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金杞地名文化——關於城郊鄉地名你知道多少

金杞地名文化——關於城郊鄉地名你知道多少

官劉寨——在杞縣城西南3公里、城郊鄉南3公里處。聚落東西呈矩形,面積33萬平方米。官劉寨村委會駐地。

相傳明永樂年間,村居常、劉二姓,取名常劉寨。劉氏族譜謂為明永樂時始祖由南陽遷此,六世祖劉逸庵墓誌謂為:上世善種西瓜,周獻王(明太祖第五子周王后裔)食之而美令貢王室,劉家為榮,易村名為瓜劉家寨。嘉靖後百餘年劉氏顯達,劉韶為天啟年間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改村名為官劉家寨,簡稱官劉寨。

林莊——聚落矩形,面積26萬平方米.在杞縣城西南4公里、城郊鄉南2.7公里處,林莊村委會駐地。

相傳明代村有林某系搖鈴大夫,人稱林大夫莊,清代演變為大林莊,簡稱林莊至今。

[注]:搖鈴大夫:舊社會一種串鄉行醫的人。手臂上穿數鐵環,入村則搖臂振鈴作響。

西十里鋪——聚落東西長方形,面積30萬平方米。在杞縣城西5公里、城郊鄉西4公里處。西十里鋪村委會駐地。

明清兩代開封一商丘驛道經此,建有廳房,以迎送過往官員,設鋪司,有鋪兵走遞公文,又距縣城十里,名十里鋪。亦稱花園鋪。為別於縣東十里鋪,乃稱西十里鋪。

西邊莊——聚落矩形,面積16萬平方米。在杞縣城西5公里、城郊鄉西4公里處。屬西十里鋪村委會轄村。

明末邊姓遷此建村,命名邊莊。1980年地名普查時,因與縣城東另一邊莊重名,按方位加一“西”字故名。

豆貴寨——聚落呈矩形,面積42萬平方米。在杞縣城西北5公里、城郊鄉北4公里處。豆貴寨村委會駐地。

相傳明初該村有竇富、竇貴兄弟二人,取名竇富寨(清代《杞縣誌》稱此名),後訛為豆腐寨或豆付寨。又傳,竇貴為駙馬,取名竇駙馬寨,後簡稱竇駙寨,訛為豆腐寨。新中國成立後為竇貴寨,簡化為豆貴寨。

該村解放前,沿河兩岸地盡飛沙,多風口,常因風吹沙打,麥糧絕收。村南亦屬沙鹼薄地,地較窪多水災。1949年後,黨和政府領導群眾沿河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改良土壤,引惠濟河水灌田,收益逐增,是改造自然的典範村。

南花園——聚落多塊形,面積30萬平方米,杞縣城西北3公里、城郊鄉西北2.5公里處。南花園村委會駐地。

民初與北花園、後白莊統稱花園,1975年劃歸南北花園大隊,改名南花園。

村西南角有明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狀元劉理順墓及神道碑。

趙樓——聚落矩形,面積19萬平方米。在杞縣城西北1.5公里、城郊鄉西北1.5公里處。趙樓村委會駐地。

相傳清道光年間,有一富戶趙三麻子,在此置田八百畝,建樓三間,作為趙氏別墅,命其地名趙樓。後趙嗜賭而敗,田產悉歸裴姓,裴攜家眷定居成村,仍沿用趙樓之名。

楊巴莊——聚落矩形,面積19萬平方米。在杞縣城西北1.5公里、城郊鄉東北1公里處。楊巴莊村委會駐地

明初名楊潘莊。後因楊姓出一拔貢,改稱楊八莊(見乾隆五十三年《杞縣誌》)、楊巴莊、楊北莊。

邵窪——聚落東西長方形,面積8.8萬平方米。在杞縣西4公里、城郊鄉西3公里處。邵窪村委會駐地

據邵氏家譜記載:其始祖邵和重原碭山安樂亭人,唐代遷此,現已四十九世,因村前地窪,取名邵窪

和寨——聚落矩形,面積2.8萬平方米。在杞縣城西北3公里、城郊鄉西北2公里處。和寨村委會駐地

清代有花胡寨、小胡寨諸名,後因和姓日盛,改稱花和寨簡稱和寨。

南北莊——聚落南北長方形,面積78萬平方米。在杞縣城西北3公里、城郊鄉西北2公里處。屬和寨村委會轄村

北花園——聚落南北向,分數片成塊狀,面積16萬平方米。在杞縣城西北4公里、城郊鄉西北3公里處。北花園村委會駐地

相傳:原為邑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進士、山西巡撫侯於趙花園。後園廢,白姓等分建二村,稱花園、後白莊。民國初統稱花園。1975年劃歸北花大隊,名北花園

前坡吳——聚落東西向,長方形,面積5萬平方米。在杞縣城東北2.5公里、城郊鄉東北3公里處。屬坡吳村委會轄村。

明代該村僅有茅屋兩間,為過往窮人棲息之地,人稱其地為“破屋”。後吳姓遷此定居,建村河坡之南,以原名不雅,改稱坡吳。

東坡吳——聚落東西矩形,面積3萬平方米,在杞縣城東3公里、城郊鄉東北3公里處。屬坡吳村委會轄村。

原與前坡吳、西坡吳統稱坡吳。後按方位冠以東字以別,故名。為杞縣醬菜原料產地,與前坡吳齊名。

西坡吳——聚落矩形,面積2萬平方米。在杞縣城東北3公里、城郊鄉東北3公里處。坡吳村委會駐地。

原與前坡吳、東坡吳統稱坡吳,後按方位冠以西字以別,故名。

名產紅芯蘿蔔與前坡吳、東坡吳齊名,皆為杞縣醬菜原料產地。

侯莊——聚落東西長方形,面積2.7萬平方米。在杞縣城東北3公里、城郊鄉東北3公里處。屬坡吳村委會轄村。

明萬曆年間,杞縣北焦喇村侯姓遷新塋於此,復遷侯姓族人建村,取名侯莊。

村南有侯氏新塋,始葬為明嘉靖進士、山西巡撫侯於趙。佔地二百餘畝,四周圍磚牆,前列翁仲、石人、石馬、石吼等。1958年、1966年兩次毀壞殆盡。

沙土崗——聚落東西長方形,面積6.4萬平方米。在杞縣城北2公里、城郊鄉東北2公里處。屬坡吳村委會轄村。

清代名沙冢崗。因建村於沙崗之上得名

村北有元朝兵部尚書王秉諭墓,已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