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覺得無錫在2019年會如何發展?

林道銳


無錫,簡稱“錫”,古稱新吳,梁溪,金匱,被譽為是“太湖明珠”。地處江蘇南部長江三角洲平原,北依長江,南濱太湖,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無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之稱。近代以來更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企業的搖籃。其發展模式更是被稱為“蘇南模式”。

無錫一直都是富庶之地


,這裡生活條件優越,發展潛力巨大。在全國有名的企業有陽光集團,紅豆集團,海瀾之家等等。但是在2007的時候,爆發太湖藍藻危機,讓人們對無錫的發展起了疑問?無錫的發展代價就是太湖的汙染嘛?



痛定思痛,從2007年以後無錫大力整治高耗能,高汙染的企業。調整發展思路。雖然一度經濟發展減緩,甚至倒退。但是在2017年無錫發展看到新的曙光。據統計2017年無錫市GDP總值10511.80億元,是江蘇省第三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城市,也是唯一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地級市。

目前無錫正走在高速發展的道路上,大力改善交通,新建地鐵,發展高科技產業,試圖發展中國集成電路之都,物聯網之都,佈局未來,搶佔發展著急。2019年的無錫,也一定會沿著這條路發展得更好。


城市Talk


無錫惠山區,錫山區這兩個名字取得真他麼狗血。第一,跟錫山惠山根本不沾邊,第二,好好的經濟強縣搞成了“山區”,第三,這兩個名字毫無歷史底蘊,一聽就沒什麼文化。強烈要求改名,看看梁溪區,新吳區,這名字取的多好。


光光獨鼠一幟


無錫經過轉型低谷期後,於去年觸底反彈,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均重回全省一、二位。

停罷多年的基礎設施建設17、18年集中開工建設,19年會繼續擴大建設力度。未來會有地鐵S1線的開工,經過江陰的南沿江高鐵建設,滬通大橋建成後,無錫開車去南通更加便捷。

產業上還是會以集成電路、物聯網為主,惠山的汽車及相關配套產業,濱湖馬山的健康產業等等,都會在未來大放異彩。





鼕鼕鼕鼕冬瓜


無錫發展應淡化GDP指標,緊緊圍繞集成電路、物聯網等新科技,關停重汙染企業,以打造環太湖生態、吳文化及中國太湖旅遊中心為抓手,以全域生態建設為核心,做好路網、鄉村、江湖河泊、小城鎮等生態和文化建設,建成長三角最美最富最宜居區域中心。其理由主要基於:1.無錫人口、面積等與周邊城市相比沒有優勢,無錫經濟已經進入高度發達階段,低水平發展已經沒有出路。2.無錫現雖為華東區域交通中心,實際上其本身區域的中心優勢並不突出,南北受制於長江(江陰)和太湖,。江蘇段長江架建橋已全面開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不可避免,南京核心地位提高得到高度重視,華東經濟中心多級化(不僅是上海)趨勢在所難免(國家發展佈局使然),加上蘇北大地發展的需要,蘇西南交通區域中心西移不可避免。3.筆者提出無錫發展建議是基於無錫的優勢及富民強市的根本。無錫應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行者,立足長三角高度發展後城鄉居民嚮往的中心。打通錫蘇、錫常斷頭路,建設快速化,強化全域生態(無錫有山有水,區域內有太湖,還有濱江,宜興南部大片丘陵山地)條件非常好)、文化以及休閒等旅遊規劃佈局,長期的經濟發展形成眾多工業名鎮名企,而且旅遊業是國家大力發展促進的事業。


睜眼不說瞎話


無錫城市格局沒常州好,常州外環高架四個區,地鐵南北35幾公里在城市主軸上,東面在新成立的經濟開發區西面有西太湖和金壇延伸。無錫需要適當時合併宜興


0510—Zero


少搞搞太湖新城麼是真的,那邊有人貢獻gdp嗎???多看看周邊的鄉鎮,民營企業家麼沒有少納稅。


用戶7110048802099


2019馬上過去啦,用得著你去覺得會如何如何嗎?


jin1427405


常州與無錫合併,格局要大


長江1298615


無錫應該建設快速②環。


用戶9694427374841


  很高興可以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為大家帶來幫助,同時也希望可以贏得大家的喜愛。

  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觀點,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無錫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東鄰上海,西望南京,南接浙皖,北臨長江,中抱太湖,全市總面積4788平方公里,人口近440萬,其中市區面積1659平方公里,人口215.9萬。現轄江陰、宜興兩個縣級市和崇安、南長、北塘、錫山、惠山、濱湖、新區七個區。

  無錫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5C,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年無霜期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 小時左右,水美土肥,物產豐富,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無錫的市樹香樟,市花梅花、杜鵑,市歌《太湖美》。

  無錫是江南歷史名城

  無錫,別稱梁溪,是中國八大古文化區之一,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商末,周太王長子泰伯南奔,定居梅里(今無錫梅村鎮),建“勾吳”國。戰國時,楚春申君黃歇封於吳,都邑設無錫。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正式設無錫縣。1951年,分設無錫市和無錫縣,無錫市由江蘇省轄,無錫縣屬蘇州地區。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轄江陰、無錫、宜興三縣。2001年,錫山市(原無錫縣)撤市建錫山、惠山兩區。無錫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孕育了眾多文化名人和藝術巨匠,有晉代大畫家顧愷之、唐代大詩人李紳、元代大畫家倪瓚、明代旅遊家徐霞客,近代有外交家、思想家薛福成,科學家徐壽、徐建寅父子,現代有科學家周培源、錢偉長,經濟學家孫冶方、薛暮橋,國學大師錢鍾書,美術大師徐悲鴻,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等。目前無錫籍兩院院士有近70名,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近年來,無錫緊緊圍繞建設文化大市目標,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人的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今後幾年,無錫將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全市文化綜合實力居於全省前列。

  無錫是經濟中心城市

  19世紀中期無錫已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也是聞名遐邇的“絲市”、“布碼頭”。20世紀初,無錫誕生了以榮氏家族為代表的一批工商業鉅子,成為我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之一,獲得了“小上海”的美稱。七十年代初,無錫的鄉鎮工業在全國率先崛起。改革開放後,無錫的經濟總量始終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成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和13個較大城市之一。目前,無錫以約佔全國萬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6%的經濟總量。

  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900億元,同比增長15%,人均生產總值超過5200美元,躍上了工業化進程的一個新臺階;財政收入265億元,增長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3億元,增長66%;其中工業投入520億元,增長91%。近年來,私營個體經濟得到較快發展,2003年私營個體經濟完成增加值593.1億元,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到31.2%。無錫已經基本形成了以高檔紡織、特色冶金、機電、汽車零部件等為重點的五大支柱產業,支柱產業在工業總量中的比重超過50%;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總量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形成了以無錫小天鵝、錫柴、陽光、威孚、紅豆等為重點的規模企業。上市公司已達21家,全市上市公司總數和融資總額均列全國地級市首位。形成了以小天鵝洗衣機、協新呢絨、紅豆服裝等為重點的名牌產品,全市41只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20%以上。

  無錫是對外開放的先行區

  1985年無錫就被批准為沿海開放城市,對外開放起步早、進展快,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無錫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一批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在無錫投資興業。 “日資高地”、“韓資板塊”、 “臺資團隊”、“港資群體”競相湧現。2003年,全市協議註冊外資50億美元,到位註冊外資27億美元,新批超億美元項目15個,城市建設、服務業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倍以上。外貿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43億美元,增長47.6%,其中出口73.2億美元,增長42.4%,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佔出口總額的59.8%和33.9%。全市已形成3個國家級開發區和5個省級開發區,利用外資約佔全市總量的3/4以上,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龍頭。據權威機構認定,無錫是“中國投資環境最優城市”、“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中國最具發展前途”的城市之一。

  無錫是著名旅遊勝地

  無錫地處太湖之濱,集江、河、湖、泉、洞之美於一體,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薈萃,是全國10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近年來,無錫加快構築大旅遊格局,努力打響“太湖”品牌。目前無錫、江陰、宜興都進入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有5個四A級景區和2個三A級景區。2003年全市接待境內外遊客1809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43.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180億元。

  無錫猶如太湖之濱一顆璀燦的明珠,著名的旅遊勝地美不勝收。碧波盪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運河,太湖佳絕、人文薈萃,濃縮成“無錫旅遊十八景”: 黿渚春濤、寄暢清韻、靈山勝境、錫山晴雲、中視影城、運河古風、二泉映月、泰伯遺蹟、善卷洞天、霞客故里、蠡湖煙綠、鵝鼻攬江、梅園香雪、宜興竹海、薛家花園、太湖仙島、東林書院、龍頭馬跡等。

  2003年,無錫獲“國家園林城市”光榮稱號。

  無錫是區域性交通樞紐

  境內京滬鐵路、新長鐵路、滬寧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滬宜高速公路、寧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縱橫交錯,是上海到成都、黑龍江至海南、上海到北京三條高速公路的交匯點,是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重要節點。京杭大運河在無錫穿城而過。江陰港是長江出海口的重要換裝港之一。隨著無錫機場的通航,寧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無錫的交通樞紐地位將更為明顯。近年來,無錫按照“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總體思路,加大了城市化推進力度,全市城市化水平2003年已超過60%。自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重點發展的特大城市之後,無錫市迅速掀起了新一輪城市建設的熱潮。2001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了錫山市,進行了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擴大了城區面積,並構畫了由主城、副城、衛星城組成的開放型、組團式城市發展規劃,提出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奮鬥目標,力爭三年內投入200億元資金,實施十大建設工程,使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50平方公里,形成現代化特大城市、山水城市、湖濱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形象風貌。

  無錫的明天更美好

  新世紀初,是無錫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歷史時期,無錫市爭創全省“兩個率先”先導區和示範區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實施步驟已經明確。主要設想是,到200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淨增1000億元,達到2600億元以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000美元左右;財政收入翻一番,達400億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10%和6%以上。到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富裕程度達到或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省內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把無錫建設成為一個“大而強、富而美”的現代化城市。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真誠的祝願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身體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