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中國電商交易額佔全球40% 阿里模式成鄉村振興強大工具

2019年11月23日上午,世界銀行、阿里巴巴集團、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佈《電子商務發展:來自中國的經驗》。報告指出,中國電商發展速度居世界前列,交易額佔全球電商交易額40%以上,中國電商在經濟增長、產業創新、就業扶貧、改善社區方面的領先經驗,值得全球發展中國家借鑑。

該報告為世界銀行的研究成果,來自世界銀行、康奈爾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的多名專家學者參與了研究。報告認為,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電商模式,不僅刺激了發達城市區域的數字經濟增長,而且成為鄉村振興、脫困減貧、弱勢群體就業的強大工具。

報告針對中國2118個淘寶村調查發現,電商家庭比非電商家庭的年收入高80%,網店員工的工資接近或高於城鎮私營企業員工的平均工資。並且,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創業者接近一半是女性,而整個商業領域的女性創業者僅有1/4。同時,3/4的農村零售網店店主年齡在20至29 歲,解決了大量青年就業崗位。

阿里巴巴合夥人、集團公共事務總裁聞佳表示:“中國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和繁榮證明,只要條件合適,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以平臺為基礎,草根帶動的創新創業也能蓬勃發展。”

為支持欠發達區域電商發展,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預期在全國1000個縣的10萬個行政村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系統,推動消費品下行,農產品上行。阿里巴巴脫貧項目,針對國家級貧困縣,在電商、女性、教育、健康和生態五大領域推進扶貧工作,依託地方資源,線上銷售商品,激活當地產業。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指出:“中國的經驗顯示,發展中國家能夠利用數字技術和電子商務創造就業和改善民生。我們希望這個報告有助於進一步探討如何通過數字技術和電子商務促進包容性增長。”

中國電商交易額佔全球40% 阿里模式成鄉村振興強大工具

阿里巴巴合夥人、高德地圖總裁劉振飛在致辭中表示,“電子商務為區域發展帶來的變革,超越了商業本身。網絡零售只是起點,更重要的是當眾多個人、商家、政府,通過電子商務接觸到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瞭解數字時代的思維後,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在改變自身的同時,推動本地的零售業、批發業、產業集群、金融、外貿、製造業、本地生活服務業等轉型升級。”

據悉,剛剛過去的天貓雙11,阿里巴巴全平臺農產品交易額74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64%。來自1000個農業原產地的農產品好貨,通過阿里巴巴從農村直供全國消費者。

【報告精華摘要】

中國電商交易額佔全球40% 阿里模式成鄉村振興強大工具

中國電商交易額佔全球40% 阿里模式成鄉村振興強大工具

中國電商交易額佔全球40% 阿里模式成鄉村振興強大工具

中國電商交易額佔全球40% 阿里模式成鄉村振興強大工具

報告推薦

(關注“阿里研究院”微信公眾號,報告不定期放送)

《2019數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報告》

《2019長三角數字經濟指數》

《阿里巴巴2019“十一”黃金週消費數據報告》

《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09-2019)》

《2019阿里巴巴全球女性創業就業研究報告》

《釘釘商業生態系統及經濟社會價值報告》

《阿里+畢馬威發佈4份智能經濟報告》

《2019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

《女性創業社會責任大數據》

《阿里巴巴中高端消費指數報告》

《消費者運營健康度升級與最佳實踐白皮書》

《2019數字化趨勢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