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战争史的奇迹,一个书生率三千兵马,两年杀敌12万,拯救了唐朝!

张巡,唐朝“安史之乱”时力抗叛军,坚守不屈的护国名臣,他将一群乡兵百姓操练成铁军,率3000人在两年间大小战四百余次,坚守孤城,累积斩杀叛军12万人。

也正是他在雍丘和睢阳的坚守,使得安史叛军难以攻入丰饶富裕、维系唐朝中枢财赋的江淮地区,为平定“安史之乱”的最终胜利,立下殊功,为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延命了一百五十年。

张巡本是一个书生文官,科考中高中第三名探花郎,也曾于曲江宴上和一众同年进士,观赏天光水色,品尝御酒佳酿,作诗赏文不亦快哉。在国难临头之际,他从战争中学会打仗,竟能临敌应变,奇计无穷,将自己的军事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战争史的奇迹,一个书生率三千兵马,两年杀敌12万,拯救了唐朝!

——如果说文武全才的“小李探花”只是小说家虚构,那么智勇兼备、舍身报国的“小张探花”便是真实史实中的英才天纵,国士无双。

公元756年二月,张巡率雍丘城内3000唐军,击退叛将令狐潮所率1.5万叛军的多次进攻,累计杀伤敌军万人,取得一场辉煌大胜,从此一战而天下皆闻其名。

三月,叛军纠合4万余大军再攻雍丘,环城安放上百门投石机,将城楼城墙尽数轰塌。而唐军此时仅剩余2000余人。张巡设置木栅,又将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吓阻敌军,又亲率精卒,乘着敌军松懈之时,反复出城夜袭敌营,坚守六十余天,前后大小三百余战,迫得敌军退军。之后张巡更大开城门,出城追袭,大破叛军,光俘虏就活捉了两千多人。

此后叛军攻克长安消息传来,守城将官六人闻讯动摇,意欲投降,被张巡痛斥斩首。他又以“声东击西”之计,袭取叛军运粮船队数百艘,以“草人借箭”之计,得敌箭数十万只。随后,张巡又挑选五百勇士,乘夜缒城而下,叛军仍以为是草人,不加防备,却被唐军在猝不及防下,杀得阵营大乱。几万叛军自相践踏,不辨敌我,一气逃散了十几里地。

随后,张巡又假意告知叛将令狐潮,自己将率军弃城,要他送马三十匹为酬谢。令狐潮急于夺城立功,果然送马,却被张巡挑选勇士,以三十骁骑率兵杀出,冲得敌阵大乱。此战擒敌将十四员,阵斩百余级,缴获军械牲畜无数。令狐潮大败之余,终于被迫撤军,雍丘之围遂解。

张巡乘胜出击,在白沙涡之战,夜间突袭,大破叛军步骑七千人,桃陵之战又将落单的叛军小队四百人尽数俘虏。随着他每战克捷,威名远播,各方民众从叛军治下来投奔他的达到一万余户,麾下兵马也补充到300骑兵,合计3000士卒。

八月,张巡率部持短兵夜袭叛军李庭望部,将这支蕃汉兵马二万余人的敌军打得死伤大半,连夜逃窜。

十月后,张巡再次主动出击,两次大败叛军令狐潮部万余人,斩首过千。

十二月,叛军在雍丘北面的杞州筑城,彻底断绝张巡粮道,周边多个城池相继被叛军攻陷。张巡遂主动放弃雍丘,挥军东向,和睢阳太守许远会师后,总兵力达6800人,随后

在宁陵之战大破叛将杨朝宗部步骑二万人,杀叛将二十余人,斩首一万余级,叛军死尸填塞了汴水。因此战之功,张巡升任河南节度副使。

到了公元757年,此时安史叛军首领安庆绪,弑杀其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后,将战略攻击重心从关中的李唐王朝中枢,转移到江淮地区,派其得力部将尹子琦,率突厥、奚人等胡族精锐军马大举南下,会合当地叛军啸聚十三万人,意图一举荡平江淮,进而夺取维系唐朝经济运转的江南财帛重地。张巡和许远驻守的睢阳城,就是叛军如鲠在喉、势在必夺的钉子。

面对叛军前所未有的强大军容,张巡志气不衰,每日从早至午,大小接战二十余次,并主动出城迎战,将叛军一次次打得尸横遍野,落荒而逃。敌军本营被斩将拔旗,捣毁多次,精锐军马死伤无数,大笔军资被唐军缴获。

元月,第一次围城战,张巡擒杀敌将60多人,斩杀叛军2万余人。

三月,第二次围城战,张巡

主动出击,追奔数十里,斩杀叛军3000余人

五月,第三次围城战,张巡以昼夜击鼓,疲敌扰敌之计,突袭敌营,斩杀叛军5000余人,叛军主帅尹子琦左眼也被打瞎。

七月,第四次围城战,睢阳守军经过多次战损,此刻只剩1600余人,再难主动出击。叛军的云梯攻城,被张巡派守军用钩杆顶翻,投火焚尽;叛军改用钩车、木马攻城,又被守军投石砸烂。百计挫败下,十万叛军只能挖掘壕沟,加筑栅栏,就指望着长期围困,靠耗粮战术来打垮这内无粮草产出,外无救兵的孤城残军。

张巡《横笛》:【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随着时间推移,睢阳周边城池纷纷陷落,周围各路唐军将帅,许叔冀,贺兰进明,尚衡,李贲……只因嫉妒张巡的声名战绩,绝不愿意他带着“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这等方面大员的官爵,以及护国英雄的光环,活着进入帝国朝堂。

于是,这些蝇营狗苟之徒,竟都心照不宣地“不动如山”,逗留不进,视睢阳的坚守于无物。这座英雄城池也终于到了粮食耗尽,连捕鼠罗雀也难为继的那天。守军将士所剩600余人,多半是战损伤残,勉强靠着麻纸树皮充饥。

城中猛将南霁云奉张巡之命,率30勇士杀出重围,四处请援却接连碰壁,只得3000援军,抢夺了叛军数百头牛后,乘着夜雾杀回城中,在叛军拦阻下又战死大半。

终于明白再无援军希望后,多数人提议弃城东走,张巡以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多坚守一日便能给唐朝政府军的反攻多一天准备时间。若是轻易放弃,则叛军乘胜南进,荼毒江南,国势必危,因此说服众人,宁愿与城俱亡。

终于等到了守军将士疲累不堪,瘦饿得难以开弓执刀时,十万叛军云集蚁聚,大举攻城。张巡叩拜长安方向:【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英勇就义,时年49岁。

战争史的奇迹,一个书生率三千兵马,两年杀敌12万,拯救了唐朝!

睢阳城破三日后,唐朝援军终于姗姗来迟,七日后,唐军收复睢阳,全线反攻,一个月后,坐拥十三万大军的叛将头目尹子琦兵败身死。这场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的河南战役,以唐军的胜利告终。张巡和睢阳一城为代价,江淮得救,大唐得安!

整个雍丘和睢阳保卫战,张巡指挥由乡兵和百姓精壮组成的兵马数千,多次以寡敌众,以少胜多,两年内大小战四百余次,累计歼灭安史叛军十二万,以如此奇迹战绩,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出色的守城名将之一。

张巡善用城池,因地制宜,攻守兼施,虚实结合,攻敌不备,避实击虚,扰敌疲敌,夜兵突袭,百出奇策,有无相生,几乎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使了个遍,睢阳保卫战也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城市机动防卫战的经典之作,张巡的许多守战奇计,都为后世中华名将效仿并心神往之。

张巡极善治军,推诚待人,无所疑隐,号令严明,赏罚分明,他熟悉自己见过的每个兵士,以身作则,和将士同甘共苦,因而能如臂使指,指挥如意,无往不利。每当战事焦灼,士卒欲退时,张巡便身先士卒,死战不退,激励了将士们重新投入战斗,奋勇破敌。

张巡军两年征战,所需之器械、甲仗,无不取自敌军俘获,是古代版的「没有枪炮,敌人给我们造」。

【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前后大小战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人。巡行兵不依古法敎战陈,令本将各以其意敎之。人或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战,云合鸟散,变态不恒,数步之间,势有同异。临机应猝,在於呼吸之间,而动询大将,事不相及,非知兵之变者也。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

【自兴兵,器械、甲仗皆取之於敌,未尝自修。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於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

安史叛军行径残暴,其所经之处,必将城内百姓衣物财产搜刮一空,强迫精壮男子为苦力,妇女皆被奸淫,老弱病幼直接杀死,挑在刀槊之上为取乐。整个曾经何等繁华的河南中原地区,变成了豺狼所号、人烟断绝的无人区。多少百姓逃奔睢阳遮蔽的江淮地区避难,但求一时偷生。

因此,睢阳坚守两年,牵制叛军数十万大军的重大意义,不但是为唐王朝力保东南半壁财赋之地,更护佑了江淮以南千万百姓不至于也落到睢阳这样的地狱绝境。

唐朝名臣韩愈如此赞颂张巡:【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也正因为睢阳之战意义太过重大,张巡和一众英雄表现太过杰出,所以反而印衬得朝堂上禄禄诸公何等无能,逗留不进勾心斗角的前线将领又何等误国,所以睢阳守卫战最后时刻的不得已悲剧,才在这些掌握话语权的道貌岸然之辈的声嘶力竭中,千百倍放大了,竟让这位千古英雄蒙受冤屈和垢辱。历史又何其不公!

张巡困守孤城不抛弃不放弃,和将士们同呼吸共命运,坚持到最后时刻,不屈殉国,论忠烈论人品皆无可挑剔,配得起所有身后褒荣美誉,后世一切赞美景仰。还有许远、南霁云、雷万春……他们并不是为某个王朝的统治者去殉死,而是为了守护大多数人的家园不被侵害,捍卫身后千万百姓安宁生活,才在胡骑铁蹄中,叛军刀锋下,竭尽所能想要力挽天倾。

如此一个英雄群体在生死绝境中,捍卫和守护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昌隆的文明,共同谱就一曲浩气长歌。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千古史诗《正气歌》中将张巡和众多华夏民族伟大英雄同列:

战争史的奇迹,一个书生率三千兵马,两年杀敌12万,拯救了唐朝!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无数为张巡所保护的江淮百姓没有忘记他的功勋,千百年来代代耳口相传下去,张巡的祠堂始终立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安享着后人香火,作为当地最重要名胜,至今完好如新。

睢阳(商丘)张巡祠:

战争史的奇迹,一个书生率三千兵马,两年杀敌12万,拯救了唐朝!

战争史的奇迹,一个书生率三千兵马,两年杀敌12万,拯救了唐朝!

不止是在当时战火缤纷的睢阳、邓州、河东(今山西芮城)、真源(今河南鹿邑)等地,甚至远及江苏无锡,福建莆田,江西鄱阳这些地方,都自发地建起了张王庙,精忠祠,张中丞祠,张巡被老百姓奉为神灵,尊为“旻天大帝”,对他的崇拜和祭祀一直延续至今。

鄱阳张王庙:

战争史的奇迹,一个书生率三千兵马,两年杀敌12万,拯救了唐朝!

无锡惠山张中丞祠:张巡和身侧的许远像。

战争史的奇迹,一个书生率三千兵马,两年杀敌12万,拯救了唐朝!

这绝不是光凭那些鼓吹臣子愚忠的封建统治者所能做到的,他们曾经大力提倡而被后人废弃的庙宇千年以来不知尚有多少,而正是千百年来万众人心所向的结果。

一如张中丞祠的上下八字:旻天大帝,荫被南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