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古人的“身份证”

当今社会,

身份证是个人信息的标志,

也是社会安全的保障,

虽然现在交通发达,

但没有身份证同样寸步难行。

我们知道,现在通用的都是二代身份证,

90后之前的朋友可能还见过一代身份证。

古人的“身份证”


第一代身份证

古人的“身份证”

第二代身份证


那在这之前,

还有没有更早的身份证呢?

答案是肯定的。

翻开我们的历史课本,

会发现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就有:

“实行保甲制,设立身份制度,完善驿站。”

这一策略加强了秦国对居民的管制,

使居民生活更加稳定。

古人的“身份证”


当然,这里的身份证明并不叫身份证,

而是叫做“照身贴”

材质也不是纸质塑封,

是一块打磨的很光滑的竹板,

上面记录个人的相关信息。

功能与现在的身份证相同,

居家旅行必须随身携带,

否则就会被当成“黑户”抓起来。

古人的“身份证”

仿古代照身贴工艺品


有趣的是商鞅作为发明者的同时,又成为了“身份制度”反面教材,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驷即位,由于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嬴驷作为贵族的代表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得到消息便逃亡到边关,准备在一家客舍投宿,却被主人以其没有携带“照身贴”,自己怕被治罪为由拒之门外。商鞅无处容身,最终不幸被捕,车裂而死。商鞅虽然不在了,但“身份制度”却流传了下来。



到隋朝时期,

政府官员有了特殊的身份证,

叫做“鱼符”。

《隋书·高祖纪》载,“(开皇九年五月)丁丑,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冬十月甲子,颁木鱼符于京师官五品以上”,“(十五年)丁亥,制京官五品以上,佩铜鱼符”。




古人的“身份证”

唐代铜鱼符


之所以叫鱼符,

是因为它真的是鱼的样子,

分左右两瓣,

中间开孔可以穿线,挂在腰间。

在鱼的内侧刻有官员姓名、

所在衙门和官居品级。

不同品级的官员鱼符材质不同,

《新唐书·车服志》载:“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


古人的“身份证”

鱼符内侧拓片

一般来说,

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为黄金铸制,

三品以下五品以上为银质,

六品及六品以下则为铜质。

还为鱼符配置了鱼袋,

专门用来装鱼符所用,

但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能配有。

古人的“身份证”

宋代金丝鱼

可能会有人疑问,会不会被造假呢?

放心,古人的智慧是不可质疑的,

鱼符由京师统一发放,

分左右两块,

左符放在内廷留作“底根”;

右符由自己保管,

作为身份的证明来使用。

公职交接或进宫等需要验明正身的时候,

便由内廷降下左符,

如果与右符相勘合,便证明身份不伪。

古人的“身份证”

唐代鱼符

这种左右分开的形式,

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呢?

没错,这种运作形式,

和大名鼎鼎的虎符如出一辙,

所以鱼符在一定程度上,

其实和虎符一样,是权利的凭证。

古人的“身份证”

杜虎符


唐代虽然是一个大一统的时代,

但面对繁荣的贸易往来,

人员流动性太大,

甚至还有大量的“外国人”,

因此特别重视“身份制度”的推广,

连高句丽、安南这些蕃国使者

也统统都发给不同样式的符。

蕃国符以雌雄来分,

雄符留在朝廷,

雌符交给蕃国来使带回去。

再有来臣,

则以雌雄符相合来证明其真实身份。

所以像这样的特殊情况,

一般左右符的数量不等,

一块雄符对应十二块雌符。

《新唐书·车服志》载:“朝贡使各赍其铜鱼而至,不合者劾奏。”


古人的“身份证”

唐 阎立本《步辇图》


后来武则天篡国夺权,

鱼符改用

龟符

当时最高等级的官员则佩戴金龟,

“金龟婿”一词便由此而来,

可以想象,家里招了一个身份证是“金龟”的女婿,

最低也得是三品大员,

那可是光耀门第的大喜事儿。

古人的“身份证”

唐代龟符


龟符制度在武则天逝世后,

便被又改回了鱼符

虽然实施时间短暂,

但“金龟婿”一词却流传至今,

也将历史上的武则天,

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