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她”力量撐起脫貧攻堅半邊天——“國家扶貧日”河北基層女書記共話“扶貧經”

“她”力量撐起脫貧攻堅半邊天——“國家扶貧日”河北基層女書記共話“扶貧經”

長城新媒體集團“國家扶貧日”大型直播現場。記者 胡曉梅 攝

長城網訊(記者 胡曉梅)今年10月17日是第五個國家扶貧日,長城新媒體集團推出了“國家扶貧日”大型直播報道活動——扶貧足跡,邀請了邯鄲市肥鄉區溫莊村第一書記張英、承德市平泉市七家岱鄉黨委書記宮曉玲兩位基層女書記,做客長城新媒體集團直播間,分享扶貧工作經驗,展示脫貧攻堅戰鬥中的“她”力量。

女子扶貧工作隊 致力鄉村全面振興

“我們是邯鄲市535個扶貧工作隊中惟一的女子扶貧工作隊,我們的派出單位是邯鄲市婦聯,組成女子扶貧工作隊一方面是單位性質原因,另一方面更是因為我們相信巾幗不讓鬚眉,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巾幗力量。”邯鄲市肥鄉區溫莊村第一書記張英笑著說。

據介紹,當時的溫莊村所有道路沒有硬化,沒有亮化,夜裡出行是很不方便的,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駐村的女子扶貧隊三個人都屬於不認輸的性格,也有基層工作經驗,就想法設法儘快改變這種現狀,她們一起去交通、金融、財政等部門跑資金、跑項目。“我們在很短時間內就把村裡3.3公里道路全部硬化,一年時間又把92盞太陽能路燈安裝到位,村裡百姓出行包括生活質量都有了提升。”張英堅定地說:“你離百姓有多近,百姓和你就有多親。”

2018年,村中僅剩下2戶11人尚未脫貧,目前有一戶也即將脫貧。根據此情況,女子扶貧工作隊因戶施策,完善“一戶一檔”,根據每一戶的具體家庭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脫貧方案。多方爭取全國、省、市項目支持,通過舉辦家政技能和手工加工培訓班,激發貧困婦女脫貧志向、內生動力,幫助解決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實際困難,同時加大健康扶貧力度,救助貧困患病婦女,防止因病返貧。

今年邯鄲市發佈了“三日一網”扶貧制度,每月一次“走貧日”,每雙月一次“交流日”,每季度一次“懇談日”和一個“扶貧心願網”。張英說,她的派出單位邯鄲市婦聯,全體機關幹部到村開展“一幫一”活動已經成為常態。

“她”力量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国家扶贫日”河北基层女书记共话“扶贫经”

邯鄲市肥鄉區溫莊村第一書記張英做客長城新媒體集團演播室。記者 胡曉梅 攝

發展食用菌產業 開闢扶貧新路徑

“平泉是‘中國食用菌之鄉’,發展食用菌產業扶貧,這是首選。”承德市平泉市七家岱鄉黨委書記宮曉玲心直口快地說,她在七家岱工作有七八年了。她剛到七家岱的時候,全鄉的貧苦戶是645戶,貧困人口有1635人,貧困發生率達到了17%。也就是說每五到六個人裡就有一個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如今,通過七八年的持續幫扶,七家岱鄉貧困戶現在還剩22戶55人,貧困發生率從17%的下降到0.58%,人均收入達到7100元。

宮曉玲介紹,平泉人30年前就種蘑菇,一直種了30年,他們對這個產業有很深的情結。現在,平泉的食用菌產業已經形成了集科技研發、高端種植、精深加工、市場流通、品牌打造、文化創意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食用菌總量達到6億棒、產量56萬噸,產業鏈產值達到78億元,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重達到46%以上。貧困戶參與產業不用擔心技術和市場。所以,“我們大力推廣食用菌產業扶貧園區,最大限度地吸納貧困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助力脫貧攻堅。”

據介紹,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七家岱鄉推出了“12345”脫貧攻堅工作機制:一要摸準貧困底數,兩區同建保脫貧穩搬遷,轉變思路三步走(就是一年領著農戶看,兩年領著農戶幹,三年農戶思路變),四種方式搞脫貧,(就是便民出行修道路、加快發展上項目、富餘勞力輸勞務、落實工作抓幹部),五大保障防返貧,(就是生態保障、菌業保障、畜牧業保障、農業產業調整、光伏產業保障)。

“她”力量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国家扶贫日”河北基层女书记共话“扶贫经”

承德市平泉市七家岱鄉黨委書記宮曉玲做客長城新媒體演播室。記者 胡曉梅 攝

鞏固脫貧成果 確保脫貧戶不返貧

脫貧摘帽是脫貧攻堅戰的階段性勝利,而不是工作的結束,鞏固和提升脫貧成果,確保貧困對象脫貧不返貧才是最終的成功。

“今後女子扶貧工作隊將繼續‘帶著問題下去、帶著思路上來,帶著溫暖下去、帶著滿意上來,帶著政策下去、帶著意見上來,帶著感情下去、帶著友情上來。’把各項扶貧工作做好做細。”張英說,對已實施的產業發展項目及時掌握動態情況,確保項目持續發展和實現預期效益。充分發揮“聯”字優勢,號召“巾幗文明崗”、三八紅旗集體、女企業家等女性先進集體及個人加入巾幗精準扶貧幫扶隊伍,凝聚幫扶強大合力,努力建設美麗溫莊村。

“下一步,我們將以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不返貧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著力解決好‘後三年’和‘三年後’的問題。”宮曉玲說,通過“後三年”的鞏固提升,確保到2020年,讓所有貧困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通過“三年後”的持續鞏固,實現鄉村振興。將堅定不移開展“一戶一棚”“兩區同建”“三零模式”“人均百株果”“政銀企戶保”等致富工程,確保貧困戶2項產業覆蓋率達到100%,“三零”模式扶貧園區覆蓋率達到100%,“政銀企戶保”覆蓋率達到100%,村級集體經濟覆蓋率達到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