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朱元璋登基后,明教众人结局如何?金庸:都不得善终

倚天后期,朱元璋登基后,明教自然分崩离析。

很多明教的兄弟,自然也死的死,散的散。毕竟,哪个统治者大权在握后,还会想着昔日的生死兄弟呢?

朱元璋登基后,明教众人结局如何?金庸:都不得善终

朱元璋登基,源于杨逍“年老德薄”

朱元璋,原本只是明教五行旗的一个坛主。因为五行旗,就是明教培养的特种军,专门用来行军打仗的。而朱元璋屡立奇功,因此渐渐成为了明教的将领之一。而后,朱元璋起了异心,想到张无忌神功盖世,又是明教教主。这天下终究是要落入他的手中,又无法杀了他。便想到了一个办法,逼张无忌自己退位。朱元璋先诬陷韩林儿叛变,其心可诛。又花重金买通了韩林儿身边的小兵,向徐达和常遇春高密。徐达和常遇春对明教忠心耿耿,自然十分气愤。但是韩林儿,毕竟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所以,这二人就顺理成章地,去找朱元璋寻求对策。

朱元璋此人工于心计,假装不愿意手足相残。徐达和常遇春是武将,哪里懂得他的狡猾,便一再请求诛杀他。

这一下,正落了朱元璋的下怀。他便假装一副被逼无奈的样子,决定杀了韩林儿。而另一方面,朱元璋早已通知张无忌来濠州。但是这件事,徐达和常遇春却毫不知情。才有了后来,徐达和常遇春在帐篷外,说要诛杀那个人。而张无忌和赵敏,在帐篷内,听的是明明白白。张无忌心慈手软,不愿与兄弟手足相残,便留下书信,将教主之位,传给了杨逍。而他和赵敏,就此离开明教。殊不知,这是朱元璋设计好的圈套。

朱元璋登基后,明教众人结局如何?金庸:都不得善终

朱元璋道:“但这小贼总是咱们领,咱们可不能忘恩负义,这是基业,终究可说是他的。”常遇春道:“大哥若是怕杀了他军中有变,咱们不妨悄悄下手,免得于大哥名声有累。”

张无忌却哪里知道,徐达与常遇春所说的“小贼”乃是指韩林儿而言,张无忌来到濠州之事,他二人全无知闻,一切皆是朱元璋暗中安排。

张无忌神功盖世,但是论到杀人诛心,却与朱元璋相差甚远。就这样,朱元璋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张无忌离开了。张无忌走后,朱元璋自称“吴王”,领兵打仗,大破元军。在军中,深得爱护。而杨逍虽然名义上是教主,却从未带兵打仗,与将士们自然是越来越疏远。最后说他“年老德薄”,自行退位。依我看,是他自己看清了形势,在这样下去,反而容易惹来杀身之祸。最后自行退位,做个逍遥散人。

可能去武当和殷梨亭、杨不悔生活在一起,晚年还算安稳。

朱元璋登基后,明教众人结局如何?金庸:都不得善终

韦一笑和五行旗的结局如何?

韦一笑的结局,书中并没说。但是有一细节证明,韦一笑的结局惨淡。当年阳顶天死后,明教分崩离析,主要原因就是迟迟无法敲定,下一任教主的人选。

明教四大法王和光明左右使者,除了谢逊和黛绮丝,其他人都想当教主,谁也不服谁。五行旗多年来不受指令,韦一笑隶属的五散人,多年来也不在明教教内,一直在外面游荡,无非是不服杨逍继位。如今,朱元璋独揽大权。以韦一笑的脾气,他自然不愿意,却又无可奈何。最大的可能,就是离开明教,自己找个地方,了却残生。五行旗本身算是游离明教内部的存在,他们和明教的高手,来往很少。常年带兵打仗,却和朱元璋关系很好。最后也说了:

朱元璋登基后,明教众人结局如何?金庸:都不得善终

此后朱元璋改称“吴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会战,周颠、五行旗等人相助朱元璋,将陈友谅杀得大败,毙于湖中。

可见,五行旗是从始至终,一直追随朱元璋的。徐达和常遇春,都是五行旗的将领。其最后结局,是建立明朝之后,各大有功之臣,被朱元璋杀的杀,发配的发配。常遇春早死,徐达病死,没有一个得到善终的。

其后朱元璋虽起异心,迭施奸谋而登帝位,但助他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是以国号不得不称一个“明”字。明朝自洪武元年戊申至崇祯十七年甲申,二百七十七年的天下,均从明教而来。

朱元璋登基后,明教众人结局如何?金庸:都不得善终

朱元璋总算是念及明教的兄弟,便将国号改为“大明”。自古伴君如伴虎,做帝王,终究要狠得下心。这点,张无忌比朱元璋差太多。所以,最后的江山是朱元璋的。

今日话题:

你认为张无忌适合当皇帝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