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亮剑》中丁伟带兵不行,为何丁伟接手新一团后没有巨大的战果?

静夜史


南京军事学院里丁伟曾经大叫:“辽沈战役时,我一个师扫他廖耀湘一个军”!这可是《亮剑》一句非常重要的台词,“东北剿总”所属廖耀湘第九兵团原驻沈阳,是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最精锐的机动兵团,随便单拉出其中任何一个军来都不可小觑,丁伟纵队能以一师兵力击破之,还敢说丁伟带兵不行?李云龙都未必有这两下子。



廖耀湘第九兵团附特种兵组成“西进兵团”出沈阳增援锦州时,下辖新一军、新六军、第49军、第71军和青年军第207师共五个军12个整师11万余人。其中新一军和新六军是“五大主力”之二,远征军驻印军底子,真正的美械王牌部队;第71军是悍将陈明仁旧部,滇西远征军出身;第49军的底子是早年张作霖的卫队旅,东北军余脉参加大型抗日会战最多的部队。

而青年军第207师更是大有来头,它创建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际,是下辖旅级建制的军级单位,类似于华东战场早期的“整编师”规模,一水的美械和学生兵,是小蒋掌握的心腹部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说的正是他们,官兵思想非常顽固,战斗力颇为顽强。



就是这样一个机动能力和兵力火力都很强大的豪华之师,在辽西地区被东北野战军全部围歼,黄埔六期廖耀湘兵败被俘,它的战斗力原本超过淮海战场上敌人的任何一个兵团,李云龙当面之敌也只有邱清泉兵团的第五军是五大主力之一,并且华野二师不过单挑了楚云飞的第89师,哪有丁伟一个师敢扫一个军的战斗力?

《亮剑》里就军中级别来说,丁伟在辽沈战役时(1948年9月)已经成为东北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军级),而李云龙在稍后打响的淮海战役(1948年11月)期间才不过是华东野战军一名师长,如此明显的差距必然是战场战绩和战果战功造成的,说明丁伟的带兵水平尤其是大兵团指挥能力超过李云龙,否则李大脑袋怎么当不成纵队司令,后撵个军长还是代理的。



部队血脉是有传承的,李云龙华野二师的老底子是386旅独立团,丁伟纵队一样也是以当年的新一团为核心。在晋西北抗日阶段,反扫荡突围之后三个老战友碰头喝酒,互相通报了战斗损失:孔捷新二团伤亡三分之二只剩300多人,李云龙独立团干部伤亡五分之二战士伤亡半个团,而丁伟的新一团损失仅有三分之一,突围时把鬼子都打懵了,战斗力差距一目了然。

就算是李云龙率部攻打平安县城的战役,丁伟的新一团也抗击着日军佐藤和武谷两个野战联队的增援,这也是援敌中最大的一坨,如果不是新一团拼死阻击,两个联队7000多鬼子杀到平安城下,腹背受敌的独立团非得全军覆灭了不行,丁伟在敌人疯狂冲锋下一口气连续下达的四条命令,足见战术水平之高超。



李云龙全团7000多人围攻几百名日伪军,丁伟一个团要抗击携带重炮的两个联队7000多鬼子兵,压力和能力孰高孰低?明摆着的事嘛。

因此在晋西北铁三角中,无论战略眼光还是战术水平,丁伟都是最出类拔萃的大才,综合军事素养高于另外二位老战友。早年在冀中三分区搞的就有声有色,接手新一团后更是打造了一支精锐之师,只是作为配角在《亮剑》中没有过多展示而已,然而从三人对话的点滴之间,仍然可以发现丁伟的战绩不俗。



如果你认真看过《亮剑》每一集的话,当记得孔捷挖苦丁伟的部队开烧锅(东北造酒的土作坊)酿酒,这是个指向性非常明显的暗示。

这事在东北野战军干得最出名的,就是原二纵5师师长,后来被直接提拔为第十二纵队司令员的钟伟,开国少将,低衔高配,曾经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这与《亮剑》下半部丁伟担任“北方某大军区参谋长”的职务高度雷同,而钟伟将军的带兵与作战能力,几乎就是个传奇。

亮剑的小文写了有100篇了吧,欢迎关注指正。


度度狼gg


没战果?估计丁伟听了要哭,话说这亮剑一直围绕着李云龙来说事,压根也没有我的单独传记,我就是有战果,也体现不出来呀!

难道丁伟没有战果么?其实战果多的是!



丁伟刚一出场,就来了一个“捡现成”,接手了李云龙的新一团成为了团长,很多人也不会忘记丁伟多年后说的那句话:老李,新一团的家当是你置下的,我丁伟捡的是现成的。但实际上丁伟难道只是捡了现成吗?这句话里边有实际内容,但同样也有客套内容。

事实上,正如铁三角再一次打屁中所说的话,最早当丁伟接到任命的时候,他的心里是不情愿的,一方面从实际职务来说,他是三分区另一个团的团长,并且这个团已经扩展到3000人的规模,至少比新一团多出了整整一倍。另一方面他刚接到去抗大军校进行培训的军令,自己要没本事没战果,自己所属的步兵团能扩展到3000人?难道这几千人拿的都是大刀长矛?自己要是没本事,能得到八路军总部发来的进修命令?可以说丁伟一出场,就已经展现出了不俗的一面。



至于随后的新一团,丁伟确实接手了很多东西,但是也不要忘了,此时的新一团是刚刚在苍云岭之战从坂田联队手里突围的部队,虽然突围成功却也伤亡惨重。尤其是李云龙走后,先后带走了营长张大彪和连长孙德胜,兵员和武器装备都遭受重大损失,又被李云龙带走了诸多核心军官,纵然丁伟手中是一个团,但他要想重新焕发战斗力,所需要打造的资源,不亚于李云龙重建独立团。

而在一年多之后的反扫荡突围当中,新一团能够在日军重重包围之下创造一天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壮举,这份功劳不仅仅是李云龙留下的家当,更包含丁伟重新打造的战斗力,既包括重建的武器装备,也包括重新提升战斗力的士兵和军官。所以在一年多之后晋西北铁三角再一次会面的时候,讨论之前的反扫荡情况,李云龙和孔捷所属的团都付出了至少2/3的伤亡,唯独丁伟的新一团,只付出了1/3的损失。部队基本成建制突围成功。这可是李云龙和孔捷没有做到的。



而三个人分手时,丁伟意外说出的那句未来早晚会与国民党开战的预言,也间接印证了多年前还没接手新一团的时候,丁伟为何具有先进性的扩充了自己的部队。并不只是个人能力,更是丁伟独到的战略眼光,意识到了未来将要发生一场更大的战争,部队需要有更大规模的扩充。

而到了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上,丁伟的战绩连李云龙都不得不称道,辽沈战役以一个师对抗廖耀湘兵团一个军。要知道廖耀湘兵团可是装备了新一军和新六军两大国民党王牌主力,是国民党主力兵团中战斗力最强的兵团之一,在这样的悬殊比之下丁伟居然能够吊打对方一个军,这种战绩连李云龙自己都难以做到。毕竟同一时间在淮海战场上,李云龙的二师也只是勉强与楚云飞的89师打了一个平手。

在解放战争中,四野的战绩是最高的,所以在晋西北铁三角中,丁伟的战果应该也是最多的。也难怪段鹏在听到丁伟名字的时候会大惊失色,不只是因为他是老晋西北铁三角,更是因为他后期的名声和战斗成绩。


辽宁资深球迷


丁伟带兵打仗的能力在晋西北铁三角中,算是最拔尖儿的!

先说带兵的能力,丁伟绝对高于李云龙。

只是,《亮剑》的主角是李云龙,丁伟算是男四号,排在赵刚和楚云飞之后。所以,没有细讲丁伟带兵的事。但是,通过两件事就能体现出他的能力。

李云龙违抗命令正面突围,虽然击毙了坂田联队长,但是,依然被调往被服厂。丁伟奉命接替李云龙新一团团长职位时,根本不担心是否能降伏李云龙带出来的兵。丁伟准确的分析出八路军缺少军事干部,早晚会让老李重新担任团长。而且,还答应李云龙会让他调走张大彪。他不怕有能力的手下被调走。



李云龙被调往接替孔捷独立团时,替孔捷求情,让他担任副团长一职。这里除了照顾战友情谊以外,我觉得李云龙也考虑到了独立团战士们的情绪。李云龙也是为了稳定刚接手的独立团,孔捷在的话,会给他帮上忙。从这点看,李云龙没有丁伟有底气。


而且,李云龙确实跟丁伟要回了营长张大彪。这也说明,李云龙带兵,喜欢靠“老底子”。这也是为什么,李云龙接到调令以后还想回新一团。旅长也提醒过他,别挑肥拣瘦,别拉山头!

其实,这也是跟两人性格不同有关系的。李云龙指挥部队比较“蛮横”,所以,需要老部下配合。只有老部下,才能迅速明白他的意思,听他“骂娘式”指挥。而孔捷属于“儒将”,有沟通能力。“平安格勒战役”,丁伟面对手下人对于擅自调兵阻击日本援军的顾虑,他详细分析了原因,争取部下理解。要是换成李云龙,下达完命令,属下必须干,要不李云龙早就骂街了。

再说丁伟的军事能力,简单的说,丁伟战略眼光长远,指挥能力突出。

第一,丁伟接替李云龙的时候,就明白八路军现在缺少军事干部,李云龙不出半年就该回部队。

第二,丁伟只是路过万家镇,被伪军骑兵追击过,就看出万家镇的伪军骑兵营是一块“肥肉”!但是,丁伟为了安慰被贬职的李云龙,把骑兵营送给了李云龙。


第三,反扫荡的时候,丁伟的新一团伤亡是铁三角中最小的。当然,这里也有李云龙的功劳,毕竟新一团是李云龙带出来的。但是,丁伟已经送给李云龙一个骑兵营和一个张大彪,也算是相抵了。新一团伤亡最少,最主要的还是丁伟指挥得当。

第四,平安格勒战役,李云龙和孔捷打仗属于蛮干,只有楚云飞和丁伟动脑子了。丁伟他们两人采取的都是“层层防御,梯次配置”,以最小的伤亡去拖延日军行军。而李云龙和孔捷是无论有多少人,都给老子上去打!


第五,铁三角在平安格勒战役后相见,丁伟敏锐提出国共必有一战。而且,李云龙在听完丁伟分析抗战发展趋势以后对丁伟说“好好干吧,没准将来,你就是咱们的总司令!”看似是玩笑话,其实,也是李云龙表示对丁伟的欣赏。

最后,丁伟确实混的比孔捷和李云龙好。他曾出任北京军区参谋长!那可是有机会指挥一个兵团作战的职位!而此时,李云龙和孔捷的指挥权还处于“军级”。

之后,丁伟在军校的毕业论文,指出苏联对我国的威胁,更是比李云龙和孔捷的论文有水准。

所以,我觉得,丁伟各方面能力都高于李云龙。只是,李云龙有主角光环。


勇战王聊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我狠狠的拍了一下大腿,恨不得大喊一句:“这特么是小说懂不懂?既然是小说,自然是围绕他老李展开!”

说丁伟带兵不行,且看当初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就丁伟想到了用地雷来拖延鬼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


简单来说一个将领,如果只会让部队打冲锋,那无疑是一个无能的将领,就像是太平洋战场上的万岁冲锋一样,根本是送人头。

当时面对日军的大队增援部队,打阻击是为了配合李云龙拿下平安县城,所以目的不是消灭增援部队,而是为李云龙获取时间。

从这一点来看,孔二愣子显然不像丁伟一样能随机应变,也没有这么高的战地判断能力和执行力。所以亮剑中哭的最多的是孔捷。

孔二愣子根本不是丁伟和李云龙这个档次的,他就属于规规矩矩的,不会犯错,但也干不出惊人之举。

就拿平安县城战斗,伤亡最惨重的估计除了李云龙部,就是孔二愣子了。而丁伟抽着烟,靠着几十枚地雷,就把目标给达到了。

到了解放战争中,丁伟更是一个师横扫国军一个军,这战绩不比李云龙差。只不过主角是他老李,轮不到来说他丁伟的事。


而从后来军校的论文来看,丁伟的论文才真正是让人眼前一亮,当时他便提出了对苏防御作战的概率,认为苏军能横扫关东军,如果照着对咱们重来一次,该如何应对。


从战略眼光来看,丁伟估计甩开李云龙一条街,在当时他就意识到了北方潜在的威胁,并且提出了切断西伯利亚铁路的策略,不得不说丁伟还真他娘是个人才!


小司马迁论史


主要是因为电视剧中主要讲的是李云龙,丁伟只是配角所以对他的描述较少。

当然了虽然描述的少但是也描述了丁伟接手新一团后创造了奇迹。

在平安格勒战役中就描述了丁伟新一团的战绩,阻击了日军两个联队的进攻,一个是佐藤联队

另一个是武谷联队

日军一个联队大概有一千多号人(两个联队相当于八路军两个团),配有重武器,而且这次与以往的不同日军还配备有重炮。丁伟的新一团在日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光是3营就死伤过半。

但是新一团依旧顶住了日军两个联队的进攻,为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要知道八路军一般是以袭扰战为主,阵地战很少,装备也不算太好,而且当时伤亡比例是1:20,丁伟的新一团能顶住日军两个联队炮火猛烈攻击也算是是一种奇迹。


我是汤里放药,了解更多娱乐知识,关注我即可!


汤里放药


晋西北铁三角,丁伟适合干个帅才,负责运筹帷幄,李云龙适合做个军事高级主官,进行战役级别的战场指挥,孔捷适合做个一线军事主官,负责具体的战斗指挥。

至于问题里问的为什么丁伟接手了新一团,没啥出彩的战绩?这个也很简单啊,这部电视剧,李云龙才是主角啊,丁伟和孔捷都是给李大团长帮衬的配角。

比如电视剧,前期的高潮之一—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李大团长在主场猛攻,包括丁伟和孔捷在内的一大批附近的武装力量负责阻截增援的日军,他们用巨大的伤亡拖住了从各地赶来的日伪军,为李云龙及时攻下平安县城创造条件和时间。

而丁伟的指挥水平,得从电视剧里的侧面去考虑。

比如冈村宁次后来发动的“五·一”大扫荡,这是一场空前的“铁壁合围、点线面全面开花”的残酷扫荡,许多八路军的作战部队减员都在一半以上,伤亡非常惨重,而电视剧里的三个主力团,伤亡如下:

孔捷的新一团,损失了大半人马,仅剩下300多人,相当于一个营的编制,李云龙的独立团,只剩下500多人,最多算是一个加强营,也损失了大半人马,而丁伟的新一团,还有上千人马,只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部队,基本保持了建制的完整,在这次大扫荡中表现极其出色。那么,丁伟是怎么指挥的呢?

在其他八路军各部遵照上级“化整为零、分散突围”的指示下,包括李云龙在内的八路军各部都是把部队分散至连排甚至班为战斗单位各自分散突围。

而孔捷没有遵照这个指示,而是集中了全团所有的优势火力,包括所有的歪把子机枪、九二重机枪和九二步兵炮,遇到日均包围,就用优势火力集中一点猛攻,打开日伪军的缺口,然后快速猛攻猛扑猛打,在冲锋中突围。

就这样,全团始终保持高昂斗志,连续闯过了日军三道封锁线,保存了大部分的兵力和实力。

面对残酷的大扫荡,丁伟的决策恰到好处,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的临场应变的能力。

丁伟是个优秀的将才,这在电视一开始,上级就派他去延安学习足以证明,毕竟,在激烈的战争年代,能去延安学习,体现了上级对丁伟能力的认可,也是着重把他作为关键人才来培养。

丁伟从李云龙手里接过的新一团,人数上虽然不及丁伟原先带的人马,但是新一团作为一个主力团,在李云龙的打造下,战斗力强悍,装备水平也很好,这也是李云龙一直有点耿耿于怀的,还经常说“找好了媳妇、摆好了酒宴,结果入洞房的不是自己”,毕竟,这是李云龙苦心经营一年多的结果。

丁伟的打仗能力没问题,在三人中,他的战略眼光最为超前,当初他就建议:三个团在晋西北互为犄角,以后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可以联起手来,对日伪军进行打击。

总体来说,丁伟是个难得的帅才,做个团长,有点委屈他了。


云中史记


《亮剑》里描写李云龙的很多事,事实上都是丁伟的原型,钟伟将军干的,钟伟能不能打,自己去百度吧,绝对的悍将。我只说说钟伟将军的一些轶事:

和陈伯钧率部在一次战斗中,中了敌人的埋伏。敌人从三面围上来,情况十万火急。陈伯钧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比钟伟资格老,当时他是兵团副司令兼45军军长,而钟伟是49军军长。陈伯钧要带部队撤,钟伟不同意,他说,千万不能撤,一撤大家都完蛋!陈伯钧说,我是副司令,你得听我的。钟伟拔出枪顶住他的脑门:‘娘卖X的,再说撤我就毙了你!

“另一次,我军一个营被国民党包围了。另一个营奉命去解围,没有成功,退下来了。彭总闻讯大怒,对钟伟说:‘把这个营长毙了!’钟伟连声答道:‘好、好......’说着把这个营长推出门外,拔出枪‘啪’的一声,子弹从营长的耳旁‘唆’地飞过,营长吓的尿湿了一裤子。钟伟说:‘你快走吧,彭总要枪毙你。到老乡家躲几天,千万不要露面!’结果钟伟自己带部队把那个营救出来了。

能打还能抢。在苏北时,10旅向盐阜区要钱要粮,区里没给那么多。钟伟就让侦察排在河边埋伏着,把区委书记抓住揍了一顿。区委书记告到黄克诚那儿。黄克诚批评钟伟。钟伟装糊涂:八路军抓共产党的书记,竟有这种事?真是天下奇闻。

1947年秋天,‘东总’两辆弹药车路过郑家屯5师驻地。钟伟招招手,上去一个连就把弹药卸了。押车的干部说:这叫我回去怎么交代呀?钟伟写张条子:就说我钟伟收下了。都是八路,都打国民党,什么你的我的?每次战前,让战士兜里揣上条子,攻进城里就贴,到处都是‘5师缴获’的条子。有些武器和仓库本是别的部队缴获的,也被贴上5师的条子。有时官司打到‘东总’。兵荒马乱的,也没留人看守,怎个说的清?钟伟却振振有词:有条子为证。

打文家台,我军抓了大批俘虏,但就是找不到新五军军长陈明达。因为敌人在被俘前许多当官的都化装为士兵。钟伟说:‘这好办,把俘虏集合起来跑步,快快跑,把掉队的统统给我抓起来审问,当官的肯定跑不了路。’这一招,也真灵。刚开始跑,就有一个大胖子掉队,上气不接下气。一审查,原来是陈明达的副官,于是,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胳臂上套着12条金项链的陈明达。

1967年夏,安徽合肥。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武装大对抗。

这个城市的两派群众组织——好派与屁派,由唇枪舌剑变成了真枪真剑。其时好派捷足先登,占据了市中心的最高建筑百货大楼。屁派组织了多次进攻,伤亡惨重,一无所获。

听到枪声心里就发痒的钟伟(安徽省农垦厅副厅长)再也坐不住了。

这一天,正当屁派头头们为攻打百货大楼一筹莫展时,一位身穿蓝色旧中山装的老人出现在他们面。老人一进门就出口不顺:“你们这些娃娃,连栋破楼都拿不下来,还造个屁反!”

众头头连忙请教良策,老人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一番耳语。

果然,第二天。随着一阵枪响,屁派就轻而易举地拿下了百货大楼。

以上摘自长征出版社出版的《一代名将钟伟的战斗生涯——军魂》


揚眉劒出鞘


作为李云龙的好友,丁伟的军事素质是肯定不差的,从电视剧中表现得的战斗和后来军校的学习经历来看,丁伟最强。

丁伟的毕业论文说明他是一个帅才,丁伟的眼光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而李云龙的性格火爆是个优秀的将才。

李云龙被撤职后,丁伟接任新一团没有巨大战果的原因,我分析有以下几点:

第一,丁伟和新一团磨合问题,作为李云龙这样有着巨大个人魅力的领导,手下的兵各个不是省油的灯,新的领导来了再怎么和老领导是朋友也会有抵触心理,同样丁伟接收了李云龙的新一团自然也不想把老朋友的家底拼光。

第二,丁伟打仗的风格和李云龙不同,一个是帅才,一个是勇将,自然要多用脑子打仗打好仗,打胜仗。比如采用麻雀战游击战的形式利用防区的纵深死死拖住敌人。使得新一团减少了硬碰硬的可能,所以给人造成的印象就是新一团战斗力下降了。比起李云龙硬碰硬的做法更大可能的保存了战斗力。

第三,李云龙是主角,丁伟是配角,丁伟表现力如此抢眼,那么还有李云龙什么事呢?



吾吾爱军史


很多人说丁伟在接受新一团后没有巨大战果,因此说丁伟带兵能力不行,其实这些人压根就没有仔细看剧,在《亮剑》晋西北铁三角中,丁伟是指挥作战能力最强,相对于李云龙来说,是带越多的兵,发挥的作用越大,颇有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气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本文就来分析一下晋西北铁三角中,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位将领,谁才是最能打的崽。

打仗以不要命著称的孔捷,为何却是晋西北铁三角中能力最差的?

孔捷其实应该是毫无争议的能力最差的一个,李云龙管他叫孔二愣子,主要还是太愣,对于孔捷,李云龙的评价最客观,我一个营就能干掉你新二团。

剧中孔捷打了多次败仗,第一次是独立团在忻口战役的时候,被坂田联队打败了;第二次是被山本特工队偷袭,来了个200比0的伤亡;孔捷最大的失误是在朝鲜战争时候,一个军没能全歼美军一个营。

当然,这其实都是战争中的常态,可以表明孔捷在晋西北铁三角中能力最差,但是不能证明孔捷是一个不合格的指战员。

比如第一次忻口战役中,一个坂田联队人数不低于3800人,独立团当时的建制,可能不足1500人,按照白崇禧的说法,国军五倍于敌方能开战,这是一场没有可比性的战役。

第二次山本特工队偷袭,虽然孔捷在防御上出现一点问题,但是李云龙后期防御的那么强,还是被山本给干了,可以说,不是八路军不行,而是山本特战队太强。

第三次孔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军没能全歼美军一个营,也不完全是指挥能力不行,而是碰上硬茬子了,看过《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的兄弟,估计会对美军的一个营级作战单位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朝鲜战争时,我军一个军的火力,还真就未必比美军一个营强多少,尤其是美军的海空支援,更是我军所欠缺的。

说白了,孔捷的指挥水平有限,再加上遇到的都是硬茬子,所以,失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具有亮剑精神的李云龙,抛弃主角光环真实作战能力如何?

李云龙给人的印象是没打过败仗,基本每次遇到困难情况都能成功解决,李云龙作战有两大法宝,一个是在战术上喜欢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找不着北;另一个是喜欢拼狠,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其实,这种东西都是主角光环,臆想成分太大,在敌我双方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出奇制胜也许还有点用,但是不能把日军当傻子,剧中很多战役都有历史原型,但是很多并不完全如剧中所展示的一样,真实的历史充满了惨痛。

而打狠架,我军从来都不是日军的对手。这部剧的名字叫《亮剑》,导演意在刻画一种,只要我们敢跟日本人亮剑,那就所向无敌,抗日战争之艰难,不敢亮剑是真实存在的,而根本原因不单单是胆怯,更多的是,没有剑可亮。

要说中国抗战史上敢于亮剑的确实没有,而敢于亮刀的,倒是有一个,那就是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在长城抗战中,二十九军大刀队拿着砍刀跟日本人殊死拼杀,的确振奋人心,民国以来新闻媒体多加吹嘘,后方群众热心捐款筹集大刀送往战场。

真相是二十九军大刀队是一种民间称呼,他的真实编制是手枪队,在白刃战的时候,近距离用手枪击毙敌人,其效果远比刺刀要强的多,但是手枪和子弹不充足,在白刃战的时候不得不拿大刀作为辅助武器。

假如当时的爱国民众给二十九军筹集的不是一大堆没用的大刀,而是盒子炮和子弹,相信长城抗战将会是又一番景象。

李云龙训练士兵砍大刀,其实也是子弹不充足的表现,八路军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武器弹药奇缺,不得不学二十九军拿大刀抗战。

亮剑精神是抗战的精神战法,但是不是白白送死,丁伟曾说:“他李云龙你要给他一个师,他敢打太原”,假如真给李云龙一个师,我想这个师在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下,一定会损失惨重。

其指挥的平安格勒会战,虽然看起来热情澎湃,如果没有友军仗义出手,被外围日军突破防线,那整个独立团将全军覆没。

抛开主角光环,李云龙就是一个善于搞伏击战、突击战的团级指挥官,在剧中,虽然李云龙当了师长,但是由于率领小分队突击敌军指挥部被炮弹击中,最后下了火线,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个团级以上的指挥官,都没能上最前线,这是对全团的责任。

敢横扫廖耀湘一个军的丁伟,为什么是铁三角中最牛的将领?

孔捷是敢打硬仗,但是不会动歪脑筋,李云龙比孔捷强很多,既能打硬仗,更擅长打伏击战,也擅长两军对垒时,以一支尖刀小队穿插敌军后方,直接端掉敌军指挥部,但是上升到师一级的作战层次上,就欠缺点意思了。

丁伟虽然也是泥腿子出身,但显然是上面更看重,更想要培养的将领,在接替李云龙新一团的时候,正好是要去培训深造。

主要原因就是丁伟是受过教育,有些文化的人,其实放眼全世界,只要建立正规军事教育体系后,军官都必须是有文化的人当,泥腿子连图都不会画,到现在化战争时候,这些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军事学院毕业论文上,丁伟指出苏联肯定是对中国以后威胁最大的国家,并且提出了大纵深的防御理念,这种军事战略眼光可以是很远大了。

在平安格勒会战的时候,李云龙万人围攻平安县城,孔捷全力支援,其实都是硬干,只有楚云飞和丁伟,采取“层层防御,梯次配置”,也就是拖延时间,只要李云龙部得手,外围自然就解除危机了。

在抗战时期,我军比较青睐游击作战,不擅长打常规战,这是丁伟新一团没有李云龙表现亮眼的重要原因。

当然根本原因是当时日本采取疯狂的扫荡计划,是我军处境最艰难时期,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新一团虽然表现不亮眼,但是也是损失最少的部队,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等到丁伟当了师长,那就是鲤鱼过江,势不可挡。

在解放战场上,是林老总爱将,驰骋东北战场,后来丁伟说:“辽沈战役时,我一个师扫他廖耀湘一个军”!

不了解廖耀湘的人,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威力,了解廖耀湘的人可能认为丁伟是在吹牛,只有知道丁伟原型的人,才知道敢说出这样一句话,那得是什么样的人物。

国民党当时五大主力,放置在东北战场的有两个,分别是新一军和新六军,全部都归廖耀湘指挥,作为黄埔军校的佼佼者,毕业后又到法国圣西尔军校以骑兵第一名成绩毕业的廖耀湘,在机械化作战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辽沈战役时,廖耀湘兵团堪称是国民党党史上实力最强的一个兵团。

这样一个兵团中的任意一个师,拿出来都是国军精锐,丁伟说横扫廖耀湘一个军,那是何等气魄,实际上丁伟的原型是钟伟,也就是东野第五师,在建国后,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记载:“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作战,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

由此可见,丁伟的指挥能力有多强!


史论纵横


晋西北铁三角,丁伟要是带兵不行,李云龙和孔捷只能自认草包了。

在南京军事学院,丁伟两件事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件事,丁伟说“辽沈战役时,我一个师扫他廖耀湘一个军!”

当时廖耀湘所带是国民党第九兵团,包含着新1军、新6军、新3军、第71军和第49军共计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这五个军中,新一军和新六军是五大主力之二,新三军和71军,59军也是响当当的美械部队,精锐中的精锐,丁伟一个师横扫一个军,可见丁伟的所带的师,可以称为东北野战军最强的师。

真实的历史中,丁伟的原型钟伟,曾经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第五师,其实不是东野的主力师,在三下江南的战役中,始终做的都是不是破坏铁路,就是配合兄弟部队牵制敌人。这样的部队,找不到仗打,士兵们都看不起师长。钟伟在靠山屯三次抗命不遵,林彪最终屈服,派出部队配合钟伟行动,最终靠山屯战斗中,钟伟围住了88师一个团,而敌87师正在赶过来增援。在友军的配合下,钟伟第五师共毙俘伤敌15250余人。这样的人数,差不多就是一个军了。只不过,这是三下江南,不是辽沈战役。

丁伟的原型钟伟,是我军唯一一个直接从师长升为军长(纵队司令)的高级军官,而李云龙,在淮海战役时,也只是一个师长,后来好不容易当上军长,还是一个代军长。

《亮剑》中,铁三角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三个人都不满意被刘伯承元帅痛批一顿,才算老实。在真实的历史中,钟伟拿到少将军衔时,直接扬言要把勋章挂到狗脖子上,毛主席得知专门派了林彪去做思想工作。后来钟伟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则是毛主席亲自点将。


第二件事,丁伟的毕业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更能体现的军事素养。

在剧中,丁伟亮出这个毕业论文时,满座哗然,嘘声一片,几乎没有人认同。但丁伟设想了三个假想敌分别是A国,B国,C国,这三个国家,a国指代美国,c国指代苏联。丁伟大胆设想,将来我国的防御重点将会转移到北方的苏联那里。当时考官们让他住嘴,幸好素有“谋帅”之称的刘伯承元帅制止,让丁伟有机会说完他的所有构想。

事实上,真实的历史中,中苏两国的蜜月期,也就持续了十年。1958年,毛主席拒绝了苏联赫鲁晓夫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建设海军军事基地的侵略要求,苏联与我国断交,撤走专家,甚至在黑龙江爆发了珍宝岛战斗。而我国在60年代,利用苏联留下的很多假数据假资料居然研制出了原子弹,为了防御苏联南下,东北、西北、华北大量修建防空洞和反坦克山。丁伟的预想,居然都实现了。

在剧情中,正是因为丁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优秀经验,以及一般军官难以企及的战略眼光,他成为了北京军区参谋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