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兒子,趕緊讓你老婆生個兒子”“我不想有個我這樣的兒子”

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上輩子是個鼻孔”的生活經歷,他深受重男輕女之“害”,如今母親又來對自己的生活指手畫腳,為了避免家庭矛盾,他把母親趕走了。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了像自己嗎?

“兒子,趕緊讓你老婆生個兒子”“我不想有個我這樣的兒子”

我曾是個媽寶男,而且還啃老啃姐。這都是我從小被我媽慣的,她一連生了兩個女兒,為了能生我,把我二姐寄養在親戚家,雖然家裡一直給二姐提供吃喝花銷,可畢竟沒有共同長大的情誼。二姐上小學前,爸媽就把她接了回來,但是從小被拋棄的孤獨感一直圍繞著她。

而我,在萬眾期待下出生,我媽生我的時候都36歲了。所以我從小就是被眾星捧月長大的,不僅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特別寵愛我,就連我大姐都覺得我理應得到全家最好的。二姐回來之後,爸媽也並沒有因為要彌補多年的不撫養而對她特好,所以欺負姐姐們就成了我小時候最愛做的事。

我也不怕姐姐們不高興,只要她們露出一點點對我的不滿意,我都有的是辦法讓她們難過,小事我找奶奶,大事我找我媽,她們兩個就是我的後臺,我爸更是經常醉酒之後對我姐姐們耳提面命:“如果不是為了要你弟弟,你們兩個根本不會出生,所以你們都要感激你弟弟,照顧你弟弟,回報你弟弟。”

“兒子,趕緊讓你老婆生個兒子”“我不想有個我這樣的兒子”

嗯,我的家人就是這樣的迷之邏輯。在我前24年的生活中,我並沒有感覺到這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直到把我老婆帶回家,那時候她還只是我女朋友。當時我媽買了很多好吃的招待她,對她特別熱情,可那些吃的別說是我姐姐了,就連兩個姐姐家的孩子只要伸手拿,我媽都會突然變臉色,我只是自顧自的吃,根本沒顧及外甥們。

出來以後,我老婆提出我這樣的做事方式是不對的,隨後她問我之前和姐姐們的相處,我一一說明之後,老婆指出我從小就被教錯了。她在家裡也是姐姐,也有個弟弟,但是從小到大東西都是姐弟平分,只剩一個蘋果的時候,媽媽會給他們切開,而不是隻給弟弟。我老婆說,如果我不能改變,她是不會嫁給我的。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才關注起了姐姐們的生活。她們都嫁在了我們鎮上,婆家條件說得過去,彩禮都被我媽留在我家了,美其名曰給姐姐們留條退路,其實她早就偷偷跟我說過,就是給我留著買房娶媳婦呢。而且姐姐們每年都要給我媽交養老費,取暖費,而兩個姐姐都沒有正式工作,因為需要帶孩子。

“兒子,趕緊讓你老婆生個兒子”“我不想有個我這樣的兒子”

從那以後,我經常給外甥們買吃的用的,回家的時候給孩子們買禮物,給姐姐們買化妝品,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姐姐們總是熱淚盈眶。我結婚的時候,兩個姐姐各給了我2萬塊錢,這錢對她們來說來之不易,除了感恩我別無他法,因為我媽說了,這是她早就跟姐姐們要求好的。

婚後我和老婆積極備孕,連生兩胎,就為了能減少對老婆職業生涯的影響。大女兒出生的時候,我媽已經63歲了,體力跟不上,所以沒幫我帶孩子。老婆懷二胎的時候,是一邊帶娃一邊照顧自己,其中辛苦不必言說。二女兒出生後,我們長舒一口氣,等她們稍大一點,我們就省心了。

結果我媽來看過我剛出生的二女兒之後,悄悄把我拉到一邊說:“兒子,趕緊讓你老婆準備生三胎,一定要生個兒子,兩個丫頭片子算怎麼回事。”我說:“媽,女孩怎麼不好了。這麼多年你還沒看明白嗎,咱們家就指望我兩個姐姐呢,你當年拼命生下我,如今在我這裡得到什麼好處了?換句話說,我不想有個我這樣的兒子。”

我媽聽完我的話是震驚的,大概這麼多年她也沒考慮過這些,她觀念中就是應該無私地給兒子奉獻,同時要搜刮女兒,至於為什麼女孩應該吃虧,她這些年又得益我姐姐們多少,她都好像失憶了一樣。可我不能再過這樣的生活了,我既然努力擺脫了啃老啃姐的情況,就不能再培養出同樣的孩子,畢竟兒子女兒都一樣。

“兒子,趕緊讓你老婆生個兒子”“我不想有個我這樣的兒子”

​事事兒有話說:這個故事最讓人感動的,就是這個男人遇到了一個三觀極正的老婆,最主要的是他願意聽從老婆的合理建議,這說明這個男人還不算無藥可救。怕就怕現在社會中,男人在原生家庭中佔盡了重男輕女的好處,不肯接受正確觀念去改變自己,因為這會觸及自己的利益。

之前有一個關於“父母偏心”的問題,我給出過一個高贊回答,大致內容是無論是否重男輕女,每個家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偏心的問題,可被偏心的一定是過得好的嗎?並不,相反的,人一輩子需要受多少磨難、享多少福,走多少路、得多少果,這都是會劃等號的,年輕時候特別輕鬆是因為父母偏心,替你負重前行,而一旦父母離開,以前該受的磨難都會如數甚至加倍奉還。

慶幸自己沒有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也慶幸自己沒有嫁給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因為這個問題是無解的,這是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可能會被說服。就像我朋友的爸媽,明明知道她對家庭的付出更多,甚至經常誇她讓爸媽跟著享福了,但是回頭還是要跟她哥哥說:“兒子,一定要生個兒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