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民间故事:鹞子高三学艺

提起鹞子高三来,但凡是习武的尤其是红拳或是喜欢武术的,都知道他的名字,特别是陕西,甘肃,西北几省。他原名高春明,清末陕西三原人。因排行三,又名高三。人送外号“飞腿鹞子。”

高三自幼酷爱武术,整天玩棍举锁,苦练武术,曾拜三原峪口山,清麓寺僧人圆净为师,学得十八罗汉腿。但高三并不满足,到处拜访名师高友。他听说河南洛阳有位神腿丁门庆,于是,不远千里,登门拜师学艺。

民间故事:鹞子高三学艺

高三学艺极能吃苦,白天跟着师父种田耕地,做些杂活,晚上跟师父学艺练功,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善于动脑,领悟力强,不到三年功夫,什么刀枪剑戟,护手钩,三截棍,凹面铜,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

有一天,高三去开封会友,在相国寺门前见一位由山东来的何壮汉,提着一把二百多斤重的大刀,上下舞动,便请何壮士指教。在对扎“八门金锁枪”时,被何壮汉一枪挑掉了衣领下的纽扣,高三赶忙抱拳称绝。

高三回到洛阳,心里闷闷不乐,师母问他:“这次外出回来为什么唉声叹气?”高三便把在开封被人一枪挑掉扣子的事说了。师母听罢笑道:“等你师父晚上回来教会你就是了。”天快黑时,师母对高三说:“你师父回来叫门时,你不要答应,由我过去开门,他一进门你就用枪刺他喉咙。”

民间故事:鹞子高三学艺

高三一听,不禁打了个寒颤说:“师母,这可使不得,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你放心,一切有师母我做主。”

晚上师父回来,叫门,师母开了门,高三趁师父刚一进门,便用枪向师傅喉咙刺去。师父眼疾手快,头向后猛的一仰,双手向上一拳,正好抓住枪杆,紧跟一个“喜鹊登枝”,把高三蹬出一丈多远,摔得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师傅又一个箭步,举枪便扎。师母赶紧飞上前去,一把抓住枪杆道:“老爷手下留情,这是徒儿高三。”

民间故事:鹞子高三学艺

师父怒声说:“还讲什么徒儿孙儿的,他敢来刺我,我岂能容他!”说罢又要刺。师母死死抓住枪杆,把高三的开封的事说了一遍。师父责怪道:“还怕我不给他教。”师母把高三扶起。高三拍去身上尘土,跪倒在师父面前请罪,师傅把手一扬:“起来,起来,我不怪你。”

学艺四栽,但高三还是不得腿法要领。他哪里知道,师傅师母无子女,一心想把他留在身边,等成亲后过上几年再教他。高三却总是思念家乡,想出师后早日回陕西。

民间故事:鹞子高三学艺

一天,有个叫快嘴张三地说:“高老兄,你师父不光是枪法绝妙,更拿手的还是腿功。记得有一年,有个跑江湖的在这里行凶作恶,无人敢碰,你师父一腿下去,那人口吐鲜血。跪地求饶。”一席话说的高三心发痒,回到家里便请师父教给他腿功绝技,师父光说高三功夫未到,又说自己年高,身体不好,到时候可向师母请教。高三心里明白,只好等待时机。

有一天,师父外出,师母在厨房擀面,高三烧锅。当师母双手下面时,他便趁其不备,忽地站起来,用大拇指去点师母的两肋气门。师母眼尖腿快,瞍地将身子稍微一缩,右腿向后一抬,“啪”地一声,一个“美人照镜”,把高三踢出丈外,鼻口出血。

民间故事:鹞子高三学艺

谁知,这一脚打的高三似醉方醒,他忘记了疼痛,双膝跪地道:“谢谢师父母五年教养之恩,徒儿没齿不忘,请二老多多保重。”说毕,叩了三个响头,捆起行李,径自回陕来了。

当日下午,师父回到家,师母便把上午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师父叹道:“甭说了,这都是你上次给他点了窍,这一腿已被他得到,就让他带回陕西去吧!”

此后,鹞子高三就用学来的这几手功夫,名扬陕,甘,川数省。

民间故事:鹞子高三学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