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上将是什么级别?

马上好运8404515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经重新修改的军官军衔条例。修改后的我军军官军衔分三等十级。三等即尉官:少尉、中尉和上尉;校官:少校、中校、上校和大校;将官:少将、中将和上将。上将是将官中的最高等级,也是军官最高级别。此前的军衔条例,上将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但是一级上将的军衔,并未授予给任何一位军中将领。我军在一九五五年实行军衔制时,将官共分为四等,即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大将为将官中的最高军衔。另外在大将之上,还设立有元帅军衔。共和国当时有十名将领被授予元帅衔,十名将领被授予大将衔。上将一般只授予相当于大军区正职或以上的军官,如中央军委的副主席和委员、国防军事院校的正职和中央各总部的正副职等。被授予上将衔的军官,可分为陆军上将、空军上将和海军上将,以及后来又设立的武警上将。空军上将一般只授予空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海军司令员一般只授予海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武警上将一般只授予武警部队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陆海空三军和武警部队的司令员和政委与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的级别相当。最近几年,我军的军队结构又有重大改变,如各大军区改编为各大战区,并且又组建了新的军种,如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但是名称虽改,辖区虽有变动,又组建了新的军种,但职级和军衔的授予却仍依大军区旧制。各大战区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一本都被授予上将军衔。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军衔的授予,或应等同于各大战区、陆海空三军及武警部队、中央军委各总部和国防大学等军队院校的军事政治主官。


粗獷


很多国家对上将是这样定义的:上将是国家,将级军官中高级别的军衔的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的全国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 其中将官设置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通过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上将就是将官的第二大级别的官员。 当然了上将军衔根据不同的兵种,又分为陆军上将,海军上将和空军上将。 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将级军官之中,还有十大元帅。 十大元帅之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立以来,也就是授予了十个人,这十个人都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人。 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叶剑英、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陈毅。 介于十大元帅和上将之间的,就是大将军衔了。 中国开国十大将领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等


韩小哥



和谐131679225


上将在我军目前属于最高军衔。

有人说上将的级别相当于省部级,这是不准确的。如果上将是大军区正职,那么省部级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如果这个上将是军委副主席,所谓省部级的说法就是错误的,军委副主席绝对是副国级别。

1988年恢复军衔制的时候,本来在上将军衔之前还有一级上将的军衔。但是这个军衔没有授予任何人,所以在1994年一级上将这个军衔被取消了。

个人对一级上将军衔取消不予置评,但对目前上将军衔的颁授范伟感觉有点大。

个人认为啊(纯个人浅见),上将军衔的颁授范围应该仅限于军委副主席、总部首长;中将军衔的颁授范围应该是总部正副首长、大军区正职等;少将军衔的颁授范围应该是大军区正副职、集团军军长等。

目前我军军委副主席、总部正副首长、大军区司令同时肩扛上将军衔。对于国人来说可能无所谓因为我们可以根据他的职务判断他的级别。可是对外国人以及外军来说,想作出一个正确判断应该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所以个人有以上看法。个人浅见,不喜勿喷,如有违规行为,请管理人员及时删除,谢谢!


朝天阙1


哨兵小虎第498条回答。

上将是绝大多数军人这辈子都难以望其项背的级别,而这个级别通常也是大多数国家和平时期的最高军衔和军人的最高级别。

但我们国家的上将要真真的认真分析起来,也分为四个层级:

1.上将在我国最低也是大区(战区)正职。

上将军衔自我国1988年开始新的军衔制后,也是我国和平时期的最高级别军衔。在我国能够配得上此军衔职务的,最低级别也是正大区级。

比如:东南西北中各战区的司令和政委、军种司令等(个别可能还是中将衔)。


(一般上将资历章用两颗星星表示↑↑↑)

2.其次是军委委员级别。

再往上能够配的上此军衔的是军委委员,军委委员是从担负要职的正大区级军官中提名决定的。

通常军委委员的级别要比一般上将高一等级,而也要有更多的军事上的决定表决权利。

比如:军委总参谋长、总政主任、纪委书记等。

(军委委员以上级别资历章为麦穗围绕星辉↑↑↑)

3.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这个级别比一般的军委委员又要高一级别,单说国防部长也就是个军委委员(正部级),可是一旦兼上国务委员(副国级)则立马就不一样了,有点类似古代的巡抚领兵部尚书衔,或者总督领兵部尚书、太子少师衔等。

4.军委副主席。

军委副主席几乎就位极人臣了,普天之下的军人论职务等级无出其右,是正经八百的副国级,是军中除军委主席之外最大的级别了。


哨兵小虎


在目前的中国,上将是最高军衔,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官、总参谋部主官都是上将军衔,此外还会选择性的把大战区、地方大兵种的主官按照资历、能力和贡献等标准授予上将军衔。说白了,就是军队里的高级别军官,领导,军委主席以下的将领才能授予上将军衔。有授予上将军衔权力的只能是中央军事委员会。

1.上将的级别如果按照军衔来说现在是最高级别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仿照苏联的军衔种类,在上将前面还有大将,元帅等。不过在1965年,由于当时都认为军衔具有资产阶级性质,以及受到一些“左”的思想的影响,军衔被取消。直到 1988年,为了更好的支持军队的发展,经过中央和全国人大批准,又恢复了军衔制,不过已经取消了过去的元帅、大将和大尉军衔,最高军衔是一级上将,不过1993年取消,仍设立上将为最高军衔,往下按级别高低依次是: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直沿用至今。


2.上将按照国家行政级别来看,属于副国级或是正部级范畴,比如说你是军委副主席,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范畴,是副国级,仅仅比最高级别正国级低一级,算是中国级别非常高的干部了;如果你是各大战区主官,那可能是正部级了,具体要看上将所在的职务,不过能获得上将军衔的职务肯定都很高,一般都是地方性正职或者国家级副职。


3.从上将的权力看,那是军队里权力最高的将领,是军队里的顶梁柱,比如说军委副主席,基本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委员组成军委委员会,参与军委的最高决策;还有地方战区的司令员、政委,海军、火箭军、空军司令员和政委等都是在一个区域内第一号人物和最高领导,可想而知权力之大。


4.从上将的退休待遇看:都是按照副国级或是正部级待遇的,比如配专用汽车,保健医生,贴身护士,警卫人员等各种福利,还有各种费用报销、度假旅游,各种补贴等,算是非常的不错了,副国级待遇还会更高一点。

我国在1955年集中授予萧克等57名有突出战功的解放军将领上将军衔,后来军衔被取消然后又恢复,历经变革,上将军衔一直是代表一个军人的崇高荣誉。

成为上将是一个军人的至高荣誉,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管是你的职务,还是资历、功劳和能力都是考量因素。


历史小透镜


上将是军衔,而提问者问的是其对应的级别。

在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了军衔制,应该说只要实行了军衔制,就会在军衔序列里面设置上将军衔。

在这里分别介绍一下西方和中国的上将都对应什么级别。

西方以美国为例:

美国历史上曾出现过1名特级上将(乔治·华盛顿)、陆军特级上将1名(约翰·约瑟夫·潘兴)、海军特级上将2名(乔治·杜威、潘兴)。有且仅有这几名特级上将。二战期间出现过五星上将,相当于我国的元帅,和平时期不设五星上将,四星上将为其最高军衔。

上图为美国历史上的9名五星上将

二战时被授予五星上将军衔的将军,其对应的级别为当时美国几大战区的最高指挥官,也就是总司令。

比如: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二战时期美军在欧洲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切斯特·威廉·尼米兹,二战时美军太平洋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等等。

上图为美国五星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二战时被授予四星上将军衔的将军,其对应的级别为当时美国集团军的司令。比如,四星上将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944年任第三集团军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登陆,指挥装甲兵团横扫欧洲。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军队的最高军衔为四星上将,各战区司令都为四星上将,包括参联会主席、各军种的参谋长等。比如,指挥海湾战争的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就是四星上级,其级别为美国中央战区司令,同时任多国部队总司令。

上图为美国四星上将诺曼·施瓦茨科普夫

下面再说说中国的上将

我国的军衔制度经历了1955年至1965年首次军衔制、1988年后恢复军衔制,两个历史时期。

前一时期授予的上将,我们俗称开国上将,一共只有57名。当时一般授予各大军区、军种的司令员和政委,以及与此相当的职务人员。

后一时期授予上将军衔的数量不是很多,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一共授予17名上将。

这之后,都是零星授予上将军衔的,数量不多。一般授予各军种、各战区司令员、政委以及相当职务的人员。和平时期的最高军衔为上将。

以上为中外上将及其对应的级别。


止戈军是我


 综合下面

  可得副国家级或部长级

  人民解放军的最高领导机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设的解放军四总部中就有总参谋部这一单位,其最高首长就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与国防部长分工不同,但往往都是军委委员,从07是军装上看胸前都是可以放7层资历条的,具体军衔大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如果仔细套的话还是能发现行政上总部首长的级别要比国防部长高一点,因为国防部长是省部级正职,解放军总部却是要比国务院下属的部高半级,因为省部级官员套到军队上的话是少将中将的职务,总部首长却有上将编制。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同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条例中包括了士兵军衔制的内容。至此,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军衔制度诞生了。


  军官衔级设置

  军官军衔设三等11级:

  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按专业区分为两大类:

  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少尉至上将;

  2、专业技术军官:少尉至中将。

  军官军衔的称谓,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如:海军少尉、空军上校、专业技术少将等。陆军、政治、后勤军官直接称呼军衔。

  军官衔级的设置,是军衔制的核心。新军衔制接近英、美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传统军衔制,在军衔级数上是11级。不同的是,这些国家大都有准将一级,而我国在相应位置上是大校。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军师职军官较多,如授少将或准将会造成将官过多,授上校又不能与团级军官拉开档次。

  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新军衔制没有象1955年军衔制那样对每一具体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而是规定了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就是从军委主席到正排职军官每一职务等级从编制上规定的军衔等级。

  军事、政治、后勤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职务等级编制军衔基准军衔

  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中将上将

  大军区级正职上将——少将中将

  大军区级副职中将——大校中将

  正军职中将——大校少将

  副军职少将——上校少将

  正师职少将——上校大校

  副师职(正旅职)大校——中校上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上校

  副团职中校——少校中校

  正营职中校——少校少校

  副营职少校——上尉上尉

  正连职上尉——中尉上尉

  副连职上尉——中尉中尉

  正排职中尉——少尉少尉


wd天辣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在建国初期,属于第三等军衔,低于共和国元帅和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行政级别五级(正兵团级)六级(副兵团级)七级(准兵团级)的开国高级将领。其对应的政府职级分别为:大行政区(如东北局华东局等)副职、副级和正省职(请注意“职”和“级”的区别)。

在当今的人民解放军条例中,上将军衔是最高军衔,授予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以及大军区正职的高级将领。其对应的政府职级分别为:副国职、副国级和正省部职。

其他建国初期军队军衔及职级相对应政府职级分别为:

元帅:行政一级即正国职(朱德)。二级即副国职(其他九大元帅)

大将:行政二级:张云逸(特例)。行政三级即副国级: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行政四级即大行政区正职:萧劲光、罗瑞卿、王树声。行政五级即大行政区副职:许光达(主动申请降级)

正军级(中将或少将):行政八级即正省级;副军级(少将或大校):行政九级即副省职;准军级(大校):行政十级即副省级。

正师级(大校)行政十一级即正厅级;副师级(大校或上校)十二级副厅职。准师级(上校)十三级副厅级。

以上为高级干部职级。

正团(上校或中校)十四级正县职或十五级正县级;副团(中校或少校)十六级副县职或十七级副县级。

正营(少校或大尉)十八级正科;副营(大尉)十九级副科

正连(上尉)二十级正股科员;副连(中尉)二十一级副股科员

正排(少尉)二十二级办事员;副排(见习排长)二十三级办事员。

以下为当前军队职级附带军衔与政府职级对应关系:

军委副主席(上将)二级副国职

军委委员(上将)二级副国级

正大军区(上将或中将)三级正省部职

副大军区(中将或少将)三级正省部级或四级副省部职。

正军(少将)四级副省部级。

副军(少将或大校)五级正地厅职

正师(大校)五级正地厅级或六级副地厅职。

副师(大校或上校)六级副地厅级或七级正县职

正团(上校或中校)七级正县级或八级副县职

副团(中校或少校)八级副县级或九级正科职

正营(少校)九级正科级或十级副科职

副营(上尉)十级副科级(即副主任科员)或十一级科员

正连(上尉或中尉)十一或十二级科员

副连(中尉)十二级科员或十三级办事员

排级(少尉)十三级办事员。

需要注意的是,军队职级在军官转业后的安置中,体现的是工资待遇而不是职务,比如某武警支队政委(资深上校),以副师级待遇安置于某处级机关,任办公室副主任(职务仅为副科),但是工资比该处级机关的局长书记高很多。又如陆军某部团长(亦资深上校)转业,安置于某县级市公安局任科室主任,职务依然只是副科,不过局长政委依然对其非常尊敬,不会像对待其他下属那般严格。


追烽难1


我国军衔制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后55年首次执行军衔制,那时基本上照搬的苏联军衔制标准,军官分为少尉,中尉,上尉,大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元帅等级军衔,那时的上将都属兵团以上级别,大多担任大军区司令政委,各军兵种正职或付职,军委各总部正职或付职。

首次军衔制从55年开始到65年6月取消共执行了10年,再次恢复军衔制是1988年,与前次不同的是取消了大尉一级和最高级别的元帅与大将两级,主要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不再照搬苏联及东方军队的固有一套,不设立更高的元帅与大将也是因为和平年代的因素,有待战争来临建功立业再设立更高等级军衔。

如今的最高等级军衔上将这一衔级相当什么级别呢?有人说相当于省部级,应该不止!通常来讲,省军区司令员一般为少将,而省委书纪一般会兼任省军区第一政委,省部级也可以是省军级,因而省部级若以军街来挂靠,那基本上是少将或中将街级,那么上将应该接近或相当于付国级,国防部,公安部,军委四总部属国家重要部门,其对应军衔要更高,基本都是上将或以上,鉴于我国目前最高军衔为上将,因此上将坦任的职务多半是各战区正职,各军兵种正职,军委委员,军委付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