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撤縣設區後農民變市民了,濟陽農村將迎來那些變化?


撤縣設區後農民變市民了,濟陽農村將迎來那些變化?


住著洋房、寬闊道路、就學便利、就醫不愁……美好的城市生活,是幾千年來廣大群眾的期盼。

從農民到市民,不僅僅是身份稱呼的轉變,而是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轉變,是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的轉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人民為中心”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線。

讓老百姓都過上更高品質的生活,這是濟陽撤縣設區的內涵初衷,是濟陽區委、區政府持續書寫的民生答卷!


撤縣設區後農民變市民了,濟陽農村將迎來那些變化?


從“農民”到“市民”,老百姓的自豪感更強了!

10月1日,濟陽區正式掛牌,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引起了極大關注,颳起了一陣“濟陽風”:“再見,濟陽縣;你好,濟陽區”“厲害了,我的大濟陽”“孔子聞韶處,魅力新濟陽”,廣大群眾紛紛留言點贊,憧憬著未來美好生活。

這種熱情,無不折射出此次設區後,所有濟陽區老百姓的驕傲和自豪!這種自豪也是發自內心的、是不可掩飾的!

曾經,“城裡人”和“鄉下人”是戶籍存在的兩種狀態,在部分人心中“黃河以北是農村,黃河以南是市區”的想法,也拉遠了濟陽與濟南市區的心理距離。如今,隨著撤縣設區的完成,無法越過的感情、權利、待遇鴻溝即將被填平,廣大群眾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市民意識也逐漸覺醒。


撤縣設區後農民變市民了,濟陽農村將迎來那些變化?


從“農民”到“市民”,老百姓的尊嚴提升了!

黨的十九大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農民變市民,就是要改變農民這一傳統的習慣。在農村,我縣積極推進合村並點,讓廣大農民過上城裡人的好日子;在城區,成立了16個社區,實現居民自治、民主管理,居民文明程度不斷提高……通過一個個的機構、一個個組織,一個個行動,廣泛發動群眾參與,讓市民的訴求得到反映,讓市民的權益充分得到保證,讓市民的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

而隨著濟陽基礎設施的完善提升、產業項目的落地生根,人們發現這片土地正在發生飛速的變化。“打工仔”、“農民工”紛紛從“往外飛”到“燕歸巢”:在家門口就能像城裡人一樣,有份穩定工作、住進寬敞樓房、享受幸福生活。

“前幾年在外頭打工,工資剩不了多少,目前在開發區金麒麟打工,一個月收入4000多元,落在手裡的錢比以前還多了,還能照顧上老人和孩子。”濟北開發區囤家村小劉笑呵呵地說。


撤縣設區後農民變市民了,濟陽農村將迎來那些變化?


從“農民”到“市民”,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提高了!

城市和農村之間,彷彿存在著一道堤壩,城裡水蓄得很高,農村很低。

根據黨的十九大的“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建設全域旅遊景區、美麗鄉村、特色產業小鎮,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多年來,濟陽縣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努力把城鄉二元結構這個“水閘”打開,讓城鄉之間的統籌之水順勢而流。

打通“水閘”的關鍵,在於集中資源著力強化便民平安、科教文化、基礎設施等功能,在就業服務、醫療保障、居住條件、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服務。為此,濟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本理念,兜緊民生保障網,財政資金八成都投入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先後榮獲國家級生態示範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食品安全先進縣、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等稱號,高分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

撤縣設區後的濟陽,是一張新的城市名片,是一個新的歷史里程碑,更是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是濟陽區的第一年。立在新徵程的起點,迎著新時代的曙光,濟陽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搶抓攜河發展機遇,加快產城融合步伐,努力打造一座與濟南東部新城、西部新城遙相呼應的現代化北部新城!

以新思想引領新時代、以新使命開啟新徵程!濟陽區,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中,在山東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在濟南建設“大強富美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使命中,必將煥發更多活力,迸發更大力量!(新濟陽 張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