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抗战中的“捷克造”机枪能虐鬼子手中的“歪把子”机枪吗?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拿着捷克式轻机枪说,日本的歪把子和它比就是孬孙。

从性能上来说,捷克式轻机枪应该是完虐日本的歪把子机枪的

捷克式轻机枪也就是ZB-26式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在1926年研发的,距离二战也就十年左右时间,枪重不足20斤,有效射程可达1000米,弹匣20-30发子弹,可以通用毛瑟步枪子弹。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性能稳定,枪管用气冷的方式,只要枪管过热就可以快速更换,理论上一分钟可以射出500发子弹。

当然捷克式轻机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点射,尤其是二三长短点射,十分精准,且省子弹,这一点对于当时缺乏子弹的国家来说简直是完美。

缺点来说,也是当时所有轻机枪的缺点,就是装弹量太少,只能用弹匣供弹,一个弹匣可以放20-30发子弹,因此持续火力压制上存在问题,在换枪管和弹匣的时候,都会打断火力输出,跟后续德国生产MG34通用机枪使用的弹链供弹来说,火力持续上不够。

对付捷克式轻机枪,就是在你换弹夹的时候,对你进行火力压制,然后端掉你!德国MG42机枪号称是希特勒的电锯,就是因为人家的火力没有间歇,根本不给你机会。

日本人的歪把子在捷克式面前就是孬孙

歪把子机枪的正式名称是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轻视机枪在战争中的地位,日本于1922年将歪把子机枪列为制式装备。

在此之前,日本并没有弹药统一的概念,日本在研发这款武器的时候希望能够将这款枪与日本制式步枪三八式步枪的子弹能够统一,减少后勤供给压力。

然而研发出来的歪把子,在子弹大小上和步枪做到了统一,却不得不减少子弹的弹药量来给歪把子使用。

在使用性能上则表现的更为差劲,歪把子就像小媳妇,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高温高湿的情况下都可能导致可靠性差,只要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故障率才能相对低一些。

在装弹上相对捷克式机枪更为复杂,得副射手在旁边伺候的,对副射手的装弹水平要求极高。

“以右手拇指在下、食指和中指在上,从弹箱中取2~3个弹夹(弹头朝前、弹夹朝后),使弹夹底边对齐后装入装弹机(装弹机)中,并使弹夹与装弹机(装弹机)后沿对齐,装入5~6个弹夹后,扳回压弹盖板”。

日本一个弹夹是5发子弹,一次最多能装30发,这要是副射手挂了,就会严重影响歪把子的使用。

要是以捷克式机枪对歪把子机枪,裤衩子都给打它飞,在抗战时期,我军缴获后,即使是缺少枪械,正规军也从来不用,只有游击队才大量使用,但凡能够用上捷克式轻机枪,立马淘汰歪把子,就连日本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一直想用九六式轻机枪取代歪把子。

歪把子日本一个分队(班)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中国却未必能够一个班一挺

然而,我们也没有什么好自豪的,毕竟歪把子是日本自主研发出来的,是日本的制式机枪,在日本的最小作战单位,13个人的分队中,能够做到一个分队一挺。

捷克式轻机枪并不是我们研发的,即使在仿制的时候数量也极为有限,整个抗战中,中国仿造和购买的捷克式轻机枪大概在10万挺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如果同时拥有10万挺捷克式轻机枪,可以装备大概可以为一百万人的部队提供轻机枪,(一个班一挺,可以装备十万个班,一个班10人就是一百万)。

然而,这十万挺并不是同时拥有,而是整个生产周期内,中国一共拥有过的数量,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中正式步枪性能也比三八式步枪,国民政府一共生产了60-70万把,而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基本可以做到人手一把;捷克式轻机枪性能也比歪把子机枪强很多,可是人家还是一个班组一挺。

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款步枪,一款机枪的优劣就能显示出来的,所以,我们也不必去嘲笑日本的歪把子。


史论纵横


为数不多的在抗日战场上能够称得上是领先本子的武器之一。

就说几个歪把子最大的槽点吧:

供弹:这个是歪把子最傻逼的地方,老夫从未见过用步枪弹夹塞在机枪供弹具里面这种诡异的供弹方式(其实是有的,但是只有日本人做成制式机枪来用)....而且还得抹油,不然供弹不顺,抹了油还更容易沾灰,导致供弹更不顺,更傻逼的是这种漏斗弹夹本身是为了方便三八大盖的弹夹供弹的。结果因为这种机枪不好承受标准6.5mm子弹的膛压,非得再设计一种低装药弹。三八步兵内心是日了狗的。

再说了抹油特么忙死副射手啊,副射手内心OS是:老子特么是来打仗的还是来烤串的,所以这种供弹让歪把子理论射速虽然有500发/分,实际只有120发/分

子弹:前面说到过了,因为歪把子确实坑爹,所以用了减装药的6.5mm步枪弹,本身6.5的动能就不咋地。再减装药.....好吧,注意下图下面的G字,日语gensou(减装)的首字母

其他:

其实其他很多啊,前面大体提到过,比如坑爹的供弹设计让人机功效shi一样。枪管子也不像捷克那样可以快速更换,而且这傻逼玩意因为左边有个巨大的供弹漏斗,所以准心是偏右的,所以握把肩托也是偏右的....


疯狗的轻武


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捷克式完虐歪把子毫无压力。两者都是步兵班、组火力支援武器,相互之间最大的碰撞就是在中国抗日战场。 排除其他火力编组单位,单论机枪对机枪,捷克式绝对是抗日战场上极少性能超越歪把子的装备。

评价机枪性能好坏,无非是装弹量、射速、杀伤力以及携带的便捷性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


一、ZB-26捷克式采用7.92毫米20发弹匣供弹,枪管可以快速更换(适用于高强度作战),枪管提把在方便更换枪管的同时也方便快速机动携带。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不管哪个标准,只要击中合适的地方一样致命。

和盒子炮一样,捷克式在我国战场随处可见,在缺乏武器装备的抗战将士手中绝对是难得的重装备。

二、大正十一式歪把子机枪,采用6.5毫米30发漏斗供弹,有效射程600米,相对于捷克式简单的说明而言,有太多的设计缺陷,造成实战中确实可以列入烂枪行列。

为实现步机枪药弹的通用性并减轻后勤保障压力,直接采用5发弹夹装6.5毫米步枪弹,下图是歪把子弹药箱。

为了实现连续射击,将6个5发弹夹置于供弹漏斗中,大家看到的效果是这样的,不过这么优闲的供弹方式不知道能保证多少火力持续性。

这种射速更像点射

正因为这种很异类的供弹方式过于奇葩,结构复杂导致了歪把子故障率居高不下,而且开放式供弹方式在野战环境下很容易因异物进入而出现卡壳,不知道日本人是不是在实验室里做的测试。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机枪上设计了一个小油壶(箭头圆形处)。

小油壶效果欠佳,所以在实战中副射手的工作除了备弹、装弹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给子弹先刷一遍油,要不然怕打不响。

当然了,即然叫歪把子肯定得有个理由,因其独特的设计机械瞄具位于机枪侧右方,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将枪托向右弯曲。正是由于这种设计,射手在射击过程由于平衡感难于控制,弹道将在连续射击中不断向左偏移。

连日本人自己都不爱用,看下面这张照片就明白捷克式有多招人喜欢。


河东三叔


从理论上,正宗捷克ZB-26式轻机枪真的可以完虐日军十一年式轻机枪,不论是威力、射程、可靠性还是人机功效等,在实战上也是如此。但注意,这里说的是正宗捷克ZB-26,抗战开始后,原厂ZB-26轻机枪消耗巨大,中国军队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仿制的ZB-26轻机枪,由于早在1927年国内就已经仿制成功,抗战期间,不少兵工厂,甚至小作坊都可以制造这种武器。

由于质量控制问题,加上国产子弹等问题,实战中的ZB-26在可靠性方面下降严重,国军机枪手在平时经常会拿一发发一旦去试,如果合膛的话就留下,不合适就淘汰给步枪兵使用,在战场上,中国步兵的火力支柱轻机枪一旦卡壳,往往都是致命的。

另一方面,虽然ZB-26的人机功效远远强过重心偏移的十一年式,但在实战中,双方机枪手的训练程度让这种影响往往会反过来,不过,ZB-26的好处就是,一旦机枪神阵亡或者负伤,接替者照样能使用,而没受过专门训练的射手,往往很难一下子用好十一年式轻机枪。

总的来说,抗战期间,ZB-26还是赢得了敌我双方的一致认可,在抗战末期,由于日军物资短缺,武器弹药优先供应太平洋战场,导致在后期的战役中,尤其是豫湘桂战役中,日军一线部队很多已经国械化,日军在前线缴获ZB-26,也往往自己留用。

时至今日,某些国家军队依然在装备ZB-26的改进型号,诸如印度军队就装备发射5.56毫米子弹的改进型,十一年式则早早就退出历史舞台,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深远防务观察


当然可以虐,这是当年抗战战场上为数不多的中国可以虐鬼子的武器之一。轻机枪是机枪的一个分类,它相对于重机枪来说要更加轻便,通常只需要一个人便能操作,一般在战场上作为步兵进攻时的伴随支援及阵地防卫武器,是班一级的主要支援武器。而今天要讲述的,就是这么一款来自欧洲的,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一款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它的正式称呼为ZB-26型轻机枪)

(这款机枪也是国内神剧的最爱,神剧中端着机枪突突突的一般都是这款捷克机枪)

位于布尔诺的捷克斯洛伐克国营兵工厂是捷克斯洛伐克机枪的主要研制中心,1926年,枪械设计师哈力克设计出了一款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可快速更换枪管的轻机枪,经过捷克陆军验收合格后,定型为ZB-26型轻机枪,该枪重量较轻,只有9.6公斤 ,射速每分钟达500-550发,是非常优秀的轻机枪,除了捷克自身采用外,还输出到了24个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最重要的使用国便是中国。

(中国军队的捷克式轻机枪)

中国引进捷克式轻机枪的时间很早,在捷克式轻机枪定型的第二年,也就是1927年,大沽造船所便开始仿造捷克式轻机枪,由此开始 ,国内各兵工厂纷纷相继仿造,成为中国军队的最主要的轻机枪,为什么捷克式如此受欢迎?因为捷克式轻机枪结构简单,操作维护都很方便,而对于国内落后的加工水平来说,生产捷克式轻机枪是当时最好的选择,1934年经过了漫长的测试之后,捷克式轻机枪正式成为中央军的制式武器,当年便向捷克订购了机枪五千挺,同时采购了相关机器设备,开始了正式的仿造。

(金陵兵工厂,该厂是抗战时捷克式轻机枪最主要的生产厂家之一)

(被击毙的日军)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由此开始,当时中国军队一共列装了8381挺捷克式轻机枪,在抗战时期,对于武器差距巨大的中日两国来说,捷克式轻机枪是中国军队少有的性能远超日军的武器之一,在实战中,中国军队的轻机枪手常常能充分发挥出机枪的强大火力,压倒了对面使用非常不可靠的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日军,据日本老兵东史郎回忆,在战斗中,日本士兵最怕的事情就是遇到捷克式轻机枪,在一次对中国军队防守的一座山头冲锋时,中国军队的捷克式轻机枪仅用一个弹匣的子弹就击毙了近十名冲锋的日军士兵,捷克式机枪的威力,可见一斑!抗战开始后,后方的各个兵工厂开足马力,全力生产捷克式轻机枪,据统计,在抗战八年的时间里,兵工厂一共制造了41342挺轻机枪,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却是中国军队最可靠的火力支撑,在抗战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荣光。参考资料:《抗战中国轻武器史料》《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


战争史


抗战里日军的“歪把子”轻机枪,大名“大正十一式”,该款机枪为方便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

一战结束后,列强进入新一轮装备竞赛,东亚小强日本自然也在努力。为增强一线步兵的火力,日军仿效西方样式,配备只需要1至2人便可操作的轻机枪。在此背景下,日本兵工厂很快打造出“歪把子”轻机枪……

“歪把子”是一块走个性风的轻机枪,供弹方式是该机枪最大的特点。它采用弹斗供弹原理,弹斗在机枪左侧可容纳6个5发弹匣,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会将子弹推入弹口,依次入膛发射。此外,“歪把子”的6.5毫米步枪弹,机枪好的时候可以用步兵弹,机枪坏掉可以把子弹给步兵用。

“歪脖子”在实战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战斗中子弹装填麻烦、枪管太热不能换管、构造复杂故障多、机枪向右歪脖射击太不舒服。

既然毛病太多,“歪脖子”在1936年被九六式轻机枪所代替,然而因为战争持续进行的原因,“歪脖子”并没有退出服役,而是转战于各地战场。

列举一下“歪脖子”的数据:枪长1100毫米,口径6.5毫米,净重10.2千克,有效射程1000米,初速每秒730米,射速每分钟500发。

那么,抗战中的“捷克造”ZB26机枪的数据是怎么样呢?请看:枪长1161毫米,口径7.92毫米,净重10.5千克,有效射程550米,初速每秒830米,射速每分钟500发。

相对于问题多多的“歪把子”,ZB26可谓是二战名枪,性能要强悍太多。从枪口动能上看,ZB26的7.92×57毫米毛瑟尖弹强于“歪把子”的6.5毫米三八式有坂步枪尖弹;从操作维护来看,ZB26操作简便、能换枪管,“歪把子”操作复杂,不能换枪管;从人性化来看,ZB26采取常规的姿态,远远比“歪把子”的偏右方式要来得舒适。

此外,看连续供弹能力,虽然ZB26为20发、“歪把子”为30发,但二者的供弹方式不同,“歪把子”并不占优势。至于精确度方面,ZB26高出“歪把子”一筹,这点对于节省子弹比较重要。

可对比的细节还有很多,相互间有长处也有短处,但综合而言“捷克造”ZB26机枪是能够虐“歪把子”的。


子屠龙


在抗日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见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军队使用歪把子机枪其外形一看就是很变扭和邪恶而作为人畜无害但是急了会咬人的我兔使用的则是外观民主正义的捷克造。那么问题来了我兔的捷克造能虐鬼子的歪把子吗?

首先看看本子的歪把子,歪把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标志性的歪把,导致这个原因和其特殊的供弹系统分不开。其采用了和其他机枪不同的漏斗式弹匣,设计初衷是好的,为了兼容三八式步枪弹大弹夹。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供弹系统特别复杂导致了机枪的重量居高不下,同时故障率也特别高同时供弹的效率也是非常低下,同时为了这个漏斗服务枪把不得不向右歪导致了枪的重心不稳给射手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反观我兔的捷克造尽管外形似乎看上去中规中矩但是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无论是其威力还是精度都是吊打歪把子的存在。最关键的是捷克造的枪管具有快速更换功能,长时间射击导致枪管发红以后只要更换一下枪管就又可以射击了,这是本子的歪把子所不具有的优势,很显然捷克造的火力持续性也是远远要优于歪把子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实战的表现来看捷克造是吊打歪把子的存在,至于为什么我兔当时打不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捷克造需要进口,歪把子是本子自造。顺便说一遍但是缴获的歪把子基本都是给县大队什么的用的,捷克造才是正规军的真爱。


思远防务


如果两挺机枪1V1的话,捷克式吊打歪把子一点问题没有,歪把子这把枪太坑了。

捷克式可以说是过国军所有武器中,为数不多优于日军的武器,然而,数量太少。相比于捷克式,歪把子就等于一个莫名其妙的奇葩机枪。在战场上,日军也是在叹息,自己手中的轻机枪不如国军的轻机枪。

歪把子这个枪的槽点实在太多,几乎就是不伦不类,我们先看下这把枪的槽点。


首先就是供弹,弹斗供弹可以说是最奇葩的一个方式。歪把子机枪装满子弹是30发,它是用6个弹夹,塞在弹斗里面,还得对齐了,然后用压弹板压好。这个供弹方式几乎就是个作死,所有故障都是因为他这个奇葩的供弹方式。

而这把枪的另一个奇葩之处就是需要为子弹润油,才能保证射击。在供弹口有一个注油器,子弹通过的时候,油会自动漏出。这个就直接导致这把枪变成歪把子,因为这个注油器,在枪管正上方,如果枪托和枪管同一直线,这就导致射手视线被注油器挡住。所以,日本人将准星和枪托整体偏移。


歪把子机枪还有一点,就是子弹是减装的。为了追求子弹通用,三八大盖和歪把子是同一种6.5*50mm子弹,然而,歪把子打了之后故障频出。为了弥补,将子弹火药减少,用于歪把子机枪。

无论是射速火力还是杀伤力,歪把子都是远弱于捷克式的。相比之下,歪把子唯一强于捷克式的就是30发容弹量大于捷克式的20发。但是歪把子打光30发之后,重新裝弹的速度远慢于捷克式。副射手需要将六个弹夹用力按下去然后盖上才可以,而捷克式直接换弹匣就可以了。



国军的捷克式数量太少,一个连有两挺,而日军一个班一个歪把子。在当时,歪把子在抗日军队眼里,也是个稀罕物。


军武文斋


捷克造也叫ZB26式7.92毫米轻机枪 ,该枪是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相当经典的武器,使用大量切削加工,而且材料选用的非常好,设计合理,可以更换枪管,枪管可以直接在水里冷却,使用二十发直弹匣,有机枪射手和负责背负弹药备用枪管的副射手,更换枪管时打开两脚架将机枪固定后,抽出枪管在装上备用枪管,使用非常方便,而英国也以该枪为设计蓝本发展出自己的英制7.7毫米口径艾伦枪机和加拿大生产7.92毫米口径的勃然机枪,而同时期的日本造大正11式6.5毫米口径轻机枪,也称歪把子,这种机枪由日本南部次郎设计制造的,该枪使用大量散热片,采用弹仓供弹,为方便射手瞄准射击,将枪托设计重心靠后,而枪托偏右,行军携带不方便,该枪重量质量很重很大,而异想天开的开放式弹仓设计,使用三八式步枪五发子弹弹夹供弹,能并排放下六个弹夹,只要副射手不停的供弹,理论上歪把子机枪就可以不停顿的射击,但是由于是敞开式弹仓受抽出弹壳影响经常发生卡弹,为保障射击顺畅副射手不光要不停的供弹还要刷机油给子弹,保证子弹润滑退壳容易不发生卡弹,而其射速也不高,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子弹威力也不强;抗战时期我方整体作战能力不如日本,重火力和后勤保障能力也不如日军,日军各级炮兵建制完整,轻重火力配置合理,训练有素,日军作战勇猛,作战条令清晰,而同期我国军队重武器尤其火炮缺少,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部队作战以内战保安治安反游击作战为主,军阀混战期间各方重火力也不强,以淞沪会战为例,日军舰炮重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山炮压制我方火炮,对我军阵地进行破坏同时进行战场遮断,而日军步兵冲锋期间由大队相当于加强营一级的编制下属步兵支援火炮进行火力支援,由92式步兵炮和36式1式速射战防炮,迫击炮,中队一级的掷弹筒进行火力支援,国民党军队一直都喜欢据险死守,重机枪设置发射阵地,但是只要一开始射击就遭到敌人直射火炮击毁,或者遭到日军到处游动射击的掷弹筒迫击炮等曲射火炮射击压制,缺乏火力支援的中国军队不得已利用捷克造轻机枪作为火力支援的支点,变换防守战术,轻机枪射手小组不停的变换换射击地点,各小组交替开火掩护转移,待日军密集集中冲锋,一起开火用猛烈火力打击日军步兵散兵线冲锋,而有经验的射手组合会等敌人的支援火力开始后,炮火延伸以后,敌人以密集队形冲锋到近处才密集射击,打乱敌人冲锋阵型后,防守部队再以密集的手榴弹投掷以抵御日军的火力优势,而同期在山地游击战中游击队和八路军缺乏重火力,携带方便的捷克造轻机枪也是火力支援的核心,提供持续火力支援掩护全靠轻机枪,许多战术都是依靠伏击和近距离接触作战来实施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肯定比不过捷克造轻机枪。


龙龙88416331


日本九九式

抗日战争中中国能够碾压日本的装备其实并不多,但是捷克造恰恰就是其中之一,在笔者看来歪把子机枪是人类历史上最反人类的机枪之一,能够和他争夺的仅有法国的邵沙机枪等为数不多的机枪,而捷克造却能问鼎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轻机枪之一,那么就让我简单的讲讲歪把子的缺点和捷克造的优点吧。

日本大正十一年式

首先也许日本是想让步枪的弹夹直接供给给轻机枪使用,所以才在歪把子的左侧设计了一个可以容纳步枪弹夹的漏夹,但是日本人却没考虑到,这种漏夹非常容易发生卡弹的情况,尤其是在没有使用枪油的时候,这也就导致了歪把子机枪的射速非常低,只有120发每分钟,说个形象的数据,捷克造的射速是500发每分钟,布伦轻机枪的射速也是500发每分钟,MG34的射速甚至可以达到1000发每分钟。

ZB26捷克式

因为中国军队曾经学习魏玛共和国的原因,中国步兵的班组单位的支柱就是轻机枪,所以对于中国步兵来说拥有一杆良好的轻机枪是非常重要的,而轻机枪的作用并不是长时间对敌进行扫射,而是以精准的短点射消灭敌人。所以捷克造精准的优点就被显露出来,而且捷克造使用的是20发弹匣,装填也非常方便。在轻机枪手随着步枪手进行进攻的时候,他们可以把捷克造的提把掰到一边充当把手使用,也进一步加快了战斗节奏。

所以这也是日本军队在缴获了捷克造之后爱不释手,甚至专门开设了7.92毫米子弹生产线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