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何看待中日合作的動畫撲街?

首先國內外的分鏡語言差異很大,日本監督無法理解中國,中國有時亦無法理解日本。《從前有座靈劍山》就是最好的代表,作品原作在國內數一流水平,而製作後就是感覺有點怪。。。然後其風評也的確屬於一般水平,如果要說失敗《雛蜂》就是典型的代表,有妖氣現在還沒有喘過氣......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不得而知,但是動畫師繪製方面,絕非中方或日方一人完成。

如何看待中日合作的動畫撲街?

多方合作並不是完全不可取,但有技術的掌握話語權也非常正常,把所有希望寄託在日本方面才是不明智的。畢竟日本動畫缺錢嗎?可能缺,但不至於運轉不過來。而中國卻技術,就算用錢,也是買不來的。並不是沒有中日合作成功雙贏的例子,比如《三國演義》,比如《大魚海棠》雖然它劇情的確……但是作畫的確很不錯。

如何看待中日合作的動畫撲街?

前者是因為日本許多宅有三國情結,並且是中國政府扶持,後者是因為有人脈,找對了外包公司。中國網絡動畫到日本投資,一沒有人脈,二中國風的作品在日本沒有市場【這也許是很多特別像日本動畫的國動中日合作的原因,但是既然像日本動畫,為什麼日本的觀眾還要特意去看國動?】,把錢和原案交給日方,你想怎麼辦?肯定賣不出去,而且合作的人我也不認識,想用錢砸出藝術品……

如何看待中日合作的動畫撲街?

可能這個公司本身都沒做出過藝術品,更何況一個人傻錢多的外人?很多日本公司都是多開超負荷,用中國大佬投資的錢做自己的動畫,然後把中國的訂單丟給外包公司,外包好幾輪能出來什麼東西不言而喻。

如何看待中日合作的動畫撲街?

那還不如直接找日本的外包公司做,雖然估計質量不會有什麼改觀,但是成本能縮到最小。大量資本投入的中日合作,尤其日方控制話語權,中方負責修改的,沒什麼好東西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中日合作僅僅是個宣傳作用,而且真的不要妄想有名氣的大公司就能好好做,不存在的,它們更忙,只會給國動最低限度的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