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觉得无锡在2019年会如何发展?

林道锐


无锡,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被誉为是“太湖明珠”。地处江苏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北依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之称。近代以来更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摇篮。其发展模式更是被称为“苏南模式”。

无锡一直都是富庶之地


,这里生活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在全国有名的企业有阳光集团,红豆集团,海澜之家等等。但是在2007的时候,爆发太湖蓝藻危机,让人们对无锡的发展起了疑问?无锡的发展代价就是太湖的污染嘛?



痛定思痛,从2007年以后无锡大力整治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调整发展思路。虽然一度经济发展减缓,甚至倒退。但是在2017年无锡发展看到新的曙光。据统计2017年无锡市GDP总值10511.80亿元,是江苏省第三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也是唯一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地级市。

目前无锡正走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大力改善交通,新建地铁,发展高科技产业,试图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之都,物联网之都,布局未来,抢占发展着急。2019年的无锡,也一定会沿着这条路发展得更好。


城市Talk


无锡惠山区,锡山区这两个名字取得真他么狗血。第一,跟锡山惠山根本不沾边,第二,好好的经济强县搞成了“山区”,第三,这两个名字毫无历史底蕴,一听就没什么文化。强烈要求改名,看看梁溪区,新吴区,这名字取的多好。


光光独鼠一帜


无锡经过转型低谷期后,于去年触底反弹,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重回全省一、二位。

停罢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17、18年集中开工建设,19年会继续扩大建设力度。未来会有地铁S1线的开工,经过江阴的南沿江高铁建设,沪通大桥建成后,无锡开车去南通更加便捷。

产业上还是会以集成电路、物联网为主,惠山的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滨湖马山的健康产业等等,都会在未来大放异彩。





冬冬冬冬冬瓜


无锡发展应淡化GDP指标,紧紧围绕集成电路、物联网等新科技,关停重污染企业,以打造环太湖生态、吴文化及中国太湖旅游中心为抓手,以全域生态建设为核心,做好路网、乡村、江湖河泊、小城镇等生态和文化建设,建成长三角最美最富最宜居区域中心。其理由主要基于:1.无锡人口、面积等与周边城市相比没有优势,无锡经济已经进入高度发达阶段,低水平发展已经没有出路。2.无锡现虽为华东区域交通中心,实际上其本身区域的中心优势并不突出,南北受制于长江(江阴)和太湖,。江苏段长江架建桥已全面开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不可避免,南京核心地位提高得到高度重视,华东经济中心多级化(不仅是上海)趋势在所难免(国家发展布局使然),加上苏北大地发展的需要,苏西南交通区域中心西移不可避免。3.笔者提出无锡发展建议是基于无锡的优势及富民强市的根本。无锡应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者,立足长三角高度发展后城乡居民向往的中心。打通锡苏、锡常断头路,建设快速化,强化全域生态(无锡有山有水,区域内有太湖,还有滨江,宜兴南部大片丘陵山地)条件非常好)、文化以及休闲等旅游规划布局,长期的经济发展形成众多工业名镇名企,而且旅游业是国家大力发展促进的事业。


睁眼不说瞎话


无锡城市格局没常州好,常州外环高架四个区,地铁南北35几公里在城市主轴上,东面在新成立的经济开发区西面有西太湖和金坛延伸。无锡需要适当时合并宜兴


0510—Zero


少搞搞太湖新城么是真的,那边有人贡献gdp吗???多看看周边的乡镇,民营企业家么没有少纳税。


用户7110048802099


2019马上过去啦,用得着你去觉得会如何如何吗?


jin1427405


常州与无锡合并,格局要大


长江1298615


无锡应该建设快速②环。


用户9694427374841


  很高兴可以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可以赢得大家的喜爱。

  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点,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邻上海,西望南京,南接浙皖,北临长江,中抱太湖,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人口近440万,其中市区面积1659平方公里,人口215.9万。现辖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和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七个区。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 小时左右,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无锡的市树香樟,市花梅花、杜鹃,市歌《太湖美》。

  无锡是江南历史名城

  无锡,别称梁溪,是中国八大古文化区之一,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南奔,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镇),建“勾吴”国。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封于吴,都邑设无锡。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正式设无锡县。1951年,分设无锡市和无锡县,无锡市由江苏省辖,无锡县属苏州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辖江阴、无锡、宜兴三县。2001年,锡山市(原无锡县)撤市建锡山、惠山两区。无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巨匠,有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唐代大诗人李绅、元代大画家倪瓒、明代旅游家徐霞客,近代有外交家、思想家薛福成,科学家徐寿、徐建寅父子,现代有科学家周培源、钱伟长,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国学大师钱钟书,美术大师徐悲鸿,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等。目前无锡籍两院院士有近70名,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无锡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大市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人的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今后几年,无锡将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全市文化综合实力居于全省前列。

  无锡是经济中心城市

  19世纪中期无锡已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也是闻名遐迩的“丝市”、“布码头”。20世纪初,无锡诞生了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批工商业巨子,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获得了“小上海”的美称。七十年代初,无锡的乡镇工业在全国率先崛起。改革开放后,无锡的经济总量始终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成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和13个较大城市之一。目前,无锡以约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6%的经济总量。

  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900亿元,同比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200美元,跃上了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新台阶;财政收入265亿元,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3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投入520亿元,增长91%。近年来,私营个体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3年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增加值593.1亿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到31.2%。无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高档纺织、特色冶金、机电、汽车零部件等为重点的五大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超过50%;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形成了以无锡小天鹅、锡柴、阳光、威孚、红豆等为重点的规模企业。上市公司已达21家,全市上市公司总数和融资总额均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形成了以小天鹅洗衣机、协新呢绒、红豆服装等为重点的名牌产品,全市41只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

  无锡是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1985年无锡就被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起步早、进展快,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无锡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一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无锡投资兴业。 “日资高地”、“韩资板块”、 “台资团队”、“港资群体”竞相涌现。2003年,全市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27亿美元,新批超亿美元项目15个,城市建设、服务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倍以上。外贸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增长47.6%,其中出口73.2亿美元,增长42.4%,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59.8%和33.9%。全市已形成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5个省级开发区,利用外资约占全市总量的3/4以上,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据权威机构认定,无锡是“中国投资环境最优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城市之一。

  无锡是著名旅游胜地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集江、河、湖、泉、洞之美于一体,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荟萃,是全国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近年来,无锡加快构筑大旅游格局,努力打响“太湖”品牌。目前无锡、江阴、宜兴都进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有5个四A级景区和2个三A级景区。2003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809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

  无锡犹如太湖之滨一颗璀灿的明珠,著名的旅游胜地美不胜收。碧波荡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运河,太湖佳绝、人文荟萃,浓缩成“无锡旅游十八景”: 鼋渚春涛、寄畅清韵、灵山胜境、锡山晴云、中视影城、运河古风、二泉映月、泰伯遗迹、善卷洞天、霞客故里、蠡湖烟绿、鹅鼻揽江、梅园香雪、宜兴竹海、薛家花园、太湖仙岛、东林书院、龙头马迹等。

  2003年,无锡获“国家园林城市”光荣称号。

  无锡是区域性交通枢纽

  境内京沪铁路、新长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沪宜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纵横交错,是上海到成都、黑龙江至海南、上海到北京三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节点。京杭大运河在无锡穿城而过。江阴港是长江出海口的重要换装港之一。随着无锡机场的通航,宁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无锡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为明显。近年来,无锡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加大了城市化推进力度,全市城市化水平2003年已超过60%。自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发展的特大城市之后,无锡市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潮。200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了锡山市,进行了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城区面积,并构画了由主城、副城、卫星城组成的开放型、组团式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力争三年内投入200亿元资金,实施十大建设工程,使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形成现代化特大城市、山水城市、湖滨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形象风貌。

  无锡的明天更美好

  新世纪初,是无锡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无锡市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已经明确。主要设想是,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净增1000亿元,达到260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00美元左右;财政收入翻一番,达40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和6%以上。到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富裕程度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省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无锡建设成为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现代化城市。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真诚的祝愿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身体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