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都說深圳沒有歷史,是文化荒漠,那南頭古城就是這片沙漠裡的某片綠洲。

要說古城,好像是西安洛陽杭州才有的配置,在深圳提古城,聽起來,好像個笑話。

所有人都默認了深圳小漁村的身份, 深圳和官方也都自認漁村的標籤,再來辯白,顯得無力且無理。

多少人眼裡,深圳作為新型都市,引領潮流,如日中天,那麼過去,就該是一片白紙。

但南頭古城用它的牌樓說,不是。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這裡有其他古城沒有的人間煙火氣


踏進古城第一秒,就被它撲面而來的人間煙火氣蓋住。

這裡不像其他古城,把你從生活中撕裂,造一個仙境,演一段歷史,順帶賣點兒特產發展GDP,從始至終表演脫離,不幸的是,都要回到現實。

南頭古城不一樣,她讓你看見,真的滾滾紅塵,芸芸眾生。

沒進到古城,在旁邊的關帝廟裡,看到了閉著眼睛衝他許願的人,說好的四大皆空,還是收了人間香火,應承世間許諾。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關二爺,手持青龍偃月刀,身披綠袍,受世人跪拜。肉體凡身,浮生一夢,有個念想,好像也挺不錯。

路過了擺著修鞋攤子的叔叔,身邊守著顧客,風裡都是等待。

好像時常聽人感慨,現在找一個好的修鞋匠不容易,看樣子,叔叔的生意不差,手藝該是很好。手藝活還保住了髮量和髮際線,畢竟有鮮明的對比。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路過坐在櫃檯衝我笑的小孩,他說不要拍,還有那個從上面一路留下一串泡泡的男孩兒,小孩子的世界裡,當然只要天真和暢快。

處理豬腳的阿姨,抬頭瞥我一眼,又低頭繼續。

那個躺在沙發上曬太陽的小姐姐,不知道周公給了她什麼夢,還有那些坐著閒聊的大叔……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這裡是親眼所見的閒適,沒有刻意的佈局,沒有大面積的遊客中心。

可能哪個西裝革履的上班族,下了班說不定也會提著鞋子來這裡,和大叔閒聊幾句。

柴米油鹽,家長裡短,坐在地上閒聊,店面鋪子,都是街坊鄰居,看得見的親近,都在這裡。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這裡的居民都有把雙腳放進拖鞋的舒適


這裡最值得看的是新顏,而非舊貌。

作為古城,這樣已經很不一樣了,更不一樣的,是他們都穿拖鞋。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穿著拖鞋在路上健步如飛,穿著拖鞋騎車,穿著拖鞋買菜,聊天、做事……這裡的人把拖鞋穿到淋漓盡致。


古城的面積不大,兩條主幹道交匯後的其餘區域都錯綜複雜,房子和房子緊密相依,但這裡的居民沒覺得不妥,穿著拖鞋,把家的空間擴展到整個古城。

那天擦身而過的何止三千,大概兩千八都穿著拖鞋,要說是因為亞熱帶季風的吹拂,那不合理,畢竟同頂一片天腳踩一片地,天氣對深圳人都一樣,所以,天氣成不了決定性因素。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只能用他們的生活場景證明,這座古城裡的人們,是真的舒服,能把整個古城都當在自己家裡,男女老少,都敢用一雙雙拖鞋放任自己的雙腳

要去玩兒,記得穿拖鞋去,一點兒都不無禮。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這裡是古城的優秀版本

這裡不是標準意義上的古城,除了像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那樣歷經了多個古都的歷史名城,把歷史都沉進生活裡,大多數古城都成了商業的道具,幾座仿古的建築,幾個收門票的景點,然後坐等遊客上門。

而南頭古城,更像我們小時候生活的街頭巷尾,煙火氣濃重,真實的生活。

陽光最溫柔的時候,三五結伴、圍坐談心,家長裡短,孩子學生追逐打鬧,周遭的遊客路人和他們都無關。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要說歷史,也並不輸。

東晉政府將南海郡一分為四,其中東官郡下轄6縣:寶安、興寧(東莞、惠州))、海豐、安懷、海安(汕頭、梅州)。

寶安轄區今天的東莞、惠州、深圳、香港。縣治及郡治都設在南頭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明洪武年間(1394年)設立的“東莞守禦千戶所城”,作為軍事機構,設有演武亭等軍事設施。此後逐漸形成府鎮,明萬曆年間(1573年)立“新安縣”,南頭是地方行政中心。

清代,海禁政策下,新安縣被遷空,南頭古城空餘城牆,城內房屋均遭拆毀,建築材料用於修建界牆。

中山公園東門進去,沿著路往前能看到一塊城牆,看起來很古老的樣子,大家肯定以為它就是真的界牆,可實際是它腳下那塊往他走近的那條路才是,不過可能都會覺得,這樣才算有城牆的樣子!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民國時期此地設立寶安縣,直至1953年撤縣改村,內部老建築逐漸被拆,最終形成現在的城中村。

南頭古城用近1700年的時間,把自己從一座城,變成了一個村。

但想來也是歷史與現實結合的最好範本,沒有讓一片地域束之高閣,成為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展覽之地,白天遊人如織,夜晚冷清靜寂。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如果說城中村的原生形態是密不透風的、內向、封閉和幽暗,那南頭古城這個不一樣的城中村,用一雙雙拖鞋消弭了那些封閉。

不管是城還是村,都發揮了它作為空間的最大功能,容納生活。

深圳把自己的風雨千年藏進這裡,大刀闊斧的改革沒能太大的波及這片土地,於是南頭古城好像難以嵌套進深圳現存的高速機理,被圍牆,被速度隔離。


在深圳南頭,每天10000人穿著拖鞋生活



看起來還好像混亂無序,但一個有魅力的地方或許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亂糟糟的表象隱藏他背後的秩序,維持著他獨有的氣質。

就像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裡講,“城市不會洩露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撓、鋸銼、刻鑿、猛擊留下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