛将兄善于使用马槊,能在飞驰的战马上拨开迎面射来的箭矢,每次冲锋的时候这哥们都打头阵,骁勇异常,给杨义臣带来很大麻烦。

为了对付王拔,杨义臣从军中悬赏招募勇士,并表示,只要能打败对方那位猛将兄,一定破格提拔重用。重赏之下,有不怕死的站了出来。这不怕死的哥们叫杨思恩,表示自己打小练武,精通各种器械套路,属于高手之列,愿意斩王拔的脑袋献于麾下。

杨义臣一看这货相貌不凡,身材高大,肌肉发达,也很高兴,搬出酒,壮士,请满饮此酒好上路。杨思恩喝完酒,摔了酒壶,上马出战。被王拔斩于马下,喝酒不骑马,更不能骑马作战,这算酒驾。杨义臣也够意思,赎回杨思恩的尸体,放声痛哭,三军无不流泪。

他是隋朝最后一根擎天白玉柱,一旦折掉,隋朝亡矣

杨义臣一看硬拼肯定不行,何况自己的人数也不占优,便决定用计取胜。他把军中的骡马牛驴全部集中起来,总共好几千头,让五百军士每人携带两面鼓,带着这些牲口藏在山谷里等自己进攻信号。

晚饭后,全军酒足饭饱,出击。乔钟葵迎战,两军激战正酣,山谷中那些驴呀、马呀等在军士的驱赶下一涌而出,冲向叛军阵营,一时间,战鼓震天,尘埃弥天,乔钟葵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马,只知道自己中了埋伏,喊出了以前无数人喊过,以后仍有无数人要喊的一句话,不好,中计矣,快撤。杨义臣纵兵追击,大破乔钟葵。

不久,平定杨谅之叛。杨广这人也不含糊,对平叛有关人员论功行赏,杨义臣也因战功升任上大将军,赐缣采二千段,杂采五百段,女妓十人,良马二十匹,继而授他为相州刺史,不但奖钱、而且升官。杨义臣从此也成为杨广的心腹爱将。杨义臣和他爹,不但才能出众,而且政治站位高,始终都能站好队,站对队,不受重用才怪呢!

四:南征北战。杨广上台后,好大喜功、急功好利,短时间内在全国上马许多世界级的大工程,修东都、开运河、建长城,没事还好旅游,塞外江南都去过,搞得全国上下民怨沸腾。为了炫耀武力,杨广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发动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不是说高句丽这货不能打,而是等到运河修好后再打估计又是一番结果。

说实话,杨义臣这些年有点忙,从大业五年到大业八年,杨义臣一直都在平定吐谷浑的前线,刚把吐谷浑搞定,就急匆匆的赶到辽东前线。杨义臣已经成了帝国的消防队员,哪里有火警,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征讨杨玄感叛乱,征讨妖贼向海公,大业十年(614年),再次随杨广再征讨辽东。这时国内已经大乱,渤海人高士达、清河人张金称,都相聚几万之众,攻陷郡县。面对国内这个烂摊子,隋炀帝杨广只好让杨义臣从辽东率军回来平叛,杨义臣不负众望,大破高士达,斩张金称,进军豆子赹,活捉格谦。

此后,杨义臣一直在河北前线,他将河北情况写成报告呈送给炀帝,但是遭到了白脸奸臣虞世基的百般阻挠。后来当杨广通过其它渠道得知接到杨义臣在河北收降数十万叛军的捷报后,不禁感慨万千:“我原来没有听到盗贼发展到如此地步?贼势发展得这样快,杨义臣降贼这么多?”

他是隋朝最后一根擎天白玉柱,一旦折掉,隋朝亡矣

虞世基充分发挥小人嫉贤妒能的本色,对杨广说:“盗贼都是小股势力,虽多但终不能成气候,不必担忧;杨义臣几尽剿除盗贼,长期在京城之外拥有重兵,很不合适,不得不防。”杨广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以为然,随即下令召回杨义臣,并遣散他的士兵。杨义臣为此报憾忧愤,不得不回朝听命。不久后,张金称、高士达的余部全都归附窦建德,河北叛军复盛。回朝后,杨义臣因军功升任光禄大夫,不久拜授礼部尚书。不久,在官任上郁郁去世。一年后,江都兵变,炀帝被弑。有人说,如果杨义臣活着,断不会有兵变这种事发生。

后来,也有人传说杨义臣没有死,还领导讨伐叛臣贼子宇文化及的军事行动,成功的诛杀了宇文化及,并救了炀帝的儿子赵王杲,当然这都是传说,赵王杲在江都兵变时已经被裴虔通一刀砍死在炀帝的脚下。

杨义臣死,隋朝灭。故此,说他是隋朝最后一根擎天白玉柱,一旦折掉,隋朝亡矣,实不为过。《隋书》说:群盗侵扰,义臣致三捷之功,此皆名重当年,声流后叶者也。连杨义臣的老对头窦建德也说,历观隋将,善用兵者唯义臣耳。(文/向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