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宋王朝在中國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軟弱無能且毫無國了的“弱宋”,因為他是第一個因為外敵入侵而被滅亡的國家。
自宋朝建立以來,周邊就存在著一些大大小小由少數名族建立起來的國家,面對中原這塊富庶之地,它們虎視眈眈著,時時刻刻想把它佔為己有。因此,在兩宋時期上千場大大小小的戰役中,所有戰爭的爆發點,無一不圍繞在“外敵入侵”的這個節點上。可就是因為外敵入侵的緣故,宋王朝對外戰爭的敗率極高,就連西部地區的一小國西夏國,趁著中原局勢不穩時發兵入侵,宋王朝三戰三敗,不得已以賠款的形勢議和。
反觀“強漢盛唐”,無論是在軍事實力,還是在國土面積上都達到了頂峰。“萬邦來朝,八方來儀”的強盛在兩宋時期卻成了“萬邦入侵,四處割地賠錢”的屈辱。這也就成為“弱宋”這個稱號的由來。
事實上,宋朝真的有那麼“軟弱”嗎?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宋朝到底是真“弱”還是假“弱”。
從經濟上來分析宋王朝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後,並對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大改革。趙匡胤認為,“五代十國”之所以混亂,其罪魁禍首就是和武力有關。在他所經歷的那個時代下,藩鎮諸侯們擁兵造反之事時有發生,百姓們因戰亂流離失所者數不勝數,趙匡胤深知百姓疾苦,也意識到武將們在擁有過度兵權之後所帶來的危害。一種新的制度在趙匡胤腦海裡醞釀而生,他覺得武將們一旦兵變,不僅皇權會受到威脅,受苦的還是百姓。而文官在怎麼腐敗,也不至於造成生靈塗炭,無法挽救的場面。
於是,在“杯酒釋兵權” 之後,解除了武將們參與朝政的機會,重用有文化的知識分子,並把他們安排在朝廷內部擔任要職,一時間,知識分子的地位空前,武將們卻是一落千丈。在這種政策背景的影響下,社會的價值觀出現了失衡。人們紛紛覺得只有讀書有文化了,才能受到國家任用,才能在社會中立足。反觀於武將,他的社會地位在北宋時期就沒那麼高了。因此宋朝給人的印象,始終是“國力孱弱,國運不濟”的現象。
宋朝“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也並不是一無是處。文人的重用讓文化的發展迅速,文化的繁榮又使得整個兩宋期間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等各個領域迎來了空前的發展。因此,著名的歷史學家就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遠近,造極於趙宋之世。”可見兩宋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達到了鼎峰,農業、手工業、科學等眾多領域居於世界的最前列,也是當時在世界上,最先進、最文明的國家。
在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的王朝採取了“抑商”政策,反觀宋朝,他打破之前幾千年來的規矩,把稅收重點從農業轉為商業,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初就曾說過:“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宋太宗在位期間,繼承了宋太祖的基本國策,把經濟發展放在了首要地位。到了宋神宗期間,又提出了“政事為先,理財為急”的發展理念。在這一系列的基本國策中,宋朝的經濟發展空前盛大。據史學家分析,宋朝的經濟佔全世界經濟的百分之八十,可見宋朝的繁榮景象與“清明上河圖”所畫相差無幾。
從軍事角度分析,宋朝的軍事實力。
看了上面的分析,你會不會覺得宋朝是個“富宋”?可是,如此巨大的經濟強國,按理說就不應該被周邊國家欺負啊,更不會出現滅亡的後果啊。
先看看宋朝的募兵制,其招募對象以受災的災民為優先,在這樣的制度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會出現動盪。並且設有嚴格的軍事考核制度,一旦考核不合格,就會被取消軍籍。
這種募兵制度在當時可算是世界最現進的軍事制度,也是早期“職業軍人”的萌芽。在這種軍事制度上,宋朝的士兵幾乎個個都是精兵強將。
宋朝建立初期,在實戰的勝績有很多,並不像人們印象中的不堪一擊。建隆三年至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62—979年),宋以先易後南、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發動了統一五代十國的戰爭。耗時18年,先後平定了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北漢等割據勢力,一統中國,結束了中國自唐末以來,長達兩百多年的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分裂的局面,其功勞與秦漢隋唐有的一比。
在這統一戰爭中,宋軍勢如破竹,屢戰屢勝,在這幾乎零敗績的戰績下,宋軍除了作戰英勇外,也離不開將領井然有序的指揮。
1.宋遼之戰
國內統一之後,宋朝想要迫不及待的收復“燕雲十六州”。併為此地展開了十幾場大大小小的戰爭,宋遼之間全面開戰的原因也大多數與此地有關。
當時宋朝收復北漢,把遼國援軍打的落荒而逃之後,宋太宗趙光義想要一鼓作氣收復燕雲地區,在收復了易州和涿州之後,眼看著“燕雲十六州” 近在眼前,趙匡義卻在關鍵性戰役“高粱河之戰”指揮失誤,由此全線潰敗,損失慘重,而趙光義也在此戰中身中箭傷,兩年後,傷勢復發而亡。
宋朝在吸取了此戰的教訓之後,整肅軍紀,對遼國採取了防禦為止的戰略。宋真宗時期,遼軍曾多次犯境,皆被宋軍一一擊退。此後,宋遼之間大小戰事不斷,雖互有勝敗,但宋朝基本以勝利為主。按照兩國軍事對比,基本上是誰進攻,誰吃虧,雙方都拿對方沒有辦法。直到公元1004年,澶州之戰爆發,遼軍大舉入侵,宋朝沒有辦法一舉殲滅遼軍,遼軍也沒有能力吃掉宋朝,於是澶州之盟簽訂了,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25年的攻防戰。
2.宋金之戰
“宋金海上之盟”這個錯誤性的合約簽訂之後,宋朝聯合金朝一舉把遼國給滅了。自此能夠直接威脅宋朝的就只剩下金朝。
面對中原這個富庶之地,金朝也是虎視眈眈,於是決定揮師南下。公元1127年金兵以傾國之力南下渡江,以圖一舉滅亡宋朝。於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就是在這一年發生了。宋朝國都被迫南遷,在這形勢危急之下,南宋軍隊居然不可思議的把金兵打的接近崩潰。
公元1127年,金朝幾乎是全軍出動,兵分三路,準備圍困開封。但被宗澤所領導的東京留守軍擊退,加上黃河以北又有大量抗金軍民,不敢深入。
公元1128年宗澤死後,杜充接替了他的職位,金兵再度來襲。可是,他卻害怕和金交戰,於是放棄了黃河以北的起義軍,導致起義軍們被金兵殘酷鎮壓。在金兵攻入城下時,他倉皇而逃,於是長江以北的宋朝土地全部被金兵控制。
金兵得勝之後,趁勢進入長江流域,因缺乏水戰經驗及船隻,無奈放棄撤軍。
公元1129年,金兵再次攻宋,因準備得當,不但順利的渡過長江,還攻佔了臨安和明州兩地。當金兵準備班師回朝時,卻被浙西制置使韓世忠重創於黃天蕩,幾被全殲,金軍損失慘重,金再次失去了滅亡南宋的機會(此後宋金在川陝之間大大小小戰役無數,而宋軍勝多負少。)
金軍在此戰失敗後,決定從 襄漢地區下手,欲控制長江中游,實施中間突破,滅亡南宋。公元1134年,金朝發兵30萬,偽齊發兵10萬,意圖滅亡南宋。名將岳飛率軍五萬攻偽齊劉豫,收復了襄陽及所屬六郡,金兵全線撤退,淮南地為宋全部收復。
關於宋金之戰的戰事很多,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川陝之戰、順昌之戰、和尚原之戰、仙人關之戰、唐島之戰、采石之戰等等等,各種大小戰役數不勝數,其中以少勝多,重創金兵的戰役佔大多數。
縱觀宋朝所有對金的戰役中,令人詫異的是,一個被打的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面對橫掃北方地區的女真人,在兩國交戰中,幾乎無敗績。這還不能足以說明軍事力量的強大?
金朝舉全國之力,耗時100多年,意圖滅亡宋朝,卻被宋朝軍隊死死的擋在長江以北。如果沒有之前宋朝皇帝的決策失誤,我想他們連黃河流域我打不進來。
公元1211年,蒙古發動了攻滅金朝的戰爭,僅僅23年時間,金朝滅亡,而南宋也將迎來更可怕的敵人——蒙古。
元帝國征服西遼用了1年時間,滅中亞的喀拉汗國和花剌子模國用了2年時間,征服伊爾汗國用了8年時間,征服西夏用了22年時間,征服中國北方的金朝用了23年時間,可是征服被人們眼中所認為的“弱宋”居然用了45年時間。而在蒙宋戰爭中,蒙古多次大舉入侵,皆被宋軍擊退。其中較為著名的襄陽保衛戰,打了整整6年多時間,交戰過程中雙方均有勝負,最後在無援兵無糧草的情況的才不得已宣佈投降。
或許,在蒙古人眼中,不明白南宋為何如此頑固?
很快,他們從文天祥裡找到了答案。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也許就是蒙古人心中的答案吧。
閱讀更多 國學歷史解密 的文章